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兩種人特別容易成功。
第一種,是敢于折騰的人;另一種,就是長期主義者。
敢于折騰的人通常會不局限于自己按部就班的工作,充滿新鮮的想法,并且敢去嘗試實踐。他們擁有冒險精神,擁有全才的能力。
所以這些人,不僅活躍在醫(yī)院基礎(chǔ)護理的崗位上,他們還在其它的興趣愛好上、副業(yè)上折騰得有聲有色。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敢于折騰。
我身邊大多數(shù)優(yōu)秀的護士,其實都屬于第二種:長期主義者。
01
剛進醫(yī)院的時候,
醫(yī)院就用工資告訴了我這個道理
當護士能賺大錢嗎?
不可能。
當我第一次收到工資卡上的短信提醒時,我就知道了答案。
別的同學入行的時候,都在談畢業(yè)生起薪8000、1萬、1萬2,最低也有6000,我低頭又確認了一眼屏幕上短信的數(shù)字,把手機默默地放回了口袋里。
畢業(yè)一年后,大家紛紛開始20%漲薪的時候,我才剛開始拿到第一筆科室獎金。
醫(yī)院其實早早的,就開始給我上了護理職場的第一課:護士,是賺不了快錢的。
只有踏踏實實的,做一個長期主義者,不愧對每一位患者,牢記自己救死扶傷的初心。
02
那些著急離開的年輕人
一直在原地徘徊
實習的時候,一位帶教老師經(jīng)常告訴我們一句話:
“哪怕你每天的工作做得再熟練,入行前三年,也都是看熱鬧?!?/span>
“如果熱鬧還沒看明白,你就走了,那你去哪里都是原地踏步?!?/span>
當時我不太理解這句話,后來卻好像真的印證了。
那些在剛開始工作兩個月,甚至還有剛工作兩周就辭職的人,他們真的就在一直換工作。
這家公立醫(yī)院工作量大太辛苦,于是跳到另一家民營醫(yī)院;
民營醫(yī)院薪資待遇不理想,于是開始準備考研;
考研失敗了,又開始考軍隊文職;
只追求短期利益,只能看到眼前的人,一直在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原地徘徊。
03
你以為的辛苦,總有人在堅持
我第一次聽到“長期主義”這個詞,是在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上。
長期主義,其實就是長期專注做一件事情,日積月累,變成這個領(lǐng)域的專家。
“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復利下,也會出現(xiàn)奇跡?!?/span>
長期主義者,其實就是普通人,沒有什么天賦,也沒有什么后臺背景和資源。但他們善于思考、用心、以及堅持。
我的朋友老李,是一位臨床男護士,也是做公眾號的。在長期主義這件事上,他真的做到了極致。
老李的公眾號“九零后男護士”每天發(fā)7篇文章,雷打不動。
而且每天的發(fā)文章時間,都在深夜12點左右。
有一次我們聊天,我開玩笑說:“你的發(fā)文時間這么晚,你的粉絲都睡了”。老李笑嘻嘻的回應(yīng)我,每天下班之后再搞公眾號,忙完基本都是半夜了。
365天,天天如此。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辛苦的,但如果舒服的躺下,這樣的人生也挺沒意思的。
04
堅持一件事情做下去,
才能對抗焦慮
前陣子我特別焦慮。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是自己太急功近利了??傁胱プ⊙矍暗臇|西,想一下子達成某個目標。忘記了長期的付出和努力才能得到踏實的結(jié)果。
前兩天有一位工作12年的護士,給我發(fā)微信。
她也說到自己的焦慮。
她說,科室里有很多人輕輕松松就發(fā)了好幾篇論文,有的特別受領(lǐng)導喜愛,還有的工作一般但是副業(yè)做的有模有樣。
只有自己,什么成績也沒有。
我問她,那你想往什么方向發(fā)展。
她說我學過科研,學過英語,也給副業(yè)組織交了錢,但基本上都三分鐘熱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也不知道哪一個才能做好。
浪費了很多學費不說,什么都沒學到。每天焦慮的睡不著覺。
茨威格說,“只有一件事會使人焦慮,就是搖擺不定和優(yōu)柔寡斷。篤定堅持做一件事,會使人身心解放。”
對抗焦慮和迷茫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選一件事堅持做下去。
05
長期主義不是堅持重復做一件事,
而是堅持改進每一件小事
我看過一句話:
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必然”取得最后的成功;非長期主義者,只能得到“偶然”的成功,然后在一次次基本概率事件下,歸于平庸。
這句話很好理解,但是大部分都會誤解這里的“必然”,以為只要日復一日的重復就能成為行業(yè)專家。
之前我們寫過一篇文章《 在臨床做了10年護士還沒成為專家?你缺少這些底層思維》。
大部分的護士之所以一件事情做了那么多年,依然沒有成為專家,就是因為惰性,讓我們沉浸在自己的舒適圈里。
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工作本身枯燥,而是因為我們自身不去觀察,不去思考,只是機械的重復。忘記去發(fā)現(xiàn)日常工作當中的學問,和樂趣。
我認識一位在職業(yè)院校任教的護理老師,梁老師。
因為有類似的教學經(jīng)歷,我們會在一起交流護理教學經(jīng)驗。由于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基礎(chǔ)普遍較弱,大部分老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都是日復一日的照本宣科。
但為了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她用心設(shè)計了教學中的很多細節(jié)和活動,比如小組式的思維導圖,簡易版的PBL教學等等。
圖片由梁老師本人提供
這些被大部分老師“看不上的無用功”,卻成了同學們最喜歡的課堂,也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了護理知識。
梁老師的故事,告訴我們:長期主義不是簡單的重復一件事,而是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
護理行業(yè),是最不能著急的一個行業(yè)。
不管是臨床護士,還是教書育人,都是一項“慢工作”。而能夠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敢于慢下來,有耐心去做長期主義者的人,才是最稀缺的。
正如約翰列儂所說,
“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會是好事。如果還不是,那它還沒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