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稱為焦慮癥。焦慮表現為精神癥狀和身體癥狀。精神癥狀是指一種焦慮、恐懼和焦慮的內心體驗,伴隨著緊張。軀體癥狀在精神癥狀的基礎上伴有自主神經系統的過度活躍,如心悸、氣短、肌張力震顫、胸悶、口干、出汗、顫抖或潮紅、臉色蒼白等。
臨床表現
焦慮癥的主要表現為焦慮的情緒體驗、運動不安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急性焦慮、慢性焦慮和社交焦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1.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表現為突然發作、反復發作、不可預知和強烈的恐懼體驗,一般持續5 ~ 20min,極少超過1h。有瀕死感或失控感,以及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①心臟癥狀:胸痛、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
②呼吸系統癥狀: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③神經系統癥狀:頭痛、頭暈、暈厥、感覺異常。
2.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
是焦慮癥最常見的表現形式,表現為廣泛性或持續性焦慮,如過度擔心、緊張、恐懼等。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癥狀(口干、心悸、氣短、出汗、尿頻、尿急等),以及不寧運動的癥狀(輕微震顫、坐臥不安等)患者往往睡眠困難,多夢易醒。
3.社交焦慮障礙。
臨床表現多樣,輕度者在與他人交往時害羞、靦腆、緊張。癥狀較重的患者表現為害怕被審視,害怕看別人,害怕做出尷尬的行為,甚至會感到羞恥,逃避社交,導致與社會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