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讀書日,因為有人不愛讀書才設立的。正如白巖松所說,為什么沒有設“吃飯日”?因為大家天天吃飯。
兩年來,我寫了好多篇關于如何讀書的文章,就是想告訴大家,多讀書一定會讓你的人生與眾不同。
01一次只讀一本書
有個朋友說,他在家里放了一本書,車上也放著書,辦公室里也有書。這樣,只要想看書,就可以隨手拿起一本書,隨時開始閱讀。說的時候有些道理,書要放在方便閱讀的地方。
可是,這等于同時在讀至少三本書,腦子能切換過來嗎?
以前,我也是怕費事兒,一本書拿來拿去,真不如把隨處都放上書,想看哪本就看哪本,多么愜意啊。這樣做其實效果不好。人的精力有限,你很難從一本書很快切換到另一本書。最好還是讀完一本書,再開始讀另一本。
02要制定讀書計劃
讀什么書?取決于你的讀書目的。如果你想使自己不斷精進,實現迭代成長,那你就要結合自己目標制定一份讀書計劃。我這段時間,讀書就很亂,先后買了二十多本書。有朋友送的書,也有讀書會要求共讀的書,還有知名大v推薦的書,也有自己腦子一熱買的書。朋友送的書,欠了人情,需要看完寫一個讀書筆記。讀書會要求的書,不在自己的計劃之中,可是還是要讀一下,避免分享交流時自己尷尬。自己聽了某位大v推薦,心血來潮就下單買了的書,至今還在書架上,塑料封的包裝還沒有撕掉。
其實怨不得別人,還是自己意志不夠堅定,受外界干擾,很容易被帶偏了。
03反復讀和跳讀
讀完了一本書,有時候意猶未盡,或者是感覺有些地方沒有讀懂。怎么辦?再讀一遍,兩遍。甚至三遍五遍。
當然,有些書某些地方我們看不懂,可以咨詢專家。也可以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先跳過去,也可能讀著讀著就讀通順了。
也可能,我們受專家推薦,買了一本書,結果發現完全讀不懂,那是說明你的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不必糾結,果斷放棄。
04讀一本書要寫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最好寫上一段話,總結一下這本書對你的啟發,可以是一二百字,可以是三五百字,也可以寫得更長一些。
哪怕是感覺這本書寫得很差,但差在什么地方,試著寫出來。寫讀后感,也是自己對讀過的書提升認知的過程。
寫讀后感,寫聽課感受也是我們認識專家的一個途徑。試想一下,白天我們聽了一位專家的講座,晚上就寫了觀后感發在群里或者朋友圈,被專家看到,再轉發,是不是很榮幸啊?
05一定要買正版的書
為了保持良好的閱讀體驗,千萬不要貪便宜,在某多多平臺上買一些盜版書,字小,印刷質量差,我就吃了幾次虧,當時說保證是正版,誰知道質量那么差,紙張也不好。
06讀有結果的人的書
讀誰的書?盡管有的書宣傳力度很大,但不一定就好。有時候出版社為了營銷,下了血本,邀請專家寫書評,在平臺上推送,做直播。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要睜大雙眼,讀有結果的人寫的書。一位醫生謝頂了,你指望他給你治療脫發,可能嗎?要是能治好還會這樣?
07聽書不能代替讀書
現在聽書的平臺很多,我也買了一些聽書的平臺的會員。每天上下班路上就邊開車邊聽講書。每天聽一本書。總感覺自己啥也沒有聽懂,也沒有學會,最后我才明白,缺少自己的閱讀體驗,這種灌輸式聽書,最好結合紙質書閱讀,這樣效果才可能更好。
08讀書也要講究速度
多長時間讀一本書最好?眾口不一。有的認為讀書快了根本記不住,好像讀得慢些就記得很清楚一樣。最好是一周讀一本書,據說有的奇人,一天就讀三四本,這個厲害,估計人家有特異功能,當年的張松就是奇人,有過目不忘的絕招。可惜,我等皆是笨人,最起碼一到兩周。必須把一本書讀完,不然書很容易自己藏起來了。
只有讀得快,我們才能讀得多,可以在一個月內多讀幾遍,也可以多讀一些書。沒有量的積累,難以引發質變。
一年讀10本書的人,和另一個每年讀100本書的人,兩人相比,哪個人的成績可能會大一些呢?答案不言而喻。
09學會看豆瓣評分篩選書
這段時間平臺搞活動,有的滿100減50,有的贈送優惠券。與其買一本自己都不想看第二眼的書后悔,不如學會看豆瓣評分。讓優秀的人幫我們把關分析,與我們跟著感覺走買書質量絕對不一樣。豆瓣評分9.0以上的書可以看看。
10要懂得成本思維
如今的書不便宜,買了一本書,訂閱了一本雜志,花了數十元,上百元。想想就肉疼。因為我們賺錢少,所以花錢如同賣血。所以買書要講成本。買了一本書,一定要寫個讀后感投到報社,或者發在公眾號上,有可能被作者看到,一激動打賞100塊,再不就是文章登載到某平臺換一點收入。能不買的堅決不要買,不然有一天,書太多了,其實是一個禍害。不要見到一本書就買,能借就借。買的書,更要讀三遍或者多遍,不然對不起自己那幾兩銀子
以上10個建議,是我自己關于讀書的一些心得。書利用好,的確會讓我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