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總是認為生活的意義是不斷做加法,喜歡用囤積物品來獲取安全感。
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會導致生活失衡,還會令我們的內心變得沉重不堪。
其實,少即是多,真正高質量的生活,并非走向繁雜,而是回歸簡單。
唯有學會刪繁就簡,定期將無用的物品扔掉,才能騰出空間去容納幸福。
正如作家有川真由美說的那樣:
人生要懂得取舍,只有把生活變得簡單一點,才會有精力去發現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斷舍離》一書里說:“不用的東西充滿了咒語般束縛的能量。”
此言不虛,那些不經常使用的雜物,不僅會占據空間,還會使內心負累。
唯有淡泊物欲,才可輕松自在。
“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有一段時間,她下定決心要學英語,當即便定了一年的英語教材。
但卻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學,教材便堆積在那里。
每次看到那些教材,都倍感壓力,后來干脆收了起來。
很久之后,她再次發現這一大箱子的英語教材和磁帶時,錄音機已經被淘汰了。
于是,她毫不猶豫地將這箱教材丟棄了,心里只覺得舒暢極了。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梳妝臺上,放滿了過期或不再使用的護膚品;
拉開衣柜,里面被好幾年沒穿的舊衣服塞得滿滿當當。
每次看見,都倍感焦慮,逐漸陷入“扔了可惜,留著沒用”的怪圈。
這就是現在大多數囤積人的現狀:
擁有的物品越來越多,人卻變得越來越疲憊,幸福感變得越來越低。
心理學上有一個“空杯理論”,講的是:唯有懂得放空過往,才能有新的收獲。
放到生活上,也同樣適用。
要想生活變得輕松,就得先學會丟棄不需要的東西,定時清理物品。
畢竟,唯有吐故,方能納新。
要讓物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物所累。超過3個月沒用的東西,你就該扔了。
唯有清空物欲,才能活得輕松、過得幸福。
高品質的生活,屬于那些能舍棄不必要東西的人。
后半生,不妨學會定期清理雜物、刪繁就簡,為生命卸去沉重,更好地前行。
你終會發現,清理過后萬物明朗,未來可期。
書籍《簡而美地活》中有這樣一段話:
想要的東西越多,心就越不容易滿足。即便你最后如愿得到了所有,心情也會倍感壓抑。
本該為你帶來快樂的東西,反而成了壓力的源頭,在你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
的確如此,什么都想要,往往十分疲憊;什么都舍不得,只會讓你更加求而不得。
欲望成為負重,生活也會變得沉重。
及時清理心里的空間,才能接納人生的快樂。
在一次采訪中,日本空間規劃師談起清理物品對自己的影響:
以前的她,眼看著屋子里大堆的雜物,整個人感覺十分焦慮。
不僅如此,對待生活,她感到很迷茫,整天思緒龐雜,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是什么。
后來,她開始嘗試整理家務,做的不是簡單的擺放和清潔,而是將那些沒有用的東西統統扔掉。
當她把柜子里昂貴但并不適合自己的衣物、不想看的書籍、用過幾次便束之高閣的健身器材扔掉之后,整個人變得豁然開朗,積郁的心情也明快了不少。
每次清理家中物件后,眼看著家中變得寬敞明亮,她內心的糾結與焦躁越來越少,生活開始漸漸明朗了起來。
經過對物品的整理,她審視了自己的生活,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決斷能力,還認清自己的人生走向。
最后,她出版了暢銷書,成為了空間規劃師,影響了無數人。
俗話說:心隨物轉,情隨事遷。
是的,家中的物品擺放,往往會影響主人的精神面貌與生活狀態。
當家中的雜物越積越多,生活的空間變得狹窄,居住在其中的人就會受其影響變得焦躁不安、身心俱疲。
就像不重要的事情擠滿了內心,損耗著我們的精力。
只有學會舍棄超負荷的物品,給自己留有一個空間,方能輕松上路。
每一次清理物品,都是整理心情。
生活是人生的縮影,只有將看得見的空間改變,才能影響看不見的人生。
正所謂家凈人安,福氣自來!
李銀河曾經說過:
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樂的,不是痛苦的。
誠然,精致的生活,不是擁有多少東西,也不是擁有光鮮的外表,更不是活在別人眼里,而是一個人內心的舒適與從容。
真正的精致, 其實一點也不貴,做到這兩點,你也能擁有精致的生活。
1、精簡物欲
整理平臺“留存道”與新浪樂居財經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中有一組數據:
85%的中國人不懂空間規劃,他們當中91%的人患有囤積癥,舍不得扔衣服;83%的人衣柜衣物數超過500件。
但其實,真正起到作用的,只占了20%。
可見,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正在被物欲支配。
小時候沒有用過的東西,長大后對自己進行“補償報復式消費”,不管合不合適,都要一一買下;
看見別人擁有的東西,一時興起,不管自己會不會經常使用,便會去購買。
殊不知,這種追逐物欲的方式,不僅大大消耗財力,還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壓迫感。
生活變得凌亂不堪,人也變得疲憊不已。
索提那克禪師說:“人生欲望,如樹上雜枝,你無法完全消除,卻需要定期修剪。”
確實,唯有學會精簡物欲,將自己從物質欲望中解放出來,方能輕松上路。
2、扔+不買
網上有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改變自己混亂的人生?
其中有一個無比簡單卻正確的答案:請開始扔東西。
由于過度囤積,擁有的物品遠遠超過日常所需,占據了大量的生活空間,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既焦慮又壓抑。
其實,讓心情變好的方式,不僅只有買買買,還有扔扔扔。
將不可用或者不會再用的物品統統扔掉,若是擔心可惜,也可以挑選一些相對好的舊物品贈送給別人。
因為,當生活的空間變得寬闊,人的心情也會變得明朗。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根源上杜絕購買不需要的物品。
每一次去購物之前,詳細列購買清單,不購買不在清單上的任何東西,避免了超市打折造成的沖動消費;
其次,在購物之前,反復確認使用頻率以及實用價值,避免盲目消費后的“束之高閣”。
不但如此,還應該避開旁人的期待與眼光,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物品。
人生中美好的事,大多是免費的。
物欲極簡,就會收獲內心的安定與從容;學會舍棄,便能讓生活變得明朗起來。
真正的精致,是以簡馭繁的生活、豐盈充實的精神,真的一點都不貴。
作家蘇芩曾說:“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會做減法,學會舍得和放棄,方能獲得輕盈和靈動的人生。”
說得多么鞭辟入里。
人生路上,負重越多,只會走得越慢。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物欲極簡,給生活做減法。
文末點亮【在看】,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精簡物欲、定期清除無用的物品,將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自在從容!
作者 | 兩忘機,手中執筆,只為和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