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最美村落
2012-12-30
(轉自:凱風網) 闌月知春
對于時下生活在都市中的男女,村落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記憶,但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永遠藏著對鄉村氣息的熱愛。那種經百年煙火熏染的宅屋院落,那掩映在田野中的淡淡稻香,并無一絲的做作,沒有半點的遮藏。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鏡頭一起走進中國十大最美村落,共同找尋記憶中的美好碎片。
一、新疆喀納斯圖瓦村落
暮靄晨曦中的圖瓦村
圖瓦村的牧民
金秋映照下的圖瓦村
羊兒在悠閑地吃草
名稱:圖瓦村。
地點:新疆阿勒泰喀納斯湖南岸2-3公里處的喀納斯河谷地帶,海拔1390米。
歷史:圖瓦人,自稱“特瓦人”,是一個漸漸被人們遺忘的民族,語言雖屬突厥語系,但是人種基因中卻沒有,他們屬于蒙古人種,大體被歸為蒙古人范疇。關于圖瓦人的歷史,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們是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下來的士兵繁衍的后代。他們至今保存著1918年民國政府頒發的“烏梁海左翼左旗札薩克”銀印。
評選來源:2005年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評選活動“中國最美的地方”。
入選理由:圖瓦村周圍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遠處與喀納斯湖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構成喀納斯旅游區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在夕照中,圖瓦村里那些帶有尖頂的、頗具瑞士風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絲絲溫暖的金黃色光芒。小屋旁邊的松樹三三兩兩地散布著,全都高大筆直。村中還長有白樺樹,一棵一棵散落在松樹中間,因為枝干雪白,便很顯眼,再加上蓬勃的樹冠,似一把把大傘。阿爾泰的氣候和俄羅斯差不多,在圖瓦村的背后,就是中俄邊境上的友誼峰,西伯利亞的風從友誼峰吹過來,隨著地勢降低,驟然變暖,便孕育出了這片濃密的山林。
二、四川西部丹巴藏寨
雪山下的丹巴藏寨
沐浴在陽光下的村落
秀美如畫的景色
翡翠般的青草綠樹
美人谷的女孩
名稱:丹巴藏寨。
地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丹巴縣,西距成都348公里。
歷史:居住在丹巴縣的居民形成的藏族村落。丹巴藏寨從藏史可以查找到吐蕃以前子從母姓的歷史記述。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諸峰全是女神,遍布西藏的大地之神十二丹瑪也是女神。傳說,許多年前,一只鳳凰飛到墨爾多山,化作萬千迷人的美女,墨爾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直到今天,每年五月,人們都會在古寨碉下,為年滿17歲的女孩舉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禮,全寨男女老幼獻上哈達,載歌載舞。而男孩是沒有這種待遇的。
評選來源:2005年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評選活動“中國最美的地方”,丹巴藏寨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首。
入選理由:丹巴山寨是嘉絨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聶呷、革什扎和巴底鄉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這些山寨,舊稱碉樓寨房。碉樓和寨房,原本是兩類不同性質的風格建筑,如今,在時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樓的形態。一幢一幢外形美觀,風格統一的寨房依著起伏的山勢迤儷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與周圍茂密的樹林,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構成一幅幅田園牧歌式的優美的鄉村畫卷。丹巴還盛產美女,在神秘的美人谷,女孩艷麗如玫瑰,嬌媚似桃花。
三、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遠看西江
鱗次櫛比的吊腳樓
翩翩起舞的苗族少女
天高氣爽瞰西江
月夜下宛若繁星的苗寨
名稱:西江千戶苗寨。
地點: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公里,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公里,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公里。
歷史: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據2005年的最新統計,西江千戶苗寨現共有住戶1288戶,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
評選來源:1982年,西江苗寨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游景點,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為全省首期村鎮保護和建設項目5個重點民族村鎮之一,2005年11月“中國民族博物館西江千戶苗寨館”在此掛牌。
入選理由: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制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西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牯藏節、苗年,聞名四海,西江千戶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
四、安徽西遞宏村
人工水系繞村而過
旖旎的湖光山色
幽靜的古巷
小橋流水人家
別樣的靜謐
名稱:西遞宏村。
地點:西遞村坐落于安徽省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縣縣城11公里。
歷史: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的西遞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間,發展于明朝景泰中葉,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歷史。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間故宮"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
評選來源: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后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入選理由:西遞、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西遞、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現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為世所罕見。
五、江西婺源村落
門前聽水響,窗外聞鳥啼
恬靜的田園風光
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村落
霜葉紅于二月花
徽派建筑隨處可見
如夢般美好
名稱:婺源古村落群。
地點:地處贛東北,與皖南、浙西毗鄰,已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
