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洗兒詩
http://www.gmw.cn2013-06-18 10:45:19
來源:
光明網-《文摘報》屢遭迫害、官場失意的蘇東坡年近50歲時,小他26歲的愛妾朝云為他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遁兒。老來得子,當然應該高興,于是在生下三天舉行洗禮時,蘇東坡寫了一首《洗兒戲作》:“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南懷瑾批評這首詩為:“可笑。”還說“世界上哪有這種事?生個兒子又笨又蠢,像豬一樣,一生中無災無難,一直上去到高官厚祿,這個算盤打得太如意了。如果當蘇東坡的老師,這一首詩前三句可打圈圈,末句不但打三個×,還要把蘇東坡叫來面斥一頓。”
我在這里為蘇東坡叫屈。憑著蘇氏家庭的遺傳基因,蘇東坡明白自己的兒子是不會“愚且魯”的;從坎坷的人生來看,也不會“無災無難”的。難道他會“可笑”地說出異想天開的臆語嗎?不,這首洗兒詩是蘇氏幽默,詩題明明標出“戲作”,這很容易理解。
蘇東坡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他不會不知道歷史上曾有裝糊涂而保全身的先例:春秋時代的衛國,有個大夫寧武子,他經歷衛國兩代的變動,從衛文公到衛成公,無災無難地安然做了兩朝元老。孔子道出了個中原委:“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即“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時,他就會裝糊涂。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糊涂別人就做不到了。”
蘇東坡要兒子“愚”,是為兒子設計的一種人生策略,就是學習寧武子的“愚”,也就是老子的“大智若愚”。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蘇東坡明白自己就是因為太過突出,反而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他要兒子隱匿鋒芒,學會揣著明白裝糊涂。
(《雜文報》6.7 于學剛)
" TAG="" PREVIEW="[評論組件]" startspan -->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