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黛釵愛情朦朧期的“三角”格局
劉夢溪
《紅樓夢》第三回寫林黛玉進榮府之后,接下去的第四回,就是薛寶釵進京的大回目了。到第五回,才又交待:“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后。便是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有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這是寫寶黛的親密情形。這種親密情形持續的時間并不很長,寶釵一到,便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但此時寶黛二人還不能說已經建立了戀愛的關系,不過是少年男女之間不明所以的朦朧親密,只能看作是愛情的前期準備。寶釵住進賈府以后,局面為之大變。書中這樣寫道:“不思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玩。”林黛玉在賈府的處境,陡然間發生了變化,她意識到了事態的某種嚴重性。
但更嚴重的是,面對這種局面,黛玉常常沉不住氣,心中不免有不忿之意。而薛寶釵卻渾然不覺。黛釵的矛盾由此而生。寶、黛之間的“言和意順,略無參商”的狀況,也變得無法為繼。書中說,此時寶黛之間,不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其實就是萌動了自己也不明白的愛情糾葛。盡管寶、黛、釵當時還處于近乎童稚的年齡,此時三人的關系,還不能說是戀愛的關系,但按書中所寫,完全符合愛情“三角”的游戲規則。
讀者自然已經注意到,《紅樓夢》描寫寶黛的愛情,始終離不開寶釵的介入。前面所說的“求全之毀、不虞之隙”,就是寶釵介入的結果。第八回寶玉看望寶釵,兩個人比看通靈玉,是《紅樓夢》里的大回目。回題叫“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應是寶黛愛情、寶釵介入的點醒之筆。鶯兒是寶釵的貼身丫鬟,所謂“微露意”,就是透露出寶釵想與寶玉結為婚姻之意。而當寶玉為寶釵的“涼森森甜絲絲的”幽香所吸引的時候──
一語未了,忽聽外面人說:“林姑娘來了。”話猶未了,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一見了寶玉,便笑道:“噯吆,我來得不巧了。”寶玉忙起身笑讓座。寶釵因笑道:“這話怎么說?”黛玉笑道:“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寶釵道:“我更不解這意。”黛玉笑道:“要來一群都來,要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他來了,明兒我再來,如此間錯開了來著,豈不天天有人來了?也不至于太冷清,也不至于太熱鬧了。姐姐如何反不解這意思?”
可真是驚心動魄的場景。
讀者完全不必猜測黛玉是知道寶玉去了梨香院,才尋蹤前往,還是偶然碰上。反正這是寶黛釵愛情朦朧期 “三角” 糾葛的第一次爆發。心靈受創傷的是黛玉, 所以回題的下聯是:“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此處“含酸”的“酸”,自然不是心酸,而是女性的醋意。妙在是“半含酸”,就是說,有一點醋意,還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