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丁梭酸菌自從上世紀末引進中國后,做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在畜牧飼料中,被稱為微生物中的一顆耀眼的名珠。近年來,丁梭酸菌為什么在水產養殖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呢?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狀芽孢桿菌,丁酸菌。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屬于芽孢桿菌科,梭菌屬,革蘭氏陽性,有芽孢,孢子卵圓,偏心或次端生。
一、 丁梭酸菌在中國的歷史:
1、 丁梭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宮入近治博士首先發現并報告的, 因此又名宮入菌。分類歸屬于梭菌屬, 為革蘭氏陽性厭氧桿菌。
2、 1935年,俄羅斯微生物研究所Kingi miyairi博士從人的糞便和土壤中分離出丁酸梭菌。
3、 1992年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在俄羅斯微生物研究所引進丁酸梭菌,并在中國開始應用,為中國微生物有益菌起到重大貢獻。
二、丁酸梭菌在水產養殖中主要作用
1、可調節和維持魚蝦腸道微生態的平衡
能促進魚蝦腸道有益菌群(雙歧桿菌, 乳酸桿菌)的增殖和發育,抑制腸道內有害菌和腐敗菌的生長、繁殖,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減少腸毒素的發生。
2、提高餌料轉化率、降低餌料系數
丁酸梭菌在蝦魚腸道內能產生B 族維生素、維生素K、淀粉酶等物質,提高采食量。
3、 修復腸粘膜和促進腸道細胞的再生
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謝產物丁酸是魚蝦腸道上皮組織細胞的再生和修復主要營養物質。
4、穩定性好、存活時間長、耐高溫
丁酸梭菌可以在室溫下可保存三年以上不失效,在90度高溫下仍可存活10分鐘。
丁酸梭菌是厭氧或者兼性厭氧芽孢桿菌,不受胃酸、膽汁酸等影響。
5、對多種飼用抗生素有較強的抗性
丁酸梭菌是對多種飼用抗生素有較強的耐藥性, 對青霉素、慶大霉素、妥不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的抗性,可以配伍使用,提高療效。
6、丁酸梭菌作為飼料添加劑的使用
對于減少當前飼料中抗生素產品的濫用、減少藥物在肉品中的殘留、降低水生動物細菌的耐藥性和保障動物健康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7、促進魚蝦的生長
李恕等人將丁酸梭菌制劑用于水產實驗表明:魚及特種水產類日增重率提高大約30%~40%,雜食性魚類可提高22%以上。
8、提高魚蝦水生動物免疫力,增強抗病力
丁酸梭菌可以激活巨噬細胞和NK細胞的作用,增加血清中IgA 和IgM 含量。丁酸梭菌在水生動物體內停留的時間長達72小時,可以粘附在腸道中不被腸蠕動沖走,并且參與其與致病菌之間生存與繁殖,抑制致病菌群的生存和繁殖。可減少對蝦腸胃病發生如空腸、空胃、白便等。
9、調節水質作用
丁酸梭菌呈酸性有平衡酸堿度(PH值)作用,分解有機物作用。
三、丁酸梭菌在水產養殖中正確使用
1、丁酸梭菌可以長期拌飼料投喂,可減少對蝦腸胃病發生如空腸、空胃、白便等。不會像乳酸菌那樣不可長期添加,因乳酸菌使用7天之后糞便略微發黏。
2、丁酸梭菌抗藥性較強,可與部分抗生素同時使用。
3、丁酸梭菌不可以與消毒劑同時使用。
4、丁酸梭菌屬于厭氧型細菌,外用需補充氧分。
四、都有哪些好處
1、腸道定植時間較長
丁酸梭菌在水生動物體內定植的時間長達72小時,可以粘附在腸道中不被腸蠕動沖走,并且參與其與致病菌之間生存與繁殖,限制致病菌群的生存繁殖。
2、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
腸道菌群失衡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丁酸梭菌具有防止病原菌及腐敗菌在腸道內的 異常增殖和促進腸道有益菌群增殖、發育的雙重作用,從而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減少腸毒素的產生。
3、存活時間長,耐高溫
丁酸梭菌可以在室溫下可保存三年以上不失效,在90度高溫下仍可存活10分鐘。
4、修復腸道粘膜
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謝產物是丁酸,而丁酸是主要使腸道的上皮細胞再生和修復的重要物質。
5、提高營養免疫、提高飼料利用率
6、提高水生動物的免疫能力
丁酸梭菌可以激活巨噬細胞和NK細胞的作用,增加血清中IgA 和IgM 含量。
7、對抗生素有較強的抗性
丁酸梭菌有較強的耐藥性,可以與某些抗生素同時使用,不干擾其他細菌感染的治療。只對新生霉素、先鋒霉素、萬古霉素和四環素等少數幾種抗生素敏感。
8、調節PH值、凈化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