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成長+家長的成長=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讓我們一起努力!
昨天開始,教研室、各所學校都在組織老師閱卷。過不了幾天,就能知道每個孩子的成績了,跟往年一樣,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成績尚可,減作業,給獎勵,高高興興過暑假。成績不行,一頓批,加作業,報上各類培訓班、補習班,暑假是什么滋味孩子大概是嘗不到了。
但如果我們反觀復習考試這段時間的孩子們的表現,再仔細看看孩子的成績單,或許可以發現,這上面還有家長自己的成績。
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有自覺、認真的學習態度。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以后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所以從孩子入學起,我們就不停地告訴他:“你是為你自己學,要自覺一點。”
我們美好的愿景是這樣的,但事實和我們想得很不一樣。
孩子們往往是放下書包就忘了作業,回到家就不記得老師上課講過什么,哪怕是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也會在父母沒空督促的日子里興風作浪。
自覺?這個詞語可能只是我們美好的幻想。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愛學習,愛做作業。其實,所有的自覺學習都建立擁有自我約束能力和有責任心的前提之上。自我約束能力和責任心當然也不是天生攜帶的,都是后天培養的。
所以說,當我們在不停責怪孩子不夠自覺的時候,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找借口。
從一開始就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卻希望孩子能安靜、快速地做完所有作業;
從來沒有給孩子讀過書,卻希望孩子拿來一本書就能閱讀;
從來沒有教過孩子學習方法,卻希望孩子能無師自通,知道該怎么學習……
是我們高估了孩子自身的能力還是低估了為人父母的培養能力?
小學的孩子,最多十歲出頭,理解不了“為你好”背后的含義,也沒有能力約束自己時刻保持謹慎、認真的狀態。能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有能力去為目標努力的方法無非就是家長多陪伴,多引領,多幫助。
尤其是,培養孩子的習慣比強調考試的分數重要。
在孩子剛剛入學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剛入學時培養比以后再補救要有效得多。別一開始就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什么都不管,這樣孩子到最后往往會力不從心。
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現在常說語文沒有大量閱讀根本就不能學好,所以大家都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那么就要早一點給孩子讀書,多給孩子讀一點,給孩子一個讀書的氛圍,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他才能學會自我閱讀。
今年的小學語文試卷,難度提高,能力測試題多了,死記硬背的少了。
如六年級的語文考試,就有很多閱讀題,需要像中考、高考一樣按要求分析出一二三四,老師閱卷時會根據答題點的多少給分。同時,一個小題的答案就要完整流利地書寫100字左右。這不就是一篇小文章嗎!
閱卷老師最大的感受是:閱讀能力最重要!閱讀多了,分析能力自然提高了;閱讀多了,不管是口頭還是書面表達就順暢了,考試就沒問題了,成績就好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2.培養孩子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復習階段,老師們抱怨最多的就是那些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孩子,尤其是家庭作業。
縱觀孩子們的家庭作業,有的根本不做,有的多是錯誤,有的字跡潦草……跟在學校里的作業完全判若兩人!
這樣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績嗎?不能!
平時的作業習慣會在考試中反映出來——卷面糊涂,字跡看不清,動不動就擦擦擦……
今年小學抽到的年級,教研室集中電腦閱卷。一些孩子在試卷上不斷使用修正液,結果電腦掃瞄后一片黑色,改卷老師看不到答案,當然就沒有成績啦!
看,不良的作業習慣是不是影響考試成績?
3.培養孩子整理自己物品的習慣
這兩天在閱讀班主任老師撰寫的評語,看到指出學生不足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整理物品的習慣不好,能力不夠。
是啊,關于這點,我也深有體會。
平時巡視校園,檢查教室,發現教室的抽屜個個都是臟亂差,里面什么都有,雜亂堆放,讓他找一本作業本,就會找上半天。
考試那幾天,站在校門口值周,還發現許多家長急沖沖送來孩子忘在家里的物品,如復習資料,語文書,作業本……可以想像,孩子在家里的物品也是亂堆亂放的,沒有養成做完作業及時整理書包的習慣。聽保安說,每天晚上總會有家長來校為孩子拿物品,多的晚上有四五十位。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
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習慣,實質就是培養孩子的有序、條理、歸類、責任等等良好的品質,這是何等的重要!
不會整理物品的孩子,考試的時候,也是沒有條理的。草稿紙東寫寫,西涂涂,結果自己都會找不到答案。考試粗心錯誤的孩子,往往都是平時不會整理物品,丟三落四的孩子。好的孩子,就會連草稿都是有條不紊,一目了然。
4.培養遵守時間的習慣
考試那三天,還有很多孩子踏著鈴聲匆匆跑進校門;過了好久,靜靜復習的教室里還會響起刺耳的敲門聲;打算關校門了,還有家長直接把車開到門口,放下孩子氣喘吁吁地催孩子快走。看到你靜靜地等著,意識到難為情,連聲說著“我的原因”。
我說,真的是你的原因,你沒有培養好孩子遵守時間的習慣。但要培養孩子的這個習慣,首先家長要有守時的好習慣。
遲到了,老師要批評,孩子一定忐忑不安。沒有安靜的心緒,怎么能安心學習呢?怎么能考出好成績呢?
這樣的習慣還很多哦,看似普通,但很重要哦!
我們發現,優秀的孩子往往各方面都優秀,因為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協調各方面的任務,只有良好的習慣支撐,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但在這條道路上困難重重,不管怎么說孩子就是不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見效。
如果做父母的只有打和罵兩種教育方式,那孩子基本是不信服你的。過了一年級,他就把你的套路摸透了,再也不想聽你的了。這就要求我們做一個與時俱進的家長,有教育理念也有教育方法,不至于對孩子身上的問題一無所知,束手無策。
教育,不是任由孩子自己長大,也不是一股腦兒把所有的問題推給孩子。所以,過幾天,當拿到孩子的成績單后,別急著批評孩子,也問問自己,
這一學期里,
作為父母,
我拿了幾分?
(暑假,我們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些什么呢?不妨點擊后面的文章看看,如對您有幫助,我會很開心!)
進去看看,“有點繹思”哦!
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