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問:
鄧世廣 董學增 蘇俊卿
袁培根 張幼鳴 石劍鳴 王柳華
總 編:周冬興
主 編:趙景陽
副 主 編:
范慶珍 李紅艷 邊 義 周海洋
張瑞蕓 韓 晶
編 委:
李志偉 隋素金 紀秋玲 任勝利 夏 莉
李 鳳 張結晶 姜 波 司素敏
江小魚 袁 玨 畢 青 筑瀟瀟
本期編輯:兔子
圖片素材:趙景陽
端午弔屈
鄧世廣
幾曾幻想做同窗,識取諛歌非楚腔。
俱信無錢難役鬼,胡云多故可興邦。
酒中夢死人先闊,世外逃秦我不降。
若問平生未償愿,也思試跳汨羅江。
注:湘籍小友李君,有別業在屈子祠畔,多次邀約一游,吾乃笑諾:“我會游泳,一定跳一次汨羅江。
重陽登龍虎山同盛元迎建
熊東遨
拾取空山片葉黃,風前信手記滄桑。
材無大用還知止,事到中年過即忘。
新露珠團同面目,故交云散各參商。
不曾留夢憑高做,孤負秋屏一枕涼。
秋杪與海龍夫婦、靈曜、風馬驢謁文公山
熊盛元
掬取寒泉滌古哀,荒墳翠掩劫邊苔。
經霜樹老人皆仰,隔嶺云深鳥亦猜。
一徑通幽怡眼倦,群書貯腹貴心裁。
方塘影蘸秋山碧,汩汩源頭活水來。
讀王義勝教授《王鏊詩集詳注》有寄
張幼鳴
兩忘室里角燈黃,架上案頭書卷香。
窗外無聲先祖寂,坐中落筆遠孫忙。
自知辛苦每酸鼻,誰識癡迷近斷腸。
編纂七年功已滿,名臣遺著俊名揚。
注:兩忘室,王義勝教授書齋名。
讀《秋笳集》有感之一
于文政
彤云凍雪浮龍磧,黑水寒濤接虎丘。
鼓枻漂萍滄海日,聽笳臥薦大荒秋。
百年猶憶三丹鳳,萬里誰馴一白鷗。
不屑科名勞濁世,原知功業仗清流。
端午感賦
董春秋
端午年年奮筆書,世間善惡辯之乎?
謫遷每落忠良輩,升擢常歸奸佞徒。
晁錯削藩橫被斬,于謙衛國反遭誣。
不堪回溯兩千載,多少冤魂甚大夫。
兒童節前夕與友人聚
傅鶴年
六十年前髫尚垂,而今笑看老頑皮。
半頭白發殘圓夢,一角紅巾舊纛旗。
去日無辜成棄子,余生有望做嬌兒。
盤飧杯酒歸平淡,惟是童心不許欺。
題雅礱江森林火災三十名救火人員犧牲事
孟蘭
三十生靈瞬做灰,一時頑子轉英才。
方于慈母堂前戲,誰遣白花叢里來。
電視臺中催淚樂,金鑾殿上慶功杯。
迅翁虛發吃人嘆,豈識華筵猶未開。
吟端午
敬言
夢里尋幽夢里無,春風吹老洞庭湖。
廟堂寫就諸神事,筆墨描成百姓圖。
一朵紅蓮花影瘦,千年渡口石舟孤。
追思屈子吟何處?醉到端陽抱玉壺。
六一懷想
鄒繼惠(詩香醉伊人)
童謠唱起憶童真,那段時光好醉人。
笑語無邪常帶淚,哭聲有意少傷神。
捉來蝴蝶贏來果,和了泥巴惱了親。
背著爹娘偷上樹,紅霞扯向夢中陳。
游玉淵潭
陳靜風
清和早夏沐朝暾,漫步長堤鳥語聞。
天水互融同湛澈,人魚相望各陶欣。
垂青黃鶩橋邊柳,表白紅蓮澤底云。
鬧市也堪幽趣得,從今不羨武陵君。
十里秦淮
張文舉
流香載郁紫云多,夜半杯光照彩娥。
十里霜天凝管樂,六朝月色洗清波。
舟中尚見離人淚,岸上何聞商女歌。
古巷欲尋王謝影,斜陽若在夢蹉跎。
村居(新韻)
丑奴兒
鄉村無處不開懷,莫吝新衣坐岸苔。
浴場鵝游蓮下水,婚房鵲住柳邊槐。
養蜂女把香追趕,種菜人將綠剪裁。
挺肚兒童朝午日,撒出一道彩虹來。
老年人過兒童節有感
王文正
年華無計六旬多,欣與垂髫一樣過。
劇院觀場皮影劇,歌廳唱首報童歌。
久違游戲方癡醉,才觸高科又幻魔。
深信稚心宜晚景,莫虞顏皺鬢毛皤。
步韻高啟梅花詩之八
張雅文
雪未消融春未陽,孤山以謂五云鄉。
東風可續心安好,去日無多氣自香。
一季精神生老樹,三千姿態奈寒荒。
由來只愛枝頭事,月色依依敷淺霜。
端午感懷
青峰逸士
酒酹端陽又一輪,懷思屈子惑添新。
當年美政焉民政,舉世賢臣亦命臣。
潮涌江流去尤急,時催情勢幻還真。
于今比看東西事,愛國人猶誤國人?
