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備孔明為何要借刀殺關羽?
劉備孔明借刀殺關羽的原因,我想當然是為了給自己鋪路,又不能落下難聽的罵名,所以才會借刀殺人。
有一句成語叫借刀殺人,即三十六計中第三計,關于借刀殺人的典故太多了,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三國里驚濤駭浪的故事太多了,很多人表面上對你畢恭畢敬,其實心里都有各自的計謀,都在等著某一天除掉你。
劉備想殺關羽,一來是因為關羽這個人目中無人、自高自大,很多時候在公共場合一點都不給劉備面子,本來大老爺們都有點好面子,更何況劉備也是一個擁有蓋世英才的人物,公共場合里被別人甩臉色看自然心里不好受,這即對關羽印象十分不好。
二來,劉備想干掉關羽,說來說起還是要給自己的寶貝兒子阿斗鋪一條康莊大道啊,畢竟做父母的都要為孩子的未來與前途操心著想,那些英雄人物更是如此,更要除掉自己兒子奔跑路上的障礙。你想想看,阿斗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無能的人,如果劉備不干掉關羽,萬一劉備死后,無能的阿斗只是越來越無能,完全控制不住關羽,到時候,也只能聽從于關羽,甚至被關羽干掉。所以,為了免除后患,為長遠利益著想,劉備只能除掉關羽。
有人說關羽死于謀殺,但我比較認可的看法就是劉備殺關羽的目的,仍然是為自己的兒子阿斗的事業鋪路。因為關羽性格傲慢且完全不聽劉備的指揮也不受劉備的掌控,所以劉備才想干掉關羽,諸葛亮只是起著一個從旁獻計輔助的作用,幫著劉備干事,也為自己的前途謀利益。我個人比較認可的看法便是,劉備殺關羽的目的,仍然是為了給自己兒子阿斗的未來謀發展而鋪路。
趙先森1216贊
對于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于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在還原歷史上的真形,你會發現,其關羽之死,本來就是一個劉備借刀殺人之策。
諸葛亮為什么不派援兵?
關羽丟了荊州,敗走麥城,最后是被呂蒙生擒活捉,首級被送給了曹操。荊州之戰,不僅僅是蜀漢政權的致命之戰,同時也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
有的專家認為,關羽攻襄樊的時候兵力雄厚,兵精糧足,所以劉備、諸葛亮根本沒有必要派出援兵。那么,關羽的兵力真的很充足嗎?關羽的軍隊到底有多少,史書上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三國志》上講:“羽號有三萬人”,這樣算來,關羽能帶出去攻打襄樊的人馬就非常有限了,最多也不會超過兩萬人。而關羽水淹七軍,是俘虜了不少曹家的兵將,但他能否使用這些降兵降將,使他們反戈一擊呢?似乎不行。關羽平時驕橫跋扈,他同自己人都搞不好關系,怎么可能讓他去做俘虜兵的思想工作?
那么劉備、諸葛亮明明看到關羽因兵力不足攻不下襄樊,為什么不給他增派援兵?有人說,這是劉備、諸葛亮不知道前線的戰況,而且時間上來不及。而實際情況是,襄樊戰役是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打響的,到建安二十五年一月份結束,整個過程有半年時間,成都方面從來就沒有發過一兵一卒前去增援。如果說剛開始的時候,關羽水淹七軍打了勝仗,劉備、諸葛亮不給他增加兵力或許還情有可原,等到曹操派出大批人馬前往樊城,成都方面再不給關羽增加兵力,那就可疑了。
有兩條非常重要的史料,足以證明劉備與諸葛亮有足夠的時間發兵去救關羽。一條是呂蒙攻下江陵、公安后,為了擴大戰果,又派陸遜去攻打蜀國的邊境城市宜都、枝江、夷陵、秭歸,結果這些城市全部被陸遜打了下來,這樣吳國的疆域已經擴展到蜀國的西部邊境白帝城,這條史料出現在《三國志·孫權傳》中。另一條史料更為重要,就是劉備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逃跑,逃回成都去,樊友逃跑的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這條史料是在《陸遜傳》中。這條史料太重要了!因為即使呂蒙攻下江陵后,馬上嚴密封鎖消息,關羽的荊州兵統統被呂蒙俘虜,無一漏網,沒有人能回成都報信,但是宜都太守樊友肯定知道。宜都既然被打下了,那前面的江陵、公安肯定是丟了,這么重要的事情,樊友他敢不連滾帶爬地跑回去報信嗎?
