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血液粘稠,現代醫學稱之為“高粘血癥”。血流經心血管的內循環,為我們提供氧氣、營養,如果血液粘稠,就會使血液循環變慢,直接加劇血管阻塞,從引起腦血栓、心肌梗塞到突發腦梗。維持血管的健康,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更是老年人的必修課。
早上起床后3個“不正常”,血液或已經“粘稠如漿”
1,早晨起床眩暈、乏力
夜間處于睡眠狀態,沒有及時補水,加上睡眠時血液循環較慢,從而血液粘稠,加重,在大腦供血不足時,會出現頭暈、乏力的癥狀。老年人可在床邊放一杯水,方便睡眠時補充水分,緩解血粘性。
2,早晨視力不佳。
血栓形成,腦血管供血不足。沒有得到足夠滋潤的視神經會有短暫的視力模糊,或者是一種過性的眼部黑蒙。這在早起時尤其明顯,但如果坐床休息片刻就會緩解,因此年老的人,早起的速度不要太快。
3,胸悶不止。
很多人都有過胸悶的經歷,就像快要窒息一樣,非常難受,血液粘稠會影響心臟的供血,血液難以及時回流到心臟,就很容易造成心臟缺血、胸悶的感覺。
這些損害血管的行為,很多人還在做!
1、大魚大肉
大魚大肉飲食是不提倡的,因為大魚大肉會使人體攝取過多的脂肪和營養,經常這樣吃,血脂就很難不升高,過多的血脂容易堆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和血栓,慢慢堵塞血管,讓血液“寸步難行”,對身體健康不利。
2、喜歡抽煙
大家都知道吸煙對身體有多大危害。一般而言,經常吸煙者,與非吸煙者相比,更易導致血管硬化、衰老,也更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抽煙對血管的損害,即使在戒煙后,還要能慢慢恢復多年。
3、吃大量的糖和鹽
飲食太甜,太咸都不利于健康,對血管的傷害很大。一般說來,血管是平滑的,但如果經常多吃糖喝鹽,血管就會變得粗糙,容易堆積血脂垃圾,形成斑塊,影響血管的通暢,不利于正常的血液循環。
4、情緒激動
情感對健康的影響不可低估。當人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時,腎上腺素和其他荷爾蒙會持續分泌,從而引起血管異常收縮,血流量減慢,進而引起血管負擔增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5、長期缺乏鍛煉
鍛煉是保護血管健康的最佳方式,通過鍛煉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廢物。但如果長期缺乏鍛煉,就難以排除血液中的廢物。這種廢料(如脂肪和膽固醇)會在血液中積累,導致血液變稠、變臟,并更容易在血管中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1種零食被譽為血管“清潔工”,世衛組織呼吁:高血脂者建議常吃
這1種零食為黃花草油酸,而黃花草油酸又被稱為血管“清道夫”,之所以能獲得如此聲譽,與黃花草油酸的功效密不可分。黃花草油酸能提高“好”膽固醇含量,促進“壞”膽固醇代謝,降低甘油三酯含量,防止膽固醇在動脈內壁沉積,溶解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因此,每天堅持補充黃花草油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等。
另外,想要降低血粘度,預防腦血栓,這4件事可以多做。
一、調整飲食。
血漿粘稠與飲食不合理有很大關系,所以血漿粘稠的人,少吃肥肉或油炸食品,烹飪時少放糖和蜂蜜,少吃含糖高的點心和小吃。加大對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以谷類為主,多吃含豐富膳食纖維的菌菇、豆類。
二、戒煙酒。
酒能影響膽固醇代謝,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從而加重血液粘稠,增加血管阻塞。抽煙、吸二手煙的危害還可導致血管痙攣,誘發血管阻塞,血液粘稠度進一步升高。
三、堅持鍛煉。
一周5~7天,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血液粘稠度。老人主要做一些比較舒緩的運動,如散步,快走,太極等。
四:嘗試“血管清道夫”——喝蒲公英苦丁茶
多喝溫水可以于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加速身體毒素排泄,若在水中加入一些養生食材,這樣效果可能會更佳。《金匱要略》中曾記載:將曬干后的蒲公英、苦丁、大麥、羅漢果、甘草、茉莉花、薄荷、苦瓜、金銀花等食材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起來熬水喝,有利于清理血管垃圾,對養護血管健康十分有利。這也是老中醫常推薦的養護血管小食方。
部分食材的藥理作用如下:
蒲公英:清火涼血、消炎消腫、降脂降壓、清理血液垃圾
苦丁:清熱解毒、祛血毒、祛風濕、活血降壓
羅漢果:止咳化痰、殺菌消炎、治便秘、活血潤肺
茉莉花: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增強血管彈性,清肝明目,通便利水,祛風解表,降血壓
薄荷:泡水有清涼的作用,促進消化,清熱解毒,疏通血管
熬制方法:取適量的蒲公英、羅漢果、苦丁、金銀花、苦瓜、茉莉花、薄荷等食材放入砂鍋中,然后加入一定的清水,大火煮開后小火慢燉,大概15分鐘后熄火放冷就可以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