喜馬拉雅《全三國始末之亂世群雄》音頻讀物已更新至53集,歡迎收聽訂閱。
如果不算曹操,只從曹丕登基的黃初元年(公元220年)算起,到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事變掌權為止,曹操子孫后代執(zhí)掌皇權的時間僅有三十年,其中曹丕七年,曹睿十三年,曹芳十年。
曹芳八歲繼位,朝政大權實際上主要掌握在以曹爽為首的曹氏宗親手里,如果把這也去掉的話,就只有二十年,那么,曹睿就是掌權時間最長的一位。
有時候真的感覺是天要滅曹。曹操世系傳承不是亡于后代的無能,而是亡于后代的短命,亡于無后。如果天假曹睿哪怕是十年,曹芳十八歲長君繼位,大權也不會輕易旁落;如果天使曹睿之子無夭折之喪,順利成長,而不是因無子只得收養(yǎng)宗室子弟來培養(yǎng)選擇……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設,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假設,只是一種感嘆而已。
本號三年前就聊過曹睿,名為《三國疑案之曹睿生世之謎》,主要聊其生世中的一些謎團,比如究竟是曹丕之子還是袁熙之子,其母是否受到郭皇后迫害等,以及怎樣最終被立為太子繼位,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本文從其繼位執(zhí)政后聊起。
真有秦皇漢武之才?
曹睿小時候比較聰明,曹操生前對其青睞有加,有兩個原因:一是曹睿是長房長孫,其父曹丕為魏王太子,不出意外的話,曹睿是曹丕的繼承人之一。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曹操也會對曹睿重點關注;二是曹睿聰明,特別是對法理之學有隆厚的興趣。曹操對此很驚異,也很高興,認為:“我基于爾三世矣。”
沒想到曹操這話一語成讖,曹家真正擁有實權還就只有三世。曹操要是地下有知,可能會后悔當初為啥不說“萬世”。哈哈,玩笑而已。
因為對曹睿的喜歡和器重,曹操和大臣朝會時,就叫曹睿一起參加。這也是一種培養(yǎng),讓曹睿了解熟悉朝政,增進與近臣的關系等等。
到了曹丕時期,因為母親失寵的原因,曹睿“與朝士不相接”,深居簡出,韜光養(yǎng)晦,謹言慎行,以至朝臣對其知之甚少,頗感神秘。不知道是天生的還是因為這一階段少與人接觸交談的原因,曹睿有口吃的現(xiàn)象。
曹丕死,曹睿繼位。多日后,單獨召見侍中劉曄一人,談了一天。其他的大臣都找劉曄打聽新皇帝是個什么樣的人,劉曄回答是:“可以和秦始皇、漢武帝相比,但才能稍微有些不足罷了。”
劉曄以善于識人而著稱,其作出這樣的評價,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曹睿真有秦皇漢武的志向,但才能不足;二、以此說法安穩(wěn)朝臣之心,避免新老交替時容易出現(xiàn)的混亂現(xiàn)象;三、對新皇帝的一種期望。
無論是哪種原因,能夠將其與秦皇漢武相比,已經(jīng)是很高的評價了,真是這樣的嗎?這得看了曹睿的執(zhí)政經(jīng)歷和成效才能評價。
曹睿繼位時的時局
曹睿二十三歲繼位,早已成年。長君繼位,自掌朝綱。繼位當年底,封鐘繇為太傅,曹休為大司馬,曹真為大將軍,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各司其職。
包括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四個托孤輔政大臣在內的朝廷重臣,沒有誰能左右曹睿。長君繼位對皇權的穩(wěn)固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皇權穩(wěn)固,號令一統(tǒng),曹睿執(zhí)政期間,國內安寧。曹睿鼓勵農桑,恢復五銖錢,對孤寡老弱生活無依靠者由官府賜給谷物等措施極大地促進了魏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曹睿時期和曹丕時期的“國際”國內形勢相比很有趣,幾乎完全不同。
曹丕時外部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西北鮮卑、烏桓小有叛亂;東吳稱臣,雖然偶爾有軍事摩擦,但都沒有發(fā)展成大規(guī)模戰(zhàn)爭;(蜀)漢與東吳不和,對魏國沒有軍事行動;遼東平靜。國內局勢反而不穩(wěn),青徐集團蠢蠢欲動,對曹丕的統(tǒng)治造成威脅,因此,曹丕把主要精力放在平定內亂上。
