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公眾號之前曾推出英文文獻查找指南,有讀者留言遇到如何閱讀文獻的困惑。編者近期閱讀了有Phillip Chong Ho Shon所著的《會讀才會寫:導向論文寫作的文獻閱讀技巧》一書,現將讀書筆記分享給讀者,希望能夠緩解疑惑。
這是社論前沿第S738次推送
本書主要介紹的是犯罪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的文獻閱讀方法,該書較為簡短,僅有125頁,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通讀。書寫的淺顯易懂、讀起來非常輕松愉快,介紹的方法也簡單易于操作。哲學或者文學等非社科專業的同學可以直接閱讀前言與第一、二、三、八章。
我們在學習中,經常會聽到批判性閱讀的重要性,批判性閱讀往往是文章創新的來源,更是論文的寫作的前提。
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你可能會出現一些困惑:(1)不知道怎么批判性閱讀,當教授告訴你要批判性閱讀,你卻不知道如何做;(2)即使你通讀了他人現有文獻,你依然沒有什么新觀點;(3)不知道如何組織文獻,該怎樣合理地組織、分類和提取文中信息。即使在寫作階段,常常出現卡殼的情況,作者認為,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或者難以將自己的想法組織成論文,一般是兩個原因:(1)文獻閱讀量不夠;(2)文獻閱讀量沒有問題,但沒有找到一種方法來組織從文獻中收集的信息。
如果你有以上“病癥”,那么恭喜你,這里有一劑“藥方”供你嘗試。
1
首先,先向大家介紹書中提到的閱讀密碼表,密碼表由一系列縮寫組成。
WTD(what they do)
SPL(summary of previous literature)
CPL(critique of previous literature)
GAP
RAT(rationale)
ROF(results of findings)
RCL(results consistent with literature)
RTC(results to the contrary)
WTDD(what they did)
RFW(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works)
POC(point of critique)
MOP(missed obvious point)
RPP(relevant point to pursue)
WIL(will)
2
在熟記這些縮寫之后,如何使用呢?作者通過對社科文獻的組成部分(摘要、前言、數據與方法、文獻綜述、研究結果、結論與討論)的分解詳述閱讀密碼的使用。
三種工具
直尺、鋼筆與熒光筆。在閱讀過程中直尺的首要功能就是為文本劃定感知邊界,以免眼睛在閱讀一行內容時“偷工減料”,這樣你不會總是惦記著一篇文章中有多少頁要讀,讓你的閱讀只能一次一句地步步為營;使用鋼筆在空白處插入閱讀密碼,會幫助你減慢句子層面和段落層面的閱讀速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確定句子功能和段落主題上;熒光筆標示文中要點,熒光筆該標什么?作者給出的意見是只標注ROF與GAP,編者也有熒光筆濫用的問題,當標注了太多時也就失去了標注的意義。
標注規則
左邊主題密碼,右邊標注閱讀密碼。(注:主題密碼在書中未介紹)
如何挑選文獻?大致遵循以下步驟:檢索——>根據標題篩選——>根據摘要篩選——>精讀。在這里,編者展示書中介紹摘要閱讀技巧。
書中以Dicataldo與Everett(2008)年《青少年殺人和青少年暴力犯罪辨析》的摘要為例。
前三句可歸為文獻綜述(SPL,summary of previous literature),遵從主題順序是(1)時間,(2)定義,(3)區別特征。第二句與第三句含有對現有文獻的批評(CPL, critique of previous literature),但沒有明確提出研究空白(GAP),第四句說明了他們做的工作WTD(what they do),第五句和第六句是研究發現ROF(results of findings),最終完成標記如下:
閱讀密碼管理
作者提供了一份閱讀密碼整合表(Reading code organization sheet, RCOS),方便閱讀文章中所獲必要信息的識別和檢索,這樣才能更好地逐步對文獻進行整合。
作者認為,學術文本的結構遵循下列格式:
前言:SPL, CPL, WTD
文獻綜述:SPL, CPL, GAP, RAT
數據與方法:數據描述和分析計劃
研究結果:ROF
結論與討論:ROF, WTDD, RCL, RTC, RFW
可以讓大家在閱讀文獻過程中和后期文獻整理中,不至于再一次重新閱讀就能獲知文中最重要的信息。感興趣有時間的同學可以自行閱讀。話說回來,再好的方法也是需要練習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有時候有問題并不可怕,更可怕地是欠缺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參考文獻:
菲利普·鐘和順(Phillip Chong Ho Shon)著,韓鵬譯,《會讀才會寫:導向論文寫作的文獻閱讀技巧》(How to Read Journal Articl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Very Practical Guide For Students),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年。
整理:朱艷婷
社論譯介作品,歡迎投稿、個人轉發朋友圈,自媒體、媒體、機構轉載請申請授權,聯系郵箱shelun2015@163.com,注明“機構名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