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講,任何一幅繪畫作品都是畫家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包括那些從未發生的事情,問題來了:為什么畫家和畫家藝術水平也不同,匠俗氣太重的也欣賞不了太高雅的,正所謂曲高和寡?
首先我們要認清楚一點,那就是畫家也是人,或者說“畫家”只是一個職稱,人與人之間的生長環境、學習教育環境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對于畫家來說,畫家與畫家之間的個性、氣質、膽識、藝術素養以及繪畫的師承、家學、名家影響存在不同,所以畫家與畫家之間的藝術水平也不同,要注意,這和天賦沒什么關系,
有怎樣的審美能力,就會創作怎樣的藝術作品,同樣,有怎樣的審美能力,就能欣賞怎樣的藝術作品,眼界決定審美能力的高低,這“眼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比如,對各種色彩的特性和視覺感受的了解,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感知能力,對大自然萬物“善惡美丑”的辨別能力,
所以,缺少審美能力的畫家,必定是匠氣十足、俗氣十足的畫家,為什么有匠氣俗氣的人還能稱為畫家,這說來話長,簡單來講,就是缺少審美能力與熟練的技術,對于藝術而言,美是多樣的,比如,秀媚與稚弱,飄逸與輕浮,奇古與丑怪,雖然形態相似,但是一美一丑都不相同,
缺少審美能力的人,是很難判斷其中的差別的,所以那些匠俗氣太重的畫家,是欣賞不了太高雅的繪畫藝術作品;要創作高雅的藝術作品,必定要具有愛美之心、審美的能力與熟練的技術,這三方面缺一不可,其中,愛美之心與審美能力在于個人的素養,不是通過學習就能獲得的,這和天賦有關;至于熟練的技術,除了勤于臨摹優秀名畫之外,別無他法。
謝謝你的提問。你的問題是雅俗相背問題。就是俗的欣賞不了雅的,雅的欣賞不了俗的。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俗氣和匠氣有哪些區別呢?這兩種藝術還真不太一樣。
我們先事實匠氣。所謂匠氣,就是程式化格調化和了無新意。
匠氣也能迷惑一些人,認為功夫很好,有傳統。
傳統功夫這些都沒有錯,但是,過分程式化,畫什么都是一個套路,一種樣式,而且大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是欣賞雅所批評都的。批評就是因為他們也是有才能的,起碼基本功沒有問題。
但是,也沒有什么新意啊,就像畫財神爺一樣,到處都是一個樣,這就有些雷同了。
雅的藝術,和而不同。就像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
你們看看齊白石畫蝦那么多,有一個是一模一樣的嗎?
再看看徐悲鴻畫馬,有一匹馬是一模一樣的嗎?
如果齊白石畫蝦,雖然也好,但是每一幅畫的蝦都是一模一樣,齊白石肯定不會成為大師的。
徐悲鴻如果畫的馬,也都是一模一樣。
王羲之寫的字都是一模一樣,他們也絕對不會成為大師的。
這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別。
今天,有不少人都把二田的楷書看的比歐陽詢的楷書還要高。
為什么?因為他們不懂匠氣是什么。我們怎么比歐陽詢和二田呢?很簡單,比如說,二田寫的三點水基本都是一樣的,而歐陽詢呢?每一個三點水都不一樣。
還有,二田寫個“之”字,一百個也是一樣的。而歐陽詢的《九成宮》中有32個“之”字,也沒有一模一樣的,這就是大師和匠人的區別。
如果歐陽詢寫的字,都是一模一樣的,杜甫寫的詩都是一模一樣的,他們能成為大師嗎?
所以,藝術的高下就是從來都不要次好,必須選擇最好。
匠氣的藝術家,是沒有勇氣接受最好,只能茍且以次好混日子了。
那么俗氣是什么樣呢?
