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來遲給自己交作業。一直在等《私人采購員》《保持站立》和《弗蘭茲》(編者注:最近后兩部才出),感覺等不到了,先出。有點難選,前三穩,后面的調整斟酌好久。今年女性導演突出,風格各異,有小格局散文詩,也不乏劍走偏鋒的重口猛料。
1.《將來的事》
導演米婭從早期少女通過愛情獲取成長和自我認知,到如今中年女文青以精神世界對抗現實的種種挫折,完成了困境中女性自我救贖質的蛻變。于佩爾精心雕琢的女性形象成為全世界迷惘著前行的女文青楷模,可以脆弱,但握有對抗旁人與自我懷疑的力量。米婭的劇作最成熟的一部,看到她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2.《美國甜心》
阿諾德關注邊緣女青年這么多年,終于完成一部徹心徹骨的女性成長電影。三小時不顯冗長,故事脈絡如詩般貫穿在路上的瑣碎中,看完覺得自己又年輕了一遍[呵呵]。
3.《戰前童年》
驚喜之作。布拉迪·科貝特華麗麗的演員履歷讓他從名導那里偷師到不少導演技法,但視聽構圖方面野心十足。觀感如看完一本帶插畫的小說,深邃明暗對比還是巴洛克那掛。結尾眾人慶祝一戰結束,二戰的惡魔吶喊我不再相信祈禱。褻瀆神靈,惡魔誕生。Bérénice Bejo表演令人信服。
4.《黑暗宇宙》
祖拉斯基遺作,繼續挑戰傳統敘事語言,甚至是演員的表演都以癲狂抓人。神經質的對白才是情感迸發的宣泄口,以毀滅話愛情,解構神秘人性,衍化成詩,是夢魘還是病入膏肓的臆想?觀感亦是。為歐洲影壇貢獻出兩位優秀新人男女演員。
5.《霓虹惡魔》
一路看著雷弗恩從丹麥街頭黑社會拍到紐約時尚圈,風格犀利臟到霓虹美,這部溫柔如水。剔除男性荷爾蒙爆裂的血型打戲,女性集結的浮華世界吃人論,不夸張。
6.《心房客》
一座樓的孤獨終于有人拍出來了。看完的夜晚自己喝點小酒,苦澀。
7.《畢業會考》
蒙吉水準之作,羅馬利亞社會陰暗版圖繪制大師,結尾兩首歡快流行歌與年輕一代的微笑是蒙吉留給這個國家的希望。著重描摹的男主角身上的家庭屬性:夫妻、父女、情人;社會屬性:醫生與病人、賄賂者;人:受害者。不能輕易辨別好壞,這才是被社會壓榨下人的真實模樣。
8.《托尼·厄德曼》
本片已經被捧到神壇。瑪倫·阿德花五年半功夫精心釀造的劇本,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9.《來自遠方》&《桑格莉之夏》
年度最喜歡兩部LGBTQ電影,一部清冷含蓄,一部溫暖熾烈,并列吧~
10.《霓虹牛》&《太陽高照》
小國兩部佳作,潤物細無聲式敘事,導演技法有相似之處。人與土壤的糾葛,原始生命力的賁張。
11.《魅惑》
心中美人魚童話該有的模樣。她們吃人、有生殖器、善良卻危險。歌舞戲藝術指導出彩,致敬經典造型的同時腦洞大開。兩段人&魚做愛戲暗潮涌動,可惜最終難逃回歸悲劇,畢竟,愛比死更冷。
沒把《水瓶座》放進去,感覺晚上會開始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