而且,劉備在攻下漢中后,為了加強成都同漢中的聯系,從成都到白水關,造了四百多所驛站,就是為了保證前方和后方之間通訊聯絡的暢通無阻。后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從成都到湖北宜昌、武昌,到處都是快馬探子、細作,隨時了解敵情。這要放在今天來說,基本上就算是“諜報工作”做得很好了。
再來看看曹操那里派出了多少增援部隊:第一批是于禁、龐德率領的七軍,這一批部隊被關羽消滅了。緊接著,曹操派出他的五虎上將———徐晃的部隊,他們吸取上一次于禁被消滅的教訓,在兵力不夠充足的情況下,先按兵不動,不同關羽決戰。曹操又陸續給他補充了后續部隊,派出了第三批、第四批部隊,估計徐晃這時的部隊至少在五萬左右,再加上樊城曹仁的軍隊,形成了里外夾攻之勢。曹軍對關羽已經具有壓倒優勢。這還不算,曹操還不放心,他又下令,把合肥張遼的部隊調過來。張遼是曹操的五虎上將之首,他曾經在合肥打敗孫權,威震逍遙津,差一點就活捉了孫權。所以說,曹操為了對付關羽,已經把他的王牌軍都拿出來了。這還不算,曹操覺得還鎮不住,于是決定“御駕親征”,他統率十幾萬精銳部隊,開赴距離襄陽不遠的地方——摩陂。曹操一生南征北戰,打過多少大仗、硬仗,碰到多少困難,但好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為了打關羽,花費這樣多的心血,進行了全國總動員。
為《資治通鑒》作注的胡三省對這件事曾經做過評論。他說:“就是呂蒙不偷襲荊州,關羽也必然被曹操打敗,關羽哪里是曹操的對手,后來曹操借呂蒙的手來對付關羽,只不過是他想讓鷸蚌相爭,他自己好坐收漁人之利罷了。”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也做過這樣的評論:“呂蒙偷襲荊州,這確實是難以預料的,但就是呂蒙不偷襲荊州,關羽能制服曹操嗎?關羽對付曹仁還可以,對付曹操那就差得遠了。”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后來的史學家、思想家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一場荊州之戰,失去的不僅僅是蜀國的一員大將,也不僅僅是一塊戰略要地,它失去的是之前剛剛有所好轉的蜀漢江山的大好形勢!傳統的觀點總是把這次失敗歸結在關羽的疏忽大意上,當然,作為這次戰役的指揮者,關羽的確要負責,他也付出了人頭落地的慘痛代價。但諸葛亮作為軍師責任更重大,可是到底能否就此斷定諸葛亮是“借荊州殺關羽”呢?而誰又應該對關羽之死負責呢?
關羽的無奈
荊州之戰,從時間和信息上來說,蜀漢這個時候是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救關羽的。如果劉備、諸葛亮得知關羽丟失荊州的消息后,即刻出兵,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去救關羽,或許還有機會,還來得及。
當時關羽留了相當一部分兵力,駐守在大本營,防范東吳的偷襲,這就說明關羽還是有一定警惕性的。但是,關羽攻打襄樊的兵力實在太少,劉備、諸葛亮又不肯給關羽補充兵力,甚至連近在咫尺之遙,也就是在上庸的劉封、孟達也不聽指揮,不肯從上庸過來支援關羽,關羽百般無奈,才動了將鎮守江陵、公安大本營的部隊調出來這個念頭。但是關羽還是猶豫不決,不敢下這個決心,畢竟關羽南征北戰數十年,雖然稱不上足智多謀,但也不是一個完全沒有軍事常識的一介勇夫。
呂蒙和陸遜看到了關羽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于是他們施展妙計,連出高招。先是呂蒙裝病,離開自己的防區,假裝回建業(就是今天的南京)去養病,之后陸遜接替呂蒙,寫了一封信給關羽,說什么在你關將軍的指揮下,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就是當年淮陰侯韓信用兵也不過如此,把關羽捧得云里霧里。關羽在被陸遜灌飽了迷魂湯之后,才決定將荊州的部隊全部抽出來,增援樊城,這件事當然是關羽不對,上當受騙,中了呂蒙和陸遜的奸計。
但關羽為什么會上當呢?如果他有充足的兵力,他還會上陸遜的當嗎?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劉備、諸葛亮的責任,不給關羽增派援兵。
而且,如果劉備、諸葛亮派出援兵,即便不能達到目的,救兵未到之前,關羽已經被害,劉備、諸葛亮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總算還說得過去,還在情理之中。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成敗雖然由老天爺決定,但你總要謀一謀,如果你連謀都不謀,那又作何解釋呢?問題是,查遍《三國志》和《裴松之注》,沒有一句話,甚至一個字涉及到劉備和諸葛亮商量如何發兵去救關羽的記載。
當初劉備在攻打漢中時,也是遇到了夏侯淵、張郃的頑強抵抗,攻了一年多也打不下來,劉備著急了,覺得兵力不夠,于是就趕快叫諸葛亮增派援兵。諸葛亮覺得在這種關鍵時刻,“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就是凡是青壯年的男子全部上前線,而女人也不能在家里閑著,必須當運輸兵,將糧食物資運到前線。由于諸葛亮及時增派了大批的援軍,劉備終于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由此可見,攻城的艱巨性,劉備和諸葛亮都是深有體會的。在曹操增派大批援軍,增援樊城時,劉備、諸葛亮卻能無動于衷,真不知安的什么心。
對于關羽走麥城,蜀漢方面不發救兵這件事,不只是諸葛亮的問題,就連與關羽有著兄弟之情的劉備身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疑點”。劉備、諸葛亮為什么不救關羽?肯定是有原因的,諸葛亮同關羽有矛盾,而且劉備同關羽也有矛盾。
劉備與關羽的矛盾
這里還有一個千古之謎,那就是在關羽危在旦夕的時候,劉備是什么態度?研究三國史的著名專家方詩銘就十分贊同章太炎的觀點,不過方先生也有他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不是諸葛亮要借刀殺關羽,而是劉備要借刀殺關羽。方先生認為,劉備同關羽之間也有矛盾,
這對千百年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可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劉、關、張三人情同手足,他們在桃園三結義時說,“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劉備說,“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這些諺語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但是方先生認為,由于關羽的驕橫跋扈,所以劉備對關羽也很不滿,比如關羽說到的“大丈夫豈能與老兵為伍”,并不是針對黃忠,而是針對劉備,因為是劉備讓黃忠與關羽平起平坐,是劉備讓關羽同老兵為伍。方先生還認為劉備讓小舅子糜芳與關羽一起鎮守荊州,是對關羽不放心,是讓自己的小舅子當監軍,監視關羽,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且由于關羽太跋扈,劉備的兒子劉阿斗又太無能,可能劉備考慮在他死后,劉阿斗控制不住關羽,因此在生前就要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就像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一樣,在他生前就要把韓信、彭越、英布這些異姓王都消滅掉,絕不遺留給自己的子孫。劉備又為什么不能向他的老祖宗學呢?所以我們不要把古代的君臣關系太理想化了,認為真的是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關羽之死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后,“大叫一聲,昏厥于地”,那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并沒有關羽死后,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后,“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后,“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劉備對法正的死也傷心得不得了,居然痛哭了好幾天。而結拜兄弟死了之后,居然沒有劉備痛哭的記載,難道不奇怪嗎?