俗氣還真不如匠氣。如果說匠氣還有“工匠精神”可嘉,那么,俗氣的藝術連“工匠精神”的沒有,有的是“西施效顰”、有的是“隨波逐流”,就是沒有自己。
哪里有熱鬧,就到哪里去蹭熱鬧、趕時髦,一味的討好大眾對低級需求。
這種“藝術”,往往就不是藝術,甚至是假藝術。
沒有任何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思想,只能叫披著藝術外衣的虛假“藝術”。
所以追求雅的,是看不起這種“藝術”的。
藝術是一種精神食糧,給人應該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沒有精神力量的“藝術”是最沒有創造的“藝術”,也是沒有出息的藝術。
所以,學習藝術力戒俗氣和匠氣。哪些有俗氣匠氣的藝術家,應該努力學習藝術,深入生活,反映時代的真善美,才能找到真正的藝術價值。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一幅畫作,不僅僅是觀眾欣賞水平,藝術修養的不同,所以對一幅畫作的看法也不同
包括畫家和畫家之間,由于每個畫家的繪畫功底,藝術修養,自身審美品味的不同,所以畫家有時候也理解不了同行的畫作
西方美術史上的傳統古典油畫,都以宗教神話中的神話人物為題材,畫面色調含蓄,優雅,氣氛典雅,比如眾多以維納斯為素材創作的作品
對于不懂畫的大眾,沒有藝術品味的觀眾來說,也能看懂古典油畫,具象油畫,一看就知道畫面畫的是一組靜物水果,一個漂亮的女神
西方美術史上,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比如馬蒂斯,畢加索,蒙德里安,波洛克,杜尚,達利的畫,一般人都看不懂,甚至有些專業人士都看不懂抽象畫 更不用說業余人士了,一看抽象畫的反應是,看不懂,畫的什么?_?
對于中國美術史上,明朝畫家八大山人,畫中孤獨清高的意境,翻白眼的魚鴨,也是晦澀難懂的,給人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西方現代藝術,比如野獸派,表現主義,抽象畫,裝置藝術,確實知音難尋,曲高和寡,藝術家們只能孤芳自賞,有些同行都看不懂曲高和寡的藝術
但是,抽象畫,也可以做到雅俗共賞,既可以創作大眾同行無法讀懂的抽象畫,也可以讓大眾,同行讀懂你的抽象藝術
畢加索的畫作,其夸張變形的形體,幾何體的塊面,尖銳的造型,大眾,同行難以讀懂
畢加索每創作一幅畫,都要召集一大批畫商,同行,聽自己講述這幅畫的創作背景,自己的創作要表達什么,畫中背后的故事
既然大眾看不懂自己的畫,那么自己就大膽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推廣自己獨特的藝術品牌,想方設法讓大眾讀懂自己的作品,熟悉自己的創作風格和才華
大膽散發自己的品牌,讓大眾讀懂自己晦澀難懂的抽象藝術,畢加索是一個營銷高手
所以,對于抽象藝術,個人拙見,你可以做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認真作畫,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也不必迎合大眾 那么你需要大膽推銷自己的品牌,厚臉皮展示自己的藝術風格和才華,既然大眾讀不懂你的抽象畫,你就自己親自解說介紹,想方設法讓大眾讀懂你的藝術 你的藝術才能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人活在世上,不僅需要一身的本事和才華,還需要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藝術作品,雅俗共賞,才能名垂青史,大眾,同行認可才會把你的作品推向世界
如果大眾讀不懂,你又不希望自己埋沒于歷史,你就親自上陣,自己想辦法讓大眾,同行讀懂你的藝術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有什么高見呢?
