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遼:威震一國的猛將 ——閑聊曹魏五子良將之二

        張遼一生征戰無數,難以詳述。本文題目叫“威震一國的猛將”,主要就講他是威震的哪一國,憑什么威震的?

        像世界拳王爭霸賽安排那樣,正賽之前,先來兩場低級別的比賽,暖暖場子,拉拉人氣。先兩個張遼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孤闖三公山勸降昌豨。

        之所以選這個故事來講,是想讓大家知道《三國演義》里有個故事是怎么來的。

在《三國演義》里,張遼曾經孤身上到一個土山,去勸降被曹操大軍圍困的關羽。在山上與關羽約法三章,關羽才投降了曹操。

        這個故事是假的。真實的歷史里張遼勸降的是昌豨。

        昌豨,也叫昌霸,泰山郡((今山東新泰市))人。是漢末活躍在徐州境內的諸多小軍閥之一,先跟臧霸,再隨呂布,后降曹操。其人反復無常,屢降屢叛,實際上就是個占山為王的土匪。

        昌豨雖然勢力小,整體實力不強,但其個人和部隊的作戰能力卻特別強。以諸葛亮之名流傳下來的《后出師表》里曾經提到過“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其中后兩次還是在曹操打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武裝的時候,可見昌豨之能打。

        昌豨是在呂布死后,與臧霸、孫觀、吳敦、尹禮等所謂的“泰山賊寇”一起投降曹操的。曹操任命昌豨為東海郡(郡治在今山東郯城)太守。

        奇葩的是,其他投降曹操的泰山賊寇都沒反,偏偏是昌豨一反再反。曹操沒打敗袁紹時,昌豨就曾反過曹操,歸順劉備。曹操打敗袁紹成為北方霸主,昌豨竟然又反,還不止反一次。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

        張遼勸降昌豨一事,就發生在官渡之戰后。昌豨在東海郡造反,曹操派夏侯淵、張遼率部平亂。這二人都是能征善戰之人,打了幾個月居然沒打勝,眼看軍糧快沒了,夏侯淵和其他軍中將領都認為應該趁還有點糧食時,趕緊撤軍。

        唯獨張遼看出昌豨有動搖之心,就力勸夏侯淵不要撤軍,并自告奮勇去勸降昌豨。這個建議對夏侯淵來說是無可無不可。談成了固然好,談不成也不耽誤撤軍。

        于是張遼派使者傳話昌豨來洽談。昌豨還真就來了,真就答應投降。張遼立即孤身前往昌豨在三公山(今山東郯城東)的駐地,進入昌豨家中,并拜見候問其家人。昌豨感于張遼的坦誠,立即跟隨張遼去見曹操。

        曹操仍然讓昌豨擔任東海郡太守。昌豨走后,曹操責備張遼說:“只身入敵穴,不是大將所為。”張遼拜謝了曹操的關懷,回答說:“憑明公威信著于四海,我奉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我才去的。” (其中“奉圣旨”一詞,是首次出現在史書中)

        五年后,昌豨再反,結果落到舊日朋友于禁手中,被殺。這是后話,下一篇講到于禁時再講。

        《三國演義》把東海的三公山換成了下邳的土山,把昌豨換成了關羽,把內容換成了關羽的約法三章:一、降漢不降曹;二、兩嫂以劉備薪俸給養,曹營上下人等不得到門;三、一知兄長劉備下落,不辭干里路途,便當即刻求去。

        這是改編出來的故事。張遼在關羽投降曹操后,確實奉曹操之命去探問過關羽是否真心留在曹營的問題,關羽回答,不能違背劉備之恩,最終會離開這里,但一定要立下戰功報答曹操以后才走。

        張遼曾在是否如實把關羽的話告訴曹操的事情上猶豫不決,說了,怕曹操殺關羽;不說,又對曹操不忠誠,最終認為“曹公是君父;關羽只是兄弟”,對君父不能不忠,于是告訴了曹操。

        于此看來,張遼是公私分明的。有趣的是,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在對待關羽的關系上也是公私分明的,其態度還讓關羽大吃一驚,以后講到徐晃時再說。

        第二個故事是,北征烏桓,陣斬單于蹋頓。

        講這個故事是想讓大家知道張遼也有陣斬敵將的勇氣和武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時,張遼與關羽一起擔任先鋒,結果是關羽一馬當先刺殺河北名將顏良,名聲大振,因此功被封為漢壽亭侯。張遼似乎沒多大建樹。