劉備與關羽生死之交的關系雖然從來沒有人去懷疑,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實并非如此。另外,關羽死后,照理說他是為國捐軀,英勇犧牲,劉備應該對他追封,給他謚號,但是劉備沒有對關羽追封,關羽的謚號壯繆侯,是后主劉禪追封的。而法正死后,劉備就追封他翼侯。《三國志》中說,劉備同關羽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但關羽死后,他所享受的待遇還不如法正,這完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劉備和關羽之間的問題也許還牽涉到關羽被害的真相!這之所以成為千古之謎,最根本的原因,是陳壽所寫的《三國志》中的蜀志太簡單的緣故。
陳壽所寫的蜀志為什么這么簡單呢?按理說陳壽是蜀國人啊,他應該對蜀國的情況更熟悉才對啊?這是因為蜀國不設史官。修史是我國古代歷代王朝的傳統,而且魏、吳兩個國家都有史官,唯獨蜀國不設史官。所以陳壽寫蜀志就相當困難,蜀國沒有官方檔案,民間傳聞也不可靠,陳壽同司馬遷一樣,下筆非常謹慎,不可靠的絕對不寫,而且陳壽出生的時候,距離關羽被害已經十多年了。
那么蜀國為什么不修史呢?難道是蜀國缺少優秀的史官嗎?絕不是如此,陳壽的老師———譙周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史學家,劉備和諸葛亮為什么不設史官?要違背漢朝的國家制度呢?如果大膽推測,或許是關羽被害這件事情的真相正是蜀漢最高統治階級的內部絕密,絕不能公之于眾,所以這件事就成了千古之謎。
關羽本是《三國志》里和趙云、張飛地位相當的武將,后來隨著地位的逐漸上升,開始被供到廟里,成了和孔老夫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而諸葛亮,千百年來被中國人當作智慧化身的完美智者形象,卻在某個時刻有了“借刀殺人”的嫌疑……我們無意推翻什么,也無法真正“解密”歷史中的重重謎團。關羽和諸葛亮都是偉大的人物,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忠”!關羽的“忠”體現在敗走麥城的千古悲劇,諸葛亮則是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地扶助后主劉禪而流芳百世。
隱語  文史專欄作家 職業法律人2034贊
答 | 江隱龍
關羽之死到底是劉備、諸葛亮意料之外還是蓄意為之,在歷史上一直有爭論,所以這個問題問得有些武斷了。因為《三國演義》的成功塑造,“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幾乎成了千百年間兄弟情的代表,為什么會有提出劉備、諸葛亮借孫權之刀殺關羽呢?我們只能通過歷史的種種蛛絲馬跡來判斷這一說到底有沒有可能性。
我們看看關羽之死前后三國的形勢。219年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二是關羽北伐,斬龐德,轉樊城,達到了其一生功績的巔峰,用《三國志》的話來說就是“羽威震華夏”。三是呂蒙襲荊州,關羽身死。關羽北伐與呂蒙襲荊州合稱襄樊之戰。兩年之后,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名伐東吳,雙方爆發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從此,“蜀弱吳孤”的格局再也沒有被打破,三國后期的局勢就此定型。
第一個細節隱藏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北伐,久攻樊城不克,曹操前后派了于禁、龐德、徐晃殷署、朱蓋率領幾萬軍馬援救,自己也親自駐扎在摩陂為后援。曹操十幾路援軍到達前線時,襄樊之戰已經過去了三個月,而這時劉備有何作為?答案是毫無作為。關羽缺糧,劉備自始至終既也沒有支援糧草,也沒有向盟友孫權請求物資援助,關羽無奈之下擅取孫權湘關之糧,初步激化了其與孫權的矛盾。而后孫權提親為關羽所拒,孫權遂決定趁虛以武力爭奪荊州,三個月之后關羽兵敗,孫權斬關羽、關平于臨沮,這時劉備又有何作為?答案依然是毫無作為。等到得備起兵為關羽“報仇”時,已經過了整整兩年——要知道,整個襄樊之戰才六個月,兩年的時間已經足夠劉備打下整個益州或是漢中了。
第二個細節發生在劉禪時代。四十年之后,劉禪追封關羽為“壯繆侯”,這可不是什么好謚號——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當時劉備已死,這個謚號雖不能說為劉禪所定,但基本表明了蜀漢朝廷對關悅的官方評價。這說明,關羽之于劉氏父子,也未必便如傳說中那般親密。
這兩個細節成為后人認為劉備、諸葛亮借孫權之刀殺關羽的口實。那么假設“借刀殺人”之事是真的,關羽為劉備鎮守荊州的大將,其身死很有可能導致荊州丟失、“隆中策”直接流產——如果這是真的,我是說如果——劉備為什么要這么做?