每個畫家的藝術手法和個性風格不同,創作出的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也不相同。有些繪畫作品匠俗氣太重,有些繪畫作品高雅深奧,它們彼此之間互不相干,誰也欣賞不了對方的繪畫作品。正所謂高雅的曲高和寡與匠俗氣的下里巴人的相互對立,猶如冰火兩重天、水火不相容。
有些畫家匠俗氣太重,表現在繪畫作品中顯示出技藝工巧,注重形式上的華美艷麗,忽略了繪畫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內在的審美,就失去了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的神韻美感。雖然畫家創作出的繪畫作品,描繪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觀具有逼真性的寫實,技法精湛,巧多天工,但是不能引起人們內心的感嘆和贊美,缺乏藝術價值,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繪畫藝術作品。
做一名優秀的畫家,應具備品德高尚、三觀正能量、個性藝術風格,才能創作出高雅而神韻的繪畫藝術作品。繪畫藝術應具有個性化、情感化的具體形象,畫中有深度、有意境、有激情,言不盡意而意在外。繪畫藝術通過在一定的空間中所表現的瞬間的視覺形象,傳達出感人肺腑的審美理想。
有些繪畫作品“匠俗氣”太重,主要是畫家世俗觀念的城府太深,功名利祿、金錢主義的欲望促使他創作的繪畫作品,模仿別人的作品、沒有創新、庸俗不堪,具有俗媚風情的低俗格調,沒有高雅藝術的審美情趣。
雅和俗是一個水火不相融的詞匯,高雅的東西眼里柔不進半粒沙子,俗的東西無論如何也難登大雅之堂,就像陽春白雪永遠不會跟下里巴人為伍一樣。繪畫藝術是做不了假的,畫匠很好做,畫家就難了,家不是隨便都能稱為家的,奇怪的是,現在的畫圈,但凡能提筆涂抹兩下的統統都稱自己為畫家了,這是個非常浮躁的現象。依我看,社會上的畫匠太多太多,真正能稱為家的少之又少。
我曾在一次山水畫研究會十周年大展的研討會上講,今天看到的二百多幅山水畫,讓我通過畫記住畫家名字的太少了,只有二十來個,就這還有不少是朋友,個別畫的確實好,畫記住了,名字自然就記住了,其余近二百幅看完之后大腦清零,沒有任何記憶的痕跡,基本上是似曾相識,一母多胞,豪無新意,匠氣十足,讓人生厭,難怪有個外國朋友說,中國人太偉大了,這么多人畫一幅畫,太神奇了。我聽了后臉上像針扎。
高雅的作品總是在創新中變化的,無畫同,無程式,無流水,無復制,我最尊敬的藝術家王子武先生一生畫畫豪無重復,那怕是兩片葉子,幾塊石頭,幾朵花兒,更何況是人物了,先生做畫,提筆著墨,總要沉思好久,成熟了才落筆,再小的的畫都十分講究,所以,王子武的畫幾乎個個都是精品,因為,他稍不滿意,自己就撕了,這就是高雅。
其實,在畫圈這類所謂畫家太多了,難怪高雅與匠俗的相互欣賞不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這個問題語法表達上有點亂,邏輯性欠佳,不過我還是愿意給予回答其大略!首先我們要先給匠俗定調,國畫中的匠,即為匠氣,用筆用墨施彩構圖老套八股,無個性,無自己的思路。機械式照套照搬古格古圖古學本。作品中的筆墨無章無法無畫理且犯忌處多多,不懂中國畫墨分五色:濃淡干濕焦”之大氣象,不懂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簡約形象表達,筆墨造型輪廓臟亂繁黑無墨韻,不懂中國畫三維空間的筆墨層次哲學性表達即:近濃遠淡,以濃托淡,濃淡助推,以線壓線的平闊推深原理……。在匠氣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中國畫“惜墨如金”定律,千筆萬筆雷同無內涵,無結構,無虛實,取物造象均為無內功的堆砌而成!再一就是筆墨造型小家樣,用筆纖細無力,如絲發貼墻。墨色若浮萍鋪水,不能重透入紙若屋漏墻痕。匠氣的作品大多在造形上流于市井習氣,不能做到筆無妄下,墨不亂鋪,一枝一葉總關情,一石三面分向背……。關于俗的定調即:有媚俗與惡俗兩種。所謂媚俗即為:不能師造化,把物象完完全全的搬到紙面上,一味的涂抹求像,無神無韻無筆墨趣味兒,與照相機爭功,不懂得藝術的真諦。藝術是高度的抽象概括,何為抽象,抽象是具象濃宿。抽象是把最美最象的東西抽出來,把不必要的,不美的東西舍去。