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長相美麗的女子總是容易惹人喜愛,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人們對漂亮的東西會心生向往,即使得不到也會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對待事物是這樣,對美女更是如此。美女歷來都不愁嫁,尤其在古代,姿色過人的女子經常會成為后宮之人,甚至尊為皇后。
只是從趙飛燕開始,古人便有了紅顏禍水之說,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那些絕色佳人遇到了好色的皇帝就成為了禍國殃民的罪人,紅顏禍水是她們永遠也甩不掉的黑鍋。更為凄慘的是,有的女子完全身不由己,祖孫三代娶同一個老婆,本以為是個故事,沒想到卻是真實存在的,那么這位女子又是誰呢?
平民之女,心性高潔
漢朝剛剛建立時也正是匈奴最為猖獗之時,就連劉邦都險些栽在匈奴單于的手里,之后不得以用和親的手段來維護暫時的和平,以此來休養生息,直到漢武帝時期,擁有了兵強馬壯的實力,這才給匈奴一次次致使的打擊,殘余的匈奴一半逃向了西域,一半與漢室交好。
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原一戶平民人家出生了一個女兒,據說她的母親懷孕時夢到一輪明月入懷,因此給她取了一個極美的名字——王嬙,字昭君。別看王昭君是平民之女,但她卻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擅長彈奏琵琶,再加上一副動人美麗的長相,成為了南郡地區的名人。
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兒肯定不會居于民間,漢元帝時期,16歲的王曉君與很多女子一同選入了宮中,以王昭君的資質完全有機會得寵。但是王昭君心性高潔,沒有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就把她畫成了一副普通人的模樣獻給了漢元帝。那時候漢元帝“翻牌子”完全看畫像,看王昭君不出色就沒有召見,王昭君就這樣一直被冷落在深宮之中。
昭君出塞,皇帝懊惱
五年的時間對于尋常百姓來說是很容易渡過的,但王昭君在深宮受盡了冷遇,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心中沒有怨氣是假的。后來聽說南匈奴首領呼韓邪想與漢朝和親,漢元帝想選一宮女嫁到匈奴,宮女誰也不愿意去那荒涼之地,這時王昭君站了出來,漢元帝得知后非常高興,認了王昭君作義女,與匈奴和親。
出嫁那天漢元帝召見了王昭君,這是他第一次見到王昭君的“實物”,驚其美貌,交談后又佩服其才華,但已經答應王昭君與匈奴和親,圣旨已下無法挽回,眼看著才貌雙全的美人成為了匈奴單于的閼氏,只能悻悻作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嫁后,漢元帝非常懊惱,宮里有如此的佳人為何自己不知道,是自己當初看花了眼嗎?于是他命人找到當初王昭君的畫像,一看簡直是判若兩人,仔細詢問才知道是畫師毛延壽做了手腳,白白讓自己錯過了一個美人,一怒之下斬了畫師毛延壽,他也只能以此泄憤了。
雁落平沙,夫妻和睦
王昭君本以為自己能夠侍奉君王左右,未成想直接受了五年的冷遇,她不想老死宮中,嫁給單于也是無奈之舉。任是誰也不想遠離家鄉,一路上王昭君看似風光出嫁,但她的心情無人能懂,西行千里,有可能魂歸故里,這一別就是永訣,她的心是充滿悲痛與凄涼的。
王昭君無處發泄自己的情緒,只能在行進途中休息的時候彈上一曲琵琶釋懷。周圍的人都被她所彈的琵琶所感動,甚至驚動了天上的飛雁,大雁落在平沙之上聽著王昭君如泣如訴的琵琶曲。她這一彈也成了千古名唱,四大美人中的“落雁”就成為王昭君的“代名詞”。
王昭君嫁到匈奴之后,與呼韓邪單于生活得還算美滿,畢竟像王昭君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子,在匈奴是極為難得的“寶物”,對她也是呵護有加。不久之后,王昭君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足見呼韓邪單于對王昭君的喜愛。
身嫁三代,難歸故里
王昭君本身就是一名才女,對于政事方面有略有見解,嫁給呼韓邪單于后提出了不少利于匈奴發展的建議,同時也為匈奴與漢朝的和睦相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原以為日子就會這樣平安順遂地過下去,未成想呼韓邪單于兩年后去世,留下了她們孤兒寡母,更讓她感到羞恥的是,王昭君又被迫嫁給了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
在匈奴有著游牧民族“收繼婚制”的習俗,是指兄弟死后收其寡妻為己妻,或者有子收庶母(父妾)為妻者,據史料記載:“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按照規矩,新任單于可以娶自己的庶母,王昭君嫁給丈夫的兒子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當時王昭君給漢朝寫信,表示想回自己的國家,當時漢元帝已不在,漢成帝在位,一句“從胡俗”就把王昭君的命運永遠交待在了匈奴這里。王昭君作為一個弱質女流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只能出嫁從夫,這次她與復株累單于在一起生活了11年,期間為復株累單于又生下了兩個女兒。
王昭君生的兒子成為了兩個女兒的“叔叔”,在這里有悖倫理的情況下,她只能聽天由命。然而,在復株累單于去世后,王昭君再次不得不接受了“收繼婚制”的習俗,她又嫁給了復株累的兒子搜諧若鞮單于。
祖孫三代娶同一個老婆,這在漢朝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情,王昭君三嫁單于,表面風光,內心的心酸無人知曉,最后與搜諧若鞮單于生活一年多便郁郁而終,去世時才35歲,一代佳人自此香消玉殞,難以回歸故里。
小結
王昭君的一生都在過著身不由己的生活,入宮后因沒有討好畫師而倍受冷落,試想一個在南郡頗有名氣的才女,入宮之后受到如此的待遇,心中肯定充滿了悲怨之情。她主動提出遠嫁匈奴,一是發泄心中的怨恨,二是希望給自己謀求一條新的生路。
只是沒想到第一任丈夫早逝,接下來連續又嫁了兩任丈夫,祖孫三代娶同一個老婆,她心中的滋味是相當不好受的。但她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只能接受殘酷的現實,在女子地位本來就非常低下的古代,她這朵鮮花只能在歲月的摧殘中慢慢凋零、枯萎。
參考資料:《史記.匈奴列傳》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