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說文解字》:“慈”,愛也。從心、茲聲。“慈”從心,從茲,是指仁慈,在帛書版《老子》中的“慈”為茲。
然而,它并不只是形容詞,同時(shí)也是動(dòng)詞。茲,為雙玄,對應(yīng)《老子·道經(jīng)》第一章中的“玄之又玄,眾秒之門”。
《道經(jīng)》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通過古代文學(xué)語法,整理后得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有,名萬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
道家所講的”道”不只是人們通常所認(rèn)知的道。常道,是指普遍存在的自然規(guī)律和天地間的法則。非常道,是指宇宙萬物的本源,它無法被準(zhǔn)確定義,只能主觀地用“無”來形容。有,是指從“無”中所產(chǎn)生的萬物。站在“無”的立場,可以感悟本源產(chǎn)生萬物的玄妙。站在有的立場,可以觀察萬物生長的發(fā)展變化。有和″無”皆產(chǎn)生于非常道,同被稱作玄。由于非常道不能被準(zhǔn)確定義,因此感覺它極為玄妙,有和″無”是打開探索宇宙玄妙之門的鑰匙。
破解:
1. 帛書版《德經(jīng)》在前《道經(jīng)》在后,“道可道,非常道”與《德經(jīng)》最后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相互呼應(yīng),同為承上啟下。
《德經(jīng)》主要對人之道進(jìn)行講述并主觀描述天之道。《道經(jīng)》主要對天之道進(jìn)行主觀描述并進(jìn)一步講述人之道。
2. 在本章中得出“常道”和“非常道”以及有和無。老子分別用有和無來代表“常道”和“非常道”。從此“有和無”成為了”道”的專屬動(dòng)詞,組合后形成動(dòng)名詞,即有道和無道。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在帛書版中為“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以此得出:
玄,是有和無的共同稱謂。
道,是常道和非常道的共同稱謂。
因此“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指“有和無”是打開“道”之門的鑰匙。
老子用“無極”來形容“道”的本體,無極生有無,有即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生八八六十四卦。東漢王弼版的《道德經(jīng)》其實(shí)是用漢時(shí)的語言和文字對《老子》進(jìn)行解讀,他以“慈”為茲,用得極妙,意為“心懷無極與太極”,無中生有,有無相生,正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道無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