曹睿時內部穩(wěn)定,外部環(huán)境惡劣。西北仍有叛亂;東吳與(蜀)漢結盟,諸葛亮連續(xù)五次北伐,孫權也不時或單獨、或與(蜀)漢同期北伐;遼東公孫淵與孫權聯(lián)盟攻魏。魏國四面受敵,形勢嚴峻,因此,曹睿把主要精力放在應對外敵上。
南方孫權率先發(fā)難。曹丕五月去世,曹睿繼位。孫權八月分兩路攻江夏、襄陽,引發(fā)魏吳之間的爭戰(zhàn)。
西南方(蜀)漢諸葛亮誘降孟達不成功后開始北伐,引發(fā)魏(蜀)漢之間長達近十年的爭戰(zhàn)。
西北方麴氏家族叛亂。
上述西南、西北方向的爭戰(zhàn)情況在本號其他文中基本聊過,此不贅述。只聊與北方鮮卑烏桓、東方遼東、南方吳國的爭戰(zhàn)。
田豫、牽招征鮮卑
此時北方鮮卑最大勢力是軻比能。曹丕時期,田豫、牽招曾經(jīng)暴打過軻比能。軻比能認慫服軟,曹丕改行招撫政策,不再對其進行武力追剿,還封其為附義王。
曹丕的政策給了軻比能喘息的機會,使其迅速重新崛起,將以前匈奴所有之地全部占為己有,從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五原(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以東一直到遼河(今遼寧省南部),都成為其勢力范圍,使其具備了與魏國為敵的實力。
曹睿太和二年(228年),一件小事引發(fā)了雙方之間的沖突。大事總是由小事引發(fā)的。
魏國鎮(zhèn)守北方邊界的是持節(jié)、護烏丸校尉田豫,就是那個最早主動投奔劉備,見劉備沒什么發(fā)展前途,以母親有病為理由離開劉備,改投公孫瓚,后又改投鮮于輔,改投曹操的人。
有一天,田豫派翻譯官夏舍到軻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落辦事。不知道什么原因,夏舍被郁筑鞬殺了。妄殺朝廷官員,田豫當然要追究報復,立即率領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伐郁筑鞬,大獲全勝。
得到消息的軻比能率領三萬騎兵前來解救,將田豫包圍在馬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田豫向朝廷和就近的雁門太守牽招求救。
曹睿接到消息后,與近臣商議,中書令孫資認為軻比能很敬重已故護烏桓校尉閻柔,閻柔的弟弟閻志此時正在上谷郡(今河北懷來)任太守,也歷來為鮮卑人所信任,可以派閻志前往勸說軻比能解圍。
閻志領命前往,果真說服軻比能,為田豫解了圍,此時軻比能已圍城七天。
牽招接到田豫的求救信后,也立即集結部隊,準備前去救援。州里的官員以太守不能越界征討的規(guī)定為理由不讓牽招馳援。牽招認為持節(jié)的將領被包圍(田豫持節(jié)。節(jié)為國家象征,失節(jié)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持節(jié)者都是奇恥大辱),不能按常規(guī)來處理,州里不讓出兵,牽招就直接給皇帝上表出兵。
出兵時四處發(fā)布文告,說要從西北進攻鮮卑老窩,然后東行和田豫會合一起殺敵。田豫軍知道消息后興奮無比。牽招又向守衛(wèi)要塞的鮮卑軍隊發(fā)布檄文,鮮卑人頓感恐懼,紛紛離散。大軍攻到以前的平城(今山西省左云縣東五里古城),敵人崩潰即逃。軻比能又云集騎兵來到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縣至大同市西一帶)北。牽招秘密行軍,發(fā)動突然襲擊,殺了很多敵人。
這個事件史書記載出現(xiàn)混亂,《三國志》田豫、牽招傳里記載得不一樣。綜合其他記載,應該是這樣的:曹睿令閻志解圍是信使往來,閻志只需要帶幾個人隨行,行動迅速,先于牽招到達,說服軻比能解圍。牽招是大軍進發(fā),準備工作繁多,又受到州里掣肘,大軍行軍速度相對較慢,后于閻志。沿途攻打防御的鮮卑人,軻比能率圍馬城撤退之兵趕至武州塞與牽招對敵。
牽招因為諸葛亮幾次北伐,而軻比能又很狡猾,兩方有可能互相聯(lián)絡,兩面出擊。其他人則認為他們相隔太遠,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出祁山開始第四次北伐,果然與軻比能聯(lián)絡。此時軻比能本人在幽州給魏國送馬,派其他人帶兵屯石城,與諸葛亮遙相呼應。