游荷花潭
冰霜
游伴潭前已聚齊,三三兩兩坐階梯。
接天碧浪隨風漾,映日朱華惹眼迷。
遠近淺深皆逸雅,卷舒開合有高低。
今朝且做尋詩客,一葉一花均入題。
夜讀書之九
邊義(遼陽)
云做薄紗星做燈,讀書每每伴蚊蠅。
堂前總學相如賦,月下常懷賈島僧。
乞得清風能化雨,攜來佳句可融冰。
唯期拙筆勤耕伐,掃盡霾塵最底層。
午夜閑吟
如嫣
醉臥花間我是誰,幾分豪氣勝須眉。
身纏塵世多無奈,淚灑江湖少自卑。
此夜云煙隨夢遠,一壺風月向天追。
滄茫客路心如寄,白鬢何妨鏡里窺。
夏日偶感
安寧(開封)
困坐書房不合時,中年苦讀已嫌遲。
相親半世無非酒,獨醉千回總有詩。
旭日流光明石徑,青松倒影暗荷池。
心空漸遠貪嗔慢,過眼繁華一笑之。
春夏有感
程造之
鄉山一別兩關情,每過清明稷麥青。
春酒吟愁腸易斷,子規啼夜調難聽。
空庭忍看榴花落,故里猶聞鐵幕屏。
端午將臨寒楚水,大夫到此哭幽冥。
夏日村居
王同勤
千里遙朋住瓦房,村居最是夏清涼。
樹遮院落重陰冷,花艷籬笆郁氣香。
群鳥鳴聲喧晝夜,鄰人新菜送廳堂。
何須勞碌終南捷,翠竹青松日月長。
心語(新韻)
凌德霖
藝海書山久探尋,未堪茶酒伴晨昏。
少生俗念讀千卷,老有閑情抵萬金。
傲骨常尊方外友,禪思只對世間人。
此身甘作逍遙客。一任風霜鬢上侵。
憶兒時夜捉迷藏
熊煥任
天真但使月增輝,往事陳情意不微。
躲進舟艙生大化,掀開禾草透玄機。
愁來至此迷藏盡,醉里如斯對憶歸。
寂寂軒窗人面改,華年玉露怎堪晞。
農家喜樂
趙斌(遼寧彰武)
播種耕鋤未覺忙,施肥澆水用心量。
彎腰谷穗風中擺,開傘蘑菇草里藏。
院小堪容秋色美,餐豐盡顯果蔬香。
舉杯暢飲說天下,再捧清茶邀月嘗。
題華為事件(新韻)
清心
漫揮大棒帶霜風,釜底抽薪勢未窮。
芯片合當為軟肋,備胎誰曉化鴻蒙。
從來寡助因失道,一向無虞緣用功。
紙虎區區何所懼,上甘嶺上血猶紅。
吟窗夜話
孫德力
細雨縈回春暮寒,毫端紙墨有坤乾。
山高不與云爭月,海闊任憑風助瀾。
煮盡相思容易老,吟來寂寞影常單。
弦中淡淡聽流水,放下私懷境自寬。
青島棧橋漫吟
雷現明
攘攘人群擠棧橋,為吟風卷立春潮。
鷗翻云影輕舟隱,浪躍紅鱗幻夢迢。
功過誰言堤柳岸,浮沉卻斷竹音簫。
媚顏半斗秋波遠,懷有三文醉可饒。
夏寒
張紅兵
寒風刺骨欲衣棉,孟夏溫差不自然。
帖子聲稱將地震,情形心想盡謠傳。
清談幾日家山事,澄慮三才月令篇。
感觸之言君莫怪,晝宵冰火兩重天。
夏夜書語
李亞杰
挑起門簾納晚涼,花開幾處各芬芳。
心融墨點情千愫,袖染詩邊韻滿堂。
倚案書題新境界,憑欄月種舊時光。
清啼秘語風偷竊,偶送歡聲入耳廊。
夏日感懷
和風容與
休說繁華明歲回,時逢夏日百花開。
楊河水暖鋪紅雪,柳岸風香拂桂臺。
