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經驗雜方
經驗雜方

治人一時昏迷不省人事,服之立效

豬心(一個,不可下水,用竹破四片) 黃蠟(三錢) 入心內,朱砂三分放蠟上,以碗盛,飯上蒸熟服。

蓮棗丸(治人面黃唇白,四肌無力,小兒多有之)

紅蓮肉(六兩,去心為末) 紅棗(六兩,為泥) 久年陳米(三四升,炒為末)

好米醋調和為丸,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屢驗。

湯火藥

大黃為末,蜜和涂立愈。

火傷藥

大黃 黃柏 黃芩 寒水石 桑皮

各等分為末,用泉水調搽,此是醫有泡的;如爛,可用麻油調;如半好者,滴水干凈,糯米飯為丸,火上燒灰存性,研末罨。

又湯火傷二方

黃柏 大黃 寒水石

各等分為末,油調搽。

又方

雞蛋清調磨京墨,涂上用濕紙蓋,即止痛。

治膀胱氣方

先將橘核炒枯,再將鴿屎同炒,共為末,羅去渣,上用麻油拌炒,和木香末,每服一錢,水酒下。

橘核(一兩) 木香(末,一錢) 鴿屎(一兩,要吃搖搖子的)

冷氣痛方

共研末,用溫水沖。又用紙拖去浮油,一口吃下,屢驗之方。

吳萸(四兩) 良姜(二兩) 胡椒(一兩)

治瘡毒方(流清水,又癢)

大楓子 蛇床子 花椒 黃丹 青黛 枯礬 章老 冰片 白芷甘草節 水銀

共研末,棉油調搽。

洗瘡方

獨活(一錢) 白芷(一錢) 北風(一錢) 黃柏(一錢) 荊芥(一錢)銀花(一錢) 甘草(八分)

另加艾葉共煎(搽藥附后)。

搽瘡方

黃柏(一錢) 花粉(一錢) 胡連(一錢) 苦參(一錢) 蘆薈(一錢)膽礬(一錢) 青黛(一錢) 輕粉(一錢) 枯礬(二錢) 大黃(一錢) 明雄(一錢)

共研末,麻油調搽。

治小兒爛頭方

胡連(五分) 青黛(一錢) 蘆薈(一錢) 苦參(一錢) 輕粉(一錢)黃柏(一錢) 杏仁(一錢) 兒茶(一錢) 白斂(一錢) 冰片共研末,麻油調,或雞蛋黃炒出油調。

治楊梅熏藥方

共為末,外用火紙二張,將藥鋪如卷爆竹樣卷定,口含冷肉湯,將藥點對鼻熏,肉湯頻換。凡熏此藥,要飽食肉飯。熏畢,來日服救苦下毒湯。

水銀(一錢) 銀朱(一錢) 冰片(三分) 黑鉛(一錢) 木炭(二錢)

救苦下毒湯(水酒 二三貼,先服后洗)

山甲(一錢) 蟬蛻(一錢五分) 土苓(一兩) 大黃(一錢) 芒硝(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 黃柏(一錢) 歸尾(一錢) 花粉(一錢) 茯苓(一錢) 姜蟲(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五分) 蜈蚣(二條) 桃仁(十二個) 全蝎(一錢) 牛膝(一錢) 黃連(五分) 兒茶(一錢)

洗藥方

甘草 銀花 土苓 連翹

共煎水洗。

膿胞瘡方

國丹(一錢) 輕粉(二錢) 章老(二錢) 冰片(一分) 枯礬(二錢)銀朱(二錢) 兒茶(二錢) 麝(一分) 硫黃(一錢) 花椒(一錢)

共為末,豬油搗,用夏布包搽。

五虎丹(治楊梅枕)

明礬 水銀 淮鹽 牙硝 膽礬

以上各三錢,降三枝香為度。

各毒罨上收水生肌藥

宮粉(三錢, ) 輕粉(六分) 冰片(一分) 枯礬(五分)

共為末。

癬瘡方

五倍子(一兩) 明礬(一錢)

為末,醋調搽。

白癬瘡方(此瘡在人頭發中,白滿頭,又癢,瘡亦可治)

木鱉子 水銀 核桃肉

生豬油搗,用布包擦。

治楊梅瘡方

石膏 輕粉 黃柏(各二錢)

為末干罨,等四圍全結殼,再加銅綠、膽礬,前三味各二錢,加銅綠一錢,膽礬六分,共五味為末,擦瘡上及旁邊,六七日后,又用油核桃并豬油搗勻如泥,又擦瘡上以潤其皮,則殼落去。又用前五味末干擦皮膚即白。若有一瘡不愈,名為結毒。又用烏梅幾個,用瓦焙炕去核,將烏梅肉研末罨之,即收功。擦藥之時,兼服后敗毒散十余劑,以清小便為主。(敗毒散附后)

敗毒散

防風(二錢) 荊芥(二錢) 車前(二錢) 木通(一錢五分) 連翹(二錢) 梔子(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生地(二錢) 麥冬(二錢) 銀花(三錢) 土苓(三錢) 蟬蛻(一錢) 生大黃(三錢) 生甘草(一錢)

燈心引。

疳藥方

輕粉 銅綠 膽礬 杏仁

白玉膏(治 瘡及腿上一切瘡)

鉛粉 輕粉 白蠟 黃蠟 朝老(豬油調與油紙上貼之,如神。加紅粉霜更易收口。一方加佗僧、乳沒、象皮)

瘡血風瘡

上片(一分) 章老(二分) 花椒(一分) 青礬(一分) 國丹(二分)輕粉(三分) 白蠟(三分) 銅綠(二分)

用豬油和蔥搗如泥,敷扎三四次,同生肌散敷。

坐板瘡

銅綠 水銀 銀朱 冰片

共為末,麻油調搽。

碎米瘡

油核桃仁 信 水銀 大楓子

共為末,干撮在掌心,兩手擦發熱后,鼻聞之,再遍處擦。

汗板瘡

松 柏 桃 柳 樟 楓 槐 艾 菖

炒枯,煎水洗。

小兒疳藥方

兒茶(一錢五分) 輕粉(一錢) 冰片(一分) 丁香(半分)

治大麻瘋神方

用癩蝦蟆一個,搗熟鹽泥做一盒,入蝦蟆于內,炭火燒熟存性,去泥。將蝦蟆研末,每服三錢,黃酒熱服,發汗即愈。

流精方

用鴨蛋(一個,去黃) 生大黃(八錢,研末),用蛋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錢,早晨滾水下。

冰硼散(治喉嚨腫,痰閉,吹入吐出痰涎)

冰片(三分) 硼砂(三錢) 青黛(三錢) 麝(一分,不用麝亦可)

小兒鵝子方(不論雙單,此方第一奇妙)

蜘蛛窠五七個,燒灰存性,吹患處即好。

又方 用柴灰開水沖服。

又方 用吊的揚塵,沖艾汁服。

吹豬閉舌方

雄黃(一錢) 青黛(一錢) 北辛(一錢) 牙皂(一錢) 硼砂(一錢)

共為末吹。

白鯽魚膏藥方

江子(四兩) 蓖麻子(四兩) 馬前子(四兩) 乳香(二兩) 沒藥(二兩) 血余(二兩) 活鯽魚(一斤) 水粉(二十四兩) 麻油(二斤)

先將油酥炙枯魚,取起魚,又將前六味藥入油內酥,俟血余不見,取去渣,滴水成珠后,入水粉,不停攪自粉花謝,收起聽攤。

點眼 癉方

用蜘蛛一個刺漿,和人乳蒸三次,其色如雞蛋黃(點些須入眼角)。

痘后翳障驗方

決明(一錢) 白菊(一錢) 七厘(一錢) 谷精(一錢五分) 木宅(一錢) 青葙(一錢) 京子(八分) 赤芍(八分) 望月砂(一錢) 甘草(五分)

不用引。

害眼方

羌活(一錢) 赤芍(八分) 白菊(八分) 桔梗(八分) 北風(一錢)蔓荊子(一錢) 薄荷(八分) 歸尾(八分) 甘草(六分)

燈心一丸為引。

點赤熱眼方

用大田螺一個,川黃連(末)一分,入田螺內,久之田螺化為水,點之目中即愈。

咽喉痛驗方

兒茶 硼砂 冰片朱砂 琥珀 熊膽

共為末吹。

立止牙痛方(并治閉沙,點些須入眼角)

雄黃(一錢) 硼砂(一錢) 火硝(一錢) 冰片(一分)

共為末,擦牙吐去涎,即好。

狗咬方

用老鼠糞為末,砂糖調敷。

又方 用煤炭敷。

耳內出膿方

明礬(一錢, ) 黃丹(五分) 丁香(一分)

先用虎耳草搗水,滴入二三次,用新棉花撓干,吹入此藥。

又方(治同前)用蛇蛻(瓦上焙)二錢、青黛五錢,研末吹入。

紅下血

臭椿根皮 白豆蔻 黃連

共研末,蜜為丸。

如玉膏 (治面上一切酒刺黑斑)

白芷(一錢) 牙皂(去皮,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花粉(一錢五分) 藿香(一錢) 甘松(一錢) 三柰(一錢) 白丁香(另研)木宅(一錢) 杏仁(一錢) 佗僧(一錢) 細辛(一錢) 章老(五分) 白芨(少許)

為末。臨臥時,用津唾調,或乳調敷面上,明早溫水洗去,其面如玉。

補唇舌方(太醫院傳)

涂之即生肉,如多去唇舌,用川烏、草烏為末,攤條以涼水調合,貼之即不覺痛。可用刀取,如流血,以陳鍛石涂之即止。愈后血硬,用雞冠血點之,即軟。鮮蟹(燒灰)二錢、乳沒各二分五厘。

治 腮腫痛方

防風 荊芥 羌活 牛蒡子 甘草 連翹(不用亦可)各等分

水煎,食后服。外亦敷此藥。

諸骨鯁喉

用金鳳花子為末,醋調咽,莫犯齒。

又方 用玉簪花根搗汁咽下,勿犯齒牙齦。

截瘧方

用郁李仁(以福元肉包吞,兼用通關散吹鼻)

蛇咬痛腫方

用白芨為末,麥冬湯調服。

又方雄黃(五錢) 靈脂(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好酒調。

喉嚨腫閉

用老絲瓜煎水,洗兼吃,即消。(頭面腫亦可治)

乳瘡驗方(吃散之藥)

當歸(二錢) 蒲公英(一錢) 川芎(一錢) 木通(一錢) 焦術(一錢) 防風(一錢) 白芍 乳香(一錢) 歸身(一錢) 蟬蛻(一錢)炙(一錢) 丹皮(一錢) 知母(一錢) 連翹(一錢) 甘草(一錢)

用水酒。蔥根 。

又敷已經出頭之藥

生南星 生草烏 生川烏 生乳草 生乳香 生白斂 生灰面

以上用鴨蛋青、蔥頭根搗碎調敷。

又乳瘡驗方

蒲公英 栝蔞(一個)

梅鳳根為引,水 吃。

生肌藥

甘石 白蠟 冰片

共為末。

搽髻頭方

搽瘡屢驗大楓子,花椒青黛與枯礬,青粉黃丹黃柏和,蛇床甘草白芷梢,冰片章老一分足,余皆一錢研碎摻。用麻油調搽。

預防臍風方(小兒生下剪臍帶后,用此藥罨之臍口,以免臍風)

枯礬(一錢五分) 硼砂(五分) 冰片(五厘) 麝香(五厘)

共研極細末,吃防風荊芥各一錢。

 麻藥方

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烏 生草烏 姜花 鬧羊花 乳香 沒藥(各等分)

共為末罨之。

千金一笑散(治跌打)

五倍子(五錢) 蟬蛻(五錢) 松香(新瓦焙干去油,五錢)黃狗天靈蓋(火 存性) 凈骨(三兩)

共為末,敷患處即好。

七厘散(治跌打)

土鱉(一錢四分,炒干) 乳香(一錢二分,去油) 沒藥(一錢二分,去油) 辰砂(三分)

為末,每服七厘,酒沖服。

又七厘散(治傷重接骨,并治婦人經水不通。每服三分,水酒送下共為末者)∶

土鱉(一錢,焙) 硼砂(一錢,炒) 血竭(三錢) 靈脂(一錢,炒) 朱砂(一錢,飛) 沒藥(去油,一錢) 沉香(一錢)然銅(一錢,制) 碎補(一錢) 白蠟(一錢) 歸尾(一錢) 珍珠(一錢) 琥珀(一錢) 片腦(五分) 金箔(二十張)

定痛接骨紫金丹∶

川烏(炮) 草烏(炮,各一兩) 靈脂(去土) 木鱉(去殼) 黑牽牛(生) 碎補 威靈仙 狗脊 防風 然銅(火 醋炙七次) 地龍(去土) 烏藥 青皮 陳皮 茴香(各五錢) 乳香 沒藥 麝 紅藥子(各一錢五分) 禹余糧(火 醋炙,四兩)

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病在上,食前服;在下,食后服。

紫金丹(單名紫金丹,方內加肉桂丁香,又名八寶丹)∶

鬧羊花(四錢) 馬前子(一兩) 肉桂(四錢) 枳殼(一兩,六錢)三七(一兩) 丁香 血竭(各一兩) 土鱉(八錢)

為末,每服四分。(馬前子用童便浸數日取用,更妙)

紫金丹(又名全身散)∶

三棱(三錢) 宅南(二錢) 桂尖(三錢) 故紙(二錢) 莪術(三錢)六汗(三錢) 檳榔(三錢) 烏藥(三錢) 靈仙(三錢) 小茴(三錢) 枳殼(三錢) 乳末(六錢) 土鱉(三錢) 當歸(三錢) 川樸(三錢) 血竭(三錢) 然銅(一錢) 石菖蒲(一錢) 赤芍(二錢) 巴霜(去油,一錢) 川芎(三錢) 青皮(二錢) 山甲(一錢) 紅花(三錢) 木香(三錢)官桂(三錢) 牛膝(三錢)

以上各等分為末,每服八分,酒化。

接骨丹

治折傷筋骨,骨碎筋斷,痛不可忍,此方秘傳屢效。

用路上墻腳下,往來人便溺處,年久碎瓦片幾塊,洗凈火,紅米醋淬五次,黃色為度,刀刮為細末,每服三錢,好酒送下。(歌云)神仙留下接骨丹,指頭落地不為難,若將此藥來敷上,不到紅日落西山。

接骨靈驗丹(治打撲骨損。服此藥,自頂心尋至受傷處,則颯颯有聲,覺藥力習習往來,則愈矣)

