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以介紹綜合知識為主,天文地理、家庭飲食、花鳥獸木等無所不包,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文字形式上,不拘泥于四言,靈活運用雜言,只注重兩兩相對,不強求整齊押韻。編排上以內容分類,分別介紹各類常用詞、成語及掌故。其中有些詞和成語的解釋我們至今仍在使用。
卷一●天文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混沌宇宙,元氣一經開辟,天地便開始形成。輕清的元氣向上浮升形成了天,厚重混濁的元氣凝結在下面就形成了地。
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
太陽、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稱為七政。天、地和人合稱為三才。太陽是所有陽氣的主宰,月亮是太陰的精華象征。
虹名螮蝀(音:帶東),乃天地之淫氣;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長虹又稱為螮蝀,是天地之氣交匯浸淫而成;月宮中的蟾蜍,是月亮的精華凝聚而成。
風欲起而石燕飛,天將雨而商羊舞。
風要刮起時,石燕就成群的飛起;天要下雨時,商羊(一只腳的神鳥)就會出來飛舞。
旋風名為羊角,閃電號曰雷鞭。
盤旋屈曲的狂風,仿佛彎曲的羊角,閃爍的電光劃破長空,如同雷神揮動著鞭子。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號。
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靈,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別名。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車之女曰阿香。
雷部里行動敏捷且能迅走如飛的鬼叫做“律令”,專管雷雨推車的女孩叫做“阿香”。
云師系是豐隆,雪神乃是滕六。
世人稱云神為“豐隆”,雪神為“滕六”。
歘(xū)火、謝仙,俱掌雷火;飛廉、箕伯,悉是風神。
“欻火”和“謝仙”都是掌管雷火的神祇,“飛廉”、“箕伯”都是風神。
列缺乃電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列缺”是掌管閃電的神,“望舒”是月宮中的御車之神。
甘霖、甘澍(shù),皆指時雨;玄穹、彼蒼,悉稱上天。
“甘霖”和“甘澍”都是指及時雨;玄穹和彼蒼都是上天的稱呼。
雪花飛六出,先兆豐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時晏。
飄飛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可以用來預卜年歲的豐收;太陽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時間已經不早了。
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
蜀地(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當地的狗看見太陽,就對著太陽狂吠,是比喻人見識太少,少見多怪。吳(江蘇)地的水牛看見月亮便氣喘吁吁,用來嘲笑世人恐懼得太過分了。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期盼之心殷切,就好像大旱之年企盼下雨;恩澤深厚,如同萬物受到雨露恩澤。
參商二星,其出沒不相見;牛女兩宿,惟七夕一相逢。
參星與商星此出彼沒,永遠不能相見;牛郎和織女隔著銀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才能相會。
后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傅說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后羿的妻子,飛升到月宮成為了嫦娥;殷高宗的賢相傅說死后,其精神依托在箕、尾二星之間。
披星戴月,謂早夜之奔馳;沐雨櫛風,謂風塵之勞苦。
“披星戴月”是說早晚不停地奔波,整日操勞非常艱苦;“櫛風沐雨”是說奔波在外,不避風雨地辛苦經營。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無心;恩可遍施,乃曰陽春有腳。
事情在無意中完成,就好像浮云在山間無意飄蕩;恩澤廣泛的施行,就像陽春滋長著萬物一般。
饋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托人轉移,曰全賴回天之力。
送禮物給人家,要自謙說聊表獻曝的誠意;托人挽轉情勢,要說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誦再生之德,曰二天。
感謝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稱頌再生的德澤叫做“二天”。
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看似堅固,實則容易消亡的情勢或權力,好像冰山見到太陽一樣;事物相差懸殊、相去甚遠,可稱為天壤之別。
晨星謂賢人廖落,雷同謂言語相符。
用早晨的星星比喻稀少罕見的賢德之人;雷同是用來比喻人云亦云,大家所說的話都相似。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心中太過憂慮,好像杞人擔心天要塌下來一樣;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陽一樣沒有差別。
如夏日之可畏,是謂趙盾;如冬日之可愛,是謂趙衰。
趙盾之為人,就像夏日的太陽,威猛似火讓人害怕。趙衰待人和藹,如冬日的陽光一樣溫暖可親。
齊婦含冤,三年不雨;鄒衍下獄,六月飛霜。
齊國有一孝婦竇氏含冤而死,上天因而震怒,三年都不下雨;戰國時候鄒衍被屈捕下獄,六月的盛暑天氣,忽然飛起霜來。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須當愛日。
殺父之仇必報,不愿和仇人共同站立在天地之間;為人子女者應盡孝道,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日子。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慶云之祥。
太平盛世之時,百姓安居樂業,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樂地嬉游;太平時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現景星、慶云等各種祥瑞的景象。
夏時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經既成,赤虹化玉。
夏朝時大禹平治水患,功勞與天地齊,使上天接連著下了三天黃金雨;孔子編纂了《春秋》和《孝經》這兩部書,赤虹從天而降化為黃玉。
箕好風,畢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風從虎,云從龍,比君臣會合不偶。
箕星主風,畢星主雨,比喻人的愿望各有不同;虎嘯生風,龍騰生云,說明了君臣的會合相輔并不是偶然的。
雨旸時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稱盛世。
晴雨適宜應時而至,這是吉慶福祿的好征兆。天地融和通暢,萬事亨通便稱得上是太平盛世。
