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血糖高,高血糖實際上分為兩種:慢性持續性高血糖和慢性波動性高血糖。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血糖波動的幅度在糖尿病患者遠期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的血糖控制應實現點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波動的三方面控制。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正常人在生理狀態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動。由于人體有著非常精密的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使得一天內的血糖波動幅度小于2—3毫摩爾/升。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導致血糖調節機制受損,再加上飲食控制不當、降糖藥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療依從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總體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后血糖會顯著升高,全天24小時血糖曲線波動明顯增加,一天內的血糖差可能數倍于正常人。
既然意識到了血糖波動的危害,為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就應該盡量減少血糖的大幅波動,提倡“平穩降糖”。有學者提出,糖尿病患者應盡量使一天內的血糖波動控制在5毫摩爾/升以內。具體措施包括:1.確定合適的降糖目標;2.選擇恰當的藥物;3.控制餐后血糖過度增高;4.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低血糖很容易誘發血糖波動,尤其要注意。僅靠飲食和運動控制的糖友很少發生低血糖,但注意不要漏餐。口服降糖藥使用當中,二甲雙胍、噻唑唍二酮較少引起低血糖,使用長效磺脲類藥物者則要警惕低血糖,短效磺脲類藥物和苯磺酸類藥物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較低。餐前普通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容易導致下一餐前的低血糖,超短效胰島素則可以減少其發生的機會。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如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的作用更加平緩,持續時間長,和傳統的中效胰島素相比,能減少夜間低血糖的發生。新型藥物胰高糖素樣肽1(GLP-1)的促胰島素分泌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賴的特點,即血糖高時藥勁大,血糖不高藥勁小,單用時極少發生低血糖。▲ (衛生部北內分泌科 郭立新主任 喬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