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一、教師職業道德概說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涵義
1.道德
(1)社會現象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一定社會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的總和”。
(2)個人品質
道德在個人身上表現為個人品質,稱為“道德品質”“品德”或“思想品德”。
2.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守的、與職業實踐有密切關系的道德規范和準則,是一定社會的一般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3.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職業道德即教師職業道德品質,如“某教師表現出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
(二)教師職業道德品質
1.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內涵
2.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構成要素
(三)教師職業道德在中學教育活動中的意義
1.教師職業道德是中學教師職業素質的靈魂;
2.教師職業道德是中學教育目標實現的保障;
3.教師職業道德是中學生全面發展的條件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①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②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③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④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⑤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⑥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四)從教師職業活動中的基本關系與職業行為,介紹了教師與國家社會、教師與學生、教師與職業勞動、教師與自己、教師與自己的發展的基本要求。
(五)好教師要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與家長的關系、與同事的關系、與教育管理者的關系。
二、教師現狀的二維分析
從微觀層面、中觀層面、宏觀層面進行講解。第一個維度是教育改革的發展和變化,這些變化要求教師不斷適應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第二個維度是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和要求,這些期望和要求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專業素養。
三、做新時代“四有”教師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首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其次,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師德放在首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第三,要有扎實的學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成為具有廣博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好老師。最后,要有仁愛之心,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潤物無聲。
教育法律法規政策解讀
導入:“開辦一所學校,就等于關閉一所監獄。”——揭示了學校與監獄的辯證關系,指出現代教育與法治之間的必然聯系,提出依法治教的重要課題。
一、法的特點
1.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
2.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
①權利:可以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
②義務:必須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
4.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責任)
二、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2.行政責任
①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
②行政處罰: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
3.刑罰:
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教師如何依法執教:
①教師應有的權利
②教師應盡的義務
③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什么
教師的基本權利:教育教學權(核心權利:自主)、學術活動權、指導評價權(管理學生權):教育懲戒、獲取報酬權、民主管理權:(包括知情、參與、表達、監督等)、研發科研權、進修培訓權、繼續教育權等權利
三、教師義務,特別義務(幼兒園中小學教師):
①保護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制止學生欺凌等有害行為;
②積極保護救助學生;③加強指導家庭教育,促進家校協同育人
四、學生權利:
1.受教育權
①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③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④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2.隱私權
3.人格尊嚴權
4.人身安全權
5.其他人身權
6.財產權
教育懲戒具體依據
(一)制定步驟要求
(二)行為情節輕微的教育懲戒方式(可以以適當方式告知家長):
1.點名批評;
2.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
3.適當增加額外的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
4.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
5.課后教導;
6.學校校規校紀或者班規、班級公約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