卷一●地輿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黃帝劃分了中國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治理好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稱謂各殊。
天地間的山川河脈雖然不曾更改,它們的稱呼古今卻各有不同。
北京原屬幽燕,金臺是其異號;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別名。
北京古時稱“幽州”或“燕國”,別名又叫“金臺”;南京就是“建業”,別名又叫“金陵”。
浙江是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吳皋。
浙江從前稱作“武林”,是越王的故國;江西舊時稱作“豫章”、“吳皋”。
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
福建古時統稱七閩,湖廣地方舊名叫做三楚。
東魯西魯,即山東山西之分;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
“東魯”、“西魯”就是山東、山西的舊名,“東粵”、“西粵”即為廣東、廣西。
河南在華夏之中,故曰中州;陜西即長安之地,原為秦境。
河南位于中原的中心位置,所以又稱為中州;長安是陜西的首府,古時候是秦國的轄地。
四川為西蜀,云南為古滇。
四川就是“西蜀”,云南就是古時候的“滇”國。
貴州省近蠻方,自古名為黔地。
貴州接近南方少數民族的地域,是古時黔中之地。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為天下之五岳。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這是中國著名的五大高山。
饒州之鄱陽,岳州之青草,潤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此為天下之五湖。
饒州的鄱陽湖、湘陰的青草湖、潤州的丹陽湖、巴陵的洞庭湖、蘇州的太湖,這是中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
金城湯池,謂城池之鞏固;礪山帶河,乃封建之誓盟。
金城湯池形容城墻和護城河堅固、牢不可破,如金鑄成的城,如湯沸熱的池。黃河像衣帶萬古流長,泰山像礪石與天共存,是帝王分封功臣時的誓盟之辭,祝他永久存在,并誓立永久和好的盟書。
帝都曰京師,故鄉曰梓里。
皇帝居住的都城稱為“京師”,旅居在外的人,稱自己的故鄉為“梓里”。
蓬萊弱水,惟飛仙可渡;方壺員嶠,乃仙子所居。
“蓬萊”和“弱水”只有神仙才能飛渡到那里;“方壺”和“員嶠”,只有仙人才能居住在那里。
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遷很大;“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水神曰馮夷,又曰陽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祿。
掌管河水的神稱為馮夷又叫做陽侯;管理火的神稱為祝融又叫回祿。
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閭。
海神的名字叫海若,海眼是海下泄水的洞孔,又稱為尾閭。“諸子界”公眾號編發,歡迎閱讀、轉發、分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望人包容曰海涵,謝人恩澤曰河潤。
希望得到別人的包容,要說“海涵”;感謝別人的恩惠,要說“河潤”。
無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負豪氣者曰湖海之士。
沒有任何牽掛的人叫做“江湖散人”;自負豪氣的人叫做“湖海之士”。
問舍求田,原無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一個人只會尋問屋舍講求田畝,那就表示胸無大志;能夠做大事的人,才能稱為有才能的奇人。
憑空起事,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
憑空挑起事端,稱為“平地生波”;能擔當大任,遇事毫不動搖者,可稱為“中流砥柱”。
黑子、彈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區。
“黑子”和“彈丸”都是形容很小的地域;“咽喉”和“右臂”都是身體上重要的部位,用來形容險要的地方。
獨立難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廈;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關。
勢單力孤難以完成大事業,就說“一木焉能支大廈”;英雄好漢夸耀自己的膽識本領,可說“丸泥亦可封函關”。
事先敗而后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做事先失敗,后來才得以成功,叫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情將要成功,只差最后一點點,半途忽然停止了,就稱為“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以蠡測海,喻人之見小;精衛銜石,比人之徒勞。
拿瓠瓢來測量海水,比喻人的見識太淺;精衛的銜石填海,是指做事徒勞無功。
跋涉謂行路艱難,康莊謂道路平坦。
“跋涉”是說行路非常艱難,“康莊大道”是說道路非常寬廣平坦。
磽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
地面長不出五谷草木的土地,稱為“不毛之地”。肥沃豐饒的田地,叫做“膏腴之田”。
得物無所用,曰如獲石田;為學已大成,曰誕登道岸。
得到某物卻一無所用,就說“如獲石田”;做學問而有了成就,則可用“誕登道岸”來形容。
淄澠之滋味可辨,涇渭之清濁當分。
淄水、澠水味道的區別是可以辨別的,涇水、渭水的水質清濁也是應當分開的。
泌水樂饑,隱居不仕;東山高臥,謝職求安。
拿涌出的泉水來充饑,也覺得很快樂;所以東晉的謝安多次謝絕朝廷的詔令,以求輕松悠閑。
圣人出則黃河清,太守廉則越石見。
圣人降臨世間,黃河的水也會呈現清澈,太守清廉愛民,越王石才會顯現于世。
美俗曰仁里,惡俗曰互鄉。
風俗淳樸的鄉里稱為仁里,風俗惡劣的地方叫做互鄉。
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翟回車。
孝順父母的曾子,不愿進入里名叫勝母的地方是恨它不孝;主張非樂的墨子,車子走到名叫朝歌的城邑時,就掉頭而返,是嫌它失時。
擊壤而歌,堯帝黎民之自得;讓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擊壤而歌”,是說堯帝時黎民百姓都能怡然自得;“讓畔而耕”,是說周文王時的百姓樸實講仁義。
費長房有縮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費長房通曉收縮土地,化遠為近的方法;秦始皇時有揮鞭驅趕石頭造橋的奇術。
堯有九年之水患,湯有七年之旱災。
堯帝時有九年的水患,商湯時有七年的大旱天災。
商鞅不仁而阡陌開,夏桀無道而伊洛竭。
商鞅沒有仁德,廢除自古以來的井田制度,開阡陌獎軍功。夏桀暴虐無道,上天便使伊、洛二水同時枯竭,以示懲戒。
道不拾遺,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有圣人。
路上不撿拾他人的失物,是因為在上的人治理有方的緣故。海里揚不起大波浪來,由此可知中國境內有了圣明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