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期間輕徭薄賦,重視經濟發展,所以開啟了文景之治,漸漸恢復之前在戰爭中受損的國家。這也為后來漢武帝討伐匈奴,擴大疆土提供了物質基礎。
漢武帝即位之前,太子的人選并不是他。當時漢景帝劉啟十分寵愛栗姬,而漢武帝的母親王氏則默默無聞,不被人所熟知。所以最初劉啟看好的人選是栗姬的兒子,自己的長子劉榮。可以說這樣的形式對于劉徹非常不利,太子之位已定,劉榮雖然才智不及劉徹,但是其母栗姬受寵,又占據長子的頭銜,歷朝歷代以來立嫡立長都是傳統,更何況自己也沒有背景的支持,所以說處境堪憂。
不久之后,薄皇后因為不受寵愛,又無子嗣傍身,被漢景帝劉啟廢掉了,這種情況下栗姬算是最大的受益人了,自己的兒子已經被立為了太子,皇后之位也是唾手可得。但是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栗姬是宮女出身,本身沒有受過什么教育,性子也是比較蠻橫驕縱,只不過一直有劉啟寵著,倒也沒什么事情。不過她錯就錯在不該惹館陶公主劉嫖,劉嫖是劉啟的親姐姐,竇太后的嫡長女,可以說是出身尊貴,順風順水。
館陶本人很有野心,一心想要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一開始館陶看好的人選是太子劉榮,但是當她去和栗姬商量這件事情的時候,被栗姬狠狠拒絕,并加以嘲諷,驕傲的劉嫖怎么受得了這個氣!于是心中恨上了栗姬,想要讓她一無所有。館陶本身與漢景帝劉啟關系也比較好,在他的面前還是說得上話的。所以她開始暗中貶低栗姬,本來后位空置,栗姬就一直等待上位,結果劉啟聽到館陶的話,也覺得栗姬太小家子氣,擔不起后宮之主的重責,于是栗姬始終沒有被封為皇后,栗姬知道是館陶暗中挑撥后,直接撕破了臉皮,威脅起了館陶。于是館陶覺得不能讓劉榮登基,不然對自己非常不利。
就在館陶公主思考合適人選的時候,劉徹就出現在了她的眼前。比起跋扈的栗姬,王氏溫柔禮貌,對待館陶也是客氣友好,劉徹本人也是才華出眾,獨樹一幟,更讓館陶公主滿意的是,面對想將陳阿嬌許配給劉徹的事情,王氏非常順利的同意了。劉徹更是說出了“若得阿嬌,金屋藏之”這般話。這讓館陶公主大喜過望,認為劉徹是一個絕佳人選,一定會好好對待自己的女兒陳阿嬌的。所以館陶公主開始大力支持劉徹上位,她先是不停地在劉啟面前夸贊劉徹的才華見識及品性,又在朝廷當中為劉徹尋找支持者,于是劉徹逐漸出現在了眾人面前,比起驕傲自大的劉榮,劉徹的過人談吐以及謙遜更能俘獲大家的喜愛。
在大家一致的贊譽下,劉啟的想法也逐漸發生了改變,覺得劉徹比劉榮更適合做一個帝王。而這時王氏也頻頻出現在劉啟面前,面對溫柔細語的王氏,劉啟逐漸寵愛起這個曾經被自己遺忘的妃子,面對這些變故,栗姬慌忙之下,只知道仗勢壓人,一味的打壓,沒有策略和方法,所以最后被漢景帝所厭棄,連帶著劉榮也被廢除了太子之位。
后來劉徹順利登基成為了皇帝,不過劉徹不是劉啟,面對想要獲得更多權力的館陶公主等人,他是不可能忍受的,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于是曾經幫助自己繼承帝位的館陶公主等人,現在卻成為了絆腳石,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皇帝,大權在握,就要將這些人除掉,曾經的誓言,放在劉徹面前也成了一段笑話。他一方面縱容陳阿嬌在后宮之中獨大,囂張跋扈,一方面在前朝他卻籠絡臣子之心,不斷培養自己的心腹。漢武帝與之前崇尚道家思想的皇帝有所不同,他崇尚儒家的學說,所以大力主張儒學治國,為此得到了儒家士子的推崇與追隨。
劉徹為了抑制諸侯國的勢力,實行推恩令,用法治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候,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減少。同時在地方設置刺史,負責監察地方,以此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身統治。還將煮鹽,冶鐵等國家核心經濟收歸于中央管理,使得中央成為了經濟中心。
另外漢武帝劉徹崇尚儒學,開始重用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并在長安建立太學,重要教授儒學教育。至此漢武帝已經逐漸掌握了國家大權,此時的他不再是曾經那個弱小無依靠的劉徹了,于是對于之前威脅到自己的那些人也可以開始清理了。
首先漢武帝將館陶公主等人手里的勢力逐漸架空,后來又逐個擊破,從此這些人對于劉徹就再沒有威脅力了。而陳阿嬌因為母親是皇二代,舅舅是皇帝,祖母是擁有實權的太后,所有從小到大就是自由自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愛使小性子。即使是面對自己的皇帝丈夫劉徹也是喜怒言于色,對于自尊心強,隱忍了這么多年才出頭的漢武帝來說,陳阿嬌這是挑釁,是恃寵而驕,所以內心對于本就出于利益娶得皇后,更是早早的厭煩了。
恰在此時,衛子夫的出現讓劉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舞姬出身的衛子夫,年輕貌美,性格溫順,對于厭煩陳阿嬌的劉徹來說,兩人更是云泥之別。此時的陳阿嬌背后的勢力,也不敢與漢武帝直接對上,畢竟這位曾經的失勢少年與此時霸氣的帝王早不可同日而語了。陳阿嬌本人也不是善于忍耐之人,她面對奪取了劉徹歡心的衛子夫,怒氣滿滿,總是各種找事。但是衛子夫出身低賤,本人也非常擅長察言觀色,她知道漢武帝不喜歡這位陳皇后,尤其討厭她的蠻橫任性,于是面對氣勢逼人的陳阿嬌,她更是一副柔弱退讓,楚楚可憐的樣子,果然漢武帝徹底被她迷住了,下定決心要讓心愛的衛子夫取代陳阿嬌。
事實上,漢武帝這樣做除了因為喜愛衛子夫,厭惡陳阿嬌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讓朝廷被后宮所左右,所以需要培養一股新的勢力,出身卑微,溫柔美麗的衛子夫自然成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選。而且衛子夫的兄長衛青乃將才,為了漢武帝的大業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也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和重用。于是廢除陳阿嬌而立衛子夫為皇后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就這樣,曾經被劉徹揚言要金屋藏之的陳阿嬌,最終退居長門宮,并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間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