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醒了130天的內求外修(頓悟2次),點擊右上方“關注”,持續提供改變底層思維,從而改變行動的具體實操方法和心靈成長體驗。
致前言:
人若能制服自己的心,就如勇士攻城;反之,則是懦夫棄城。沒有防守的城是會被黑暗吞噬的。
我突然被一種強烈的有力的愛抓住,看到他們一直生活在痛苦、自私和迷惘中。他們本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只是內心缺乏愛的能力,他們也被自己的殘忍傷害著。我徹底釋懷了,恨意消散,內心重新認回了我的父親母親。(引用自可兒)
不自卑的核心便是先看見自己,再看見別人其實也和我一樣。于是,自卑才會真的消失不見。
當您心中因自信而有光,自然可以坦然接受自己是廢物,因為我廢不廢物也是由我說了算。
先講一個故事:
有一來訪者因嚴重自卑,說感覺自己是廢物,去咨詢一知名的德國教授。
結果您知道德國教授是如何回復的嗎?
教授說:是的,請您首先接受這一點,您是個廢物。
Excuse me? 難道我們不應該發掘來訪者的優點,幫助她消除自卑吧?老師這是在做什么?
具體原因是什么,我們接下來慢慢看。你們說我是廢物,我可以一笑置之。但當我親口承認我是廢物,我便天下無敵,世間再無任何人是我的對手。
因為我知道:我的對手只有我自己而已,《這個世界除了我沒有別人》,鏈接在最后。
對待自卑,太多人的方法是克服和消除自卑,譬如努力發掘對方的優點,借此幫助他消除自卑。但是收效甚微。
(所以如果發覺方法不對,請立刻換方法哦!如果一個方法試了2次都不靈驗,請換方法。請類比 大人苦口婆心讓娃好好吃飯,干得累都是方法不對。)
這就告訴我們:
任何事情,譬如對待自卑,只能先接受和認可。
一味消除打壓只會反彈更厲害。
包括感情也是一樣。
這也是逆向思維的一種體現。
叔本華說過,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弱點,其實是人性中最大的自卑。
接受自己的自卑,接受自己就是一個廢物。只要接受即可。
在這個兇險的江湖,沒有經歷過徹底自卑的自信是虛無的。你真的相信99%的汗水能比過1%的靈感嗎?你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把愛迪生這句經典名言的后半句省略嗎?
沒錯,為了控制你。
當一個表面的“廢物”是一種拒絕他人操控的方法,因為你在乎評價,所以別人的控制方式就是打壓你。但假如你承認你是個廢物,別人反而無計可施了。
智者都是大智若愚,善于自嘲,表面承認自己是廢物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只會讓我們更云淡風輕,看淡一切,世間本就是無常的。
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只會讓我們輕裝上陣,更好地前行。
是呀,我知道我長得丑,那又怎么樣呢?我又不會死。所以就不用你提醒啦,因為我家有鏡子。這樣別人便無法攻擊你和控制你了。
三國時期司馬懿裝病裝傻,無疑也是這個道理,當敵人都認為你是傻瓜時,你的反擊機會就到了。
富蘭克林說過:廢物和寶物的區別,只在于擺放的地方不同。當你不再用別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不再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時候,所謂的自卑之痛也就煙消云散了。
我們要學會:
1.把評價體系從依賴于外界轉化為自身內在評估。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內求外修:向內求,在外(紅塵)修。
2、接納自己不足,沒必要因為自己的弱點而自責。
自我接納其實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要尊重自己”。當真正尊重自己,就會尊重自己的黑暗面,同時做自己渴望的事情,就不在意外在的看法。
同樣,真正尊重別人,就會理解別人,每個人都有苦衷,就算別人傷害了您也可能只是因為人性的無知,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和《深入思考》,鏈接在最后。
同樣,當為人父母真正尊重孩子時,就是尊重孩子的所有,包括他的缺點我都尊重。
如果別人不尊重娃的缺點(譬如孩子有殘疾),這是別人的事,這只代表別人是不尊重人的人,這是別人的標簽。不是我的標簽。
我更沒有必要 因為“別人的不尊重和嫌棄”感到恥辱和羞愧,羞愧的是對方才對。
因為我不僅全然接納自己的黑暗面,所以我更能坦然接受孩子的缺點。
因為底層邏輯是只有先學會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去尊重別人。
再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爺的事。
我們管不了別人的事。
3、消除過度自信,降低自身期待,停止過度努力。
我也一直強調: 努力,堅持等這些詞匯其實是不該被發明出來的。
因為努力這個詞本身就會給人壓力。
而人生最高的境界便是自我接納和放松。
(插一段:冥想便是徹底的放松,當身心完全放松,便找到當下的力量了,所以小孩一般都非常放松,活在當下。
放松需要刻意練習,時刻身體放松、情緒放松,人其實可以活很久很久。)
“現在我理解古代大師們要發明些類似"鄙人"、"老朽"、"貧僧"、"在下"之類的含有自我貶低意味的自稱了,其實這不完全是自謙。
因為一個人明白自己能做什么遠比自己想做什么要重要。“我并不是那么厲害”,是一種盡力而為的勤奮。“我是個天才”卻是一種任性催生的熱情,往往來自于對世界的無知。
王陽明說:知到極處便是行。這里的知就是對自己的深刻認識。我如果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點,就沒必要接受你的指指點點。
我承認我自己是廢物,不是讓我永遠走向失敗,而是只有首先自我接納,我才真正可能在真實世界里變得優秀,這樣的我的內在世界才是自信和底氣十足的。推薦《內在世界》等一系列文章,鏈接在最后。”(引用)
因為放下,才是真正的啟程。包括愛情中愛而不得也是一樣,接受和不放下就是最好的放下。
太看重別人的看法怎么辦?