感慨汀洲神手織,喜看瓊閣紫云來。
荷塘更比青溪好。仙子撫琴彈落梅。
注:落梅,琴曲。
己亥端午寄語
王立州
應時艾草伴端陽,灑掃門庭納福祥。
競渡龍舟流楚韻,閑憑角黍品詩香。
離騷一曲湘君怨,橘頌千秋汨水長,
獨立江濱憂國事,行高志潔亦疏狂。
端午感懷
采菊東籬
桃艾懸門粽子香,賽舟端午祭衷良。
千年溢秀傳天問,九韻書奇唱國殤。
敬佩圣賢承氣節,吁嗟血肉葬瀟湘。
靈均矢志當今效,華夏焉能不富強!
六一感懷.步放翁韻
張巖山
年少求知事事艱,家累學業重如山。
亦工亦讀穿崇嶺,且住且行過險關。
身外功名心已息,吟中歲月鬢微斑。
弱肩承擔那堪歇,老卻書生傾刻間。
鳳城蒲石河森林公園
馮良建
遠隔塵囂景自然,繽紛生物四時宣。
山深好育珍三寶,林茂曾棲勇抗聯。
群嶺翠攢和尚帽,清溪藍落鏡光天。
才驚險峻多奇石,甘冽飄來望瀑懸。
注: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和尚帽,園內最高峰和尚帽子山。
端陽話屈子
李文喜
端陽溫故楚云沉,何事賢良淚染襟。
報國無門成亂世,遭君罷吏冷丹心。
懷沙吟就愁情廣,天問書成恨意深。
魂入汨羅囚壯志,紅塵紛擾不相尋。
六一 詠懷
葛書利
霜發參差一夢牽,幾多往事念從前。
林中對壘驚飛鳥,河里尋魚忘夕煙。
臥數繁星能漫記,露餐曠野任酣眠。
駒光過隙何堪憶,欲訪瑤津屬少年。
游吉婆島
姑蘇寒客
出差偷得一時閑,同伴相邀赴島山。
先蕩碧波聽海韻,再尋幽徑賞花顏。
風光旖旎名天下,魚蟹鮮肥富水間。
欲上危崖望遠景,撥開云岫我爭攀。
田父
陶凱
躬耕世代隱鄉村,種豆鋤禾度曉昏。
二畝大棚輕宰輔,一灣清水即桃源。
晨揪帶露黃瓜嫩,暮飲含香綠酒溫。
莫道農家無貴客,春風秋月自臨門。
端午祭屈平
于飛
丹若花開血樣紅,難描千古屈原忠。
英魂邈邈長河水,骾骨昭昭泰岳棕。
天問嫦娥翔月背,海航艦艇繞龍宮。
昆侖仰止靈均志,十億炎黃唱大風。
春思(新韻)
王麗麗
霞光暖暖水流云,小院花開幾度春。
獨倚柴門風作伴,常聽絮語燕成鄰。
鄉愁又寄窗前月,燭淚猶思夢里人。
待到重陽逐浪去,茱萸香處訴情深。
讀王義勝教授《王鏊詩集詳注》有寄同題步韻張幼鳴先生
史濟民(上海)
先祖存詩古卷黃,七年注釋寄心香。
詞源解讀故人夢,文脈傳承隱士忙。
八斗才高留雅調,五車學富熱中腸。
風騷似海波搖月,原不為名名自揚。
贊竹韻老師
姜顯軍(本溪)
措筆凝章細琢雕,耕耘詩海屬天驕。
唐詞宋律評千首,漢賦元聲集萬條。
夜夜挑燈燈影瘦,悠悠望竹竹風搖。
從來不計名和利,后進然然學弄潮。
無題
高華生(河北)
一縷瑤光斜入窗,塵心早被玉心降。
夢魂當藥消殘酒,思緒生潮涌大江。
云里尋無箋字字,檐前喚醒燕雙雙。
