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離婚對成年人來說漸漸變成很常見的一件事,離婚率都在逐年升高,但是說到了離婚,中國人最常糾結的就是孩子的問題了,強扭的瓜不甜,為了孩子選擇不離婚,未必就能夠避免傷害。
反過來說,離婚也未必就一定對孩子不好,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單親家庭中的親子關系一定有更多的暗礁,需要小心繞過去,特別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很容易集中爆發,父母親要比較注意親子關系的一些情況,
第一,單身父母勢必面臨一般家庭沒有的壓力
比如,家庭經濟狀況改變,過去可能是夫妻雙方都在工作賺錢,那單親家庭因為只有爸爸或者媽媽,資源就會變少,為了家庭經濟,帶著孩子的單親家庭,就要去做更多工作,比以前更忙,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會受到一些限制。
第二,比起一般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內心往往更容易慌張不安,這跟父母親離異過程順利與否有很大的關系,從父母親的角度,如果離婚不可避免,那么為了日后的親子關系更融洽,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運用適當的方法告訴孩子,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離婚是因為雙方在生活方面一些觀念的不一樣。雖然以后我們不在一起生活了,
但爸爸媽媽永遠都是你的爸爸媽媽,我們有時候會有互相探視或者其他撫養的權利,如果事先好好告知,那孩子首先能夠減輕部分的焦慮以及自卑的心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單親家庭出身又往往會被貼標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傷害。
單親家庭也有不同的類型,每一種類型家長要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度并不太一樣,相對來講,單親爸爸帶著女兒生活會比單親媽媽照顧兒子或女兒會比較辛苦。因為通常女孩子在青春期剛剛開始的時候,比如說小學五六年級,她的身體上已經出現很大變化,這時候女孩子不曉得該怎么辦,如果又沒有機會跟媽媽相處,那就非常辛苦艱難。
事實上,男人經常覺得自己的面子很重要,如果爸爸離婚,帶著孩子,一般來說他會認為我只要負責賺錢給你就好了。不會特別去注意到其他的狀況,所以小孩子進入青春期,特別女孩子非常需要心理和情緒上的支持。
這可能是爸爸天生的弱點及難處,如果爸爸這個時候沒有意識到,本來家里面有一些姑姑阿姨有一些女性長輩可以去協助,或者說爸爸覺得沒面子,不想求助女性親屬,那女孩子真的蠻可憐,會非常孤立無援,甚至于爸爸的距離會越來越遙遠,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其實,女孩子對婚姻感情這些事情相對敏感,如果在青春期又是單親家庭,她們很容易會出現一些我們所謂的行為問題,可以早期發現。例如,很早會和異性發生親密關系,
在變成單親之前,一個好的父母親應該要為自己的孩子先做好準備,比如說媽媽這邊有沒有自家兄弟姐妹可以支援,爸爸那邊有沒有姑姑或者其他親屬可以部分代替母親的角色,
但其實媽媽離婚帶孩子生活的問題也會不少,因為相對來說,單親媽媽更容易有不安全感。特別有一些女性有時候會有一種心理,覺得自己婚姻失敗,人生也失敗,對待孩子就有一種特別的狀態,對孩子的控制欲也可能變得更強了,很多這樣的單親媽媽對孩子會過度補償,這樣子的媽媽其實她應該先覺察到自己是那個比較沒有自信的人,才會因此產生情緒上的潔癖。
具體表現有兩種,一種就是對孩子過度溺愛,另一種過度要求。都會讓孩子覺得受不了,產生更大的沖突,單親家庭里面母女關系的沖突會比父子沖突來得大。
因為父親會覺得,把工作做好來證明自己的成功。可是女性就不太一樣,會把感情放在比較重的位置。
女性的社交激素濃度比較高。女性有種叫偏自己的神經組織也比較粗,因為這樣女性就更能體察到情緒,更能夠察言觀色,也就更容易受到情緒磁場的互相干擾。
作為單親媽媽,現在非常辛苦,但是先把自己的情緒磁場調整好,女兒一定知道你很愛她,也知道你的辛苦,只是她現在青春期,有時候說不出口。如果有一些事情,不妨可以把它寫下來。因為脫口而出的語言有時候會讓你的愛變成另外一種傷害,當情緒比事情跑得更快的時候,先要做到的就是淡化情緒。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媽媽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孩子。
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像是代罪羔羊,孩子會覺得說我生出來也不是我自己能選擇的,是你們把我生出來的,心里會非常委屈,所以記得媽媽要先把情緒處理好,再來面對問題,事情自然能夠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如果媽媽覺得自己已經不行了,快要崩潰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建議真的可以尋求心理方面的專業協助,專業人員就會給母女或母子雙方各自要回家做的功課,慢慢的幫他們解決親子關系的問題。
除了單親家庭的父女,母女之間,其實單親家庭的母子之間有隱憂,也要及早注意,最常見到的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媽寶,有一些媽媽對孩子過度的保護,不敢嚴厲教育小孩,然后也不讓孩子知道家里的情況,所有的委屈都是媽媽來承受,所有的苦的都是媽媽吞下去,結果就是原本應該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根本沒有機會去處理生命中的困難,這一切就造成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找媽媽的媽寶,
總結一下單親父母親普遍需要注意到四個問題,
第一、注意不要讓周圍親友給予孩子造成傷害,因為傳統上除了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被貼標簽,而親屬的同情甚至憐憫也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另一種傷害。有時候會覺得這孩子小小年紀了,父母親就離婚了,好可憐啊,大家要對他寬容一點,好像感覺單親家庭的孩子就特別脆弱,因此對孩子過度保護,這一點要注意。
第二、不要讓父母親本身的罪惡感影響到孩子的管教原則。有一些單親父母覺得無法給孩子完整的家庭,感覺對不起孩子,因此自己有罪惡感,這種罪惡感有時候會導致一些對孩子過度補償,比如說提供更多的玩具等等這些。
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就很難堅持原本該管教的原則,甚至有時候還會為孩子的錯誤找借口,這完全就錯了。
第三、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前夫或前妻把他們妖魔化,因為孩子也會思考,會覺得那我也是爸爸媽媽生的,爸媽媽媽這么不好,我自己有一半應該也不好,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有這樣的觀念,會在自我認同上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第四、不要讓孩子成為報復對方的工具,前面有說到父母親要分開之前,越是好好跟孩子做說明,然后跟對方保持友善的聯系,這樣對孩子好處就會越多,如果不行的話,也要能夠尊重孩子,讓他可以決定跟父親或母親保持同樣的距離,不要粗暴的把孩子夾到雙方的離婚戰爭來。
其實,單親家庭的親子問題,癥結經常都在父母親自己身上,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家長自己的情緒問題。
如果你覺得文章說的有道理,就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