剛剛說了其底層原因是自卑。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個世界除了你,沒有別人》,鏈接在最后。
別人和別人的看法都不重要。
每個人都只在乎自己。
我們每個人也只需自己和自己比。
因為:
不低看自己,因為我的高度可能有的人永遠無法抵達;
不羨慕別人,因為別人的起點可能只是我人生的終點。
因為,每個人的靈魂底色本不同,又如何拿來做比較呢?
所以,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一點點,我就是最棒的我自己啦!)
記住:每個別人都只關注自己的生活,根本無暇關注你。曾經我也是很在乎別人看法的人,結果我朋友亭說了一句話讓我我印象非常深刻:
她說,哪怕我當場出丑了,第二天大多數人早已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了,因為每個人只顧著自己,無暇顧及別人。
這個原理同樣適用于很多領域,譬如在人多的場合不自在的話,歸根結底就是太把自己當根蔥了,其實沒有人關注你,只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弄緊張了。
此時不妨就把自己當作局外人,把重心放在觀察別人和周邊環境,猜測別人言行的目的,甚至想象對方的身份環境等,或者做個經濟社會調查,或者想象自己是個特工啥的,您會發現生活處處都很有趣,而且有其看不見的規律。
在生活中,觀察?反省?總結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能讓人瞬間看到事物本質。
如何不自卑?
不自卑即要自信,自信的人能量強,不自覺間會帶動感染身邊的人,這就是氣場。
自信的源頭在愛自己上,愛自己的源頭還是我前面提到的“自我接納”,“自我接納”的源頭是尊重自己。
所以,我一直強調:其實我所有的文章就兩句話:吾日三省吾身(自省)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尊重)。
那如何自信呢?
王通說:
首先要明白:人無完人,不僅僅是人,神也沒有一個完美的神。人要自信,就要信自己,信自己的做法可以這樣玩:天天拜自己
如何天天拜自己呢?
初級版:每天夸自己
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夸自己,每天晚上肯定自己一天的行動,越肯定自己,自然越自信。見文章《鏡子療法》。
中級版:經常獎自己
每當自己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獎勵自己一下,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或者去自己喜歡的地方,反正要不斷犒勞自己。
高級版:自己把自己養成神
如何把自己養成神?
方法:
1. 請記得千萬遍洗腦自己,告訴自己:我很自信
2.天天念正能量的文章。
3.提升閱歷和認知,見得多懂得多自然會變自信。
人,真的需要不斷的打破慣性,這樣你才是人。
不然,你就是被五行的命運力量驅動下的機器。
我選擇做一個人。
我認為人有三個基本需求:
1、越來越自信
2、越來越富有
3、越來越快樂
自信來自于什么呢?
1、身:強壯的身體
2、心:智慧的心靈
富有來自于什么呢?
有了自信,活著當下,認真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OK了。
富有來自于物質和智慧帶給自己的狀態,并不是個體之間的對比。所以我強調內求外修,自己和自己比才有意義,自己和別人起點都不同,怎么比呢?
快樂來自于什么呢?
1、成長:起身的成長,能夠讓自己擁有良好的狀態:
2、分享:靈魂的本質就是樂于分享的,所以順應人性,成長的速度會無限倍放大。
人是群體中的一員,把自己的成長收獲,分享傳遞出去,讓更多身邊的人獲得更好的狀態,這樣正能量才能在傳遞中成長。這樣,快樂就可以擁有生命力,無限地傳遞到更廣的范圍。
而且,自己分享的同時別人也會分享,這樣自己成長的速度也會加倍,比自己獨自摸索 快很多。
我在成長,我在分享,于是每一天都過的很快樂。
當然,許多時候還是會被環境慣性的力量驅動的忘記自我,忙忙碌碌失去靈性茫然著行尸走肉。
沒關系。
反省就能覺醒!
人生都有一個覺悟時期,你的這個覺悟時期在什么時候呢?(引用)
最后附上讀者因為“太在意他人看法”這個問題咨詢我,以下是我的解讀模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的回復:
首先定基調,您要非常清楚有意識地明白:
在我心里,您早已經是superwoman啦!您已經非常非常厲害了,您知道嗎? 重要的事情我愿為您千千萬萬遍。(原理:反復千萬遍地不停洗腦,正面強化)
您要知道,無論是誰(當然也包括我)遇見您,都是一件無比幸運的事,因為您已經教會了我很多很多。我倆一直都是互幫互助的關系。
首先這是基調,您可以每天告訴自己:我就是superwoman,估計在那個群里,在其他人眼里,他們早已經這么看您啦!