燕兒柳上閑評說,最是多情瘦臉龐。
監考有思
丁香雪
人生考試幾時休,從小頻頻苦應酬。
兒女興狂須廣莫,爺娘心急少溫柔。
古來愛子猶青眼,今世為師已白頭。
解惑當懷天際遠,浪高云涌任風流。
詠“滑竹梁子茶”
瓊瓊
靈茶自古種仙鄉,云霧依稀滑竹旁。
欲借青云采新綠,謝公屐踏晚風涼。
野杜梨樹(新韻)
秦老呂
一樹白花碎碎繁,朝朝素面向深藍。
立根郊野石巖上,笑看春風兀自閑。
倚窗偶見(新韻)
淺念曾經
架上青藤紫玉懸,頑童仰首自垂涎。
暗窺左右無人跡,摘取一顆忙解饞。
綠籮
向著陽光
不愛紅裳愛綠裳,無花何懼少陽光。
人皆嫌棄紛塵擾,恰作精肥入我腸。
閑吟
隨遇而安
聊把清心打作鉤,不期俗欲不期愁。
云邊竹外幽泓碧,趁夜閑登釣月樓。
奇石
張全進
剔透玲瓏億萬年,奇工巧奪出天然。
侯門一入身高貴,從此常聽瑟管弦。
憶童年
梅魂詩雨(河北)
碎布撕條梳小辮,結成蝴蝶自稱花。
縱無禮物人前比,最喜歡娘當眾夸。
桃花
薛俊東(山東臨沂)
輕佻盡道粉腮容,世俗微辭有失公。
我顯嬌姿非斗艷,癡情只為嫁東風。
注:杜甫詩曾有‘輕薄桃花逐流水’
夕陽
茉莉
殘陽如豆點江中,脈脈余暉水映紅。
莫道韶華從此逝,明朝依舊染蒼穹。
失眠夜
冰涵
弦月低徊落影長,迎風坐覺意差強。
俯身拾起清涼色,不是離情不敢傷。
已亥雜詩
山野村夫
薔薇搖落千層雪,飛絮如云沒晚霞。
不恨東風非我有,心中已住百年花。
六一兒童節感懷
姜波(傲雪寒梅)
總憶童年一份真,蹉跎歲月不由人。
菱花照影朱顏老,兩鬢又添霜發新。
贊任正非
王強
芯片之危在料中,備胎已做十年功。
誰言只靠漂來貨,有飯同餐四海融。
無題
張殿軍(內蒙)
白云許我夢千回,紫燕翩飛款款來。
翠柳迎風頻舞手,唯真細雨上高臺。
雅集
王起/河北
閑來雅集聚柴堂,重彩經描醉午陽。
烹狗吟哦嘗醬酒,茅臺釀出好文章。
題圖竹筍(新韻)
若萍
問誰過野又拂琴,種下相思數度春。
終到成芽出土去,堅石難阻是情根。
溽暑即吟
賞秋
溽熱如蒸籠九垓,纖云無覓費疑猜。
天君許解時風冷,欲把心寒逼出來。
梨花
思落
一樹繁花一樹妍,園中自有白云天。
淡然開落誰能問,來去由風握主權。
祭唐(步韻瓊瓊《詠史》)
嫻先
千載如何更斷魂,中興一夢被誰吞。
烏云壓頂非常事,淚灑長安血尚溫。
童夢
張國安
髫齡多夢蓋天開,望眼星花燦燦來。
騎月飛空鞭隕落,披云帶霧織仙臺。
食油條偶得
雪飛揚
土生土育染泥香,罩上金袍貌似王。
無論膨張多少倍,仍為百姓口中糧。
鴻雁長空
靜夜思
孤燈郊外奏琴弦,夜靜聲聲萬里傳。
曲曲思鄉難入夢,誰知何月共團圓。
己亥端午懷屈原
千山行(重慶)
那年端午際,楚客正悲嗟。
滿目蕭同艾,全心國與家。
離騷真耀日,屈子豈沉沙?
