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兵敗赤壁,險些命喪華容道,只剩二十多騎逃回南郡。脫險之后,曹操突然放聲大哭。眾人不解其意,問道,丞相在兵敗危難之時,毫無懼色,現已離險境,為何反而大哭?曹操說,我哭奉孝耳!倘使奉孝在,決不會使我有此大失。一句話說得眾謀士低頭不語。
奉孝,即郭嘉,生前是曹操的司空軍師祭酒,曹氏集團的首席謀士,多有奇謀,且年富力強,極受曹操賞識,深得倚重。陳壽《三國志》載: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祭酒。
剛開始時,郭嘉投奔袁紹。僅相處幾十天,他就發現袁紹優柔寡斷、不善用人,難成大業。他對當時在袁紹帳下效力朋友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于是,他離開了袁紹。正好當時曹操招賢納士,荀彧向曹操推薦了郭嘉。
當時袁紹坐擁青、冀、并、幽四州,實力最強,是曹操北方最強大的對手。盡管曹操將漢獻帝迎至許昌,但他的實力遠小于袁紹。199年,袁紹出動十萬大軍,南渡黃河,想一舉吞并曹操。曹操深感寡不敵眾,因為能出動迎戰的軍隊不過兩三萬人。郭嘉對曹操列舉了劉邦戰勝項羽的例子,說:“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然后又從十個方面進行分析“紹有十敗,公有十勝”。即: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于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提,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后事,會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揮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奮以至心待人,推誠而知,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愿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于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樸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樸大事,與四海接,恩這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巨爭權,譚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漫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足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成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傅玄·《傅子》
----袁紹禮儀繁多,常為形式所困;而公從實際出發,體任自然,即“道勝”。
----袁紹割據一方,逆天下大勢而動,而公順應統一大勢,奉天子以率天下,即“義勝”。
----袁紹對待豪強過于寬縱,難以整治危局,而公撥亂反正,從嚴治政,上下皆循法度,即“治勝”。
----袁紹表面上為人寬厚,實際上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只重用家族之人,而公胸懷寬廣,機智英明,用人不問遠近,唯才是舉,即“度勝”。
----袁紹優柔寡斷,缺少主見,不敢當機立斷,而公善于聽從部下意見,謀定即行,應變自如,即“謀勝”。
----袁紹沽名釣譽,愛聽奉承話,那些只會迎合主子而實際干不了實事的庸人多投奔他,而公以誠待人,不務虛名,有功必賞,讓那些有遠見卓識和真才實學的人都愿意為之服務,即“德勝”。
----袁紹看到饑寒之人,恤念之情形之于表,卻不考慮那些從未見到過的貧困百姓,而公對眼前小事時有忽略,而對于天下大事考慮周到,恩德施于四海,即“仁勝”。
----袁紹不會用人,常常惑于讒言,大臣之間爭權奪利,互相猜忌,而公用人得法,使人各盡其力,而不會相互傾軋,即“明勝”。
----袁紹以親疏定是非,賞罰不明,搞得臣子之間互相猜忌,而公是非分明,賞罰有道,這即“文勝”。
----袁紹用兵好為虛勢,其實不懂謀略,不知兵家要訣,而公精通兵法,能以少勝眾,用兵如神,即“武勝”。
以上就是著名的“十勝論”,它堅定了曹操的抗袁信心。
官渡之戰大破袁紹,郭嘉人生事業達到巔峰。袁紹死后,二子袁熙、袁尚相爭,也早被郭嘉看在眼里。他建議曹操“虛國遠征”,追剿投靠遼東太守公孫康的袁熙,袁尚二人。遼東公孫恭建議殺熙、尚以獻曹操,公孫康卻盤算著曹操來攻時以熙、尚為助。恰好此時郭嘉病死易州,死前給曹操呈上遺書一封,說:“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并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但是夏侯等人建議曹操立即“速往擊之,遼東可得”。曹操權衡之下,決定采取郭嘉策略,屯兵易州,并無攻打遼東之意。公孫康得知后,殺掉企圖“鳩奪鵲巢”的袁熙、袁尚首級,獻給曹操,曹操十分高興,說:“不出奉孝之料。”
從曹操攻呂布、擊劉備、伐袁紹、征烏桓等幾次戰斗來看,郭嘉表現出運籌帷握、決勝千里的軍事才能。史籍說他“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眨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卜,功謀為高”。可惜的是,在西征烏桓歸途中,年僅38歲的郭嘉病逝。曹操失此重臣,十分悲痛,直到兵敗赤壁時,還感嘆:“奉孝在,不使孤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