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峽谷
天下天臺何其多
中國有多個天臺山,據我所知的就有九個之多,且都依山成景。其中包括:陜西寶雞天臺山、四川邛崍天臺山、山東日照天臺山、河南信陽天臺山、安徽池州天臺山、陜西漢中天臺山、浙江臺州天臺山、湖北大冶天臺山和貴州平壩縣天臺山,我只去過其中的浙江天臺山和貴州天臺山。
位于浙臺州市天臺縣城北的天臺山是仙霞嶺的延伸,西南-東北走向,主峰華頂山海拔1098米。這里是濟公和尚的故鄉,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自然景觀有華頂、瓊臺、赤城山等名山;仙人洞、吊船巖等怪巖;石梁飛瀑、水珠簾等瀑布。人文景觀有國清、華頂、塔頭等寺廟,以及多處古塔、碑刻等。
臺州當地人認為,浙江臺州及其天臺山的“臺”均發音“ti ”,是原用字,而非簡體字,在推廣漢字簡化前都寫為“臺州”和“天臺山”。而其它天臺山的臺均是“臺”(發音 tái )簡化而來,在推行簡化字以前寫作“天臺山”。因而只有浙江臺州的天臺山才是正宗的。
國清寺是臺州天臺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觀。
國清寺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是我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孟浩然、李白、賈島、皮日休、陸龜蒙、杜荀鶴、洪適、郭沫若、鄧拓、趙樸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不朽名篇墨寶。進入寺院景區,只見路邊數人合抱的大樹,遮天蔽日。國清寺的黛瓦黃墻被掩映在濃濃的綠樹之中。
國清寺是漢化佛教天臺宗的祖庭,自然也是是日本、韓國、朝鮮佛教天臺宗的祖庭,每年這里會有大量的日、韓僧人來朝拜。因為如此,周總理在文化大革命時頂住壓力決定將天臺寺對外開放,以加強同日、韓的民間交流,促進中日、中韓關系正常化。
照壁墻上“隋代古剎”四個大字是趙樸初手書。“隋”字少了一個“工”。
在隋代時“隋”是寫作“陏”的,唐朝建立后,認為“陏”是個不吉利的文字,將“陏”改成了“隋”。趙老先生是在還原歷史。
隋梅相傳為章安大師手植,至今已1300多年,是國內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隋梅高10米,主干已經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上,猶似千年古藤。
國清寺廣有田土,由僧人們自已耕種收獲稻谷。
在石梁景區方廣寺曇華亭外有名震中外的石梁飛瀑。
一座天然石梁橋,橫跨兩側勢極雄奇險峻,石梁長6米,梁下有洞高2.3米,橋背寬僅0.2-0.3米。橋下一掛飛瀑,落差達35米。四周山霧迷漫,如遇陽光斜照,虹霓時現時滅,五光十色,斑讕多姿。人在石梁橋下翹首仰望,只見長空雷鳴,水從天落,真有“滄海平翻龍背上,銀河倒泄雀橋東”之勢。瀑布沖入潭中,飛波若舞,散沫似珠。平靜時“麗日下碧潭,長光透疏竹”,又是另一番景象。橋下游有一座古老石拱橋,名叫“仙筏橋”,立在橋上,石梁飛瀑全景盡在眼中。
在石梁飛瀑下方金溪、銀溪的交匯處向右折,有一巨石大印,上雕刻著“法華晨光”四字,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大印,現正準備申報“中國吉尼斯”紀錄。離大印約100米處,有一形狀如壺的瀑布俗稱小銅壺。
一方方巨石成了風景線
瓊臺仙谷是一處比較典型的花崗巖地質地貌景觀。靈溪為該景區的主景線。沿溪北行,兩旁山壁對峙,山勢崢嶸峻峭,奇峰紛呈,怪石錯列,且愈入愈奇。著名的有“李白題詩巖”、“仙人聚會”、“雙女峰”、“元寶石”、“佛手峰”等景。瓊臺仙谷景區出口已開發為天臺桐柏抽水蓄能電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