唯一的解釋,只能是關羽尾大不掉,劉備要為劉禪清理權臣了。關羽的性格,歷史歷代多有評價,呂蒙云“性頗自負,好凌人”;廖立云“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稱其“剛而自矜”。這樣一位將軍獨自鎮守荊州,實在很難說劉備能放心到哪去。關羽死后,劉備以不援關羽之名再斬劉封,又翦除了自己的義子……
當然,這幾件事不一定有因果關系,只是說如果關羽真的是劉備借刀殺人,那這一系列的歷史事件的確有著極強的關聯性——關羽之死謎團的答案,或許就在其中。
侃侃歷史的那些事兒  高級攝影師1967贊
關羽,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孫權乘虛而襲荊州,導致荊州失陷。
當關羽看到劉備率領趙云、黃忠等人斬殺夏侯淵,擊退曹操親率的大軍,進主漢中,他是相當的受到鼓舞的。對于關羽這樣自傲的人,是不甘于僅僅坐守荊州,渴望著外出斬將殺敵建功立業。于是在公元219年,關羽北上困曹仁,圍宛城,更是以少勝多水淹七軍,斬龐德,降于禁。但是東吳暗地撕毀盟約,白衣軍后襲關于大軍,致其前后受敵兵敗山倒,直至退守麥城,被吳軍擒殺。
于是眾人疑惑,為什么在關羽兵敗之時,劉備不發兵相救呢?說不定有大軍的援助能挽回戰局。其實不然,首先中原距離劉備的大本營成都相去甚遠,加上蜀道難行,所以兵敗的消息傳入成都至少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再等大軍進發救援那又是一個月的時間。 但是關羽從兵敗到被擒殺,也只有短短兩個月,劉備集團很難做出正確的反應。再者就是劉備的義子劉封嫉恨關羽,這個在史書上是有確切記載的。也就不排除當年關羽兵敗之時,劉備集團的前鋒營——劉封坐視不管,任由關羽被困擒殺。所以劉備才會因憤殺了自己的義子。
還有的人議論是當時的諸葛亮故意借刀殺了傲慢自負的關羽,實際上這也是曲解。關羽鎮守的荊州在隆中對里極為重要的,蜀漢必須借由他北出進軍中原,否則就是孔明后來六出岐山的苦惱。諸葛亮不會為了殺一個將領,而丟了這么重要的城池,這不符合他謹慎的性子。再者諸葛亮不是蜀國的一把手,劉備重視情義,是定會出兵相救,于情于理都是不合的。
諸葛亮“隆中對”的核心是聯吳抗曹,聯吳抗曹的政策是諸葛亮親自制定的,這是諸葛亮的總戰略。諸葛亮對孫劉聯盟的態度是非常堅定的。盡管這是諸葛亮的大方針政策,但關羽好像不太贊成孫劉聯盟。《三國演義》上有一個故事,說孫權曾經派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到關羽那里,向關羽提親,說孫權有一個兒子,關羽有一個女兒,孫權想要同關將軍結成兒女親家,兩家聯姻以后,可以共同對付曹操。沒有想到,諸葛瑾的提親碰了一鼻頭的灰,關羽大發脾氣,指著諸葛瑾說:“吾虎女豈肯嫁犬子?”
正因為如此,關羽是諸葛亮聯吳抗曹戰略方針上的絆腳石,所以諸葛亮要除掉關羽。
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求仁得仁,魏蜀吳三方稱帝。
用戶591821267271575贊
對于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于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后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看法,說是由于關羽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方針,所以諸葛亮決定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諸葛借刀殺關羽”于是被炒得沸沸揚揚。
1、諸葛亮的失職
在討論諸葛亮的失職問題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個關鍵問題——關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誰的決定?這場戰爭是不是從一開始決策上就存在失誤呢?
關于這個問題,《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但十之八九是劉備的決定,因為這樣大的軍事行動,沒有最高統帥部的命令,關羽是不敢自作主張的。蜀漢的最高統治者是劉備,只有劉備才有決定權。自從劉備取益州,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形勢一片大好。蜀漢的事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諸葛亮在《后出師表》中也說“漢事將成也”。不過盡管暫時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此時劉蜀的力量跟曹魏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的,此時北伐的時機并不成熟。但劉備這時候的腦子可能有點發熱,有點利令智昏。過去的劉備看見曹操非常害怕,凡是和曹操打仗,劉備是必敗。但自從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黃忠刀劈夏侯淵,劉備居然破天荒地第一次打敗了曹操,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這一下子,劉備就牛了,就抖了,就自以為了不起了。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和曹操并駕齊驅,劉備驕得很,狂妄得很,他不顧蜀漢國力弱小,竟然馬上做出決定,命令關羽主動出擊,攻打曹魏的軍事重鎮———襄樊。
照理來說,劉備頭腦發熱,軍師諸葛亮就應該冷靜,應該在劉備發熱的腦袋上潑點冷水,讓他清醒清醒,但找遍《三國志》,也沒有看到有諸葛亮在攻打襄樊這件事情上反對劉備的記載。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這個時候諸葛亮的職務是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就是說諸葛亮主管劉備統帥部中的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劉備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諸葛亮都是可以參與的。諸葛亮雖然不是決策者,但他可以向決策者建言獻策。可見在這件事情上,諸葛亮顯然沒有盡到軍師的責任。
至于諸葛亮在關羽北伐襄樊戰役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在《三國志》中并無十分明確的記載,但還是可以發現其中的奧秘的。最關鍵的一點是:關羽出兵攻打襄樊,無論從時機、條件等各方面的情況來看,都違反了諸葛亮早年提出的《隆中對》。
《隆中對》的策略基本上就是諸葛亮助劉備打天下的軍事大綱。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得很清楚,北伐必須符合這樣五個條件:第一,“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就是說蜀漢要同西南少數民族搞好關系。但當時劉備同少數民族并沒有搞好關系,因為劉備雖然占領了益州,但他們是外來戶,以孟獲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對劉備侵占他們的地盤是非常痛恨的,一有機會就要興風作浪。在關羽攻襄樊時,少數民族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劉備與諸葛亮所制定的戰略,就是蜀國主力大軍從漢中向北或向東攻擊曹操,而荊州北上的蜀軍應是偏軍出擊。那也不應沒有一支部隊來支援啊?諸葛亮和關羽政見不和,這是不爭的事實,到了最后關頭,荊州已經丟了,敗局已經定了,再也無法挽回了,那就只能對不起關羽了,在丟了荊州以后,沒有必要為了救一個敗軍之將而興師動眾。因為就是把關羽救回來,也要不回荊州來。
關羽囂張跋扈是出了名的,和劉備的關系都搞不好,劉備對他也不放心,(劉備派糜芳和他鎮守荊州就看的出,就為了監視關羽)更別說別人了,這也是導致他慘死的下場最主要因素。
劉備登基當皇帝后,一定要伐吳,為關將軍報仇。可在關將軍已死三年期間都不出兵打東吳,為什么一定要當了皇帝了才討伐?