沒藥 蘇木 川烏(去皮尖) 松明節 乳香 降香(各一兩) 龍骨 地龍(去土,炒) 水蛭(炒,各五錢) 血竭(三錢) 土狗(十個,油浸焙干) 然銅( 醋浸七次,一兩)

共為末,每服五錢,無衣酒調下。病在上食前服,在下食后服。

金瓶導氣散(治跌打不拘遠近年傷)

木耳(一兩,分五錢童便炒,分五錢入古銅錢二三個,和醋炒,去銅錢不用,只用二味木耳,共為末) 白蠟(五錢,為末)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一錢,去油)

共為末,合勻,每服用紅花五分,老人三分,煨姜酒調藥。前藥用二錢,空心服,次服不用紅花,只用酒服,止痛如神。

應手丹(又名金槍散,治刀斧傷破)

陳鍛石(三兩) 松香(五錢) 白蠟(三錢) 生大黃(一兩,切片,先炒鍛石、大黃,后將松香、白蠟入罐溶化,投鍛石入內攪勻,用罐裝好,埋土內一七,后用)

又有去大黃,只鍛石二兩、松香二兩,白蠟二錢,先將鍛石為細末聽用,其松香、白蠟用鍋煎溶化,再入鍛石攪勻,傾于地下,鋪開成塊,臨用研碎敷搽,止痛止血。

金槍藥(又名刀斧藥,并治騾馬踏破,一七即愈)

水龍骨(即船上麻骨, ,一兩) 血余(三錢,燒灰)黃丹(五錢) 鉛粉(炒,五錢) 血竭(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去油) 珍珠粉(一錢) 輕粉(一錢) 三七(三錢)

共為末罨。

又金槍藥(脈虛細生,急痰者死)

銀箔 血竭 發灰 人指甲灰(焙存性) 虎骨(燒存性,換指甲亦可) 珍珠(燒存性)

共為末。

又刀斧藥

白芨 礦鍛石(一兩,炒) 乳香(二錢) 血竭(二錢) 花蕊石(三錢)

為末,入牛膽內陰干,取出再研,罨。

又刀斧藥

生半夏 白蠟 白芨 白芷 無名異 國丹 龍骨 冰片

共為末,聽用。

又金槍藥(止痛、止血、生肌)

白銀花 血竭 發灰 人指甲 珍珠(俱燒存性)

各等分,為末,罨。

八仙丹(治筋骨痛,小兒、孕婦忌服)

丹皮(五錢) 紫荊皮(五錢) 草烏(二兩五錢) 紅花(五錢) 小茴(五錢) 烏藥(五錢) 青皮(五錢) 加皮(五錢)

不見火,曬干研末。每服三分,酒下。忌房事。亦有加樸、桂各五錢。

二仙丹(治跌打,孕婦忌服)

馬前子(童便浸一七,去皮切片,七錢) 枳殼(切片,三錢) 用紅花 乳沒 檳榔 桂枝 川樸(各二錢)

水酒一大碗,浸前二味,浸曬三四次,然后炒灼,研細末。每服三分,水酒化。此方加熊膽一錢更妙。

生肌散

珍珠(一錢) 琥珀(一錢) 龍骨(三錢) 白石脂(一錢) 象皮(一錢) 花蕊石(三錢) 天庭蓋(二錢)

共為末,罨即生肌。

又金槍藥

降香 花蕊石( ,三錢) 加龜板(一錢,燒灰更妙)

共為末罨,并治煙袋傷咽,更妙。

生肌末

乳香 沒藥 兒茶 血竭 白蠟 紅花 麝 四六 龍骨 象皮 海螵硝

共為末。

一厘金(治跌打,五月五日合,要靜處)∶

土鱉(一兩) 然銅(一兩) 乳沒(各一兩) 巴豆霜(瓦焙去油,五錢)

又一厘金(治跌打,五月五日合,忌壓,每服一分,水酒下。宜走動不宜坐臥,異傳)

土鱉 丁香 然銅(一兩) 官桂 乳沒(各一兩) 木香 朱砂(一錢五分,瓦焙去油)

有一方加半夏(些須的),巴豆霜一錢五分。

治新吐血方

薄荷根 肉吃,三次立心(亦要失力勞動吐血者有效)。

鐵布衫(為末,每服一錢,酒下,任打不痛。退用綠豆湯或冷茶亦可)

白蠟(一兩,去油) 朱砂(一兩) 乳沒(各一兩) 土鱉(一兩)然銅(一兩) 紅地龍(用酒漂去泥,四兩) 無名異(一兩) 白茜耳(四兩)

英雄丸(每服一錢,酒下。臨刑,血不攻心)

乳沒 陀生 然銅 地龍 木鱉 花椒

共為末,和蜜為丸。

沙包洗手方(用米醋五斤, 洗后打,頻打頻洗)

龍骨(二兩) 虎骨(二兩) 地骨(二兩) 皂厘(二兩) 木宅草(二兩) 青鹽(二兩) 胡鹽(二兩) 石榴皮(五兩) 核桃皮(二兩) 生川烏(二兩) 生草烏(二兩) 鳳眼草(二兩) 鶯爪(二對) 皮硝(二兩)陳鍛石(四兩) 節草(二兩) 剪草(二兩) 白透骨草(二兩) 鐵馬鞭(一兩)

又洗手膀方(用好醋不拘多少,熬濃汁,每日洗三四次,再三操練,其手自堅如鐵)

乳香 沒藥 白芨 紅花 半夏 荊芥 南星 川烏 蛇床子 地骨皮 核桃皮 醉茄子(草藥) 皮硝 白蠟 剪草 白芷 青鹽 白礬 防風 靈脂 羌活 獨活大黃 青木香 石榴皮 紅內硝 章老 韭菜 醉草(草藥)透骨草 活血丹 冰片 麝 草烏

外加銅綠(四兩) 松香(八兩) 陀生(二兩) 白醋(四兩) 透草(一斤) 無名異(二兩)

另煎一罐,洗之七七,內加牛膏二兩,即驗如神。

八仙酒(用火酒五斤,重陽日煮二枝香,空心服飲,三日不效,加參更妙)

荔枝肉 核桃肉 紅棗肉 白果肉(各四十枚) 杜仲(一兩五錢) 附子(五錢) 枸杞(一兩) 福元肉(一兩)

二仙大力方黃 (六錢) 當歸(六錢) 用子雞打碎蒸服,久服力大。

防風通圣散(治跌打不拘上下,用水酒 服,神效)

大黃(一錢) 白芍(一錢) 薄荷(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芒硝(一錢) 梔子(八分) 連翹(八分) 黃芩(八分) 桔梗(一錢) 白術(一錢) 麻黃(四分) 荊芥(一錢) 滑石(一錢) 乳沒(各五錢) 甘草(一錢)

治跌打方(又同前)

歸尾(一錢) 紅花(五分) 六汗(一錢) 土鱉(三個) 地黃(一錢)青皮(八分) 乳沒(各一錢) 甘草(五分) 京芍(各八分) 枳殼(六分)宅南(八分) 檳榔(八分) 碎補(一錢) 木香(八分)

頭加川芎八分、白芷八分;手加桂枝八分、鉤藤八分、菖蒲八分、白芨八分、羌活六分、靈仙六分,胸加桔梗八分、烏藥八分、蘇梗八分、菖蒲八分;腰加杜仲一錢、故紙一錢、苡仁、小茴各八分;背加靈仙八分、石斛八分,脅加柴胡八分、膽草八分;腳加牛膝一錢二分、木瓜一錢、秦艽一錢、加皮一錢、靈仙八分。

和傷丸(蜜為丸,朱砂為衣,如福元大,每服一丸,酒化下)

香附(三錢) 桃仁(三錢) 元胡(二錢) 蒲黃(二錢) 紅花(二錢)靈脂(二錢) 楂肉(五錢) 靈仙(二錢) 六汗(二錢) 丹皮(二錢) 乳沒(各五錢) 菖蒲(一錢) 碎補(二錢) 三棱(五錢) 莪術(五錢) 白芍(二錢) 小茴(二錢) 山甲(五錢) 官桂(二錢) 宅南(二錢) 荊芥(二錢) 然銅(二錢) 丹參(二錢) 砂仁(二錢) 金錢蟹(二對,用雄黃,黃泥包煨存性)。

腰痛方(童便為引,酒對服)

木香(二分) 小茴(五分) 然銅(一錢) 碎補(一錢) 肉桂(五分)鹿鞭(一錢) 龍骨(一錢) 砂七厘(一錢) 虎骨(三錢) 土鱉(一錢)紅花(五分) 八能麻(一錢) 血竭(五分) 杜仲(一錢) 故紙(一錢)乳末(一錢) 甘草(一錢)

又腰痛方

木香(一錢) 黑附子(一錢) 母丁香(一錢) 沉香(一錢) 干姜(一錢) 官桂(一錢) 朱砂(一錢) 明雄(一錢) 陳皮(一錢) 吳萸(一錢) 杏仁(一錢) 白礬(一錢) 硫黃(五分) 輕粉(二分) 麝(二分)

為末,蜜丸如彈,陰干。臨用時,用生姜汁,調一丸,用手蘸藥,擦兩腰眼,不但止痛,久用百病不生。

又方柏子仁去油,沖酒吃。

又方杜仲(三錢) 故紙(八分) 小茴(一錢) 巴戟(一錢) 熟地(二錢) 木香(三分) 菟絲(五錢)

又方杜仲(二錢) 熟地(二錢) 枸杞(二錢) 故紙(八分) 生地(一錢五分) 菟絲餅(二錢) 小茴(八分) 當歸(一錢五分) 桂枝(八分) 陳皮(一錢) 甘草(八分)

福元五枚為引。

割斷食管方(先上金槍藥,后用雞膜貼)

靈仙(二錢) 石蒲(一錢) 茯神(二錢) 棗仁(二錢) 白蠟(二錢)乳沒各錢) 地榆(一錢)

酒 ,童便引。

治割頸氣未絕身未冷者

其氣管、食管或未斷,切勿移動,用繩縛住其手,急用活雞皮貼住,捶燈心、老姜敷,然后罨桃花散,以棉紙四五層蓋藥,把女人舊腳帶扎住,切要使頭頸不動,刀口不開。三日后,急去舊桃花散,換新桃花散,仍如前扎勿動。又過四日去藥,內用玉紅膏敷,外用太乙膏貼,仍以帶扎,待其長肉收功。摳出腎子者,效此治法。

玉紅膏

白芷(二錢五分) 歸身(五錢) 紫草(三分) 粉草(三分) 真麻油(四兩)

浸前藥三日,入銅杓,慢火煎藥枯黑,以棕濾去渣,又入鍋煎滾,下血竭一錢化盡,又下白占五分亦化盡,掇起一刻,下輕粉五分,攪勻用。

太乙膏

用麻油(四兩) 歸身(五錢) 生甘草(二錢五分)

共煎枯去渣,再入凈鍋,熬至滴水內不散。入炒過黃丹二兩,又慢火熬至滴水成珠,掇起一刻。入白占、黃蠟各二錢半,細火再熬,又掇起一刻。入去油乳香、沒藥各一錢二分半,攪勻,過三日用。

加味五積散(治遍身筋骨疼痛)

白芷 陳皮 濃樸 桔梗 枳殼 川芎 白芍 茯苓 蒼術 當歸 半夏 桂枝 麻黃 羌活 獨活 山甲 麝 甘草

升降橫氣丹(治兩氣不接,飲食不進,皆因氣郁中停)

枳殼(一錢) 縮砂(一粒,敲碎) 青皮(六分) 陳皮(八分)茯苓(一錢) 貝母(一錢) 栝蔞仁(一錢) 蘇子(一錢,炒研) 川芎(八分) 川樸(一錢) 木香(切片,三分) 沉香(三分,水磨,沖服) 香附(一錢二分) 丁香(二分,沖服) 甘草(三分)

水 。

萬安丹 治跌打損傷,不拘上中下,并皆可治。

用二三十年尿壺一個,將紅曲入尿壺內填滿,外將黃泥包固,火 紅,取出打碎,連壺并曲研為細末,加入麝香二分,每服二錢,生酒調服。

石頭傷(名為七姊妹尋夫敷的)

歸尾(五錢) 蔥白(七根) 老姜(七錢) 碎補(七錢) 番椒(傷重者三斤,輕者斤半)

如傷手加桂枝七錢;腰加杜仲七錢;腳加牛膝七錢,再加乳沒各五分,六十天早禾草燒灰,共為末,好酒糟一盞,敷紅處、腫處。

通瘀丸(治跌打,瘀血閉結,肚脹,大小便不通。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茶下)

江子(十個,去油) 乳沒(各一錢) 雄黃(一錢) 膩粉(一錢) 生蒲黃(一錢)

通導散(治跌打,人事不省,二便不通。)

大黃(二錢) 芒硝(一錢) 枳殼(一錢) 川樸(一錢) 當歸(二錢)陳皮(二錢) 木通(一錢) 紅花(一錢) 蘇木(一錢) 甘草(一錢,前有歌)

疏肝飲(治跌閃)

川芎 當歸 柴胡 白芍 青皮 桃仁(分兩要輕)

紅花 甘草 枳殼 黃連 吳萸(炒) 血竭

通關散(吹鼻)

朱砂(一錢) 明雄(三分) 麝(一分) 生半夏(三分) 牙皂(一錢)細辛(一錢) 冰片(一分)

為末。

又通關散

川芎(一錢二分) 鬧羊花(一錢二分) 燈草灰(一錢二分) 牙皂(三分) 冰片(三分) 麝(三分)

平安散(亦吹鼻的)

明雄(一錢) 朱砂(一錢) 牙皂(一錢) 乳沒(各一錢,去油)乳茶(一錢) 硼砂(一錢) 麝(七厘) 冰片(七厘) 膽礬(一錢)

雀兒散(治外腎被傷,偏墜腫)

用雄麻雀三五個去腸肚,每個用白礬一錢入肚內,以新瓦焙干,將雀放在瓦中,兩頭鹽泥封固,以火 紅,取出存性為末。每服一錢,空心酒調下,一只盡,痊愈。此乃家傳,神妙。

左右脅痛方(治跌打,水酒服二三劑)

柴胡(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香附(一錢) 木香(八分) 枳殼(一錢) 青皮(一錢) 砂仁(八分) 膽草(八分) 靈仙(一錢) 姜黃(八分) 三棱(一錢) 莪術(一錢) 丁香(一錢) 甘草(五分)

