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司馬帖》
解釋:這是一封簡信,文中強調詳細的事情在“先書”(前面一封長信)里頭說過了,所以說“先書以具”,這里從略,所以只“示復數字”。這封只是簡單交代“先書”和對方來信的關系(之前由于帶“先書”的郗某還沒有出發,所以對方看到的“先書”不是對來信的直接回答)。
白話翻譯:七號那天我就寫了前面那封信了,可是(帶信去的)郗司馬他還沒有過去(把信給你)。(沒想到)當天就收到你的來信,心里高興。(可是)前面那封信把最近的事都說了,所以這里就只回復幾行字好了。
《逸民帖》
解釋:總的來說,這篇書信明確表示王羲之的“退隱”志向。首句說“吾前東,粗足作佳觀”是為中心句“為逸民之懷久矣”鋪墊。“逸民”是超逸于世的隱居之人,是理解這封書信的關鍵。接下來,責備對方“方復及此”是“夢中語”,說明對方此事提出的“此”事肯定是和“逸民之志”相反的,估計就是“入仕做官”。最后三句只是寒暄,表明沒有見面的遺憾。
白話翻譯:我前段時間往東邊去(會稽在建康東邊),覺得那里的環境還不錯(適合退居后去安家)。我想要退隱的這個想法已經很久了,您現在還說這事(進仕做官)不合時宜啊,和說夢話一般(我是不會答應了)。我們沒辦法見面談,是遺憾吶,光是寫信沒辦法說得盡。
《龍保帖》(03)
解釋:這一書帖歷來有不同的句讀方式,在這里我選擇了自己認為比較說得通的,給大家分享。主要的爭議點在于舅字后面,有人認為是“可早至,為簡隔也。”我還是支持最普遍的解讀方式,認為“可耳,至為簡隔也。”其實兩種解讀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認為沒必要解讀為“可早至”而憑空多了一個信息,解釋成“可耳”這樣一句寒暄問候,就夠了。另外,值得注意就是“遲”字,不是遲到的意思,是非常期待的意思。
白話翻譯:龍保他們(晚輩,直呼姓名故)都平安,謝謝了。非常想見您舅舅,(他)可好啊。相互間沒有往了很久啊!
《絲布帖》04
解釋:這是極其簡單的短信,只是為了跟朋友說送了點東西過去。“往”字是一帖的中心,明白“往”字是“送”的意思就明白了全文。
白話解釋:今天給你送了一些絲布做的單衣和財物過去,聊表心意。
05《積雪凝寒帖》
解釋:這是王羲之一封有名的手帖,其中的思念友人之情溢于紙面。簡而言之是王羲之和友人,一別之后時隔二十六年,現在又積雪圍困難以書信通達,是在東西兩地太遠,如隔天涯。友人在四川,王羲之在浙江,古代一來一回不知幾何,所以信中說希望明年夏天收到回信,豈不是半年后。
白話翻譯:想來和您已經一別二十六年,至今雖然常常書信來往,但是難以排解想念之情。(我已經)看了您前后兩封信,徒增感嘆啊。我這里最近嚴寒天,積雪不化,是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想來您那邊一切也都如常安好吧,希望來年夏天秋天之間能得您的來信。(想說的事情)接連不斷,從何說起呢!
06《服食帖》
解釋:這封書信前面兩句包含了當時五石散的內容,理解的關鍵在于“服食”這個詞語,六朝的時候士大夫特別流行服用五石散,我在解讀《得示帖》的時候詳細說過。有人把這封書信看做是王羲之和“藥友”的交流。疊詞“劣劣”和“可可”是表達程度的,相當于“不怎樣行”和“也還行”。這種“程度”說得婆婆媽媽,因為書信是日常使用的,所以相比于六朝文章來說,相對羅嗦。
白話翻譯:我服食五石散已經挺久的了,但是效果不理想啊。大概和去年比起來,還算可以。足下您也要多多保重,(我)在寫信的時候,很是惆悵啊。
07 《知足下帖》
解釋:這封信被認為是王羲之寫給郗倍的信函,那“叔”則是指郗曇。王家和郗家是“四大家族”又是親家,這個前面就說過了,不再啰嗦。“至吳”,當指郗倍出建康赴臨海途中行至吳地。此時,郗曇代荀羨鎮下邳,“當西”似指曇赴任下邳。下邳在建康北。相對王羲之所在的會稽和郗倍赴任的臨海而言,“當西”才說得通。
文中的“違離”是常用語,等于說分離,這里從語境看,是說離開家鄉太遠。
最后的“遲知問”,“遲”已經在別處說過是“稍后”的意思,而“問”是引申為當時的書信,總的就是等你回信的意思。前面《積雪凝寒帖》說“復得足下問”,也是一樣的。
總而言之,相當于今天你老表去外省打工了,長途大巴上跟你聊聊微信,發達一下時間,寒暄幾句。
白話翻譯:
聽說您到吳地了。想必離家太遠,不能安心居處。叔叔是不是要往西邊走?等您回信。
08《瞻近帖》
解釋:這封信的對象被認為是王羲之的妻舅郗愔,信中內容主要就是聽說對方不在“京城”留住,要到王羲之這邊來而高興。
帖中的兩個“苦”字又有作“告”字的,有說是后世工匠訛刻為“告”。而這里是正確的“苦”字,可能作相見想念之苦理解,這里不再展開探討了。
瞻,顧也,“瞻近”相當于“看來最近”。“省”字在之前已經解釋過好幾次,會面之意。“足下小大”相當于現代的“一家老小”,“悉”,都也。“足下小大悉平安也”就是“您一家老小都還好吧?”的問候客套話啦。“果言”,相當于說“果如其言”,像聽說的那樣。“苦有期耳”相當于說“苦”快到頭了。“此既避”,指偏僻避世的安逸地方,“節氣佳”就是“氣候好”。“還具示問”前面說過是“回信”的意思,“旨”相當于“旨在”。
白話翻譯:看來最近沒有機會見面了,只好嘆惜。您一家老小都還好吧?聽說您將會來咱們這邊住了,真是喜出望外。想必和聽說的一樣吧,那么想念的苦就看得到盡頭了。我本來也想您不可能常住京城那邊,這邊地方幽靜,又氣候好。所以很高興您能過來。這封信盼望能得到您的回信。
09《天鼠膏帖》
解釋:短短十幾字才兩句話的短信,講的是老王咨詢他的藥友,關于一種叫做天鼠膏的藥。前面已經說過,當時流行服食丹藥的情況了,但是副作用太大了,所以他們要吃很多別的藥來調劑,天屬膏傳說就是用一種野貓做配方弄的藥。
白話翻譯:天鼠膏這種藥對于治耳聾的情況真的有效果嗎?有效果的話,真是一種重要的藥哦!
10 朱處仁帖
解釋:這封信說的是讓對方幫忙轉達“朱處仁”。而理解的關鍵是“答”和“因”兩個字。
“答”,現代往往作“回答”解,其實意思差不多,就是“回復”,而這里是“回信”。那么為什么說了“得其書信”卻“不取(得)答”?其實意思是老朱寫信給老王,老王收到了,但是老王寫信給老朱卻得不到相應的回信,可能單方面“信號不好”,也可能老朱搬家通信地址換了!
“因”的意思是通過、憑借著。現代往往作“因為”,這里不同。所以意思是老王通過老周轉達書信,這樣就不怕自己寄信給老朱他收不到了。
白話解釋:朱處仁他現在在哪里啦?我之前得到他來信,可是我寫信給他卻得不到回信,(可能我寄不到他那里,可能他搬家了)。現在我想通過你,老周你一定要幫我轉達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