曹叡命牽招尋找時機討伐軻比能。諸葛亮北伐失敗撤兵回(蜀)漢,軻比能部回到漠南。牽招是劉備唯一的刎頸之交,卻阻攔破壞了諸葛亮的北伐。世事變遷經(jīng)常會帶來這種人性之無奈的感嘆吧。
牽招和并州刺史畢軌商量,計劃派兵出屯陘北(雁門關以北),儲備軍資糧餉,等到秋天糧足馬肥,會合州郡兵力,找機會出兵征討。此計還沒來得及實施,牽招就病死了。
牽招駐守雁門郡十二年,威風遠振,其治理邊地之能力和功績,僅次于田豫,深受百姓追思。
畢軌、秦朗征鮮卑
曹丕時期,因軻比能殺死其兄長扶羅韓而與軻比能結怨的步度根投奔魏國后一直駐守雁門、太原二郡,還召喚回了扶羅韓的兒子泄歸泥帶領部眾前來與自己一同駐防。一心守邊,不為邊害。
曹睿青龍元年(233年),軻比能以結親引誘步度根背叛,率領一萬多人馬到陘北迎接步度根的家人、資產(chǎn)。并州刺史畢軌給曹睿上了道表,也不等曹睿的批復,立即出軍,想以軍威阻止軻比能,震懾步度根。
畢軌,字昭先,可能是典農校尉畢諶的兒子。畢諶是個有些喜感的人。當年跟曹操征徐州時,張邈、呂布偷襲兗州,畢諶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都被張邈劫持了。曹操就讓他回去救家人,畢諶叩頭發(fā)誓要緊跟曹操,絕不離開,弄得曹操流淚傷感了一番。
沒想到曹操走開后,畢諶轉身就逃跑回鄉(xiāng)救家人去了。曹操收復兗州后,畢諶被抓,大家都覺得這下慘了,其性命堪憂。沒想到曹操不光沒追究他叛逃的罪過,反而升他為魯國國相,理由是:“一個人能孝順親人,不也會忠于君主嗎?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曹操的度量和見識真非常人可比。
畢軌少年成名,曹睿未繼位前,為曹睿的文學掾。曹丕時,外放作小官。曹睿繼位后,因其為東宮舊臣,召為黃門郎,將公主許配給他的兒子。畢軌由此富貴。
后來出任并州刺史,仗著自己是東宮舊臣,皇帝姻親,驕奢強橫。從其此次出征也可以看出,只是給曹睿上了道表,并沒等候曹睿的答復就率軍而出。
果然,曹睿并不贊同此時討伐軻比能。曹睿認為:“步度根已經(jīng)被軻比能誘惑,心中忐忑不安。如今出軍,反而會驚嚇到他們,迫使二部合二為一,怎么威鎮(zhèn)呢?”立即下詔告誡畢軌,即使已經(jīng)出軍也不能出塞過句注山(即雁門山,在雁門郡陰館縣內,今山西朔州)。
詔書到時,畢軌已經(jīng)駐扎陰館縣,派將軍蘇尚、董弼追擊鮮卑。軻比能讓兒子帶領一千多騎兵迎接步度根,途中在樓煩(雁門郡樓煩縣,在雁門關以北)和蘇尚、董弼相遇,雙方交戰(zhàn),蘇尚、董弼二將戰(zhàn)死。步度根部落全體叛逃出塞,與軻比能會合。
畢軌的錯誤行動導致軻比能、步度根兩部合二為一,為魏國北方邊境安寧帶來巨大的隱憂。魏國決不能讓鮮卑壯大起來,曹睿派驍騎將軍秦朗率領精銳禁軍征討。
秦朗,字元明,呂布部下秦誼祿的兒子。曹操在下邳打敗呂布時,對關羽食言,自納秦誼祿的妻子杜氏為妾,秦朗即隨母親居曹操宮中,成為曹操養(yǎng)子。曹操很喜歡秦朗,經(jīng)常帶秦朗出席一些宴會活動,得意洋洋地對賓客說:“世上有像我這樣疼愛養(yǎng)子的人嗎?”
秦朗成年后并沒有出仕,而是四處游歷。直到曹睿繼位后,才出任驍騎將軍、給事中。秦朗深得曹睿寵愛,經(jīng)常陪伴在曹叡左右。曹睿凡事都要征詢秦朗的意見,并且總是親切地叫他的小名“阿穌”。多次賞賜秦朗,還為他建了一幢大府第。秦朗沒什么顯著才能,既不能勸諫曹睿的過失,也沒有為朝廷推薦什么人才,就因為曹睿喜歡他,朝中其他人就經(jīng)常賄賂他,以至他的財富遠遠超過了朝中其他文武重臣。
秦朗率軍至并州時,畢軌想巴結他,打算讓他乘車到官署,并州別駕李憙認為這樣做不合規(guī)矩,畢軌不得已才放棄。
軻比能、步度根聽聞朝廷精銳來了,立即逃往漠北。只有泄歸泥投降。當年十月,步度根部將戴胡阿狼泥也率部到并州投降,秦朗也算是得勝而歸。
畢軌兵敗后,中護軍蔣濟上表彈劾,認為畢軌這次失敗,可以既往不咎,但恐怕以后會再犯這樣的錯誤。建議將其換到其他地方。后來和李勝、鄧飏等人因為作風浮華而被曹睿免職,不再任用。曹芳繼位后復出,為曹爽黨羽。高平陵事變后,被司馬懿殺了,并誅三族。
從建安時期就摻雜進中原混戰(zhàn)的軻比能成為魏國的一大隱憂,究竟該剿滅還是該安撫,讓曹睿傷透了腦筋,沒想到手下大臣為爭權奪利,歪打正著地除掉了軻比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