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堂妹家回來,嫂子正在忙,關于過年,大哥是“最高統帥”、“甩手掌柜”,嫂子是“小兵”,他“發號施令”,嫂子“沖鋒陷陣”,當然也有命令不好使的時候,兩人再“!@¥%……&”,如此這般,相互妥協、搞定。反正我是沒見過他倆真正動氣過,嫂子由來好脾氣,她生氣超不過一個小時,而大哥也會適時服軟,我想他們深諳夫妻之道吧。大哥知道自己在家做不了什么,還是出去走走,鍛煉一下自己的腿腳,盡管室內外溫差達到30度以上,出門總要穿戴整齊,而他的右側肢體不好使,每次穿脫衣服都要很長時間,熱得一身汗,可是他并不因此借故不出門,每天至少出去一趟遛彎。我解讀為這是他對自己對家人負責的一種表現。
嫂子邊準備晚飯,邊和我拉著家常:“今天,咱就算開始過年了,晚上把親家請過來吃飯。”她這么說時,我并不覺得奇怪,從我回來就看見他們每天邀請親家來吃飯的,我奇怪的是,怎么把兒女親家關系處的和一家人一樣。嫂子開始說了:“我們從煙臺回來,天都冷了,早過了賣秋菜的季節,在煙臺(女兒那里)待了兩個多月,家里冰箱都拔電了,米袋子都讓我倒空了,怕生蟲子。”我點頭嗯“人家姑爺家早把秋菜給準備好了,我們一回來就土豆、白菜大蔥的送來。”我露著羨慕的目光,“這還不算,給腌酸菜、蒸粘豆包、孩崽子回來給殺雞宰鵝送排骨,小夢夢(嫂子的外孫)他爺爺調樣給孩子買水果,一買還買老些……”“嫂子,你咋恁有福?啥都不用自己弄了!”“你看,不讓送硬送,照實說,親家開大車,親家母打工,賺的都是辛苦錢,回家喂雞喂鵝緊忙啊!我也勸他們不要送,不聽。”
我被感動著,事怕顛倒理怕翻,如果總是想著彼此的好,總是惦念著彼此的缺,總是能想到我能為你做什么,天下的很多爭端也就不會有了吧?我想。
親家倆口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樸實可靠,自立勤勞善良全然遺傳給了兒子,這個侄女婿無論走到哪里,都倍受老少的喜歡。在煙臺,表弟曾經問大哥:“大哥,你這女婿咋找的?打著燈籠嗎?忒好了!”說著把大拇指舉得老高,于是大哥就心滿意足的咧嘴笑:“自己處的!”
是呀,兩個孩子經過八年的戀愛長跑,才修成正果。侄女婿憑借自己美術專業特長,經過半年的學習,在煙臺開了家刺青店,兩年內已經培養了6個徒弟,作品在第三屆北京國際紋身藝術節展出,并一舉獲得杰出紋身師稱號,由于德藝雙馨,小店的生意一直不錯。他們本打算在家多陪父母幾天,可是預約的顧客從初十就開始排開了。(找
幾幅小作品,大滿背、大花臂、大花腿不在文中插入了)。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他們在煙臺的房子,是二哥二嫂幫他們定下來的,現在看來,決策是很英明的,房價看漲。最主要的是兩個孩子有了安身之所。
咚!咚!咚!傳來敲門聲,原來是侄女小兩口回來了,手里提著大包小裹,有從親家那拿來的自制皮凍、自家蒸的饅頭、豆包、排骨和雞等等。
晚飯后,大哥又喊嫂子出去遛彎,嫂子不想去,大哥說:“今天不是情人節嗎?出去給你買點小禮物。”嫂子看上去并不太當回事,但還是跟著出去了,而我卻嘖嘖贊嘆,順便拿眼睛瞄了一眼愛人,看他沒反應,我也死心了。
半小時以后,嫂子一個人先回來了,臉上若無其事的表情,我們也沒發覺什么,她只是說,大哥走的慢,在后面。又過了一會,大哥上樓來,顧不上脫衣服,就來跟我們“告狀”:“你看看你嫂子!外面那么黑也不等我!就自己走!”我們看著嫂子去尋求答案:“那你就在那小店不出來,喊你也不走!誰知道你給誰買禮物!?”嫂子忍不住,臉上帶著點慍怒開始辯解,閨女和姑爺都在跟前,我們沒一個人幫他倆判斷對錯,我看著他倆的表情忍不住樂。大哥還在解釋他在做什么,我已經樂出聲:“你們倆應名出去過情人節,咋還過掰了呢?”后來嫂子一邊幫大哥脫衣服,一邊還損他:“也不知道注意場合,姑爺還在家,啥都說……”,大哥眼睛瞪著她不再說話。
他倆,年歲再大,心里都住著青春,都戀著彼此,相互怨懟,這不正是真性情么?
就在此時,家庭群里小弟發來一條消息,計劃有變。
許我一寸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