氣痛方(此方治心腹氣痛,似一塊上下走注,手不敢握。跌打所用)

元胡 大黃 白芷 烏藥 三棱 莪術 青皮 陳皮 香附 五靈 檳榔 甘草

心痛方(痛甚脈必伏)

元胡 草果 乳沒 靈脂 藿香 茴香 香附 縮砂 枳殼 木香 靈仙 郁金

水 ,姜引。

補腎浸酒方(常服)

肉蓯蓉(八錢) 菟絲子(一兩) 覆盆子(八分) 何首烏(一兩,制) 杜仲(一兩) 韭菜子(六錢) 枸杞子(二錢) 五味子(二錢) 熟地(一兩) 五加皮(一兩) 地骨皮(一兩) 麥冬(一兩) 白芡實(一兩) 補骨脂(六錢) 當歸(二兩) 肉桂(一錢) 福元肉(二兩) 茯苓(六錢) 化紅(三錢) 豆蔻(二錢) 條參(二錢) 遠志肉(二錢) 棗仁(五錢) 白芍(八分)

治腳骨痛方(共研末。水酒、白糖化,每服錢五)

土鱉(一錢) 當歸(一錢) 靈仙(一錢五分) 桂枝(二錢) 牛膝(二錢) 馬前子(一錢五分) 木瓜(二錢) 上桂(一錢) 川烏(一錢)甲珠(二個) 生草烏(一錢) 紅花(一錢) 升麻(一錢) 川芎(一錢)乳香(一錢五分) 沒藥(一錢)

治跌打不論新舊良方(屢驗)

紫蘇(八分) 薄荷(八分) 歸尾(八分) 蘇木(一錢) 五加皮(一錢) 沒藥(一錢,制) 赤芍(八分) 紅曲(一錢) 乳香(一錢,制)然銅(醋炙,一錢) 寄奴(一錢) 桃仁(去皮尖,一錢) 紅花(一錢) 生甘草節(八分) 木瓜(一錢)

上身加桔梗一錢、陳皮一錢、川樸一錢;下體加淮牛膝一錢、羌活一錢;手加桂枝一錢;小肚加小茴一錢、∶木通一錢、車前一錢,腰加杜仲一錢、故紙一錢∶頭加 本一錢、白芷一錢;傷重加上桂一錢,研末沖服山羊血一錢,如昏迷加人參一錢;嘔吐不能服藥,則用紋銀一錢、朱砂三分、藿香一錢,煎水送下,孕婦忌服。

浸藥酒驗方(治腳筋骨痛)

牛膝(五錢) 秦艽(五錢) 木瓜(五錢) 川芎(三錢) 歸身(五錢)伸筋藤(三錢) 羌活(四錢) 碎補(三錢) 甘草(二錢) 制蒼術(二錢)六汗(二錢) 白芍(二錢) 萆 (四錢) 茯苓(四錢)

用坐壺裝酒,并藥在內,水坐 , 過一枝香,隨量飲。

接骨方(骨斷未破皮者易治)

土鱉(三錢) 乳末(五錢) 然銅(一錢) 綿 (五錢) 白術(五錢)赤芍(三錢) 秦艽(一錢) 桂枝(一錢) 全歸(三錢) 血竭(一錢)

為末,每服一錢,水酒下。

重傷方(不拘上下)

番木鱉(七錢) 白草烏(五錢) 川烏(五錢) 麝(三分) 上桂(五錢) 廣木香(五錢) 象鱉(一兩) 三七(五錢) 然銅(五錢)

為末,每服三分,壯者四分。

中部方(不拘新舊)

枳殼 羌活 六汗 碎補 秦艽 上桂 土鱉 乳香 香附 虎骨 杜仲 赤芍 木香 然銅 石菖蒲 角茴 郁金

姜引,水 服。

下部方(不拘跌打)

花通 歸尾 羌活 防風 木通 木瓜 防己 赤芍 牛膝 檳榔 肉桂 紅花 獨活 乳沒 知母 旋復根 小茴

姜引,水酒 。

接骨敷藥(先掇正,后敷,要共搗,三日一換,七日好)

活土鱉 砂蟲 金錢蟹 牡蠣 滑石

此藥六月不可敷,敷必蛆。

接骨丹

兒茶 乳香 沒藥 蠶殼(燒存性)

等分,每服二錢,下血燒酒調,接骨黃酒化。

止痛續筋接骨方

麥斗 土鱉(一個,焙) 巴豆(一粒,去油殼) 生半夏 乳香 沒藥(各半分) 然銅(一厘)

醋調搽。

瘀血流注黑紫,或傷眼目用大黃 姜汁調和,一夜一次涂。

瘀血流注紫黑方

大黃 姜汁 紫荊皮 五靈脂 白芨

搗敷患處,一日一換,黑轉紫,紫轉紅即愈。

跌打筋骨方

用嫩雞搗爛敷,外用杉木夾之,次日再換。

活血止痛方

乳香 沒藥 川芎 白芷 生地 當歸 赤芍 丹皮 甘草

各三錢研末,酒、童便送下。

治跌脫大腿根下之骨調治方(萬不可掇)

牛膝(三錢) 桂枝(二錢) 桑寄(二錢) 木瓜(五錢) 秦艽(三錢)三七(二錢) 當歸(三錢) 六汗(三錢) 香附(二錢) 川芎(三錢) 生地(五錢) 赤芍(三錢) 杜仲(三錢) 靈仙(三錢) 防黨(五錢) 虎骨(炙碎,五錢) 土鱉(三錢) 乳香(三錢) 沒藥(三錢) 木香(二錢)加皮(五錢) 砂仁(二錢) 枳殼(二錢) 甘草(二錢)

研末,水酒送下,一錢五分。

兩足不傷

小足魚一個四兩重,用舊布包,再用濃草紙包三四層,糠火煨存性。

又兩足不傷方

為末,白水成丸,每服五錢,用生白果幾個,口內嚼碎,同酒下藥。若未夾,用淡姜水即解。

木鱉(一兩,制) 白朱砂( ) 然銅(一兩,制) 白蠟(一兩,去油) 兒茶(五錢) 當歸(一兩) 朱砂(一錢,飛)血竭(五錢) 官桂(一兩) 川椒(炒,一兩) 沒藥(五錢) 地龍(一兩,制) 三七(五錢) 草烏(一兩) 苧麻根(一兩) 無名異(一兩)龍骨(一兩, ) 蘇木(一兩) 乳香(五錢) 烏頭(一兩,制)

外敷藥

搗成餅敷腳上,三日立效。要解,用生半夏、生姜各二兩,搗碎貼之,即解。

狗油(四兩) 肥皂(十個) 川烏(五錢) 皂夾(三十個) 火麻仁(一兩) 灰面(四兩) 麝香(一錢)

杖瘡方

內飲童便酒,外熱豆腐敷,或雞子清炒豆粉敷,或用鳳仙花葉同大黃搗敷。

退血止痛當歸芍,連芩梔柏防荊穗,薄翹枳桔知石膏,羌芷大黃車草地。(童便對酒 )

水火丹(每服二三分,水酒調下,山□引)

黑鉛(二兩) 西硫黃(二兩) 金蒙石(一錢) 然銅(三錢) 南木香(六錢) 乳沒(各四錢) 血竭(六錢) 官沙(二錢) 土鱉(八錢) 歸尾(六錢) 半夏(三錢) 三七(八錢)

跌打未破皮止痛方

用南星敷之即好。

治骨頭打碎

破草鞋燒灰,油調敷,又酒吃三錢。

治跌打筋骨有瘀血在內

鼠糞燒過為末,臘豬油調,縛包之,其痛即愈。

治跌撲骨節損脫者

尋死蟹搗爛,滾酒傾入,連飲數碗,即以蟹渣敷患處半日間,骨內振振有聲自合,不能飲者,以數杯為率。

治跌方

用無名子(即老土中硬塊便是,不拘多少,童便制九次,或醋亦可,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或開水。此方是孔明先生所傳,治跌打做工傷力,服之即效)

風損膏

獨頭蒜一百零八個,去皮略打碎,老姜半斤、番椒十五個,先將麻油一斤,入鍋內煎滾,陸續下蒜,煎至將枯,即刻撈起。再下生姜,煎枯撈起去渣,又下番椒,煎去渣,將油熬至滴水成珠,入黃丹,收油成膏,取起冷定,入麝三錢,攪勻煉此膏。

九轉紫氣膏(治遠年老損,手足麻癥)

松香(三斤) 南星(生,二兩) 半夏(二兩) 蒼術(三兩) 川烏(一兩) 草烏(一兩) 防風(一兩) 羌活(一兩) 鬧羊花(三兩) 麝(一錢) 礬紅(四兩) 菜油(一斤)

除礬紅、松香,余藥入油。將火熬枯去渣,油取出聽用。先將松香入鍋煮溶,將棕濾去渣,入水扯。再將松香入鍋,用蔥汁一碗煮干,入水扯。再將松香入鍋,用綠豆汁一碗煮干,入水扯。再將松香用鳳仙花汁一碗煮干,入水扯。再將松香用燒酒一宮碗煮干,入水扯。再將松香入鍋,用鎮江醋一碗煮干,入水扯。再將松香入鍋熬溶,入前藥同熬,不住手攪,方下礬紅末油,用缽盛入水面,退火毒,二三日后,方可貼。貼藥后,對周必發癢,將膏揭開內有濕水,將絹試干,候一時再貼。如癢再揭如前,不揭恐起泡。

 

秘傳損方藥名十二詠

紅霞丹 歌曰)紅霞血竭并木香,郁金龍骨乳沒當,石脂然銅骨碎補,兒茶白蠟土鱉良,沉香朱砂各等分。師傳口授要精詳。

五通丸(即千金子)患人須服五通丸,腸內疏時病易痊,血毒盡如流水去,庶令五臟得安全。

桃花散(止血)∶將軍黃柏鍛石和,兼把黃連共一鍋,炒似桃花紅紫色,斷血傷除病自痊。

神圣散(接骨)海鴉白芷赤翻階(即赤芍),白芨枇杷韭菜諧,兼有葉如貴妃臉,此藥神圣好安排。

安髓散 凡人髓出必須安,好把川芎白附看,白芷去蘆和國老,制成香附兩三般。

乳香尋痛散 乳香沒藥木香過,血竭沉香獨活多,白芷川芎羌活后,麝香國老不嫌和,木瓜濃桂回香重,巴蜀歸來藥幾何,淮草兩烏尋痛散,患人服此即安瘥。

活血住痛散 不嫌白芷及川芎,羌活茴香獨活同,近向草淮烏可得,遠回巴蜀路能通,木瓜國老堪為伴,杜仲草烏信可攻,活血更看兼住痛,若然潮熱好消風。

消風散 大凡潮熱好消風,消了風時癥可攻,國主南星兼白芷防風羌活及川芎,當歸桔梗名雖異,國老柴胡味不同,借問如何蘇息易,為因靈藥奏神功。

生肌散 生肌止痛治諸傷,沒藥陀參及乳香,血竭石脂同白芷,硼砂龍骨與雄黃朱砂明凈如諸味,香麝氤氳共一方,若或杖瘡刀刃損,用之擦治即安康。

辛香散 防風荊芥苦參連,蒼術明礬倍子賢,國老藿香羌活濃,寄奴赤芍宅南先,銀花獨活蔥根煮,白芷當歸柏葉煮,蒼耳飛鹽同入水,洗除余毒即安痊。

通導散 通導散內大黃硝,枳殼濃樸當歸頭,陳皮木通甘草入,紅花蘇木解人愁。

治跌打方

三七(一錢) 巴戟(一錢) 十大功勞(一錢,草藥) 宅南(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土鱉(一錢) 東桂(一錢五分) 白蔻(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生地(五錢) 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 甘草(一錢)小茴(一錢,五分) 砂仁(一錢) 血竭(一錢) 故紙(一錢五分) 杜仲(二錢) 桂尖(一錢五分)

全身散

紅花(三錢) 烏藥(三錢) 靈仙(三錢) 然銅(三錢) 秦艽(三錢)

六汗(三錢) 三棱(五錢) 莪術(五錢) 乳末(五錢) 沒藥(五錢)

杜仲(三錢) 故紙(三錢) 加皮(五錢) 青皮(三錢) 枳殼(三錢)

小茴(三錢) 菖蒲(三錢) 宅南(三錢) 檳榔(三錢) 官桂(五錢)

土鱉(三錢) 木通(三錢) 木瓜(五錢) 牛膝(五錢) 赤芍(三錢)

川芎(五錢) 當歸(五錢) 血竭(五錢) 木香(三錢) 桂枝(五錢)

朱砂(三錢) 甘草(三錢)

共為末,水酒調服。

筋骨痛方

地黃(一錢,五分) 杜仲(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熟地(二錢)故紙(六分) 歸身(三錢) 虎骨(炙,三錢) 秦艽(八分) 制香附(一錢五分) 洋參(一錢) 加皮(一錢) 砂仁(八分) 橘紅(一錢) 云苓(一錢) 甘草(八分)

水 酒引。

此本是啟萬叔傳授徒弟所抄的,至于下第二本未曾付徒抄過,似有秘旨,不肯輕授也。究竟啟叔間所用者,多在第三本上方子,總而言之,未嘗不參用之也,要訣要訣。

跌打水藥歌

歸尾與生地,檳榔赤苓居,四位堪為主,加減任遷移。

頭傷加羌活,防風白芷隨。胸傷加枳殼,木香桔梗奇。傷若在中脘,速加石菖蒲。兩脅柴胡進,膽草繼青皮。腰間加杜仲,故紙并大茴。上焦加烏藥,靈仙效不虛。糞門如有犯,木香不可離。肚角如有傷,青皮白芍宜。傷手桂枝進,又有五加皮。若還傷了腿,牛膝木瓜皮。不通其大便,大黃正及時。不通其小便,車前草佐之。如潮紅實腫,宅南效更奇。若是得傷久,桃仁七粒宜。苧麻一錢足,燒灰存性隨。一根蔥作引,童便用一杯。生酒一瓶煮,吃藥不宜遲。根據方無差錯,焉有不效之。

損傷秘傳口訣

患人面寒服青,頭腫者,此乃頭破受風,宜服消風散。如不應,即服木甘湯和其風氣,自然見效。木甘湯∶木香、甘草枳殼、沉香、桔梗、檳榔各等分為主,入消風散同服。

打傷或時死者,是血凝心也,宜服活血住痛散,此藥能活血養神。如不應,又服木甘湯,加入活血住痛散內,姜酒溫服,自然見效。如又不應,再服陳皮湯,加入前藥內。陳皮散∶陳皮、元胡、烏藥、歸尾、朱砂、藿香各二錢。

打傷言語 曲無時死者,此傷心也,宜服活血住痛散。如不應,服遠志散∶遠志、石菖蒲、木香、青皮,為末,入前藥內服。

打傷嘔不止者,此傷胃也,宜服萬靈通導湯。如不應,又服半夏湯∶旋復花、半夏、南星、丁香、辰砂、附子、砂仁,此藥能止嘔,入前藥內服,即止。

打傷舞手舞足,此受風五神失主也,即心也,宜服消風散,加遠志、木香、辰砂立止。如不應,加細辛大黃薄荷芒硝赤芍入前藥內服,即止。

打傷自笑者,此傷腰也,宜服活血住痛散。如不應,服歸尾散以止其笑。歸尾、梔子、白芷、蒲黃、虎骨、然銅、牛膝,入前藥內即活血住痛散,同服即有功。

打傷咳嗽者,此傷血入肺也。宜服地骨皮湯∶地骨皮、桑皮、五味、熟地、生地、人參甘草、杏仁、木瓜、知母、貝母、阿膠、生姜為引。

打傷,血從鼻中、口中、眼中出者,此氣上沖二腸,宜服紅花破血散以破其血。如不應,再服蘇木散加入前藥內,以助其力。蘇木散∶蘇木、歸尾、木鱉、紫金皮、童便為引。(引有蘇木散,不同在后)

打傷吐糞者,此傷腸也,與嘔吐不服藥者同治。如不應,可服四味湯∶南星、半夏、丁香砂仁,入萬靈通導湯服。

打傷尿出,如水流不住者,此傷小腸也。宜服乳香尋痛散,加瞿麥丁香香附服之。如不止,則不治。

(以上十條口訣其效立見,若遇此癥,根據方調治,神妙!神妙!)