您知道您有多厲害嗎?陳述事實xxx,這就是明晃晃的成績啊!太牛了。
所以說明:您目前渴望達到的小目標,后面肯定會達成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這是規律。因為有您這個superwoman在,目標不達成 上天也是不能容忍的。 只是需要時間的累積罷了。 再說,被別人嫌棄也是一種成長,坦然接受別人反而找不到您的漏洞,無法攻擊您,因為無計可施。
本來,每個人都要學著 不活在別人的眼光里。
每個人只有自己先發光發亮,才會被別人看見,譬如我寫作才鏈接同頻者。
所以,讓自己成為一個高價值的人,才是重中之重。人只會被高價值吸引。
我的意思是讓自己先成為自己。
退一萬步來講。譬如我不愛社交,就算不喜歡社交也沒關系,世上有很多 不需要社交的工作,譬如程序員,作家。
同時,讓孩子成為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喜歡什么,就去發展什么。
當孩子完全身心舒展了,別人是會感受到他的能量的。自然優點蓋過缺點,別人也就不在意了。
我的意思是當孩子內心非常開心,這種開心都是會傳染的。到時候還怕 沒孩子陪他玩嗎?
連大人都喜歡和開心喜悅的人交朋友,孩子同樣是。
慢慢來比較快。
您可以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也許孩子 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每個人都只需要活出自己就好,包括大人。
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偏見,傲慢和懷疑。
所以,這個世界才那么多平庸的人,因為人都喜歡活在別人的唾沫里。
所以,活出自己就好。
您或者您孩子可以問一下別人的真實想法,或許別人只是當時心情不好。
再說,別人不喜歡 不代表您孩子不好,這是兩個概念。
還記得那句話嗎?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優秀。
不是的,是因為對方優秀,是因為他尊重每一個人,包括我。
所以,別人不喜歡,只是別人不優秀而已。優秀的人對任何人都是和顏悅色的,因為他知道每個人都不容易。
所以,需要您去理解他們。圣經里講:
原諒他們,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罷了。
他們不知道人性規律,他們不知道自己會傷害別人。
他們只是無知罷了。太多人都是機器人。而我們覺醒了,我們不是。
如果別人真不喜歡,那明天就不要去了,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去了會被輕視。
您看這句,明顯老奶奶就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她以為xxx某事實,只是她以為而已。這個世界除了他沒有別人,他只是活在他自己的認知里罷了。
所以,看開了就好了。您完全可以驕傲地回答她:
我一看您就是個好奶奶,我知道您也在夸我,對嗎?(事實是人的無知會傷人)
這就是我說的 要用善去激發善,這才是人性高手。 先把對方架在道德高點,這樣人性就會表現出善。這就是人性規律。
人性規律就是你用善良去期待對方,對方就會回之以善良,因為每個人都想當善人。 如果用壞,別人只會更壞,壞也是無窮盡的,當然好也是。因為他覺得是你先壞的。你不仁,不要怪我不義。
我只是為了把道理講的更透徹,請理解。
別人壞,我們就要用智慧壓過他,讓他明白:他干不過你。這就是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
我說的 估計我當時也做不到。所以我一直強調刻意練習,直到 自己可以條件反射 立馬這么說為止。 或者您只需要對老奶奶用萬能公式:笑著對她說,謝謝您夸我!
她就知道羞愧的。
因為她發現原來您內心這么強大,是她低估您了。
不斷洗腦自己。凡事就把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的 統統替換成 謝謝您夸孩子。如果不好意思就 跟孩子說:你聽,別人都在夸你呢? 當然,事先在家里跟娃解釋清楚,如果孩子也感覺受到傷害的話,您就對孩子說:
別人那么說他 只是別人無知,他們不知道他們這么說這么做會傷害人。
你也知道,很多人包括大人都是機器人,我們要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對不對?
我們要用愛去感化他們。如果感化不了,也不是我們的問題,那只是他們的問題。對不對?
更好的方式是您先啟發孩子,首先看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然后一步步引導他,讓他悟出 這些道理。
這樣他才印象深刻。《讓別人悟,是頂級智慧》。我感覺您用的比我純熟多啦!向您學習。
同時歡迎您自問自答哦!每次先自己回答自己問題,然后看 不同點在哪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就像在工作中,每次老板開會,先預設 老板會講什么。 再自我對比。同樣,面對客戶也可以如此練習。
讀者回復:
剛才我又帶孩子出去玩了,大家都自己玩自己的,真的不像我擔心的,你今天去了人家會議論你,都不知道誰對誰,也沒有人會關注你。我覺得這次事情對我是個成長,改變了我的認知,讓我重新認識了事實的真相。謝謝您。
最后,如果這篇對您有用,請留言讓我知道,讓我明白:我也是有用的,嘻嘻。
最后非常感恩您的閱讀。前途漫漫,有你相伴。你從不是一座孤島,你是另一個我。
覺得好請關注?轉發?點贊。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