        七年以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張遼隨曹操北征烏桓。

        那是一次極為艱難的遠征,事后曹操回想起來都心有余悸。最驚險的事情發生在白狼山(今內蒙古哈喇沁旗東三十里,也叫白鹿山),輕裝先行的曹軍猝然遭遇大批烏桓聯軍,無輜重,少盔甲的曹軍士兵驚恐異常。

        曹操登高觀察,看見敵軍陣形不整,有機可乘。時任蕩寇將軍的張遼也發現了,力勸曹操下令出戰,慷慨激昂,奮勇求戰。曹操被張遼的勇氣感動,將自己所持的麾(應該是麾節,類似于指揮棒)授予張遼,讓他做先鋒沖殺。

        張遼奮勇向前,斬殺帶頭的烏桓單于蹋頓及烏桓名王以下數人。一戰下來,烏桓人和袁尚、袁熙的漢人士兵投降的有二十多萬,剩下的逃往遼東。

        北方三郡烏桓得以平定,張遼之功居首。

        最后來講威震一國的故事。威震一軍、一地容易,威震一國,讓一國之人談之色變實屬罕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征漢中張魯。為防止孫權趁虛偷襲合肥,曹操給護軍薛悌一封密函,讓其帶到合肥,密函上特別注明“敵人到了才打開”。

八月,孫權果然趁曹操主力西征的機會,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驚心動魄的合肥爭奪戰由此打響。

        駐守合肥的張遼、李典、樂進和薛悌一起趕緊打開曹操的密函,只見上面寫著:“如果孫權來了,張遼、李典將軍出戰;樂進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出戰。”

        合肥守軍只有七千人,以此守城尚且不足,還要主動出城去進攻孫權的十萬大軍,樂進等將領對曹操的指令產生疑惑,傾向于固守城池,向曹操求援。張遼則堅持照曹操的命令執行。

        留守合肥的這三員大將很是奇怪,彼此之間誰也不服誰。張遼見那些人猶豫不決,勃然大怒,說:“成敗在此一舉,你們如果猶疑不戰,我獨自去決戰。”

        平時與張遼不和的李典受到張遼豪氣的感染,慨然而言:“這是國家大事,看你有何辦法拒敵吧。我能夠因為私人恩怨而忘掉國家公義嗎?”決定與張遼一起出城作戰。(李典家族曾與呂布大戰過,當時張遼在呂布軍中。估計張遼和曹營中許多將領都戰過,都存在這個過節)

        張遼連夜招募了八百敢死隊員,殺牛擺酒,激勵將士。天一亮,張遼身披戰甲,手持長戟,大聲呼報著自己的姓名沖入敵陣,所向披靡,連斬數十人,直接殺到孫權麾下。

        孫權大驚,親兵衛士趕緊護衛著孫權登上一個高坡,伸出長戟團團保護孫權。

        孫權看見張遼所帶的士兵很少,就指揮將士將張遼重重包圍。張遼左沖右突,殺開一條血路,帶領幾十人突圍而出。沒能及時跟隨出來的士兵在包圍圈里高聲呼喊:“將軍要拋棄我們嗎!”張遼聽見了,又回身殺入重圍,帶領這些人沖殺出去。孫權的人馬全部望風披靡,沒有人敢來抵擋。

        冷兵器時代的拼殺確實令人血脈噴張,蕩氣回腸。三國戰場上經常出現這種殺進、殺出,為救戰友又殺進、又殺出重圍的場面。

        張遼從早上戰到中午,殺得吳軍士氣低迷。偏將軍陳武被張遼部將郝昭斬殺;中郎將徐盛、老將軍宋謙兩部人馬戰敗,徐盛的軍旗都丟失了;武猛校尉潘璋連斬徐盛、宋謙所部兩個逃兵,才穩住陣腳。

        張遼見打掉吳軍銳氣,安撫穩定城中軍民之心的目的達到,就帶兵返回城中修理城防,所有將領都對張遼的勇猛表示佩服。八百人沖擊十萬兵,不服不行。

        孫權進攻合肥十幾天,也沒能攻破城池。此時,長江流域特有的疾疫在孫權軍中開始傳播。老天是公平的,曹操赤壁之戰時遭遇疾疫導致兵敗。現在并不因為孫權軍是南方人就放過孫權。

        疾疫使孫權軍力大減,人心慌亂,只好從逍遙津(淝水上的渡口,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舊城東北角)撤軍。就在撤軍的過程中出現了混亂,差一點讓孫權命喪逍遙津。

        按說孫權應該是先撤出戰場,不知是被張遼嚇破了膽,還是生病士兵確實太多,忙于照顧,忽視了前后銜接聯系。前軍過河時以為孫權已經過去了,就開始撤除橋梁,竟然把孫權留在了河對岸。