打傷患人眼面黑者,是滿身傷重,宜服活血住痛散。如不應,可服將軍勻氣散,面容即轉,而痛減矣。

患人牙關閉者,此傷重受風也。將消風散灌入喉中,其閉自開。如不應,以艾火灸百會穴。

患人不能轉身者,此傷腰也。宜服活腰散,以藥火熨之。

如不應,則用勻氣散加紅花、碎補、牛膝、蒲黃、桑皮、忍冬藤,百發百中,凡損須用此藥熨之,不必用神圣散,此名捷疾神效散。用淮烏、烏藥、草烏各二兩,共為末,以生姜二兩,共研爛和勻,又用艾二兩,以火熨之。其法先以藥敷患處,以艾放藥上,用紙一張放在艾上,以熨斗徐徐熨之,以藥干為度。

傷破肌肉出血者,止血不必用桃花散,可用三寶散,即效。此藥能止血、生肌、住痛、合口。

血出不止,用藥不效,須外法治之。其法以銀挖耳燒紅于患處一撻,隨用藥敷上,立效。

傷斷各處骨節及背腰,揣令相接歸原。用杉皮削去粗皮,七片一般長,用綿紙裹之。卻用紙繩兩頭挑開,以自然姜汁調神圣散,或淮淮散、白金散于紙單上,同夾托患處縛之,及中間二部共四部。或只用枇杷葉、芙蓉葉末敷之亦可。服藥以活血住痛散,姜酒調服。第二次換藥,將夾縛解開,可尋樟葉、松毛、柑子葉、陳瓦上茅、左纏藤,共煎水一盆,以米篩蓋上面,以被席遮圍,令患者將患處于盆上乘熱熏,得汗出,將藥水洗。用銀針針患處,仍用前藥敷,然后夾縛,不要解開,直至好,待骨老解開。如骨嫩搖動,后必有損,夾縛,吃乳香尋痛散、勻氣散。其重義之人,可下走馬。

傷損重患,牙關緊閉,不省人事者,將通關散吹鼻。男左女右,有噴可治,否則勿治。隨用七寶丹灌下,醒后,將神妙佛手散開水調服,或煎服此藥,能鎮驚養神。又須看傷調治。

凡折斷下手整接之時,先服神妙佛手散,然后整接,夾縛如法。日服桂蕊散,煮酒調一陽丹。患在上,食后服;在下,則食前服。若傷破骨斷者,又當用活血住痛散。收功必賴桂蕊散,同一陽丹為妙。

凡手足疼痛,不論新舊,將白玉靈驗散服,立效。

凡新舊傷損,不拘何處,用紫金丹,將各部引經之藥, 酒調服,惟損更驗。

凡咬斷舌者,用五倍子五錢(燒存性),真降香(一錢)(炒),訶子一錢,共為末,搽斷舌處神效。可加三貴、朱砂白芷梢、麝更妙。先用蔥蘇汁、麥芽根、寄生汁噙了,然后用藥。

凡刀斧傷箭槍傷,以致生風生水,急用槐皮、北艾灸之、熨之。趕出風來,后下藥治之。

洗諸瘡,因感風寒發熱,不能言語者,用人參枳殼、白苓、木香,共為末,用木瓜人參湯調服,即好。

桃花散。一時無有,以陳杉皮燒灰存性為末,亦可。凡破皮肉,用此藥止血住痛。或不愈,又以清油調藥搽在布上,透入患處,即好。

神圣散。凡傷患處有腫,加螵蛸、樸硝。如又不退,或致用藥過多,陰腫不消,用和解散。若夾縛處兩頭起泡,用清油調思圣散,涂之即消。若潮熱,急用消風散服。

乳香尋痛散。如傷頭上,減濃、桂,加生天麻五錢、肉蓯蓉五錢,酒浸,清茶調服。體虛弱,加川烏五錢。如傷手足腰背,加穿山甲七錢、川烏五錢(煨),姜酒調服。

活血住痛散加減,與乳香尋痛散同。但老人虛弱者加川烏、附子。

消風散。凡傷損潮熱,言語恍惚,宜服此藥。若被人牙傷,加雄黃退其毒。

生肌散、乳香尋痛散。血竭白芷梢,生肉;陀僧退血干水,雄黃去毒;赤石脂、龍骨能合口。

遇便接骨散。凡打撲傷損,折斷肌骨,此方妙。火麻一兩(燒存性)、赤小豆三合(研),為末,好酒一碗,不過三服即好。若患處接以蠟糟鹽泥,或酒或醋調貼患處,立效。

藥干再換,七日即好。

接骨秘法。用當歸白芷各三錢半、草烏三錢(炮),各生為末,溫酒調服一錢。覺身麻揣正,隨用糯米粥調牡蠣米涂傷處。或用生雄雞一只,捶爛貼。外用杉木夾定,繩縛,毋令移動。即服乳香、白芍當歸、沒藥、川芎、川椒各五錢。然銅( )三錢共為末,又用硫黃二兩,熔開入前末攪勻,作彈子大,用好酒化開熱服。隨痛處側臥少時。不愈時連進一二次,大效。如若破傷風腫,宜用南星、防風為末,酒調入姜汁一匙服,仍用酒調藥敷患處,甚妙。

秘傳要旨

夫跌打損傷者,皆氣血在身不能流行,因此成血片、血塊,或死血阻隔不能榮行,作痛難當,或昏悶不省人事,或寒熱往來,或日輕夜重,或混身浮腫,或咳血吐血,四肢倦怠,難以調理,變作多端。皆由氣血不調,故作勞傷內損,甚是可憐。總言醫者所害,夫醫不審原因,妄投藥劑,枉死者多,予甚惜之。必須要秘傳,才敢醫此,切莫視人性命如草芥,罪莫大焉!或當日下藥,貴得其宜,或受傷半月兩日才醫者,死血已固,當疏通水道,既表過不可再表,但看輕重傷損,不可執幾方亂行。看傷在何處,藥行何處,加減吃藥為妙。醫者務要看傷,先令患人解開衣服,遍身照看形色如何。受傷處原有青腫,吃藥轉行紅色者,此活其血也。傷之將愈,再用秘傳末藥幾服,庶得痊愈。有初起重傷,牙關緊閉,急將患人擊開牙關,將急救回陽丹或吹鼻,或開水姜汁一匙調灌,后用水藥,各樣末藥,無不效驗。

急救回陽丹(或吹鼻,或調灌,或后服)

麝(五錢) 朱砂(飛) 沉香 上蝎 丁香(各一錢) 膽星牙皂(去皮弦) 天麻 防風 乳沒(各二錢,制) 全蝎(酒洗、瓦焙) 北辛 炒甲(各五錢) 白芷(二錢) 辰砂(一錢,飛)

以上十六味研末,酒便同調,服八分。

通閉總方(凡跌打有傷,初服后,看傷何處,加減用之,開后)

生地 歸尾(各一錢,俱酒洗) 紅花(一錢) 青木香(一錢)三七(八分) 北辛(六分) 碎補(二錢,去毛) 內紅硝(一錢) 當墨(一錢) 茜草(一錢) 白芷(一錢) 防風(一錢五) 二活(如體虛及暑月則去之)

童便,酒為引。

各部引經開下∶

頭頂及天庭太陽穴∶ 本、升麻橘紅、川芎、麝、白菊、蔓荊子、龍腦骨;面額∶白芷僵蠶、天麻、蒼耳、細辛、白附;鼻傷∶黃芩辛夷麥冬天冬雄黃、天竹黃;眼目青用荊子;淚出不止用草明;紅用秦皮;紅翳用蒙花,常用木宅;翳障用石明,常用京荊,赤腫用谷精,常用七厘;瘀血赤腫用膽草;眼屎紅腫用梔仁;手∶桂枝,靈仙、姜黃、草烏、菖蒲、元胡、杉節、松節、茵芋、尋骨風,耳∶天葵子、慈姑、板藍子、蒲公英、貝母、石菖蒲;左脅∶北柴胡白芍、蘇子、青皮、白芥子、烏藥、膽草、桃仁(去油)、陳皮∶右脅∶葶藶子、杏仁、薄荷、白紫菀、款冬花、桑皮、百合、栝蔞仁∶上將臺、下胃脘、胸前總用∶干漆(炒去煙)、枳實,心傷用朱砂;心胃用蕪夷、良姜;久傷用元胡、草豆蔻,常用青木香;初起傷心、胃脘用川連;肚腸∶山楂三棱、烏藥、枳殼、元胡、香附赤芍莪術青皮、檳榔、莊黃、木香;小腹∶大小茴、烏藥、靈脂、豬苓、車前、元胡、山甲、通草、木通、乳沒;外腎∶橘核、沉木、大小茴、川楝、吳萸、故紙、金剛鞭、荔枝核(燒灰用);腰∶杜仲、秦艽、首烏(去皮,竹刀切片,米泔浸一日,曬干用)、六汗、故紙、石斛(心實者用,心虛者不用)、菟絲子、金櫻兜,背∶紅花、天雄、內紅硝、栝蔞仁、菖蒲、三棱、金毛狗(燒去毛);腳上及腿上∶木瓜、防己蒼術獨活、苡仁、海樹皮、加皮、尋骨風、山甲、寄生(折有煙起者真);傷久者用淮膝,咽喉∶元參、豆根、桔梗、梔子、甘草、木通、牛蒡子、連翹赤芍、蒼耳子,射干吊(即 蓄根,洗去泥土);后閉∶枳實大黃、歸尾、檳榔、桃仁、蜣螂,再不通∶芒硝赤芍、牽牛∶先閉∶牽牛、茜草、木通、通草;吃,大便不通;若通則用分理∶赤苓、澤瀉、豬苓、黃連;新傷重有汗,前加桂枝,有熱黃芩柴胡;舊傷有汗倍加黃 ,熱加鱉甲柴胡、地骨皮;新傷咳嗽加前胡、紫蘇、廣皮、法半、香附;舊傷久,咳嗽氣急,加百合、桑皮、蘇子、杏仁、貝母、橘皮、紫菀(酒炒,有血用紅,有氣用白的)、款冬花。以上各癥引經,在人輕重摘用。

秘傳賽仙丹(常藥)

當歸(酒洗,八錢) 虎脛(一個,酥) 土鱉(十個,酒焙)龍骨(五錢, ) 乳香(八錢) 沒藥(六錢,制) 丁香(三錢)沉香(二錢) 上蝎(八錢,蒸去油) 辰砂(二錢,飛) 朱砂(二錢,飛) 羌活(二錢) 上桂(二錢,去皮) 小茴(二錢,炒)大茴(二錢,炒) 碎補(五錢,去毛) 生地(八錢) 白芍(生熟,各五錢) 熟地(八錢) 川膝(五錢) 三七(二錢) 伸金藤(五錢) 防風(五錢) 丹皮(四錢) 蘇木(四錢) 秦艽(五錢) 黨參(五錢) 莪術(四錢) 當門(五分) 紅花(四錢)

共為末,新舊損傷,百發百中,接骨亦可,大用妙方,切不可輕視。

按骨敷貼方

當歸(一兩,五分) 川芎(一兩) 乳沒(制,各七錢) 川烏(制,八錢) 降香(二兩) 木香(二錢) 碎補(一兩) 古錢(五錢,若無古錢,即錢上銅綠代之,用六錢,醋淬七次)

共為細末,用香油二兩六錢,調成膏,貼敷患處,骨筋雖斷,亦能接續,可服賽仙丹。

又方(或熨,或敷,通用)∶白芷 白芨 南星 木鱉 淮烏 五味研末。宅南 芙蓉葉 楓樹葉 韭菜葉 用酒釀搗爛,以舊棉絮少些放鍋內,炒熱作餅敷患處即愈。

接骨大驗方

加皮(四兩) 雄雞(一個,半斤至十二兩)

將雄雞殺死,去毛全身,同加皮末捶爛作餅,微炒熱,敷患處,冷了炒熱,再敷。用老酒同捶千余下為妙。

又方(專治腰痛閃銼跌,氣悶疼痛難忍者用)∶乳沒(制,各二錢) 白芷(一錢) 大小茴(各二錢) 元胡(二錢) 上桂(去皮,二錢) 當歸(八錢) 枳殼(一錢) 木香(一錢) 廣皮(一錢)赤芍(一錢) 續斷(四錢) 砂仁(一錢,五分) 香附(一錢,制) 秦艽(二錢) 烏藥(一錢)

共為細末,用姜湯調服,效驗如神,不可輕傳。

秘傳洗血丹(陳氏傳)