流血不留淚的成長110贊
這個問題真是千古謎團,反正關羽出征蹊蹺、劉備未出兵蹊蹺、孔明一言未諫更是蹊蹺,而同時關羽被圍困,孤立無援卻是事實。今天小編帶大家一本正經地“猜測”一下吧。
為什么說是猜測,因為三國中只有蜀國無史官(這本身就很蹊蹺),可查歷史實在少的可憐,連史學家都是在猜測,歐不,應該說是在進行合理的推測。
我們先來說說關羽的為人,“剛愎自用”應該是大家對關羽的共識。也就是這四個字給大家帶來的無窮的話柄。有人說關羽因為劉備因重視諸葛亮,而對劉備不服;有人說因為劉備收義子劉封,而對劉備不解;有人說因劉備封黃忠,而對劉備不滿。但實際上沒有證據表明關羽要背叛劉備,也沒有誰敢說關羽視諸葛亮、劉封、黃忠為敵人,而我們看到是關羽降曹后,一直心念劉備,歸心似箭;在單獨守護嫂夫人時,仍然在一本正經的看《春秋》,在小編看來我們的武圣人只是心直口快,有啥說啥,這才是值得交的朋友對不對。
也有人說關羽莽撞退婚,破壞了蜀吳聯盟,致使遭偷襲而丟荊州。孫權為了拉攏關羽,想將自己的兒子和關羽的女兒結成一對,并派遣人向關羽為自己的兒子提親。關羽不同意,并當場出言侮辱東吳,進而遭孫權記恨。說的關羽好不識抬舉,但真的就是這樣嗎?小編看來,這是東吳使的離間計,這么風光、這么完美的事情孫權怎么不去找劉備說和去,那樣不是更是皆大歡喜,使蜀吳聯盟更顯得錦上添花。關羽也許是識破東吳奸計,正直的性格使他當場言辭回絕。再說了,如果關羽答應了這門婚事,東吳就不偷襲荊州了嗎?拜托,你覺得可能嗎。
有人說關羽出征北伐本身就錯誤,說當時蜀國的實力還太弱,根本沒有北伐的能力。真的是這樣嗎,關羽開始北伐的戰果怎樣呢,關羽水淹七軍,圍困襄陽,斬龐德,擒于禁,當時可說是威震華夏,曹操不是都做好遷都的打算了嗎。能有這樣的成績說明,當時關羽實施北伐(不管是劉備授意還是關羽擅自出軍)是的確可行的。
至于說劉備害怕關羽以后功高震主,劉禪恐不是其對手。我想劉備后來最應該除掉的人應該是諸葛亮吧,劉備要殺諸葛亮易如反掌嘛,就像曹操殺荀彧一樣,一道指令,荀彧就自殺了,但好像劉備幾乎沒有這個想法,最后還不是又將劉禪托孤給了諸葛亮嗎。說劉備費勁周折要除掉關羽,而對諸葛亮卻推心置腹,不知道小伙伴們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再說諸葛亮孔明,說他是為了以后奪權篡位才假借東吳之手殺了關羽,是為了自己掃平障礙。這是不是有些牽強,在劉備死后,諸葛亮也沒有去取代劉禪啊。可能你會說,當時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說了“你諸葛亮比曹丕強十倍,更會治理國家;若劉禪無能,你可以取代他”,諸葛亮受這句話牽制,如果取代劉禪就和曹丕一樣是奸臣、是漢賊。事后諸葛亮可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如若真想篡位,誰會在乎這句鬼話,就算是有這方面的因素,可以向“偉大的”司馬懿一樣,自己不做,兒子不做,等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再讓孫子做皇帝嘛。所以諸葛亮借刀殺關羽,從“實踐”上來說似乎不成立。
那就有小伙伴說為什么孤軍奮戰的關羽,無人出手相救呢。有人說時間上來不及的,曹操當時為了消滅關羽,幾乎是調用了魏國全國的兵力,曹操都有時間把全國的兵力都調過來,為什么劉備的時間就少的可憐呢。其實還是有可能出兵的,不是讓劉封出兵了嗎,可是劉封或是由于和關羽關系惡劣,或是由于要保存實力自保,反正劉封沒出兵。
應該說劉備、孔明沒有主觀意義要去害關羽,而在實際戰爭中他們自己又無法掌控全局,進而讓關羽走了麥城。
記得關注我歐,會帶來幸運呦!
敬請閱讀本號其他美文:
《軍師聯盟》司馬懿到底有多大不同?
