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期做外貿的朋友對印度的分析,我覺得是最深刻的,他說:印度的傳統文化中缺少“廉恥”這一性格。
拿我們中國人來說,假如偷東西、考試作弊被發現的話是一種很羞恥很丟臉的事情,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這種“廉恥心”可以起到一定的約束不良行為的作用;又比如我今天考試考砸了,我會覺得非常羞恥,從而奮發圖強努力學習,這個時候“廉恥心”又會成為驅動力。
而印度人的文化中缺少“廉恥”一項,所以他們對很多被我們認為不良的行為缺少約束力,即使做壞事被發現了也只會覺得“竟然被發現了,真倒霉”,然后下一次還是照做不誤;同時,他們行事的驅動力只有榮譽和利益,也就是說他們會為了“家族榮譽”和金錢去做事,但絕不會因為感到“羞恥”知恥而后勇。各位答主在各自的回答里列舉印度無數的奇葩行為,歸根結底大多數都可以總結為沒有“廉恥”的原因。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中國人會把晚清到解放前這一百多年當做一段恥辱的歷史,解放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各個領域都努力做到最大最強。
而同時,因為沒有“羞恥心”,印度不僅沒有把被英國殖民的那段歷史當做恥辱,反而以此為榮,稍微有點成績就尾巴翹上天,這才有了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但即使被打到遷都他們也沒有把屈辱當做動力,反而把我們的撤退當做勝利繼續洋洋得意,后面幾十年也絲毫沒有改變,牛皮吹得一個比一個響,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只有造人這一項了。
全世界那么多的國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但是“毫無廉恥”的可能僅此一家別無分店,那么被看不起也是情理之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