桑寄生(一錢) 金毛狗(去毛,二錢) 生地(二錢) 赤芍(一錢) 廣木香(二錢) 牛膝(二錢) 香附(二錢,制) 青木香(二錢) 白茜草(一錢) 獨活(二錢) 木瓜(一錢) 南藤(一錢) 沉香(錢半) 三棱(一錢五) 莪術(一錢五) 歸尾(二錢) 檳榔(二錢) 黃丹(五錢,飛) 加皮(五錢) 小茴(一錢) 白苓(二錢) 白芷(二錢) 濃樸(一錢) 木通(一錢) 陳皮(一錢) 紅花(一錢) 杏仁(去皮、尖,二錢) 故紙(一錢) 茜草(五錢) 白蟲(二錢) 虎骨(制,五錢) 碎補(二錢) 朱砂(二錢) 乳沒(各二錢) 麝(一錢) 秦艽(二錢) 六汗(二錢) 苡仁(二錢) 浙貝母(去仁,二錢) 甘草(一錢)

共為末,童便半杯,好酒調服一錢五分,不論新舊損傷,神效。

敷藥初方

防風 梔子 胡椒 紅曲 川烏 白芷 赤芍 郁金 宅南

面粉共為末,姜一塊,蔥五根,或韭菜根,酒糟和前藥同鍋內炒熱敷,熱天二支香久,寒天三支香久。

敷藥方(不論新舊損傷皆治,或乳腫亦治)

白芷(二錢) 白芨(一錢) 草烏(一錢) 川烏(一錢) 肉桂(一錢)枇杷葉 芙蓉葉(各三錢)

酒糟、姜汁三匙調敷,或炒熱敷,亦可。

接骨至寶七厘散

大土鱉(去頭、足,焙,三錢) 沉香(三錢) 沒藥(制,二錢) 韭菜子(炒,二錢) 黃瓜子(炒,二錢) 甜瓜子(炒,二錢) 雀爪(一付) 人參(五分,無亦可)

為細末,瓷器收貯,跌打損傷,每服七厘。

破傷風奇方

川烏 南星 制草烏 首烏 半夏

各等分為末,姜酒調服一分半。

又方(并可接骨)∶三烏(各二錢) 乳沒(各四錢) 然銅(六錢) 地龍(二十一條) 麝(二錢) 虎骨(五錢)

共為末,每服三分,方可接骨。后解老姜汁對酒吃,吃后便止痛。

又附止痛方

乳沒(各五錢) 血竭(二錢) 歸身(一兩) 生地(五錢) 獨活(五錢) 木香(二錢) 兒茶(一錢) 鱉甲(五塊) 臺烏(一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水酒送下。

接骨丹

大土鱉(四個) 地龍(紅嘴的,酒炒,十條) 黑貓骨(一付)臺烏(八錢) 紅花(一錢) 當歸(四錢)

共為末,看輕重所用,若或痛甚,加乳末為主。冬季用桃樹根、苧麻根、菊花根,酒糟、老姜頭燒酒炒熱,搽揉患處數次,效如神。

水藥歌 水藥歸尾檳榔青,木通紅花同郁金,朱宅生地川羌芷,柏芩乳沒香附心,手上桂枝細辛用,足下木膝苡米仁,上傷胸膛枳殼梗,頭加川芎 本身,大小二腸延胡索,小便木通加牽牛,此是秘傳加減法,熟讀仙方救世人。

新舊損傷方

血竭(蒸去油凈,二兩四錢) 廣木香(八錢) 川郁金(八錢) 龍骨(羊油酥,一兩四錢) 乳沒(制,各一兩四錢) 石脂(炙,一兩二錢) 然銅(二兩二錢) 碎補(八錢) 兒茶 白蠟(各四錢) 大土鱉(八錢) 沉香(三錢) 虎骨(羊油炙,二兩四錢)

共為細末,川三七三錢,不拘新舊損傷,用好酒服,常用神妙,每服八分,水酒化下。

七星丹

草烏(二兩,甘草水后醋制) 白芷(七錢,甘草水后醋制) 川烏(二兩,面包煨姜汁,黑豆炒) 鬧羊花(二兩,酒) 銀朱(一錢) 上桂(二錢) 熊膽(二錢) 童便酒服,每服三分。

碎骨丹

桂上虎(三錢,酒制) 桂枝(八錢) 醉仙桃(二兩,甘草水后燒酒過)

效方開后

桃花散 黃連(一兩) 大黃(一兩) 黃柏(一兩) 風化鍛石(四兩)

共炒桃花色為度,去大黃并攤去火毒,篩極細用。古方只有大黃兩半,鍛石半斤,無連、柏二味。(后有歌)

三寶散 (專治破傷血出不止,用此不必用桃花散,其能止血住痛,生肌合口)

當墨(即百草霜) 白芷梢 經霜草

共為末,或干罨,或清油調搽,一七即愈(后有歌)

桂蕊散(治不論遍身筋骨斷損,四肢不能舉動者,接骨神效)

姜黃 白芨(各五錢) 紫草(三分) 碎補 然銅 靈仙(各一錢) 肉桂(三分) 半夏(一分) 歸身(一錢) 赤芍(一錢) 蘇梗(五分)羌活(五分) 紅花(一分) 青皮(錢五) 廣皮(三分) 三棱 莪術(各五錢) 枳實(五分) 木通 丹皮 川芎(各一錢) 桂枝(二錢)白芍(一錢) 加皮(五分) 牛膝(二錢) 枸杞(二錢) 甘草(一錢) 土茯苓(一錢) 野苧根引

好酒 一枝香,空心服。本方外用狗腳骨燒灰存性,用棉花包定,火燒研末,敷用狗腳骨灰,吃不可用。

一陽丹 (又名一粒金丹,有救死回生之功,不論傷損皆妙)

乳香 沒藥 肉桂 川烏(各一兩) 然銅(制,一兩,三錢)碎補(二兩) 白蟲(即白蠟,四兩,酒) 血力(三錢) 鹿茸(五錢) 全歸(酒浸,一兩) 龍骨(醋炒,二錢) 虎骨(炙,一兩) 寸身(即麝香,一分) 朱砂(四錢) 灰面(炒,五錢)故紙(八錢) 首烏(打碎,瓦炒,一兩) 人中白(二兩) 小陰麻(即芝麻,炒,八錢) 山羊血 紫石英(各四錢, ) 旱蓮草(一兩,草藥) 菟絲子(八錢)

共為末,酒調一錢服。

消風散(治破爛血出腫痛)

防風 防己 南星(各一兩) 姜全(姜汁炒,去絲嘴,干用) 全蝎(水洗,去頭足,炒干)

二味另作(一分) 傷重與前藥全下。上將各味銼碎,生姜五片,童便煎所。傷在頭上,加川芎、白芷細辛。傷在下身加檳榔、牛膝、木瓜。棒瘡不必加,恐有潮熱,乃是風熱。如去風,熱即退,不必用柴胡黃芩。若被風雨所涫,加麻黃、蔥白、松節、清油,酒煎熱服。被蓋出汗到足,緩緩揭去即好。

活血住痛散(專能活血住痛,傷損皆效)

川芎 當歸(各一錢) 羌活(五錢) 獨活(一兩) 山甲(土炒,七錢) 淮烏(七錢) 小茴 白芷(各一兩) 上桂(七錢) 木瓜(一兩) 草烏(七錢) 赤芍(七錢) 角茴(一兩) 甘草(五錢)

一方有杜仲五錢 當門(即麝香)一錢,如傷重加三貴,有氣加三貴、沉香、木香,須磨。斷骨加走馬。

以上各切片,碎,曬干為末,密收。用時要自然姜汁一小杯,好酒一大杯,末藥三匙。其三貴、走馬臨時加減。此乃巧術也。要快,倍能住痛。附∶走馬、然銅、虎骨俱制為末,專能接骨斷根。(后有歌)

將帥定風散(治破傷風及金槍刀斧,打撲傷損,并癲犬咬傷,能住痛生肌)

南星(為防風所制,服之不麻) 防風為末

破傷風以藥敷瘡口,然后以酒調一餅服。如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用童便調服二錢。打傷欲死,但心頭微溫,亦以童便調灌二錢,并進二服。癲犬咬傷或破,先噙將水洗凈、拭干、貼藥,更不再發,無膿有大效。

神圣散(治接骨,貼損、住痛,敷夾)

赤芍 白芨 枇杷葉 芙蓉葉 韭菜(連根不洗) 白芷 淮烏(不拘多少)

以自然姜汁酒調,敷貼患處。有腫加海螵蛸、樸硝,同搗爛調貼。如骨出傷口者,以蜜調生肌散,搽其瘡口,以神圣散敷之。凡刀斧傷破者,用蜜調,未傷皮以姜汁調。凡用此藥,必須先以傘單紙一片,測患闊狹,卻以藥涂之,為妙。

辟穢丸(治肉爛生涎,并一切貼骨流痰,無名腫毒)

斑蝥(一錢,去頭、尾、翅、足,用糯米一合炒,以米黃色為度,去斑蝥不用,用米) 大朱砂(四錢)

共為末,用飯做成丸。如胡椒大。大人每服四丸,小兒二丸。臨晚溫茶送下,如小便急脹不妨。

辛香散(治傷損生膿,以致肉爛臭,因余血在肉,用此煎洗)

荊芥 赤芍 劉寄奴 羌活 澤蘭 防風 獨活 明礬 苦參 五倍子 白芷

以上為末,當歸、銀花、柏葉、蒼耳、細茶、藿香葉,每用水一杯,加蔥白、桃、柳、尋風藤、飛鹽一匙,煎水洗去毒,然后用油調住血散貼。(后有歌)

五積散(治熱外感)

白芷 陳皮 濃樸 當歸 川芎 細辛 枳殼 桔梗 半夏 羌活 桂枝 蒼術 南星 前胡 甘草

有氣加青皮、烏藥;潮盛加柴胡;兩脅加膽草、青皮肉桂紅花,手加桂枝;腳加淮山、牛膝

萬靈丹(一名捷助散。治傷損大便不通及楊梅等瘡)

五靈脂 使君子肉 巴豆仁(去油,各一分)

共為末,冷茶送下。服后泄不止,或綠豆粥解亦可。但治楊梅,即用三仙丹搽,立效。

蘇木散(治遍身傷損,有腫之極,服之即愈)

丹皮 石菖蒲 枸杞 歸尾 紅花 生地 歸身 赤芍 碎補 然銅 上桂 靈仙 羌活 蘇木 玄胡索 陳皮 五加皮 牛膝 川芎 小茴 香附 虎骨 土茯苓 甘草

野苧根引, 生酒服。

紅花破血散(治傷損,血落,肚脹滿,氣促)

紅花(五錢) 蘇木(五錢) 黑丑(二兩,炒) 故紙(二兩,炒)白芷梢(五錢) 木瓜(五錢) 川芎(五錢) 小茴(一錢) 五靈脂(二兩) 川膝(二兩) 白芍(兩,炒) 羌活(二兩) 乳香(去油,五錢) 獨活(二兩) 當門(一錢) 淮烏(制,一只) 蒲黃(制,五錢) 生地(二兩) 當歸(二兩) 甘草(五錢) 當墨(五錢)

共為末。木瓜煎湯,入麻油于湯內潤下。或姜酒和童便調下。若作散,以姜五片,半酒半水,入童便麻油調服。此藥專能破血。被打浸血傷損,及棒槍皆可服。尋常損不可服,只以后六神木香湯服之。

通關散(治不省人事,暈死者)

牙皂 北辛 蘇葉 薄荷

皆生用,共為末,吹男左女右鼻。或用紙或青布片展藥,以竹筒應鼻熏之。或用制過巴豆油紙展亦可。(古方只牙皂、細辛二味)

七寶丹(能起死回生,傷損疼痛皆效)∶

番木鱉(半斤)

用童便浸待口開,瓦鋒刮去毛皮,切片,再用藥浸,方以陳黃土炒至綠豆色,換土炒七次,研為末,另一處)

枳殼(四兩,浸半日,切片,面粉炒干,為細末,另一處)用木鱉末(一兩) 枳殼末(八錢) 配合均勻,再加北辛(二錢) 牙皂(二錢) 真熊膽(五分) 麝(五分)

共入內和勻,每服五六分,好酒送下。倘有急用,有引,并投接氣散,用酒滴入口中即醒。如住痛合全身丹。一方有加三七三錢。

附開制木鱉藥于后∶歸尾 紅花 碎補 生地 烏藥 郁金 羌活 獨活 桔梗 防風 澤瀉 赤芍 白苓 桂枝 秦艽 砂仁 加皮 吳萸 故紙 石菖蒲 白芷 石斛 甘草

七寶丹引

頭上( 本 川芎 羌活 歸尾 乳香 沒藥);

兩手(桂枝 羌活 乳末),

背心(薄桂 羌活 歸尾 乳末 沒藥);

肚(桔梗 郁金 木香 烏藥 乳香 沒藥);

腰(杜仲 故紙 續斷 羌活 歸尾 乳香 沒藥);

兩脅(青皮芥子 羌活 乳末);

左脅(柴胡 西香);

右脅(沒藥 歸尾),

兩足(川膝 木瓜 黃柏 獨活 歸尾 乳香 沒藥)∶

陰囊(橘核 故紙 小茴 羌活 乳末),

遍身痛(羌活 獨活 歸尾 續斷 苡仁 山藥 乳香 沒藥);

大便不通(大黃 芒硝),

小便不通(車前 木通);

吐血(藕節 白茅根 柏葉 痛甚加老人霜)

和氣散(治四肢痛、氣痛,并男腎氣痛、冷氣痛,皆效)

小茴 桔梗 香附 青皮 陳皮 良姜 蒼術 肉桂 甘草

以上研末,或酒下,或一日沸湯下,用鹽一捻入內服。下部醒,用熨藥于患處,熨之。仍服原藥,加沉香、三貴同服。如不醒,用蜜和姜汁蒸過,仍服。若產后惡瘀未盡者,加桃仁,炒為末調服。

六神木香湯(治跌打不省人事,用此順氣)

木香(二錢) 沉香(二錢) 檳榔(一錢,三味俱磨,忌煎) 枳殼(一錢) 桔梗(一錢) 甘草(二錢)

上三味磨,水一大杯,姜三片,煎下三味,令溫吃之。聽其自然,如不醒,再磨煎服,即醒,卻換別藥治之。凡人被損傷極重,不省人事,先以此湯灌之,后以通關散,用竹筒吹鼻即醒。

蚌霜散(治傷損之吐血或因酒食飽,低頭掬損吐血過多,并血妄行,口鼻俱出,但聲未出者,皆效)