誰道斯人遠,依稀詠永涯。
黃梅戲進校園
劉和喜
皺綠春風拂,雪窗聞鳳琶。
童音諧曲調,翠袖燦紅霞。
習藝無何苦,爭妍不用夸。
名伶傳國粹,此處有嬌娃。
注:黃梅戲,五大劇種之一。黃梅縣小池鎮一小在每天活動課中,開辦了黃梅戲班。
冰溪(本溪大冰溝)
韓晶
夏日話從容,湍流一白龍。
嫦娥滋玉面,王母浣酥胸。
近水纖塵絕,清心詩意濃。
炎涼縱無語,美善自留蹤。
感悟
白忠民
站立似蒼松,成酬盡在胸。
不因名利苦,甘為愛心豐。
昔日歡情薄,今朝畫意濃。
何來憂郁事,煩惱已無蹤。
無題
伏櫪老驥
己亥又端陽,詩書競一場。
龍舟香粽熱,屈子水宮涼。
回首少年
張國玉
回首少年春,秋冬打野珍。
衣撕鞋帽破,風雪嵌膚皴。
念奴嬌·登湘陰“遠浦歸帆”樓兼憶左宗棠郭嵩燾前賢
袁培根
迷茫煙水,又重游、忍對湘陰風物。靜倚層樓凝望處,不見浦邊帆歇。鷗影分飛,人流往返,各自尋常活。市聲依舊,盡隨滔浪前突。
閑步漫憶前賢,百余年過了,英名尤烈。況是國門才敞后,怎奈紛爭愁結。白玉闌干,金絲楠木,匾上銀灰脫。舉觴遙酹,淚昏一線飛沫。
生查子
石劍鳴
那年秋暮時,月影花千樹。相識更相知,相約何相負。
而今秋暮時,重拾當年路。花樹似尋常,月影相逢處。
水調歌頭
憶雪堂
風雨一番驟,莫說更能消。落紅猶記當日,萬點帶愁飄。紫陌斜陽西去,更倩何人呵護?天意誤兒曹。從此心期絕,無語對江潮。
掩柴門,參古局,誦離騷。流光磨盡棱骨,枉自立中宵。掃凈長街殘葉,捧出晴空新月,眉樣已重描。衹有雙歸燕,還認舊時巢。
蝶戀花 · 堂客生日
養空道人
莫道韶光容易過,且看枝頭,滿是青青果。更喜香蓮開幾朵,為卿也把生辰賀。
曾憶花前相對坐,執手盟心,老共情緣合。料得余生卿位左,年年有個陪人我。
滿庭芳·初夏感懷
楊國晨(朝陽建平)
風絮飄遙,春顏變老,杏青酸齒非常。碧桃深隱,梨蕊退芬芳。時雨瀟瀟潤澤,荷塘里、柔綠清涼。閑凝目,憐花嘆慨,雖謝卻留香。
滄茫。塵世事,誰甘寂寞,我未彷徨。竟西照殘霞,夕景悠長。盡管流年逝水,心不亂、雖病寧康。思維敏,何愁鬢白,家政鳳攜凰。
西江月·湖光山色任遐思
歐長青
岸闊云飛波動,舟輕棹響鴻驚。翩然白鷺點煙汀,水上藻翻魚影。
一派清漪似畫,群山翠色如屏。神州追夢幾多情,到處悠游覽勝。
鷓鴣天·歡慶六一
連山
一別紅巾卌幾年,逢殷雅聚又環纏。追思往日雖平淡,料想余生亦安然。
知寵辱,任頹遷,歪歪扭扭半百圓。閑聽月下蛙敲鼓,笑對紅塵一縷煙。
搗練子(聯章體)
江小魚
煙漠漠,雨迷迷。幾樹南枝綠漸肥。津渡不辭春水漲,浦深天遠候人歸。
荷蓋小,晚風微。鳥雀呼晴漸似癡。一處淡煙隨暖翠,不隨人共月華歸。
云濃淡,水高低。果熟禾香金栗堆。征雁幾聲天外去,夜風吹瘦月邊枝。
風獵獵,雪霏霏。似惹相思渴與饑。微信秒傳千里遠,嶺南開否舊時梅?