清朝格格神秘的“試婚”!“金鎖”竟關乎“紫薇”的終身幸福?
“清朝出嫁的格格大多不能生育”這事怨她,她比竇娥還冤
三國第一謀士竟然是他,他不第一誰第一!
《我的前半生》還沒有《甄嬛傳》寫實
小悅悅最后的遺愿,看哭千萬人
《我的前半生》凌玲的痛苦你看到了嗎?
司馬懿笑到了最后,為什么諸葛亮流芳百世,而司馬懿卻被罵了幾千年?這是為什么呢,熬!
遠方的遠方  歷史問答達人22贊
說劉備諸葛亮殺關羽的,無非是說關羽的樊城之戰。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對的:
1.劉備奪下漢中,根基不穩。兩線作戰,給曹操壓力。
2.關羽久居荊襄,知道天氣地理,此時發動樊城之戰,水淹七軍,十分有利。
3.關羽在荊襄期間,不僅治理荊襄,而且同時聯絡許都、宛城、新野一帶豪杰,給曹操很多騷擾。
4.吳蜀同盟,暫無后顧之憂。兩線作戰,一旦成功,極有可能攻下許都。
經過:
219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后,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
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關羽抓住戰機,自率主力北攻荊襄。當時曹仁駐樊城,呂常駐襄陽,于禁及龐德屯樊城北,平寇將軍徐晃屯宛。
八月,大雨,漢水暴漲,于禁七軍均被水淹,在關羽水軍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龐德力戰被俘殺。關羽乘勝圍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
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滿寵所勸止。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均降于關羽;陸渾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威震華夏”。
曹操感到威脅,一度準備遷都。后來聽了謀士意見,破壞孫、劉聯盟。同時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令徐晃用箭將孫權密信內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
孫權果然派都督呂蒙攻蜀。呂蒙把精銳士卒都埋伏在名為冓鹿的船中,讓百姓搖櫓,穿商人的衣服,晝夜兼程,將關羽設置在江邊守望的官兵都捉了起來,同時勸降麋芳、傅士仁,得到江陵。
十一月,蜀國宜都太守樊友放棄宜都郡而走,各城的長官以及各部族的酋長都歸降了陸遜。陸遜請求以金、銀、銅制的官印授予剛剛歸附的官吏,并進攻劉備的將領詹晏等人和世居秭歸、擁兵自重的大姓,將其全部擊潰,使他們歸降,前后斬首、俘獲以及招降數以萬計。
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在章鄉擒獲關羽及其兒子關平,予以斬首,于是,孫權占據荊州。
結果
襄樊之戰,東吳從此占據荊州六郡,不僅增加的地盤,而且還“全據長江”,進一步鞏固了東吳政權的安全。蜀漢損失極其慘重,首先,蜀漢從此失去了東面北伐的大基地,其次,荊州的軍隊和人才基本上是損失殆盡,再者,孟達叛變投魏,導致喪失上庸等地,最后,蜀漢在襄樊之戰的慘敗,直接導致了后來劉備討伐東吳的夷陵之戰,蜀國更加回天乏力。
正是由于襄樊之戰,劉備和諸葛亮遲遲沒有發兵,所以很多人認為劉備和諸葛亮共同借刀殺了關羽,我認為是不對的。
1.劉備大業未成,關羽又是蜀漢頭號大將,不可能殺之。比如曹操殺荀彧,也是在堅定基業后殺掉的。
2.說諸葛亮殺關羽的多,也不對。諸葛亮自己的隆中對,得指望荊州。荊州軍隊很早歸關羽經營,只服氣關羽,別人接手,又要等到猴年馬月。荊州只能讓關羽治理,諸葛亮和關羽會有什么矛盾呢?
3.成都為什么沒有救援呢?一是誰也沒想到形勢一度占優的關羽會敗得怎么快,二者上庸仍屬劉備,救援的話,應該來得及,三者陸遜封住了入荊州的路口,想救援也不是那么容易。
最后說說關羽。關羽的性格確實比較剛強,但是他發動樊城之戰時機是對的;他處理糜芳、傅士仁也沒有錯,軍糧物資運送不力,就要殺頭,軍紀要嚴明啊,只是沒想到他倆會投吳,特別糜芳還是劉備的小舅子呢。最后他絕孫權聯姻也是對的。荊州是敏感地區,魏蜀吳都想染指,如果關羽同意聯姻,劉備做何感想?別再說關羽驕傲,致使丟了荊州,就算沒有這些事,孫權還是會奪回荊州的,畢竟是劉備借荊州埋下的禍根啊!劉備因荊州而起家,又因荊州而身死國弱,真令人感慨呀!