蚌粉(即海大蛤蜊殼,火 過,為細末)當墨(即百草霜)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粘米飲調服,或側柏葉研汁尤妙。如鼻衄及灸瘡出血者,衄并干摻立止。

艾灰玉龍膏(凡傷損以此藥熨之)

肉桂 干姜 吳萸 白芷 南星 附子 赤芍 獨活 草烏 白芨

以上各切碎,曬干為末,用時要自然姜汁調成膏,以紙夾皮,艾攘損處,大小為一幅,將膏放于損上,又以艾夾貼于膏上,以熨斗盛木炭熨之即愈。

白玉靈驗散(治手足疼痛神妙)

川烏 草烏 山甲 乳香 沒藥(以上俱制) 上桂 白芷 甘草

共為末,每服∶手加桂枝、淮膝;腳加川膝、鉆地風,生酒調服。

紫金丹

大土鱉(三錢,酒制) 然銅(制,三錢) 乳香(制,三錢) 沒藥(制,三錢) 北辛(二錢) 朱砂(一錢) 血竭(一錢) 靈脂(三錢) 白蟲(酒、豆腐同煮一枝香,三錢) 金箔(二十張)銀箔(二十張) 沉香(三錢) 歸尾(酒炒,三錢) 硼砂(三錢) 人參(七錢) 琥珀(豆腐煮一枝香,錢半) 珍珠(同上制) 片腦(三錢) 麝香(錢,去毛)

共為末,每服分半,不論上下新舊損傷,用后各部引經藥調服。如婦人信水不通,加麝五厘,酒調服。氣痛,加麝三厘,酒調服。孕婦忌服。內加七雄丹更妙。

紫金丹引

頭上(川芎、白芷、 本);

眼上(白菊、白芷蒺藜);

喉嚨(射干桔梗、紫荊皮)

兩手(桂枝),兩脅(北芥子赤芍青皮柴胡);

心胸(丁皮、香附、云皮、枳殼、石菖蒲、紅花);

腰(杜仲、故紙、小茴、橘核);

小肚(小茴、肉桂橘核、益智仁);

腿腳(川膝、防己、木瓜);

腳板(檳榔、獨活、鉆地風);

背脊骨(金毛狗),滿身(肉桂、全歸、羌活),

尾結骨(碎補、虎骨、六汗、秦艽);

小便不通(海金砂、赤芍);

大便不通(大黃枳殼桃仁);

作嘔(丁香、白蔻、砂仁、藿香);

汗不止(酸棗仁、白術、黃、附片、人參

各部 酒藥方開后

頭上(防風白芷柴胡、羌活、威靈仙、青木香、乳香、沒藥、陳皮、白菊、蔓荊子);

胸前(枳殼柴胡、川芎、赤芍、靈仙、檳榔、歸尾、茜草、郁金、青皮、乳沒、桔梗);

心頭(紅花、石菖蒲、砂仁、青木皮、桔梗、郁金、柴胡、茜草、靈仙、乳沒),

兩脅(茜草、歸尾、柴胡青皮、靈仙、檳榔、郁金、濃樸、羌活、虎骨、血竭、龍膽草、乳香、沒藥),

兩手(風藤、南藤、首烏、六汗、金毛狗、桂枝柴胡、羌活、虎骨、淮膝、乳香、靈仙),

腰上(杜仲、故紙、六汗、青皮、肉蓯蓉、郁金、香附柴胡、虎骨、牛膝、靈仙、乳香、沒藥),

兩腳(風藤、南藤、牛膝、加皮、金毛狗、獨活、烏藥、六汗、蒼術防己、虎骨、靈仙、苡仁、秦艽、乳香、沒藥、甘草

太保散(治平常輕易用力太過,并遠行勞碌,遍身酸痛,四肢倦怠皆可服)

全歸(三錢) 杜仲(四兩) 菖蒲(三錢) 碎補(四錢) 牛膝(三錢)秦艽(三錢) 故紙(三錢) 赤芍(三錢) 郁金(一錢) 制香附(三錢) 嫩桂枝(四錢) 續斷(三錢)

共為末,每服二三錢,好酒送下。

將軍散氣散(治男婦銼氣、腰痛)

小茴 大茴 延胡索 烏藥 香附 砂仁 木瓜 赤芍 陳皮 枳殼 白芷 當歸 羌活 川芎 良姜(各一兩) 國主 沉香 丁香 乳香(制) 沒藥(制) 桔梗 甘草(各五錢) 淮烏(一只)

以上共為末,姜酒調,空心服。但凡傷損,必須先調氣養神,然后用藥,甚妙。此藥常服神效。

神妙佛手(治筋骨折傷,或斷或金槍重傷將死者,才用此藥,大有神效,后學人宜珍重之)

余糧石(火 、醋淬) 肉蓯蓉(酒洗) 鹿茸(酒炙)當歸(酒洗) 菟絲子 熟地(各四錢半) 白芍 川芎 北艾茯苓 棗仁(各六錢) 干姜 覆盆子 紫石英( ) 牡蠣(,各三錢) 五味錢 桑螵蛸(泡,五錢(二分) 琥珀錢

共為末,滾水調服,慎勿輕用。如作散,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神仙換骨丹(專治傷損斷根,重義之人方下,不然則否,此藥服之,永無后患)

三貴(五錢) 虎骨(制,一兩) 然銅二兩(制) 當歸(四兩) 白芷(二兩) 麝錢 小茴(一兩,炒) 淮烏(三只,生) 羌活(一兩) 濃樸(二兩) 甘草(三錢)

共為末,姜酒調服立效。

粒金丸(即鐵布衫)

土鱉(五錢) 朱砂(三錢) 金箔(三十張) 廣木香(三錢) 肉桂(三錢) 母丁香(二錢) 無名異(即無名子,五錢) 三七(二錢)乳香(五錢) 沒藥(五錢) 麝(五分) 血竭(三錢) 然銅(五錢) 木鱉子(清油浸去殼,五錢) 白蟲(一兩) 土狗(一錢,酒制) 血余(即頭發,三錢,用水洗,再酒洗凈,燒紅罐,放在中,黑即倒出) 地龍(即蚯蚓,五錢,酒炒) 山甲(土炒,二錢) 虎骨(醋制,一兩) 地虎(即老蛤雄,煮燒酒制,一兩) 過江龍(即蜘蛛,酒焙干為末,五只) 丹皮(三錢) 全歸(五錢) 碎補(五錢,去毛) 續斷(五錢) 枳殼(一兩) 鱔魚骨(一兩,酒制) 白木耳(一兩,酒制) 番木鱉(一兩,布袋張,良姜包著,七蒸七露,三七之內,將乳沒灌在其中) 沉香(三錢) 生地(五錢)

法制為丸,金箔、朱砂為衣(沙糖)。

周身水藥

川活 大活 歸尾 生地 丹皮 北辛 秦艽 木香

六汗 青皮 小茴 陳皮 延胡 防己 內紅消(即野芥菜) 威靈仙 碎補 子 仙茅

周身引藥

頭( 本、蟬蛻、白芷、川芎);

手(桂枝桔梗、靈仙);

背(卑大、山甲);

心胸(朱砂、上桂);

腰(沉香、桔梗、菖蒲、白芷桃仁

足(木瓜、牛膝、烏藥、加皮、防己);

腰(即腎也,巴戟、桔子、 、石蓮子);

風損(桑寄、加皮、麝一分),

后開(山楂、麥芽、神曲、阿魏);

先閉(木通、牽牛、豬苓)

胃脘(藿香、砂仁、貝母,若嘔加丁香、白蔻);

腎子(川楝子、荔枝核),

腸內有血塊(漆渣炒干、米芽、黃芩桔梗、良姜)

真寶膏(治一切傷損、諸般癤毒)

大黃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白芷 當歸 蓖麻子 升麻 元參 山甲 白芨 赤芍 蘇木 紅花 木鱉子 松節 柴胡 前胡 甘草(各錢半) 羌活 獨活 桐皮 南星 桑皮(各一錢) 地榆 血余兩 蜂巢一個 阿魏(五錢) 蒼術 蟾酥 千金子

煎油單桃、柳、槐枝,熬成膏,后用乳香 沒藥 血竭 龍骨 硼砂 朱砂 輕粉 雄黃 淮烏 白芷 麝 赤石脂 五倍子 明礬 樸硝 共為末,待膏將冷,放內攪勻。

金旺散(預服以防受傷,后二方同此)

白蠟(二錢) 木耳(三錢) 血竭(三錢) 川烏(一錢) 半夏(一錢)紅花(一錢) 土鱉(四對) 苧麻兜(三錢) 白頭地龍(不拘多少)

擂酒吃,后用丸藥。

丸藥方(臨時方用應驗)

辰砂(一錢) 人參(一錢) 白蠟(一錢) 木耳(一錢) 川烏(八分)麝(一分) 半夏(八分,制) 苧麻灰(一錢)

共為末,面糊為丸,一錢重,食之有驗。

戰青散(臨時服)

白蠟 木耳 川烏 乳末 川膝 胡椒

酒擂吃有驗。如欲解,用冷水于受患處淋之,徐擊便散。

后有紅腫,可將水藥吃好,附方開后。

全身丹

三七(二錢) 沉香(一錢) 官桂(一錢) 辰砂(八分) 血竭(一錢)母丁香(二錢) 珊瑚(一錢,胡椒煮一枝香) 番木鱉(二錢,同七寶制法) 枳殼(二錢,同七寶制法) 乳香(一錢,制) 麝(四分)

共為末,每服二分,生酒調服,疼痛不止,可合七寶丹同服。

七雄丹

石黃(一兩) 赤信(一分)

用新銀鍋一個,將二味放鍋內,炭火 盡煙為度,取為末,加入紫金丹,或太保散,內服妙。單將此末酒調服亦可。

生肌散

白芷梢(五錢) 赤石脂(一兩,火 存性) 三貴(三錢,制)

凡用生肌散,以真麻油先洗,將三貴先下,后將芷梢、石脂罨滿口上;

又方 治傷破不合口,用黃連甘草二味,為末,蜜調涂,瘡口即合。

生肌結口方(治傷破皮肉及板瘡神妙)

三貴 螵蛸(一錢,去殼,火 存性) 輕粉(五錢) 白芨(三錢) 白蘞(三錢) 兒茶(一錢) 芒梢(五錢) 雄黃(一錢) 石脂(一兩,火 存性) 朱砂(三錢) 粉草(三錢)

為末。但凡敷藥,貼生肌等藥,總比傷口闊涂半寸,洗換避風,易為生肉。

黑神散(治夾接兩頭,有泡不可挑破,此藥搽之,自然陰消)

桃仁一兩(去皮尖,炒,或嫩葉搗爛) 柑葉(一兩)

共為末,清油調貼患處,蛆立死。

又方 百草霜炒令無煙,紙攤地上,存性為末,清油調搽,泡即消。

和解散(治傷損用藥太過,浮腫不退,此因熱血,遇藥則退,用此貼之)

肉桂(二兩) 淮烏(二兩) 生星(二兩) 赤芍(二兩) 乳香(五錢)白芷(二兩) 白芨(二兩) 枇杷葉(二兩)

上為末,姜汁或酒調服,立效。

拔簇散(治竹木等物刺入皮肉不出者)

象牙屑 磁石(打破,研) 山水銀(即硝缸上膏)

剪刀草(系草藥,以酒糊擂爛,一兩) 野園濱(即鵝不食草,同上制,一兩) 樹蛀(不拘多少,打爛敷之)

上為末,以冷水調貼患處,即出。又用酒糊糟敷之,空口。

又方 用蚯蚓捶鹽泥涂之,即出。

又方 用老鴉蒜同酒糊糟捶爛敷。

又方 治打、毒槍,斷在骨上者,用此藥貼。象牙為末,放在傷口,其槍即出。又用野芙蓉葉順口嚼用。

拔箭方(無論竹木,敷之即出)

蜣螂(去殼,三個) 土狗(三個,同焙) 發灰

共為末,用麻油調敷患處,微痛即出。

又方 單用糯米糖滴入傷,即出。

一片雪(治刀劍傷極熱,惡血所作,面不退,甚效)

大黃(二兩) 黃連 黃柏 黃芩 郁金 白芨(各二兩) 枇杷葉 貴妃面(四兩)

上為末,蜜調貼,留瘡口,或清茶、冷水調貼。

止血住痛生肌散(治跌打及牙咬,刀傷出血、腫痛、出膿、肌肉不生、疼痛不止,并治)

真龍膏( ,三錢) 黃丹(五錢,飛) 軟石膏( 、去毒,一兩) 血竭(二錢) 乳沒(各三錢,制) 潮腦(即章老,少許)

共為末,瓷罐收貯,摻患處,血止住痛生肌,屢有效。

敷藥立效方(治血郁、氣郁、死血在身及四肢,一敷即愈)

歸尾 紅花 白芷 生姜 胡椒 梔子 黃柏 龍骨 防風 羌活 肥皂 蔥白 細辛

面粉燒酒調,搗爛共為餅,敷上即愈。不可解遲,神效。

又方 生姜(五錢) 肥皂(一兩) 胡椒(一錢半共炒,熱敷)。

傷損奇方

損娘身(二兩,即向西烏柏樹根) 千里馬(一兩,即破草鞋去中,童便浸六日,燒存性)

共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不拘腹痛、水脹作飽、飲食不進、打傷重血、大便不通,其血即下。

新傷骨痛,皮下紅腫不退方 莊黃 黃柏 梔子 老姜 蔥白 澤蘭 砂糖

研爛面粉作餅,敷患處,紅腫即退,疼痛即止,無不應效。

金槍逆力散

螵蛸(三錢) 降香(四錢) 龍骨(三錢) 芷梢(五錢) 神金(五十張) 冰片(一分) 朱砂(三錢) 川連(一錢) 珍珠(二錢) 白蠟(三錢)兒茶(五錢) 乳沒(四錢) 血竭(一錢) 人中白(三錢) 雞內金(六錢) 浮水石(一兩,消風散、童便各淬數次)

附消風散

防風 荊芥 甘草 羌活 薄荷 銀花 白芷 本 蟬蛻 花粉 煎水淬。

杖瘡方(久不愈者,神效)

圓魚骨(一兩,燒灰) 乳沒(五錢,制)

共為末,豬油調搽即生肌。

又方 桐子樹葉不拘多少,米醋煮至爛熟,陰干,臨時隨瘡大小剪貼,即生肌。

乳香尋痛散

乳香 沒藥 沉香 木香 血竭 羌活 獨活 濃桂 甘草(各五錢) 白芷 川芎 當歸 木瓜 角茴(各一兩) 小茴(七錢) 淮烏(二個) 川烏(一只)

