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陵泉人體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八會穴之筋會。歷代針灸醫家將之列為要穴,亦與其主治有關。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此是治療膽腑病癥。陽陵泉又治筋病,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陽陵泉主之?!薄恶R丹陽天星十二穴歌》:“膝腫并麻木,冷痹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标柫耆种委熥闵訇柦涹w表循行通絡上的病變。
陽陵泉穴的取穴方法:采用仰臥位或側臥位取穴,仰臥時下至微屈,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取穴。這種方法取穴讓人感到舒適,并容易引起經氣,得氣快,傳感好。
陽陵泉穴專治淤血脅痛、肝郁脅痛、濕熱脅痛。
1. 瘀血脅痛:瘀血脅痛者取瀉陽陵泉外,可輔以血會膈俞,配三陰交以活血。跌仆損傷者,尚可取阿是穴。諸穴相伍有通經活絡,行血祛瘀之功。
2. 肝郁脅痛:肝郁脅痛者取瀉陽陵泉通調氣機外,尚輔肝之原穴太沖感肝之募穴期門,以疏肝理氣。諸穴相任共奏疏肝解郁、通絡止痛之功。
3. 濕熱脅痛:濕熱脅痛者多與今之膽囊炎有關。陽陵泉、支溝瀉之能和解少陽而清熱化濕。期門、日月是肝膽之氣募集之處,瀉之能疏利肝膽的氣血。諸穴相任共達清熱化濕、疏肝利膽之效。
陽陵泉穴也是防治膽囊炎、膽結石的“高手”?!饵S帝內經》上說:“合治內附”、“邪在腑,取之合”。膽附于肝,內藏膽汁,肝與膽互為表里,在病理上相互影響,故肝膽多同病。
由于膽囊炎或膽結石引起的右上腹部劇烈疼痛者,可自己點壓法止痛。方法為:在右小腿外側腓骨小頭附近尋找壓痛敏感點,此點多為陽陵泉穴。此時用大拇指點揉按壓此穴,力度要適中,讓穴位得氣,即產生酸脹感,并持續按揉2分鐘以上。
肝膽疾病患者,平時也可經常撥陽陵泉穴,以及陽陵泉穴下約兩橫指(大拇指指間關節恒溫的寬度為一橫指)處的膽囊穴,起到保健的作用。撥陽陵泉穴的方法為:坐位,兩手拇指分別按于兩側陽陵泉穴,其余四指輔助,現行按揉該穴1分鐘,再用力橫向彈撥該穴處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為好。此法可疏肝利膽,調和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