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
在公元978年的七夕的這一天,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日,此時的李煜已經成為南唐的亡國之君,宋朝的階下囚,心中的悔恨和哀傷不言而喻,他依舊像往年那樣,讓歌伎唱起之前填好的《虞美人》,一曲唱罷,李煜已經淚如雨下,心中可謂痛徹心扉,更可悲的是,這件事卻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這件事讓大宋皇帝趙光義知道了,他認為李煜這一首《虞美人》是有反抗大宋傾向的,成為階下囚,竟然還不思悔改,還在思念南唐故國,于是他命人給李煜送去了牽機藥,就這樣,李煜在巨大的精神折磨和肉體痛苦中悲慘死去。
一首《虞美人》,斷送了李煜的性命,讓人不生噓唏。這是其性格使然,也是命運之必然。
李煜生于五代十國之亂世,自小聰穎好學,尤其是對書法和詩文有獨有見解,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他待人真誠,過分天真,本無帝王之心,卻有帝王之命,無奈成為南唐后主。
成為一代帝王,卻無治國之才能,每日享受帝王奢華的宮廷生活,寫詩作畫,于是短短的幾年,南唐便奉表投降。于是李煜也成了大宋的階下囚,被押送到汴京。
囚徒生活,使得李煜心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沒有了以往閑情逸致的心情,只剩下無盡的悔恨,他沒有政治頭腦,但又任性率真,哪怕是茍且偷生,對他來說都是最大的眷顧,李煜不是那位“樂不思蜀”的劉禪,他偏偏是一位性格率真、毫不掩飾之人。
李煜在異國他鄉望著這春花秋月,思念著故土,思念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剩下的往事還有多少呢?昨夜的小樓又吹來了東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這一刻,他痛徹心扉的感受到了亡國之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應該還在,但此時也經物是人非,紅顏不再,江山不再,要問我有多愁,就像這滔滔不盡的江水滾滾東流。
可以說,李煜的這首《虞美人》真是用筆沾著鮮血在書寫。
李煜,是中國歷史上最獨特的人,成為一代帝王,卻沒有守護好國家,國家滅亡成為階下囚后,歷經歲月的折磨與洗禮,使其人格更加成熟,最終獲得了藝術上的非凡成就,不愧為一代“詞帝”。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南唐后主李煜的詞:“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可見,李煜的一生,將詞從伶工之詞轉變為士大夫之詞,使詞的地位和眼界大大提升,詞不再是專供古代男人們閑暇時享樂的工具,而是成為抒發士大夫憂國憂民的理想和胸懷。
李煜,詩人與帝王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