        此時,孫權身邊只有中軍虎士一千多人,還有呂蒙、蔣欽、凌統和甘寧幾位將領及少量部屬。張遼在城樓上觀察到這個戰機,立即率領步騎出城追殺。

        張遼突然殺來,孫權的鼓吹士兵嚇得都不敢擂鼓吹號,甘寧大叫這些吹鼓手鼓吹,還拔刀要殺這些吹鼓手,吹鼓手才趕忙擂鼓吹號,激勵士氣。

        甘寧帶著自己的義從狂射張遼的人馬。凌統帶領所部余下的三百士兵奮勇阻擊,全軍覆沒。凌統身負重傷投江逃生。

        在眾將士的拼死護衛下,孫權快馬趕到江邊,踏上渡橋,可是橋面上有一丈多的橋板已經被拆掉,無法過去。孫權近監谷利在后面死命擊打孫權戰馬以助馬勢,幫助孫權躍馬過河。孫權死里逃生,與在逍遙津南面駐防的賀齊會合。

        幸虧張遼不認識孫權,不然的話,孫權就差點被張遼俘獲了。戰后張遼曾經問過吳軍降卒:“有個長著紫色胡須的將軍,上身長,下身短,善于騎射,是誰?”降卒回答說:“是孫權。”張遼和樂進談過此事,說沒有早一點知道那人是孫權,要是知道的話,加快追擊就可以抓住他。后來全軍都為此嘆息悔恨。

        有人說合肥之戰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其實不準確。張遼第一次出城沖擊,確實是以少勝多。第二次出城追擊時,孫權主力已經過江,留下的只有少量士兵,說不定張遼還是以多擊少呢。

        合肥之戰,使張遼威震江東。江東小孩哭鬧不止時,其父母就會說“再哭張遼就來了”,嚇得小孩不敢哭了。這個民俗甚至傳到日本,日語中“遼來々”一語即源于此。(三國時期,日本與東吳的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

        險些命喪逍遙津的生死經歷,也使張遼成為孫權心中永遠的夢魘,張遼以重病之身,奉魏文帝曹丕之命與曹休鎮守海陵(今江蘇泰州海陵區)時,孫權還心懷恐懼地給駐防將領下命令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一國之人,從君主到百姓,甚至小孩,都怕一個人,當然是威震一國了。

        交代一下張遼的后事。曹丕稱帝不久,張遼在雍丘(今河南省杞縣)身染重病。曹丕派重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去給張遼看病。這是最高規格的待遇。

        久治不愈,曹丕干脆把張遼接到自己的行營照料,賜御衣,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張遼率軍與朱靈將軍一起駐防合肥。

        其間,魏吳關系破裂,張遼奉命與曹休到海陵駐防。雙方交戰期間,張遼與王凌等人在廣陵大破吳將呂范等人(其實主要是呂范所部遭遇風浪所致),繳獲大量舟船。

        張遼是帶病作戰,病情日漸嚴重,當年(公元222年)病逝于江都。

        魏文帝曹丕聽聞張遼死訊,為之痛哭流涕。

        魏國追謚張遼為“剛侯”。還記得前幾期聊過的蜀漢五虎將中黃忠的謚號嗎?正是“剛侯”。強毅果敢曰剛,追補前過曰剛。看出其中的共同點了嗎?兩人都是降將,都有“追補前過”。黃忠跟隨劉表之過,張遼是跟隨呂布之過。

        有前科的人日子不好過啊!

        (全文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名將張遼一戰震江東、張遼威震逍遙津 DM
此人半路投靠曹操,一戰成名完勝關羽,威名大到小孩都不敢哭
合肥之戰:張遼以少勝多,威震逍遙津
如果魏延投降曹操,他能排進“五子良將”之中的第幾?
張遼怎么死的,他和關羽是什么關系?成名戰役有哪些?
14張老照片,記錄“民國才女林徽因”的一生,傾城的貌,出眾的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陈巴尔虎旗| 象州县| 宜章县| 怀化市| 塔城市| 鹤峰县| 芮城县| 永丰县| 崇州市| 岢岚县| 文登市| 鄢陵县| 大新县| 新津县| 汕头市| 梁河县| 横山县| 青铜峡市| 忻州市| 贵南县| 连南| 彰化市| 平定县| 万全县| 北辰区| 桓仁| 民权县| 仪征市| 通榆县| 西乌珠穆沁旗| 锡林浩特市| 格尔木市| 桑日县| 汉寿县| 岢岚县| 肇庆市| 兰西县| 包头市| 行唐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