點絳唇·中酒心情
陳秀平
中酒心情,醒時煩惱除非醉。夜孤無寐,莫使樽空對。
向影舉杯,不算凄涼事。閑滋味。月低風細,遠目遙無際。
菩薩蠻
娃娃
離舟載走江南夢,依依楊柳和風送。相送有歸鷗,江邊互唱酬。
云山今杳杳,心事托青鳥。代我至東瀛,問兒可妥寧。
畫堂春·沒完成的油畫
湯敏(自語)
寥寥幾筆素勾描,全由赭石操刀。谷堆小院樹青梢,籬竹紅椒。
云化炊煙天際,槐花一地妖嬈。胸中畫境已逍遙,誰色先調。
浣溪沙 ·憶童年
謝玲
常憶童年趣事多,捕魚捉鳥采青荷。秋冬春夏盡成歌。
夢里流光猶悵望,眼前世事幾蹉跎。一箋心跡正婆娑。
長相思·童年妙趣多
王月清
望長河,憶長河,洄水興舟誰放歌,煙霞搖碧波。
賞青荷,醉青荷,灣里池塘戲鴨鵝,童年妙趣多。
惜瓊花·緬懷屈原(新韻)
曹憲閣(遼寧)
沅湘怒,折筆處。嘆端陽汨水,曾幾惜顧。未酬宏愿身先猝。屈子忠魂,天問何駐?
九歌吟,騷體賦。欲聯齊抗暴,直諫遭黜。憾留求索長長路。今日龍舟,銜夢飛渡。
卜算孑·三角龍灣吊水壺瀑布抒懷
碧水長流
應道巧天工,似把銀壺倒。九曲山溪過板橋,時有嬌鶯叫。
陶醉老來心,一任時光渺。愜喜偷他半日閑,只管爭歡笑。
清平樂·與悉尼文友小聚(依詞林正韻 李白體)
老磨香油
松楓清瘦,葉落秋光透。寂靜清波如私有,石上魚鷹獨守。
臨水小徑幽長,忘情結伴徜徉。悄把鬢華輕染,歡歌寫進詩行。
相見歡·堆情
牧羊人
輕衫漫步檐廊,掩軒窗。天上流云瑤月、夜風涼。
寄情處,人已暮。滿滄桑。堆起一簾幽夢、負春光。
蝶戀花·有思
隋術金
欲別他鄉千里路。莫問歸程,每恨癡癡許。庭外斜風雙燕語。楊花飛落千思縷。
閱盡浮塵誰與訴。舊夢新愁,聊做羈途旅。慣看闌珊燈火處。光陰寸寸難留住。
桂殿秋 ·思(聯章體)
小園春光(山東)
春
溪徑畔,小橋東。清波曼草陌上蔥。桃源漫步鶯聲喚,翠柳依依燕語濃。
夏
朝雨過,石榴紅。海棠謝了太匆匆。花期錯過成遺恨,便作天涯幻夢逢。
秋
霜色里,月朦朧。蛩聲斷續畫堂空。屏虛枕冷風吹戶,雁過驚飛一葉桐。
冬
衰草地,故園空。寒意卷簾五更風。簫聲裊裊相思意,獨坐燈前兩處同。
清平樂
何兒
空樽對月,個里情懷疊。自昔邊城樓外別,好景經年虛設。
春來春去心憂,花開花落香留。日暮風吹碧水,人兒意系輕舟。
大抵這羈旅途中所感,多以鄉思家念最易觸發,寂寥幽深的景致如此,美妙熱鬧的場面亦如此。下面這幾首旅途感思,無一例外。
先讀晚唐小杜的一首《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前面介紹的蔣吉《旅泊》有“美人清唱發紅樓”、由女藝人委婉動聽的曲調勾起詩人鄉思隨秋江水流走的描寫,杜牧此詩則有“誰家紅袖憑江樓”的描述,作用基本相同,作為激發鄉思家愁的媒介。美人臨江清唱,紅袖江樓遠眺,都是饒有詩情畫意的圖景。據說杜牧此詩,曾被歷代畫家勾勒于畫冊之中,至少有陸瑾、趙千里、顧大中、文征仲等人畫過。那么,這些畫家,欣賞杜牧這詩的何種情趣呢?
