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最近幾天,我一直待在醫(yī)院陪護,因為弟弟在工地上干活的時候把腳拇指砸骨折了。
我一邊盡心盡力地照顧弟弟的生活起居,一邊認真觀察著周圍所有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是一顰一笑。
可能,這是我的職業(yè)習慣,總是喜歡從細節(jié)觀察人和物。
就如作家二月河所說:作家要觀察一切人、一切事情,不是“一些人”,而是所有人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
因為身處醫(yī)院這種特殊環(huán)境,我可以看到和聽到許多不一樣的人和事,所以我也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生病的痛苦,以及人性人心和人情冷暖。
就如老梁在節(jié)目中所說:如果你想了解人性,就去醫(yī)院看看。
作為一個中年人,我去一趟醫(yī)院,就看到了人情冷暖和幾個關(guān)于人生和人性的真相。下面分享給大家。
1、有酒有肉多兄弟,為難何曾見一人?
弟弟隔壁床的病人是個35歲的男子,他是因為交通事故而住院搶救。
男子很健壯,看著像社會人,因為胳膊胸前都是大面積紋身。前兩天他都一直是半昏迷狀態(tài),嘴上時不時冒出幾句聽不懂的方言。
聽弟說,這個男子是凌晨一點多鐘進的急救病房,送他來的是幾個年輕人,看樣子是他朋友。
但是他的朋友們或是見男子傷勢太重,或是怕墊付醫(yī)藥費,都快速跑得不見人影。
后面,男子老婆一個人過來了,全程負責照顧和伺候。
隔日,我又從男子母親口中得知,男子晚上8點多下班,然后和一群朋友去吃飯喝酒,一直喝到快12點。
酒足飯飽后,男子坐朋友車回家,坐在副駕上,但是朋友也喝多了,于是就發(fā)生了車禍。
朋友開車沒有受傷,男子卻從副駕上飛出去了,摔得重傷,被后座的幾個朋友送來醫(yī)院搶救。朋友送男子來醫(yī)院后,怕惹上麻煩事,都各回各家了。
聽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了老祖宗的一句箴言:有酒有肉多兄弟,為難何曾見一人?
古語有云: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酒肉朋友、狐朋狗友在危難面前,終究是經(jīng)不住考驗的,這也說明這種友誼本身就非常不可靠的。
估計是怕惹上事,男子的那些兄弟哥們,到現(xiàn)在也沒一人來醫(yī)院看望。
看著男子目光呆滯地躺在床上,我想此事過后他會明白許多道理。
這件事也讓我看到了人心人性以及人情冷暖,以及讓我再次反思朋友和社交的本質(zhì)。
我又想起了周國平的一段話:
熱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里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2、人類的悲觀并不相通
曾經(jīng)我讀過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還記得這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無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離合并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當我在自我剖析的時候,我也發(fā)現(xiàn)自己和魯迅先生一樣,也覺得人類悲觀不相通,覺得他人吵鬧。
弟弟隔壁床的男子看樣子受傷很嚴重,但是我只是內(nèi)心些許同情他,并且可以想象他很難受,但是我并不替他擔心和難過,因為他和我不熟。
反倒是弟弟的腳傷輕得多,我很在乎很心疼,因為弟弟是我的親人。
再說弟弟,他領(lǐng)導過來看了一次,只是幾句話噓寒問暖,走形式,我也深知領(lǐng)導根本就不關(guān)心弟弟的疼痛與否,因為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雖然“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這句話聽起來很扎心,但這卻是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內(nèi)心的寫照。
總體來說,關(guān)系疏遠的人們之間,悲歡并不相通,他人的好與壞與我們關(guān)系不大。
但是關(guān)系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雖然可以悲觀稍微相通,比如說親人難受我們也難受,但是依舊達不到“感同身受”的地步。
因為即便是最疼愛我們的父母也不能真切感受到我們身上的痛苦,他們不可能替我們受苦受罪,我們也不能替他們受苦受罪。
人與人之間可以互幫互助,但是幫助不是替代,可以感同,不可能真正身受。人生,終究是屬于自己的修行!
就如愛因斯坦所說:苦和甜來自自己和外界,而堅強則來自于內(nèi)心,來自于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3、人心是不知足的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簡單以為自己真心對他人好,他人會感恩,其實不然,因為人心是不知足的。
比如說,前幾天看一則消息,女子好心給流浪漢買飯吃,流浪漢看了一眼飯菜,很不屑地又把盒飯放到了好心人士的手上,轉(zhuǎn)身離去了。
這就是又應了老祖宗的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背后深層次原因還是因為人心是不知足的,得到了,還要更好,一旦沒有達到自己心理預期,就抱怨,就恩將仇報。
弟弟旁邊男子住院的時候,男子的親戚們過來看望,大都是提著牛奶和水果。
我看見這一幕:一個親戚遞給男子母親一個紅包,說是一點心意,男子母親嘴上說不好意思,手卻很誠實地收下了紅包。
聽他們對話,大概可以判斷男子的這個親戚是做工程的,應該經(jīng)濟條件還可以,但是親戚一直強調(diào)自己工程款沒有接回來。
親戚走后,男子母親打開紅包看看,清點一下,用不懈地語氣說道:才500元!
然后她把5張百元大鈔塞進自己口袋,再轉(zhuǎn)身把空紅包扔進了地上的塑料袋。
估計送禮的這位親戚一輩子也看不到自己走后,男子母親的所作所為,也聽不到男子母親的抱怨。
想想也覺得可怕,是不是我們送禮出去后,他人也會在背后說這樣的話?
幸好,一般人是看不到不該看的,聽不到不該聽的。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寫道:感恩是一種極其有教養(yǎng)的產(chǎn)物,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
的確如此,我們不能奢求人人都懂得感恩,畢竟人心是不知足的,但是他們對我們好,或者他們懂得感恩,我們要珍惜。
以上便是我最近待在醫(yī)院的感悟,也算是幾條人生真相,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人性、人心、人生。
與諸君共勉!
閱讀更多關(guān)于人性規(guī)則的文章,歡迎大家查看我的人性文章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