麝(五分)

以上共研末,酒調服一錢,服后不可飲食。如傷頭上,去濃桂加明天麻,以茶調,食后服。如傷遍身,加川烏、山甲,以姜酒調服,即愈。(有歌)

安髓散(治打頭腦)

白附子(泡) 川芎(各一兩) 香附 白芷(各一兩) 甘草(五錢)

共為末,清茶調,食后服。凡髓出不效者,以生肌散貼之,如神。(后有歌)

白金散(治刀劍所傷及破皮爛肉等癥)

白芷梢,燈心大的不拘多少,無蛀者佳,為末,清油調搽,或敷,卻以傘單貼佳,用絹縛。

附方消風散(治刀劍所傷,或破皮水濕,以致潮熱,牙關口噤,四肢強直及感風狂等)

人參 南星 白芷 防風 羌活 川芎 當歸 桔梗 柴胡 甘草 為散,每服四錢,姜五片,童便杯半,溫服。風重加僵蠶 全蝎,疼痛加三貴。

活腰散(治腰痛不可忍者,及諸傷皆服之)

桑白皮(嫩者曬干) 忍冬藤(嫩者) 尋風藤以上不拘多少 當歸 白芷(各一兩) 羌活 白芍(各一兩) 草烏(二只) 小茴(炒,一兩) 甘草(五錢)

共為末,姜酒調服二錢,即愈。

萬靈通導散(治跌打傷損極重,二便不通及瘀血不散,肚腹膨脹上攻心,悶亂至死者,先服此藥打下瘀血,后服補損藥,不可用酒煎,愈不通矣,量虛實)

大黃 芒硝 枳殼(各二錢) 濃樸 當歸 陳皮 木通 紅花 蘇木(各一錢) 甘草(五分)

作一劑,水煎服,以利為度,但孕婦小兒勿服,慎之無誤。

莪棱散(治跌打損傷,遍身疼痛,不能舉動,神效)

三棱 莪術 赤芍 黃柏 千里馬(各一兩,頭不用) 檳榔 元胡索 陳皮 紫蘇 西香(各八錢) 芒硝 黃連(各二錢)

上根據制法,如等分,姜五片,蔥白只用一根,如要利,用大黃芒硝∶有痰用半夏。如孕婦受傷,去棱、莪。又血出癥亦去之,及蔥白,加當歸、蒲黃。遍身受傷加紅花二分;囟門受傷,除三棱莪術、蔥白。如血出多,就用止血金余丹。如手足傷斷,用手推正,內罨燈心灰,用紙卷定,要原實停當,外用杉皮押定,進接骨回生丹,再用小裹腳布,如法扎定杉皮,無有不愈。但攻下之藥,多下乳沒。痛極加西香(即木香)一錢,赤芍、元胡、沒藥、乳香。或有咳,乃肺氣旺,加干葛、赤芍甘草桔梗、北辛、荊芥連翹

每用原湯,隨病加減,帶熱服。

通經活血止痛散(治跌打,敗血攻心,心胸緊痛,神效)

三棱 莪術 赤芍 黃柏 黃連 青皮 紫蘇 香附 柴胡 乳末 千里馬 內加紅花 蘇木 菖蒲

仙傳火龍行氣法

生姜 食鹽 麻油(各四兩) 瑞香葉(三兩) 大黃 生地 荊芥 宅南 牙硝(各二兩) 酒糟(四兩)

共研爛,以麻油炒,帶熱頻熨,頻炒,安愈后服千金不奪散及佛手散。

千金不奪散

防風 荊芥 生地 五加皮 角茴 木瓜 川芎 紫荊皮 鉤藤 臺烏 白芷 檳榔 木香 羌活 歸尾 南藤 然銅 五靈脂 杜仲 故紙 芍藥 牛膝 乳沒 威靈仙

如熱加黃芩赤芍為散,各等分,每用頭酒一瓶,絹袋袋藥浸三五七日取出,隨量不拘時服。忌紅酒、堅咸、油膩等物。如孕婦去牛膝赤芍,加歸身、艾,服七日見效,不問諸損遍身疼痛,無不應驗,珍之。

回春再造丸(治手足筋骨折斷者,神效)

古錢(五個, 醋淬) 然銅(同上制) 木香(各一錢) 麝(一分)

為末,每服二錢,無灰酒下。令患人口嚼丁香一枚,方進藥。看傷上下,食前食后服,如未妥再進。未斷骨者,慎勿輕用。接骨如神。

回生續命丹(治筋骨斷,損傷疼痛不止者,神效)

草烏 川烏 (俱泡) 地龍 靈脂 烏藥 木鱉 青皮 陳皮 碎補 靈仙 茴香(各二兩半) 乳沒 紅娘子 麝(一分) 牽牛(五錢) 金毛狗 然銅(各二兩) 禹余糧(四錢, 醋淬)

共為末,酒調服一錢,后服再生活血止痛散。

再生活血止痛散(治癥如前)

大黃(五錢) 柴胡(二錢) 當歸(二錢) 桃仁(五個) 花粉(一錢) 山甲(一錢) 甘草(一錢) 紅花(五分)

半水半酒煎,空心帶熱服。

千金破血散(治重傷,敗血沖心,或時昏悶者,神效)

羌活(二兩) 肉桂(一兩) 水蛭(炒盡煙,另研,五分) 柴胡 歸尾 連翹(各二錢) 麝(一分,另研)

為末,酒水各半煎去渣,入水蛭、麝在內,不拘時服,疼痛昏悶暫息后,進調經活血湯。

調經活血湯

當歸 川芎 赤芍陳皮 烏藥 熟地 乳香 茴香(各一錢)

姜三片、蘇葉煎服。如不止,再進四仙喝住散。

四仙喝住散

粟殼四兩(去筋幕,炒) 白芷(二兩) 炙草(兩半) 乳香(一錢,另研)

煎熟前三味,方入乳香,每服四錢,水酒各半煎,不拘時服。

滋榮雙解湯(治打傷之后,營衛虛弱,外受風寒,內傷經絡)

沒藥 當歸 白芷 元胡 川烏 石蓮肉 然銅(制,水飛,各一兩) 生地 川芎(各兩半)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老酒下,其效如神。

鐵布衫

芝麻花 苡仁 然銅 地龍 白蠟(各一兩)

用燒酒一大碗制過,藥曬干為末,蘇合油調丸,彈子大,先服一丸,熱酒送下。要請人遍身打之,才出藥力。

接骨紫金丹(治跌打骨折,瘀血攻心,發燒及昏不省人事)

月石(即硼砂) 乳沒 血竭 大黃 歸尾 碎補 然銅 土鱉(焙干,去足,各錢半)

瓷器收之,每服八厘,好酒送下,其骨自接上,有惡血自下,吐血經事不調等癥,俱用酒下。

補損接骨仙丹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故紙 靈脂 木香 地骨皮 防風(各五錢) 乳沒 血竭(各一錢)

上銼一處,用夜合花樹根皮五錢,同入火酒壺內,入燒酒,重傷 煮一枝香為度,取出服之。

將軍膏(治傷損腫疼不消,瘀血流注紫黑,或傷眼上青黑)

大黃為末,生姜汁調敷患處。

守田膏(治跌打有傷,敗血流注)

半夏為末,調敷患處,一宿不見痕跡。

大料七厘散(治一切跌打之癥,先備等急時用)

秦艽 羌活(各二錢) 桂枝(四錢) 靈仙 靈脂 五加皮(各,二錢) 碎補(五錢) 杜仲(四錢) 故紙(三錢) 續斷(三錢) 赤芍紅花 牛膝 云皮 枳殼 郁金(各四錢) 茜草 歸尾 三七 延胡索 千年健(各三錢) 土鱉(十個,制,矮腳樟,四錢) 香附(五錢)

以上二十四味共七兩,同研為末,每服二錢酒下。

家傳千金訣(行動運氣法,先須閉口凝神,一切外務都放下)

肉桂(三錢) 甘草(三錢) 川烏(二錢) 乳沒(一錢) 麝(二分)短草(即頭發,黃泥包,火 紅存性,不拘多少)

共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不論新舊遠近跌打傷損效。

至于引經藥,皆如紫金丹引經藥同。

回生內補散(能止痛,壯元,治跌打)

白蟲(四兩,用豆腐煮一枝香) 朱砂(二錢) 川烏(六錢)當歸(六錢) 肉桂(六錢) 人中白(一兩,瓦炒) 乳香(六錢) 磁(五錢, 醋淬七次) 紫荊花皮(二錢) 沒藥(六錢)

要路上或墻腳下人便溺之處,久年碎瓦片一二塊,要二兩,洗凈火 數次,轉糞色為度,刀刮細末二兩。廣木香一錢、山羊血五分、土鱉十九個、紅寧字錢五個(制)、雄雞膽一個、血竭三個,共為末,酒調下二錢,十次,痊愈。

家傳遍身練力方(其藥各根據制法,其效如神)

地虎(即老蛤,火酒制,一對) 松節(二兩,醋制) 當門(一錢) 川膝(二兩,醋制) 苡仁(二兩) 丹皮(二兩,醋)當歸(二兩,酒) 南藤(一兩,醋) 川芎(二錢,酒) 甘草(二兩) 車前(兩半) 花粉(四兩,醋) 月石(一兩,醋) 五色砂(醋,一兩) 香附(一兩) 白木耳(一兩) 翠蛇(一兩) 龍骨(二兩,醋) 白蟲(四兩,酒煮) 乳沒(制,各二兩) 虎骨(二兩,醋) 土鱉(三兩,瓦焙) 珍珠(五對,酒制) 龜板(二兩,火酒制) 沉香(一兩,銼末) 水牛角(一條,火酒制、瓦炕)白芨(二兩半) 棗仁(二錢) 枸杞(四兩) 川活(一兩) 獨活(一兩)北辛(一兩) 小茴(一兩) 三七(一兩,姜汁炒) 前胡(一兩) 濃桂(一兩) 大茴(一兩) 人參(五錢) 陳皮(二兩) 血丹(二兩) 千下捶(即金箔,一兩) 秦艽(一兩) 廣木香(一兩) 天雄(二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酒化下。要吃四十九日。

家傳跌打末藥方(治一切諸癥)

乳末(一兩,制) 上桂(一兩) 川烏(一兩) 然銅(一兩半,制) 碎補(二兩) 白蟲(四兩,酒煮) 血竭(三錢) 鹿茸(五錢) 胡麻(八錢) 全歸(一兩,酒) 山羊血(四錢) 紫石英(四錢) 龍骨(三錢,醋)虎骨(一兩,醋) 麝(三分) 朱砂(四錢) 土鱉(四十九個,瓦焙) 烏藥(一兩,炒) 童頭骨(不可用) 細辛(五錢) 故紙(八錢,炒) 首烏(一兩,忌鐵瓦炒) 三七(一兩) 郁金(八錢) 蓯蓉(三錢) 酒芍(五錢) 菟絲子(八錢) 棗(連皮,一兩) 川芎(五錢,酒) 灰面(五錢,炒) 五味(五錢) 北艾(五錢) 牡蠣(五錢, 醋) 白芩(五錢) 棗仁(五錢) 甘草(一錢) 禹余糧(五錢) 桑螵蛸(五錢)

共為末,酒調下,但先服水藥一包。(方附后)

水藥方

紅花 歸尾 杏仁 青皮 豬苓 澤瀉 木通 車前 羌活 檳榔 生地 香附 枯芩 川柏 木香 郁金 乳末 白芷 甘草

生姜引,水煎,酒后服,頭加 本;身上加枳殼桔梗;手加桂枝細辛,腰加鉤藤根;眼痛加知母;大小腸及有腫加元胡、三棱莪術;大便閉加大黃;小便閉加牽牛子;腳加牛膝、木瓜、苡仁、加皮。

救跌死打傷無氣立地即活方

大樹虎三個(田園中) 小土狗二十一只

又用新瓦二片,放在廁缸內,浸四十九日,取出洗凈。

將二味放在瓦上,炕干為末,用時童便一杯,灌患人口內即轉。

家傳損傷方

硫黃(四兩,豆腐煮,九蒸九曬) 香附(四兩,童便、酒、乳、乳水各制) 然銅(二兩,制) 乳末(制,一兩) 烏藥(一兩,炒) 全歸(八錢,酒洗) 郁金(二錢) 芥菜子(不拘多少)

共為末,砂糖面糊丸,或蜜為丸,大人每服三錢,小兒一錢,酒送下。各部引經照前用。

庚金散

川烏(一個) 草烏(一個) 白木耳(二錢) 羌活(一錢) 大活(一錢) 銀箔(二十張) 南藤(五錢) 生地(一錢) 熟地(一錢) 牛膝(一錢) 半夏(二錢,姜制) 云苓(一錢) 丁香(二錢半) 茯神(二錢)歸尾(一錢) 紅花(一錢) 木瓜(一錢) 然銅(六錢) 血竭(一錢)乳末(一錢) 寸香(五分) 上桂(一錢) 山甲(二錢) 朱砂(二錢) 辰砂(二錢) 人參(一錢) 白蟲(二錢) 貝母(二錢) 川山龍(三只) 地龍(六只) 地虱(三只,酒養) 土鱉(五對) 土狗(十只,燒酒)小嘴蝦蟆(七個) 無名異(五錢)

共為末,每服三錢三分,用狗后腳骨火 制為末引。

金槍藥

嫩鼠一個(存性) 兒茶(二錢) 乳沒(一錢) 雞內金(二錢)破絲網巾(存性,一錢) 冰片(五錢) 共為末罨。

又方 生半夏(一錢) 神金(五張) 白蟲(一錢) 冰片(一錢)降香(一錢) 碎補(不拘多小)

共為末罨。

又方 雞內金(六錢) 龍骨(二錢) 神金(五十張) 冰片(一分)朱砂(二錢) 猴肉(二錢) 珍珠(一錢) 白蟲(一錢) 人中白(二錢)兒茶(五錢) 乳沒(各四錢) 上力(一錢) 川連(二錢) 芷梢(五錢)

浮水石(可制四次,消風散、童便各淬)

附消風敗毒散

北辛 荊芥 羌活 薄荷 白芷 本 蟬蛻 銀花 粉草

水煎。

又方 黃牛膽(一個) 白芨(二兩) 滑石(三兩) 白蟲(二兩)

