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血瘀,余毒未盡,帶狀皰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脈象弦細舌質暗苔白膩,吃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余毒方劑湯藥效果如何?
帶狀皰疹常因肝膽火旺或脾失健運,濁濕內生,致濕熱蘊結,兼感毒邪而發。很多患者病程日久,體內濕熱毒邪阻塞經絡,導致氣血瘀滯,即便皰疹消退,也要遭受疼痛的折磨。那么,帶狀皰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該怎么治療呢?
【醫案一則】患者女,65歲,黃石人,主訴:初左腰腹部位出現水泡,基底暗紅,隨后水泡逐漸增多,排列成條狀,伴強烈灼痛感,刺痛難以入眠,平時也容易煩急。涂抹膏藥后水泡逐漸退卻,余留暗紅斑印,但疼痛依舊,持續半月,未見好轉。只見患者舌質暗紅有瘀斑,苔白,脈象細澀。
【辨證要點】患者皮損呈暗紅色,舌上有瘀斑,呈澀脈,可見體內有瘀滯,系年老肝血不足,經絡失去血份濡養而發病。加之病程較久,邪毒結聚,氣滯血瘀,不通則痛。當屬氣滯血瘀之證,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余毒。
予方:活血散瘀湯加減,主要組成:雞血藤、鬼箭羽、紅花、桃仁、元胡、川楝子、木香、陳皮、全絲瓜、忍冬藤
用藥一周,疼痛減輕,煩急情況減少,稍能安睡四到五個小時;辯證加減后繼服一周,諸癥又有改善,暗紅斑印減淡;原方再服一周,疼痛明顯減輕,睡眠恢復正常;囑其再服一療程鞏固治療,癥已痊愈,現電話追訪,未見反復。
方解:針對本案患者后遺疼痛的治療,重在行瘀和通絡上,通則不痛,于是此方重用雞血藤、紅花、桃仁、元胡、絲瓜等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的藥物;又考慮到老年人體虛的情況,遂加黃芪、黨參調補氣血;忍冬藤則是幫助清解體內余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