巴山夜雨涮鍋  歷史問答專家511贊
謝邀。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關羽”是一個偽命題。無論歷史還是演義,劉備諸葛亮都沒有借刀殺關羽。
以歷史而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大致時間表如下:
五月:曹操退回長安,劉備得漢中之地。
六月,劉備遣孟達、劉封攻取房陵、上庸。
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還成都。孫權攻合肥,曹軍防備淮南。
七月,關羽攻曹仁于樊。曹操遣于禁助曹仁。
八月,關羽水淹七軍。曹操遣徐晃救曹仁。
九月,魏諷造反被殺。
十月,曹操回洛陽。孫狼等響應關羽。曹操準備遷都。
閏十月至十一月,徐晃與關羽相持。呂蒙偷襲荊州。
十一月,陸遜取宜都,屯夷陵,守峽口。關羽走麥城。
十二月,關羽被擒。
可見,關羽的北伐一直到十月還是風頭正盛,逼得曹操從長安趕回洛陽。哪曉得回頭呂蒙就偷襲荊州。而呂蒙偷襲荊州的幾乎同時,陸遜就截斷了益州和荊州的三峽要道。這時候,劉備一則來不及得到消息,二則就算得到消息,也未必能突破陸遜的防御。緊跟著關羽就掛了。整個這段時間,益州基本沒什么反應機會。
至于現在有些陰謀論者,經常搗鼓什么劉備諸葛亮存心除掉關羽,這就是異想天開了。沒錯,關羽和劉備,關羽和諸葛亮,可能確實存在矛盾(盡管史書沒有記載),但蜀漢當時的實力還遠遠比魏國弱小,關羽則是蜀漢數一數二的名將。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了除掉一個可能存在矛盾的內部大將,不惜葬送自己三分之一的地盤。真以為劉備和諸葛亮都是現在鍵盤俠的腦子么……
用戶586705751761370贊
關羽,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那么,關羽與曹操部隊的于禁曹仁徐晃等部激戰近3個月,之后關羽在曹軍和東吳大軍的兩面襲擊打擊下潰敗,關羽及義子等忠勇將士全部戰死。從關羽出兵北伐到戰敗死亡,時間長達4個多月,關將軍率部苦戰到死戰,始終沒有任何一支來自蜀國友軍的支援,關羽之死諸葛亮和劉備雖然脫不了干系,但也難逃其咎。
劉備與諸葛亮所制定的戰略,就是蜀國主力大軍從漢中向北或向東攻擊曹操,而荊州北上的蜀軍應是偏軍出擊。那也不應沒有一支部隊來支援啊?諸葛亮和關羽政見不和,這是不爭的事實,到了最后關頭,荊州已經丟了,敗局已經定了,再也無法挽回了,那就只能對不起關羽了,在丟了荊州以后,沒有必要為了救一個敗軍之將而興師動眾。因為就是把關羽救回來,也要不回荊州來。
關羽囂張跋扈是出了名的,和劉備的關系都搞不好,劉備對他也不放心,(劉備派糜芳和他鎮守荊州就看的出,就為了監視關羽)更別說別人了,這也是導致他慘死的下場最主要因素。
劉備登基當皇帝后,一定要伐吳,為關將軍報仇。可在關將軍已死三年期間都不出兵打東吳,為什么一定要當了皇帝了才討伐?
文藝骨干  歷史問答達人18贊
這是一個屢答屢問,答了還要答的問題。歷史不是故事,不可能讓人發揮想象。想象也要有根據。有了根據也要有全局。不能以一角邏輯而廢一廣廈。
之前我曾經詳細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簡要回答一下。
首先,關二爺之失,需要多琢磨下。
關二爺,前有牛一般的對手,后有狐一般的盟友,前有曹仁這樣的猛士跟他死耗,后有最善于迷惑對手和善于抓住戰場縫隙的狐貍一般的呂蒙,戰壕里還有雖然“身經百戰”卻癡長歲月白吃糧食的糜芳和士仁。關羽最大的失敗,莫過于用此二人,雖然關羽本身就瞧不起這二人,但是還是將這倆人委以重任,也許是礙于面子,畢竟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士仁也是跟著劉備出來混了很久的老人(很可能也是劉備的老鄉或臨鄉)。士仁,應該算是劉備的河北老鄉一類的人。劉備重情義,對于那些曾經跟著自己度過各種“寄人籬下”和“仰人鼻息”的打工生活的舊人格外重視。糜竺、糜芳、孫乾、簡雍、陳震、陳到這些雖然能力不突出但是一直跟著劉備的人,尤其是劉備在河北時期的老人,劉備可謂格外認可。也因此,糜芳和士仁雖然能力不強,但資歷太老,關羽雖然對其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關羽大意也是于禁被大水擊潰,加之呂蒙,陸遜和孫權示弱迷惑做得功夫很到位所致。江東除了選好了時間節點,選好了迷惑關羽的說辭,還把握住了關羽與手下不合的致命因素。陸遜的示弱讓關羽將江陵的駐軍不斷被調到襄樊前線。使后方大營的守備異常空虛。尤其是呂蒙,知道人盡其才,還請了機智的虞翻,虞翻拿捏住了公安守將士仁的脈搏,一頓分析,不血刃拿下公安。虞翻說,士仁的局面讓人揪心,前無救兵,后有大軍,中有空城。士仁被一頓分析弄蒙了,更嚇破了但,最終投降。公安陷落,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江陵守將糜芳也無心孤軍奮戰。
糜芳兵力少,困守孤城。加之之前糜芳籌措關羽的軍糧沒有完成任務。關羽大怒,說要回來收拾糜芳。糜芳戰則沒有信心以少量兵力守住江陵,即使守住了,關羽也要收拾他。這很要命。還有一點很要命。呂蒙不但兵不血刃拿下公安和江陵。還給江陵和公安的人大發福利和關愛。營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形象,斬殺拿群眾的蓑衣蓋盔甲的老鄉士兵。還不斷賄賂關羽派回來的使者。使這些使者變成了江東親民愛民的宣傳大使。這些使者回到關羽大營將江東的仁愛親民惠民措施一講,關羽的士兵就叛逃了很多。呂蒙兵不血刃和釜底抽薪的舉措,夠狠。