共研末,灌入牛膽內,近風吹干,取出加冰片 麝(各一分)乳末(三錢) 干罨或調搽妙。

生肌散

石脂(五錢) 龍骨(五錢) 雄黃(五錢) 乳沒(各五錢) 上力(五錢) 陀僧一兩(便淬) 月石(五錢) 芷梢(五錢) 朱砂(五錢)寸香(二錢)

共為末,罨或清油調搽,傘紙貼,日換三次。

跌打方通用

生地 靈仙 羌活 木通 乳末 加皮

久加川烏、草烏,入手散寒當歸、川芎、枳殼、川樸、桔梗、云皮、南星、桂枝陳皮、烏藥、羌活、甘草;有燒加柴胡;兩脅加膽草、青皮肉桂紅花,腹后加大黃;腳加牛膝;手加桂枝,破血加桃仁、歸尾、然銅、虎骨、紅花牛膝三七、松節、接骨草、竹節、胎發(燒灰)同服;上部用紅花、靈仙、歸身、碎補、陳皮、蘇木、柴胡、生地、大小茴、宅南、桔梗、乳末、虎骨、元胡、檳榔、煨姜引,如久,加郁金酒引,食后服;接脅骨加三七血竭、膽草、青皮,本方去蘇木、檳榔、桔梗;腰后加大黃;如婦加益母草、香附;壯年去紅花、蘇木;中部用杜仲、萆 、阿膠、續斷、石斛、寄生、菟絲、故紙、首烏、山藥,酒引;下部用歸尾、白芍白芷、川芎、杜仲、首烏、木通、甘草、然銅、加皮、靈仙、木瓜,活血,乳末、川膝、酒引,空心服。

損傷止痛用七厘散

土鱉(二個) 肉桂(一錢) 赤芍(一兩) 細辛(一兩) 雄黃(二錢)朱砂(二錢) 乳沒(二錢) 南星(四錢) 枳殼(四錢) 郁金(四錢) 三七(一錢) 血竭(七錢) 麝(三分)

面糊為丸,朱砂為衣。腰痛加杜仲、故紙,風寒加羌活,酒服補中益氣湯。

附補中益氣湯

人參 甘草 白術 陳皮 當歸 升麻 柴胡

姜三片,棗二枚引。

各部引經藥

頭∶防風白芷、蔓荊子、蟬蛻、乳末、靈仙;

如身上、手上、足上用羌活、桂枝

眼青加青箱子、白菊、蜜蒙花、蒺藜

如有濕加蒼術∶兩手加風藤、南藤、淮膝、桂枝、六汗、靈仙、首烏、年健、郁金、防風、松節、甘草節、菟絲子,若小兒不用此一味;

兩脅∶茜草、歸尾、青皮、郁金、檳榔、枳殼、乳沒、蘇葉、防風、膽草;

右脅∶桑皮、血竭、杏仁(去皮尖);

胸乳旁加蒲公英;腰加故紙、杜仲、六汗、靈仙、乳末、元胡、川膝、菟絲、虎骨、香附、郁金,

兩腳加風藤、南藤、川膝、加皮、獨活、六汗、靈仙、乳沒、秦艽、烏藥、虎骨、防己、松節、菟絲子(小兒不用),

腳底∶鉆地風,腳背∶金毛狗;腹加腹毛、天冬

四仙喝住散

搜山虎(即鬧羊花根) 人參 三七 川烏 草烏

八仙止痛膏

川烏(五錢) 草烏(五錢) 附子(一兩) 肉桂(一錢) 生干姜(一兩) 搜山虎(二兩) 蛇退(一條) 醉仙桃(三個)

治周身口訣

凡打破頭腦不省人事,即用燈火刺眉心、囟門、太陽、耳門、夾風門(池)、肩井、曲池、合谷、行間、三里。如不醒,可向傷處剪開頭發,尋認出血處,刮薄槐皮,如銅錢大,放出血處,灸三五壯,及灸百會穴三五壯。如無槐皮,三貴末童便煎服。血不止,用寶鈔灰同生姜搗爛,貼出血處,次日去之,用生肌散,清油調搽患處,即用金槍藥亦可。凡用生肌散、結口藥,一日兩次,先用清油洗,然后用藥敷。

凡跌打傷,四肢傷重,血氣攻心,不能言語者,急將和氣散灌入便醒。用熨藥熨患處,仍服原藥,加沉香、三貴同服。如不醒,用蜂蜜和姜汁蒸過,仍服。

凡四肢有傷,傷在身上,消風散內加川芎、白芷細辛;在下體,加木瓜、牛膝、檳榔。

凡牛角、樹枝掛出腎子在外不得入,急將神圣散或雞蛋清,井花水調敷在肚臍上,并兩腿上,除瘡口與下陰上。一二時辰,腎子自入,后用生肌散敷之,自愈。

凡傷前部,小便不通者,用長嘴江螺,四五十個,韭菜兜、蔥頭四五十枚,大蒜三四十枚,皮硝二錢,好京墨濃磨,涂臍上,后將各味搗爛敷墨上,以絹巾縛之,立通。又有一方,用通關散同蔥搗爛炒熱,敷小肚下即通。

凡打傷后部,大便不通者,多用五通散。又名千金子,去油,氣力大似牛,殊不知人體虛弱者,有傷元氣,故要用消風散內加將軍勻氣散三錢,溫服即通。

凡震動腦漿,不能言者,傷重剪開頭發,用槐皮于百會處及傷處灸醒,后用消風散,加白芷、川芎、細辛、童便煎服。

凡打傷咳噎不止者,先用柿葉、枇杷葉(不去毛)、木香同服之(要煎服)。此是咳呃逆噎(湯頭),咳噎多因胃有寒,此名惡候,古今傳陳皮、半夏、香附子,不差。根據方灸乳旁(男左女右,乳下以指為則,墨點之紅豆大,艾灸三壯)。

凡打傷吐血者,先用百草霜,童便調服。如不止,用犀角地黃湯。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牡丹皮各一兩,赤芍一錢,上四味,水煎服。

又男婦或于伏天暑月,打傷吐血者,不是因打傷而吐,此是因伏天吐血,宜服香薷飲。若不止,兼服犀角地黃湯。

香薷黃連香薷、濃樸、扁豆(用姜汁炒)。

凡打傷殺傷,出血過多,不省人事,是血暈。本是風癥,宜服川芎、當歸各等分,水煎服。名為芎歸湯。

凡夏月打傷,不論輕重,先服五苓散,然后服傷損藥。

五苓散∶豬苓、白術、赤苓、澤瀉、官桂少許,水煎服。

凡打傷,小便淋漓出血者,先服五苓散,加瞿麥、車前、木通、滑石,去肉桂,即四苓散。水煎服。

凡打傷鼻梁,七孔出血,先將艾茸灸,后推頸大椎骨第五節.灸后服消風散,加米茅花或根亦可(灸就在人中穴)。

凡打斷手足之筋,先將神圣散貼腋下,連手背貼,以斷其血源,然后用止血結口之藥,后服消風散,加三貴、走馬之類,則愈容易。

凡打傷一閃,血氣攻心,用六神木香湯,加三貴在內調服。傷重不可行,酒磨消風散亦可,更以熨藥熨胸,即愈。

凡打破殺傷,一身四肢傷在死肉處,即用金槍藥和止血末藥罨瘡口上,其血即止,瘡口自斂,不必攙藥,不必避風。

日久以乳汁洗凈口,將生肌散罨滿,一日一洗。換藥宜避風雨。又用黑傘紙貼肉,將滿用黑膏藥貼之,去傘紙,即愈。

凡打跌四肢未破者,用玉龍膏熨損處,以布巾縛,加杉皮夾住。并服消風散,好酒半杯,并用乳香尋痛散,加走馬,好酒、姜汁調服。停二三日,再熨再夾住,自然安愈。其熨藥末煎藥,毋得亂傳。

凡跌打四肢,見血者,已泄氣,不必熨藥。傷口用金槍藥罨。如前夾縛,服消風散,加三貴、走馬在內。其傷口用真麻油,二三日洗一次,換藥再夾。

凡傷口作臭,可將天疾螺制過罨之,奧即去矣(天疾螺。

是草上螺有角者,取來瓦炕為末,罨之其臭自去)。

凡傷與損并重,則當治傷為先,損則后治亦無妨,或傷損并治。急于瘡口以止血,就用消風散,加三貴住痛。有氣加沉香、木香,磨同服。后用玉龍膏熨損處,此巧術也。

凡傷破皮肉臭爛生蛆者,用桃仁五六錢,炒過研爛作餅。貼肉上空瘡口,蛆即出。如無桃仁,用嫩葉瓦上炕干為末,清油調搽。

凡傷損驚風入水,牽弓反張者,急用燈火灸囟門、合谷、涌泉、百會等處。如不應,宜仔細。唇齒咬者,用通關散吹之,有噴可治,服消風散即效。無噴不治。其牽弓反張者,將槐皮刮薄,放傷口上,以艾灸之,取得水即好,仍服消風散。

凡打破眼睛者,以手挨進,轉者以手撥正,用貼藥神圣散,以雞子清調搽四圍,膽水出者,目必壞,不治。

凡患跌倒,亂肺肝者,氣血作攻,不能言語,令患人仰臥一時,用熨藥貼胸熨之,服乳香尋痛散即愈。

凡傷損作嘔難進藥者,乃是感寒,所以水殺不入,人事昏迷,先將生姜一兩,多取自然汁,用蜜三匙和勻,蒸過服,其逆即止。凡飲食之類,亦用鹽姜為妙。

凡打傷跌傷及刀劍殺傷,不省人事,先以木香湯灌服,聽其自然,卻尋看傷處,用藥調理。用斷血藥或用油調藥,或用住痛消風等藥,醫者須要活法。

凡被打剁,傷損四肢,腫痛不已,腹內氣促不安,筋骨斷折,急用止痛藥調服。然后將骨節端正歸原,以藥敷痛處。用杉皮夾之。亦要法,寬則骨動,緊則血氣不通。如藥干,以姜汁潤之。仍宜去舊生新,消腫住痛,接骨活血,莫如活血住痛散,每服二錢,早午晚臨睡時,以生姜汁、好酒調服,一、二七即愈。

凡打剁傷損,瘀血入胸膈,腹內膨滿,氣促難臥,飲食少思,精神昏晦,四肢強直,疼痛不止,不省人事,漸至傾危,急服五通丸宣利,后用活血住痛散,連進幾服,水煎姜引。

凡年高少壯,失跌腰痛,腹內脹滿,刺痛不止,大小便不通,急服五通丸宣通,后可服乳香尋痛散有功。

凡打破刀傷,被水濕瘡口,致令浮腫,潮熱往來,不省人事,將致傾危,奏效莫如消風散,附方每服酒一杯,姜三片煎服。瘡口以清油調生肌散搽之,四圍腫處,以神圣散加海螵蛸、樸硝,蜜調貼腫處,后可服活血住痛散。

凡刀槍傷破,出血過多,瘡口腫痛,不省人事,潮熱往來,飲食不進,四肢難舉,嘔惡氣逆,朝輕夜重,無藥可效。急用活血住痛散,每服水一杯, 二三沸,入酒半杯。去渣溫服。若瘡口腫痛,不時熱煩躁者,可除濃、桂,只以水煎空心服之。

凡肌膚傷破,止血以桃花散,敷之以神圣散,服之以活血住痛散,洗之以辛香散,生肌以白金散。醫者用此,百無一失。

凡瘡口生膿,肉腐肉臭,以辛香散,加鹽一捻煎水洗。

凡手足骨斷,久不得力,難所行舉,尚有疼痛,可服乳香尋痛散,加走馬在內。

凡打剁傷損,血灌肉紫色者,可用半夏為末,冷水調敷患處,即除藥。又以生南星為末,同前調敷,即還本肉色。用神圣散敷之。

凡打剝傷損,或斷折背脊,三日大便不通,生寒。急須以五通丸宣通,后用活血住痛散,安后又變癥,發熱、惡嘔、氣逆即服附方消風散,后服乳香尋痛散加走馬,逐日安愈。又用神圣散、萬應膏貼患處,管取無誤。

凡傷損初起,更看眼上暈。若破頭面、囟門、腦蓋骨等處,急宜治之。先去其風,緊疆牙關,服消風散,即任風寒潮熱不礙。若疼痛加三貴;如風重,加僵蠶、天麻、全蝎

但有傷破,總以桃花散斷血,用絹巾縛之,不可當風。后急用白金散,清油調搽布上窨過,看瘡口涼不涼,即功醫者親臨。又服消風散,須令解開驗傷用藥。一日一換,寒天三日換亦可。合口生肌,切莫當風落水,否則潮熱往來難治。疼痛服乳香尋痛散,不拘時,姜酒調服。

凡腦蓋骨,或打或跌傷,急用生姜自然汁,同好酒調白金散,加淮三散貼在傷處,一時即起,服安髓散,清茶送下。如患者失聲,急用搐鼻藥取其聲,又用豬牙皂角燒煙熏鼻,打噴能出聲。若有風,加僵蠶全蝎。不然,則緊疆牙關,即傷性命,慎之。

凡跌打殺傷,腸出血隔,及腹脹滿,只服五通丸;若泄不止,煮粥食止之。如不止,煨過大附子,生姜十片,煎服即愈。

又方,只用石菖蒲磨水,汲井水洗面及手足,亦住。但看傷損,方仔細開,活法治之,不可執一。此癥即難治。

凡杖瘡須以白金散,及杖法若緊疆牙關,急用搐鼻藥吹鼻,打嚏易治。凡療杖瘡,在家慎勿與婦見,若見難結口。

又忌與婦人睡,戒之而愈。

凡男女銼氣腰痛,可服將軍勻氣散。

(以上用藥之法,大概如此。凡醫者放例,臨時在乎活法,不可執一,日當詳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今醫鑒》16杖瘡
驗方新編3(45)
跌打損傷經驗各良方(當前章節內容組合)
簡易神方
世傳秘方900方(六)
民間祖傳秘方(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肥东县| 葫芦岛市| 大方县| 徐闻县| 黄石市| 泰州市| 渭源县| 玛沁县| 德清县| 个旧市| 东台市| 南投县| 福海县| 惠安县| 雷波县| 新河县| 黄石市| 涟源市| 育儿| 绍兴市| 桓台县| 宜宾县| 盐山县| 龙岩市| 滁州市| 克山县| 津南区| 安宁市| 福安市| 醴陵市| 得荣县| 津南区| 两当县| 绥德县| 昌江| 怀仁县| 文水县| 滨海县| 贵阳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