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立冬了,冬季就要正式拉開帷幕了!冬天如果覺得冷,不愿出去鍛煉的話,不用擔心,在家照樣能鍛煉身體。練習書法就是很好地室內養生方法。
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歷來就有“書畫人長壽”的說法,學習書法,既繁榮了傳統藝術,又是一種延年益壽的文化活動。醫學專家曾分析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書法家被列為首位。
南宋詩人陸游說:“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說練習書法,筆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強身健體。還有著名醫者說道:“書法為養生之首,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氣,散心中郁也”。
史料記載有許多書法家都長壽,壽命都比一般人要長。從漢朝到清朝,人們平均壽命為25-40歲,著名書法家的平均壽命在80歲左右。
柳公權(778年-865年),唐代書法家,創“柳體”書。
唐代虞世南活了81歲,歐陽詢活到85歲,柳公權活到88歲;
元代楊維楨活了75歲,黃縉81歲,王惲87歲,王馨92歲才壽終正寢;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明代書法家。
明代董其昌、文嘉、沈周都活了83歲,文徵明至90歲高壽;
清代包世臣81歲,朱耷82歲,劉墉86歲,梁同書93歲。
包世臣(1775年-1855年)清代書法家。
雖然和現代人比起來不算太長壽,但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已算是大壽星了。
晚清至新中國成立前,人們的平均年齡是40-62歲,著名書法家的平均壽命是88歲左右;
蘇局仙(1882.1.1-1991.12.30)當代書法家
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法家的平均壽命已超過90歲,例如沙孟海、趙樸初、董壽平、蕭嫻、孫墨佛、齊白石、于安瀾、歐陽中石等享年都在90歲以上,蘇局仙壽至110歲,成為當代著名書法家中的壽星。
于是就有人選取明清兩代的書法家、畫家、高僧、皇帝的壽命進行分析比較,結果是:書畫家平均壽命為79.7歲,高僧為66歲,帝王還不到40歲(練書法的皇帝也有高壽者)。
為什么練習書法可以使人健康長壽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這幾點:
1、寫字可以調節情緒,促進身心健康。練習書法是一種防治心理疾病的非藥物療法。
2、書寫能陶冶人的情操,培養愉悅平和的心情。賦予生命活力,使人的藝術眼界、胸懷修養、氣質度量都得到升華。
3、書法可以養神,可以鍛煉意念,有效減少或避免心理對生理的干擾,使一切雜念都拋之九霄云外,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甚至超過練太極拳。練書法,形神共養,使書家能形神合一,健康長壽。
還有一條最重要的,當你寫出一幅滿意的書法作品,往往會心情舒暢、神采飛揚,長久地沉浸在美的感受中。另外,練書法的過程也是一種小體力鍛煉,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自然腰板硬朗,身體健壯。
綜上,讓我們把書法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筆墨紙硯的交響曲中延續和傳承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讓心靈獲得一份淡然寧靜。
書法新生活方式對于女性朋友是不用化妝品的健康運動;對于企業家是從經營的繁瑣中脫離出來,獲取新的能量活力;對于老年人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最后,送上書法字體對應的養生方式,因為習書字體不同,養生效果也不一樣。
“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楷書適合于冠心病、高血壓、心律紊亂患者的心理調節;
隸書對調節焦慮不安、固執偏激的情緒有幫助;
篆書適合于焦慮、緊張和躁動者練習,有利于調節心情;
行書適于手足麻痹、腦血栓患者練習;
草書則適合精神壓抑者抒情達性,不宜性情焦躁者練習。
愛上書法,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延年益壽,讓我們一起將書法藝術融入到日常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