其次,看看題干的問題。
即使在劉備去世不久就有人這么說過。其中最典型的是劉備陣營的才子廖立,批評劉備種種失策。
其中之一就是關羽身死、夷陵之敗損兵折將。章太炎先生認為是諸葛擔心劉備死后,沒人控制得了關羽,因此不惜損失荊州,也要借刀殺人除掉關羽。理由是,諸葛亮在關羽死后,以劉備養子劉封剛猛,恐怕對于劉備的親生兒子繼承王位構成威脅為由,建議劉備早作安排。劉備于是賜死劉封。于是,人們認為剛猛也過于剛猛,諸葛亮也會以這個理由給劉備建議,早點處理關羽,以免日后沒人震懾得住。有人認為“劉備當時已經沒有平定天下、匡扶漢室的念頭了,他只想割據一方,稱王稱帝。所以,付出的代價是可以承受的,畢竟消滅內部的威脅(此處指關羽,因為關羽威名太大)更重要。益州是他的立足點,在劉備的戰略天平上,荊州的分量沒有那么重了。如果內部的威脅不及時消除,結果就可能是子孫的基業不保,連立足之地都會失去。”
劉備殺關羽是一個猜想而已。
一般而言,兔死狗烹,對劉備而言兔子他沒殺死怎么能殺狗。如果殺關羽要以失去荊州為代價,這就好比殺人之前先自殺一樣。劉備再沒有在軍事上人事安排上做好接替關羽的準備就殺關羽,這是沒腦子的人做的,不是劉備能干的事。
劉備這輩子靠的是什么才成就一番大業——毅力、目標。劉備一生不斷打工,但就是沒有改變自主創業的那顆心。劉備選用的人,他很少懷疑。他與曹操疑心太重不同,曹操對自己的親人也不放心,僅僅一個漢中,曹操就讓夏侯淵在名義上守漢中,又不放心,于是讓曹洪監督夏侯淵,最后又讓曹休監軍曹洪。劉備用魏延用得那么徹底大膽,難道他對跟了自己那么久的關羽就憂心忡忡?
況且,剛猛這個問題,根本不是理由。
武將有幾個不剛猛的。曹丕的兄弟曹彰不剛猛么?曹操也沒有事先殺掉曹彰。況且,真要殺關羽何不將其調回再動手,或者跟漢中方向換防?總之,劉備真要因為政治分歧殺關羽,他不會那么傻拿荊州冒險。即使他拿荊州冒險,他也不會把自己的親小舅子(糜芳)放在荊州一起殉葬,何況糜家對劉備有恩。糜芳投降后,麋竺面縛請罪,劉備勸慰麋竺,對他待遇如初,不久后麋竺因慚恨病死。如果劉備是有意殺關羽,那等于變相讓糜芳殉葬,那麋竺何必慚恨病死?
如果劉備真的想弄死關羽,方法還是有的。
要想不露痕跡,方法也是更多的。曹操擔心落下殺賢的惡名,不就是讓黃祖演了一出借刀殺人么,于是乎彌衡(曾有人說他是“三國第一罵士”的稱號)掛了。借刀殺人的方法那么多,何必以代價最高的失去荊州和失去親人為代價?孫權對陸遜不滿,不也是慢慢的“責問陸遜”,最終使陸遜“氣憤卒死”?在中國歷史上,讓人死的方法很多,讓名人、牛人、猛人死的方法更多,劉備如果真的想弄死關羽何必采用這么“短尾求生”“自斷臂膀”的方法呢?何況,關羽早就盛名在外,那也一直對劉備侍立在側。
《資治通鑒》:冬,十月,魏王操至洛陽。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自許以南,往往遙應羽,羽威震華夏。
《三國志陸遜傳》記載,同年十一月,呂蒙和陸遜從關羽背后偷襲,得手江陵。
也就是說,關羽由風斗正盛到將星隕落,不過是個把月的事情。劉備就是想增援,恐怕一千多里地也不是容易的事兒,何況蜀道不好走。也正是因為事起倉促,關于來不及求救劉備,只好就近求救身在上庸的劉封,這一點在三國志中記載了,但是關羽求救劉備的記錄卻一點也沒有。
最有可能的理由是,關羽攻打樊城,進展太順利了,超乎想象。而江東的偷襲太隱秘也動作太快了。劉備看關羽那邊進展順利于是未派兵。同時,派兵也會使樊城的戰斗擴大化。劉備和曹操在樊城地區死磕,乃至升級到最大化,對劉備也不利。因為劉備剛拿下漢中,消化還需要一段時間,再在樊城大戰乃是最大化,那么就會使劉備和曹操的爭奪陷入當年袁紹和曹操你死我活的爭斗中。劉備的元氣還沒有強大到一個人對抗曹魏。同時,劉備和曹操死磕,獲利的最可能是孫權,尤其是劉備派兵增援。同時,增援還會讓江東感到防線的壓力,畢竟江陵方向驟然增兵,江東不可能不做兵力集結。到時候,劉備前面打曹操,后面還得防孫權,壓力太大,儼然就是兩面雙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龐統的一句話,道出《隆中對》的致命問題,但是劉備沒有采納!
劉備是如何失去一統天下的最好機會的?
此人因評論劉備而被諸葛亮流放,是他的評論錯了嗎?答案不簡單!
從諸葛亮的戰略思想、用人思想論蜀國滅亡
《三國演義》—白話版
三國職場人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明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四子王旗| 辽宁省| 墨玉县| 衡水市| 潮安县| 苍南县| 宜良县| 雷州市| 湘西| 濮阳县| 屯门区| 霍山县| 镇康县| 大丰市| 涟源市| 尉犁县| 虹口区| 抚远县| 高要市| 隆昌县| 乌鲁木齐市| 秦安县| 台湾省| 调兵山市| 龙里县| 洛浦县| 三原县| 金平| 张家川| 甘泉县| 来宾市| 剑阁县| 云龙县| 平凉市| 衡南县| 申扎县| 夏邑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