從此詩前二句來看,杜牧寫的是途中所見景色:水流平緩、悠閑,但不久便起風,把輕盈的云彩吹散,天空顯得高遠,使人漸漸覺察了秋天的涼意。一絲秋天的涼意,正使旅途的索寞無聊,演進到客心的孤寂清冷。第三句寫的便是這種心緒:客心孤迥。孤迥,指孤清高遠,即空蕩蕩的茫然無處著落。但結句忽而柳暗花明、美景突現:江邊的一處樓閣,有一妙齡女子正在憑欄眺望。這位女子身上穿的一件長袖紅色衣衫,在青山綠水白云灰欄之間顯得十分搶眼。
客心孤迥的詩人,忽然望見這臨江一幅美麗的圖景,該是神情為之一爽呢,還是徒惹愁思更加難以排遣?抑或是兩者兼有之而越發強烈。李宏熙的《唐詩真趣》說:“此紅袖甚覺耀眼,正在孤迥無聊,忽睹此倚樓人,室家之念,能不兜上心來?”看來,這位詩評家是傾向于倍感惆悵說。
再讀薛逢一首《題黃花驛》:
孤戍迢迢蜀路長,鳥鳴山館客思鄉。
更看絕頂煙霞外,數樹巖花照夕陽。
此詩寫于赴巴州上任途中。此詩首句寫出入蜀路途之遙遠及心緒的孤寂索寞。后面三句便寫入宿黃花驛時的境況。黃花驛在陜西鳳縣北,為入蜀必經之地。入宿時,夕陽尚未落山,而歸鳥時有鳴叫,看著遠處山峰煙霞彌漫,巖壁上有幾株零星的花木草樹正被斜陽照個正著,分外惹眼。這是一片孤寂荒僻的景象,有點鳥鳴山幽的味道。一種遠離家鄉遠離京城獨宿荒郊僻野的思緒,便顯得濃郁而蒼茫。
宋代詩人石介,人稱徂徠先生,旅途感思絕句《泥溪驛中作》就沒有那些唐人唱熟了的老調子,而是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其詩曰:
山驛蕭條酒倦傾,嘉陵相背去無情。
臨流不忍輕相別,吟聽潺湲坐到明。
山驛蕭條乃因地處荒僻。泥溪驛是嘉陵江邊的一個驛站,是陸路入蜀的必經之地。
此詩作者只以“酒倦傾”三字便把爬山涉水攀登蜀道之艱難輕輕一帶而過,似乎不屑一提。接著,倒是對嘉陵江在此分手傾注了無限眷戀的深情。此詩作者自注云:“嘉陵江自大散關與予相伴二十余程至泥溪背予去因有是作。”
蜀道迂回曲折,萬般屈盤,而繞來繞去二十余程均在嘉陵江邊,詩人不嘆盤旋往覆之苦卻反責嘉陵分手無情,此真乃胸襟曠達之人。無怪乎這個集教育家、學者、文學家于一身的官員,一生高風亮節,愛民如子而疾惡如仇。此詩后二句更將這種超越于常人的情感進一步升華,一個視艱險為微茫而重友情似泰山的高尚境界便令人讀后掩卷難忘。因為舍不得與自己相伴二十余程的江水相別,乃徹夜不眠,獨坐驛中傾聽品味那嘉陵江潺潺流水之聲韻,此種經歷難得,此種情感難得,此詩所傳遞的景思別具一格。
講義老師:邊義
竹韻北方是竹韻漢詩協會打造的又一個詩詞交流平臺。 秉持“詩詞會友、傳承國粹”之宗旨,誠邀各地詩友積極參與,共同弘揚中華古典格律詩詞。相識即緣,相知是福。竹韻北方,與您共創精彩!
竹韻漢詩協會定期將優秀作品匯編成冊,與海內外讀者公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