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稱笛卡爾為“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是近代唯理主義的開拓者,他的哲學自成體系,將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融為一體,在他之后的歐洲哲學家,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他的影響。笛卡爾又是一位數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家。
笛卡爾的《方法論》這本書,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科學研究方法有極大的影響。
笛卡爾首先分析和批判了,在此之前大部分哲學家的思想,包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等。
他批判柏拉圖什么都要懷疑,他的“理念論”更是值得懷疑;而亞里士多德什么都不懷疑,什么都接受,天天只談論德行,自以為是世界上唯一自由的人,卻找不到普遍的真理。
在分析了西方傳統哲學之后,笛卡爾說:我找不到一個人,他的意見比別人的更為可取,所以,我必須采取引導自己的方法。
笛卡爾認為傳統的哲學研究上有個大問題,那就是方法不對。那什么樣的方法才是對的呢,為此,他在這本《方法論》里面他提出了一個好的方法的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個是:自明律,也就是絕不接受任何東西為真,只有當我確定它是如此時,才接受它。也就是說,小心避免匆忙和成見,在我的判斷中,只贊同清晰明白地呈現給我的精神且我沒有任何機會懷疑的東西。
第二個是,分析律,就是將考察的每一個困難,都按要求分成盡可能多的小塊,以更好地解決。
第三個是,綜合律,就是按照順序引導我的思想,從最簡單的和最容易認識的東西著手,以逐步認識更復雜的:甚至假設在那些彼此間根本就沒有先后順序的東西中有一定的順序。
第四個是,枚舉律,就是盡可能詳細、盡可能全面地考察所有東西,以確保無一遺漏。
這四條原則,首先,質疑一切,將一切推倒重來;其次,將困難細分成可以解決的小問題;然后,排列從易到難的優先順序,逐個解決;最后,全面檢查,看有沒有疏漏。
這四條原則之所以稱之為“方法論”,當然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并不是解決某個學科或者某個領域問題的研究方法,而是一個普遍的方法。那它有什么偉大之處呢?因為它否認歸納法,否認經驗主義,開創了理性主義。
笛卡爾是被譽為是“近代哲學之父”也是“歐陸理性主義”的開創者。
笛卡爾哲學思想背景是什么?
在他生活的年代,經院哲學處于統治地位,所以當時人們的思想是被禁錮的,是被控制的,人們毫無自由可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世界不斷探索,新時代下,經院哲學已經不能適用于人類,所以,人類意識到經院哲學必須走下歷史舞臺。
在這種大背景下,人們要獲取自由,獲取新科學,笛卡爾批判陳舊的經院哲學,開啟尋求適用于人類發展的新哲學道路。
歷史學家杜蘭特說:“絕大部分的歷史都是猜測,其余的部分則是偏見”,歷史尚且如此,人類過去從感官和經驗得來的知識也好不到哪里去。
“唯理主義”哲學是笛卡爾思想的核心,該哲學思想是認為人類的知識必須建立在理性基礎上,只有理性才能獲得知識。
在笛卡爾的內心中,認為知識只有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知識,而“可靠的基礎”指的就是理性。
另外,“可靠的基礎”是否可靠,是通過“懷疑”作為唯一的手段,他通過“普遍懷疑”深悟世界、人類自身及數學觀念后,認為一切知識是經不起懷疑的。反過來思考,笛卡爾認為知識唯一不可以被懷疑的是“我正在懷疑之中”,因此提出著名的“我思故我在”這一經典的哲學命題。
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的時候,他前提其實就是普遍的質疑和全面的否定,這種懷疑主義,并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而是為了得出真理而懷疑,他的懷疑包括了兩個重要意義。
笛卡爾說:“人們只需做到不把任何不是真的東西當做真的,總是按照正確的順序,依次將它們中的一些從另一些中演繹出來,就不可能有什么遙遠的東西,是人們最后達不到的,亦不可能有什么藏匿很深的東西,是人們不可能發現的。”
笛卡爾是偉大的,他的思想影響著一代代后輩哲學家。在“我思故我在”中,笛卡爾強調人類在認識中的主觀能動性,這一思想對康德有重大的啟發,在某種程度下推動了辯證法的發展。他的唯心主義思想,又影響著斯賓諾莎,后者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觀點。
據記載,笛卡爾于1650年2月11日逝世,享年54歲,今天是他372年忌辰,我們就來欣賞他筆下十句至理格言,走進他的精神世界,深悟文字背后的真理,相信你能有所感觸。
越學習,越發現自己的無知。——笛卡爾
征服你自己,而不是去征服世界。——笛卡爾
世界之大,而能獲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識。——笛卡爾
你給我物質和運動,我就給你構造出世界來。——笛卡爾
讀杰出的書籍,有如和過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談。——笛卡爾
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以外,沒有一樣事情可以完全由我們做主。——笛卡爾
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笛卡爾
有了正確的判斷,就可以有正確的行動,判斷得盡可能正確,行動也就盡可能正確。——笛卡爾
實在說來,沒有知識的人總愛議論別人的無知,知識豐富的人卻時時發現自己的無知。——笛卡爾
行動十分迂腐的人,只要始于循著正道前進,就可以比離開正道飛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笛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