做到形與質的高度統一。惡俗即為:墨如死灰,色無張力,輕薄艷俗,涂涂抺抹不堪入目,曲古意附庸風雅,以純墨為雅,慵懶少思胡亂涂鴉。物象造型怪誕奇出,沒丁點美感,盲目的夸張變形,以丑為美,猙獰不堪,無修養無功底。其勾線造型,如塑如板,僵硬呆滯,“面面俱到”,毫無生機。齊白石大紅大黑,大雅大俗、知白守黑、大巧若拙的成功在于他充分掌握了筆墨間的對比關系,任何人若不全面的研究他的藝術真諦,那只能是“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吳冠中的成功在于他始終不為傳統筆墨所困,大膽的調動墨彩的靈性,催生出廣袤的彩墨空間,五色在他的作品里跳動著雅艷的音符,五墨奔涌著時代的風潮。本人的沖墨畫風格也大膽地揉進了大自然天地五行所傳導的抽象視覺信號,用彩墨去傳遞她的內在肌理,表達外在風貌,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不可復制筆墨新天地!這是前人從來沒有過的。嗟乎!嘆乎!有幾人能真懂中國畫的“意”與“寫”……“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思者刪撥大要,凝想物形。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釆自然,似非因筆”(荊浩《筆法記》)。
藝術有高低之分,真定的藝術大師是少之又少,真是走到了無人區,是里程碑式大師,不是當代人或自已標榜是自已大師就是大師,是經過幾代人,大沙淘沙被歷史公認的大師每個時代是絕無僅有的,是那個時代的代表。
畫家每個時代可以產生很多,畫家是指(Artist in Painting)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油彩畫、漆畫等繪畫藝術類的創作者。以國別分類,如國畫家、西洋畫家。 以作畫材料分類,如水墨畫家、油畫家、素描家。 以題材分類,如山水畫家、花鳥畫家、人物畫家、創意畫家。 以畫家派別分類,如: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常州畫派、長安畫派、黃筌畫派、湖州竹派、浙派、吳門畫派、金陵畫派等。
畫家與畫家之間藝術創作作品也有高底之分,好藝術作品少而精,精品藝術是極少的,每個畫家的天斌不同,后天的努力也不同,作品的優劣存在千差萬別,每個時代大師級的畫家是引領藝術走向一個新畫風,所以能領到的人很少,曲高和寡,藝術是有高度的。高雅的藝術是有一定高度藝術修養的人才能欣賞到藝術創作的精妙之處,才能同頻產生共鳴,才有相見恨晚之感。作為普羅大眾,沒有經過藝術的薰淘,不太懂得欣賞,簡單定義為畫面逼真,超寫實就一定是好的藝術作品。
何為雅俗?古人以為,雅者,正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可見雅的對立面并非是俗,而是邪。由此,古人尊儒家經典之學為雅學,正道之音為雅樂,無邪之好為雅好,兼容博大的氣度為雅量等等,慢慢地延伸泛指一切美好與高尚。至于優雅、文雅、閑雅和雅趣,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衍生,從美學的角度而言,自古以來雅代表一定的士大夫階層所追求的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而民間底層所產生的藝術創作帶有一定的鄉土氣色為俗。
雅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審美,是異乎于大眾意識的審美,是以文化為基礎的審美,常常講的“雅人至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具備深厚文化內涵的人才懂得審美,才能達到高深的審美境界。
雅是一種追求,是對美的境界無盡攀升的追逐與渴望,更加需要得到豐富的文化濡養和潤澤,同時,人的靈魂也在此過程中得到凈化與升華。雅的理解,更多地是對物質與境界創造的審美,其實,雅更是一種自身的修養。審美意識的提高本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與生俱來的雅,雅是在一種過程與環境中的提高與熏陶。
曲有曲品,藝有藝品,人也有人品的區分。雅的追求,是一種境界的追求。
