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壺口瀑布下游五公里處,“十里龍槽”下方的谷底的河床中,有兩塊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兩個河心島.這就是古代被稱為“九河之蹬”的孟門山。
孟門原是黃河河床上的一處裂點。壺口瀑布當時就出現在這里。由于長期以來地殼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強.溯源浸蝕.裂點上移.瀑布由孟門移動到現在的位置.瀑下深潭發展成今日的“十里龍槽”.
孟門山屬陜西宜川縣,河岸與孟門山之間有索道相連。
走進孟門山門,踏上晃晃悠悠的索橋,映入眼簾的是一尊赭紅色的大禹雕塑。
只見他神情肅穆,手拿鐵锨,腳踏名為“應龍”的神龜。相傳遠古時,黃河流到這里,被一塊巨石檔住,經常造成洪水泛濫,大禹在應龍的協助下,劈開巨石,疏通河道,使黃河水患得以治理。
孟門“南接龍門千古氣,北牽壺口一絲天”,其雄姿與龍門、壺口組成黃河三絕,而又以自己獨特的風貌著稱,古詩有“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濤撼孟門”的佳句。
近年來,陜西旅游部門在孟門山以“黃河”、“大禹治水”為主題,投資開發打造,作為壺口瀑布的配套景點,還在景區建造賓館等配套設施,既改變了壺口旅游的單一性,也緩沖了壺口瀑布的壓力。旅游部門當然也獲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