歷史:婺源是江西省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歷史上曾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徽州”是被越來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說這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園,地處偏僻山鄉的婺源很幸運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氣韻。
評選來源:2005年10月23日,婺源古村落群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入選理由: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游覽區,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
六、廣東連南瑤寨
南崗瑤寨美景
瑤寨耍歌堂
依山而建的瑤寨
層層梯田與瑤寨交相輝映
名稱:南崗千年瑤寨。
地點:位于廣東省連南縣城20公里的南崗鎮,它是目前所存不多的較為古老原始的瑤寨之一。
歷史:此寨建于宋代,歷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據專家考證,南崗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瑤寨。現居住在山寨的瑤民,主要有鄧、唐、盤、房四個氏族。他們在明代時就建立了民主選舉的“瑤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嚴厲的“習慣法”,嚴格管理山寨。現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時期的古宅及寨門、寨墻、石板道等。
評選來源:被譽為“中國瑤族第一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南崗千年瑤寨,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瑤寨。
入選理由:走進古寨,仿佛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讓人感受到瑤族歷史的悠久和傳統文化的古典美,周圍山勢險要、溪水奔流、群峰迭嶂。向上望去,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古典建筑民居遍布山崗,古屋一律青磚砌墻,黑瓦蓋頂,造型獨特,極為壯觀。
七、云南元陽哈尼族村落
如畫的梯田美景
哈尼族村落
哈尼梯田文化的魅力
霧靄中的梯田
如癡如醉的境畫
名稱:云南元陽哈尼族村落。
地點:位于云南省開遠市紅河大羊街鄉哀牢山,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與600米間變化。
歷史:哈尼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區,包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民俗村座落于半山腰,占地約5公頃,全村有150戶人家,800多人。村寨樹林異常茂密,鳥啼蟬鳴,充滿了濃郁的原始鄉土氣息。民俗村集中體現哈尼梯田文化的共性即森林、村莊、梯田和江河四度同構的特征,所以又被稱為哈尼族四度同構展示區。
評選來源:2005年10月23日,云南元陽哈尼族村落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入選理由:那片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連綿,層巒疊嶂中藏著哈尼人的故事。哈尼人用頑強的毅力在這崇山峻嶺中開鑿出了世界聞名的、壯美的梯田。這片土地給了哈尼人物質所需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藝術圣地。
八、福建土樓建筑群及村落
宛若明珠的福建土樓
土樓村落
土樓夜景
廣角下的土樓內部
名稱:福建土樓建筑群。
地點:主要分布于中國福建西南山區,客家人和閩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地帶,包括以閩南人為主的漳州市,閩南人與客家人參半的龍巖市。
歷史: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世遺土樓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均在南靖田螺坑土樓群。福建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著名大遷徙相關。西晉永嘉年間即公元4世紀,北方戰禍頻仍,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拉開了千百年來中原漢人不斷舉族遷徙入閩的序幕。進入閩南的中原移民與當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閩南話為特征的福佬民系;輾轉遷徙后經江西贛州進入閩西山區的中原漢人則構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話為特征的客家民系。
評選來源:中國“福建土樓”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入選理由:厚重的福建土樓,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發人深省的楹聯匾額,與樓共存的私塾學堂,教化育人的壁畫彩繪,無不激蕩著歷朝歷代土樓人家“修身齊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樓有副名聯備受稱道:“振作哪有閑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九、貴州黎平侗寨
晨光下的侗寨
遠看侗寨
錯落有致的吊腳樓
義團鼓樓
名稱:黎平肇興侗寨。
地點:位于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地勢處于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狀,海拔410米。
歷史:侗族居住區主要在貴州、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黎平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一九九三年,貴州省文化廳命名肇興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
評選來源: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入選理由:侗族鄉素有“七百貫洞,千家肇洞”之說。七百貫洞,指從江縣貫洞;千家肇洞,指的便是肇興。想要感受南部黎、從、榕地區侗家人氣的旺盛、侗族文化的根深葉茂,就非得來肇興不可。論規模之大,苗家有西江大寨,侗家有車江大寨、肇興大寨。相比較車江大寨,肇興大寨因為五座村寨難分彼此地團結在一起而在氣勢上更勝一籌。且不說別的,單是五鼓樓、五戲臺、五座風雨橋,聚集在一起所造就的風景,就不只是美麗,而是壯麗了。
十、廣東開平碉樓
花叢掩映下的碉樓
田園牧歌 中西結合
藍天碧日 景致別樣
夢幻田園
名稱:開平碉樓。
地點:位于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
歷史:碉樓最遲在明代后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筑形象。這一類建筑群規模宏大、品類繁多,造型別致,分布在開平市的鄉村。
評選來源:2007年,廣東“開平碉樓與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
入選理由:開平碉樓融合了中國傳統鄉村建筑文化與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獨特建筑藝術,為多層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開平碉樓與民居非常突出地體現了中國華僑文化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讓子彈飛》在廣東拍攝,看中的正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群落。這些一百年前的碉樓,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十分符合影片的夢幻色彩以及時代背景。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