所以說,畫家與畫家之間的藝術水平不同,匠俗氣太重的,欣賞不了太高雅的藝術,達不到這種高雅的境界,這是與個人的藝術修養有關,才導致曲高人寡的層級之分。
國畫的本意就是要雅,雅就要和文化藝術掛鉤,但今國畫的確存在匠氣和雅致一說。存在有存在道理。畢竟各有消費群體,有各自欣賞群體。
俗畫行畫一般歸類普通百姓欣賞,圖個熱鬧,吉利和便宜。這是個低端消費層,只要有求必有應。
高雅文人畫也有其高端群體,一些文化人士也是文人雅畫的消費層次。隨著素質文化提高一些低俗匠氣的行畫也會逐漸減少的。這是書畫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為什么畫家藝術水平不同。
這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
1.畫家的生活環境,地域
2.啟蒙老師以及重要時期的指導老師
3.畫家本身的悟性,天分占有一定比例
4.進取精神,創新精神,目標定位。是為了混口飯吃,還是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家,這完全是兩條路子。
5.家庭對于畫家的支持程度
二. 雅俗問題
1.其實現在也會有一些雅俗共賞的作品,你說他俗,它確實俗,但是很雅,所以市場上現在大部分是這些畫好賣,可以說是高級商品畫。
2.特別俗的,也就是一般或者低級商品畫。這類畫家主要是以賣畫為生,混口飯吃就行。
3.真正又雅又不俗的這類藝術家是相對比較難生存的,因為他們的作品老百姓也喜歡,但更多的回答是看不懂,相對的這類作品也貴點,因為基本上都是辛苦思考創作出來的,不是換個構圖那么簡單。
4.所以呢,這幾類畫家的性質和之間的關系我們明白了,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他們不會互相欣賞了,畢竟道不同。
藝術類公仲號推薦: 藝號棧
附藝號棧文章插圖,及藝號棧推薦藝術家作品
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
藝術原本就是一種顛覆或駭世驚俗
。司空見慣的都是匠人駭世驚俗才是大師!(薛宣林)
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創新是藝術的生命!
達芬奇
科學性的表現,滲透到細致入微的繪畫風格。打破了傳統拜占庭宗教畫形式,創造了前無古人的寫實畫派。讓繪畫藝術成為至高無上的藝術形式。(著作《達芬奇畫論》)
梵高
梵高用刮刀畫畫。梵高有一幅畫竟然畫里有只螞蚱 。想想,梵高是怎樣畫畫的,是不是有所啟發。
畢加索
直到現在絕大多少人仍然看不懂畢加索的畫。有人問畢加索:“為什么在您的壁畫《和諧》中,鳥在浴缸里,魚反而在鳥籠里呢?”畢加索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和諧中一切皆有可能。”。畢加索創造了獨特的立體派風格。
傅抱石
把筆弄壞了畫畫-禿筆畫。因此,才有了后來的抱石皴。抱石畫法。
張大千
潑色或潑彩畫。才有了現在司空見慣的“張大千山水”-現在成了行畫的一種。
黃賓虹
宿墨畫。就是把墨放壞了畫畫。
薛宣林
創造了不用傳統的筆墨在宣紙上畫畫。即非筆墨-筆墨等于零。創造了相對派。(著作《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論藝術之永恒》《薛宣林藝術論》)
獨特美的風格獨特美的藝術形式即獨特美的符號才是真正的藝術
獨特美的符號是藝術家的標志,是藝術(品)價值的最高形式。
徐渭
重來未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
石濤
筆墨當隨時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創造了抽象派。康定斯基的抽象派,卻來源于自己的一次不小心把畫放倒了。(著作《論藝術的精神》)
羅丹
真正的藝術家是忽視藝術的。……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著別人的眼鏡看世界。……。(著作《羅丹藝術論》)
我們無需面對一些“駭世驚俗”的宣畫(中國畫)而悵然若失,歷史或許會得出截然相反得結論。薛宣林。-《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