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dāo yú]
刀魚,學名長頜鱭(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稱
刀鱭,毛鱭,是一種
洄游魚類,與
河豚、
鰣魚并稱為
中國長江三鮮之一。
刀魚,魚如其形,體形側扁狹長如刀。有以下兩種解釋: 1、魚名。即鮆魚,亦名刀鱭。形似刀,故名。鯡形目,鳀科,鱭屬的一種魚。 2、魚名。是常見的觀賞魚,屬于骨舌魚目,弓背魚科
中文學名長頜鱭
拉丁學名Coilia ecetenes Jordan
別 稱
刀鱭二名法Coilia ecetenes
門
脊索動物門綱
硬骨魚綱目
鯡形目科
鳀科屬
鱭屬種長頜鱭
目錄
1
釋義2
鱭屬刀魚簡介飼養形態特征分類學飲食宜忌刀魚不是鳳尾魚生態環境變化3
黃河刀魚4
弓背魚科簡介魔鬼刀魚5
日本刀魚6
營養成分7
規律特點8
刀魚市場9
刀魚市場魚價大跌1釋義
編輯1、魚名。即鮆魚,亦名
刀鱭。形似刀,故名。
鯡形目,
鳀科,
鱭屬的一種魚。
2、魚名。是常見的觀賞魚,屬于
骨舌魚目,弓背魚科。
2鱭屬刀魚
編輯簡介
刀鱭
拉丁
學名:Coilia ectenes
俗稱:
刀魚,
刀鱭,
毛花魚,野毛魚,
鳳尾魚。
英文名: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
刀魚 學名“
刀鱭”,屬洄游魚類。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劉宰曾有詩稱贊:“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以
姜桂椒,末熟香浮鼻。”刀魚是鎮江、
靖江、江陰、
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一,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后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清明”后,刀
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1]。刀魚和
鰣魚、
河豚和
鮰魚一起被譽為“
長江四鮮”。很奇特的是,此“
長江四鮮”回流過上游鎮江流域,下游過南通天生港開始,其口味就會奇異變化,身價大跌,雖說是共飲一江水,但是地道
長江流域喜好江鮮食客不難分別出該魚出水流域!
飼養
刀魚,魚如其形,體形側扁狹長如刀。大部份種類的刀魚分布在東南亞、南亞的熱帶地區,只有少數品種
刀魚(8張)的刀魚分布在非洲地區。它們的背鰭細小而透明,臀鰭自腹部開始一直延伸至尾鰭,猶如一片極薄的裙邊,就象刀鋒一樣結合 在一起。刀魚的體色基本上以銀灰色為主,也有少數白化品種的刀魚呈金色,它們嘴里有細小的牙齒,雖然習性并不兇猛,但依然會吞食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因而只適合與大型種類的魚類一起混合飼養。刀魚還具有獨特的輔助
呼吸器官——氣囊,可以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這一點無疑顯示它們極其強韌的環境適應能力。由于刀魚奇特的體形,而深受部份喜愛大型魚類的水族愛好者的寵愛,殊不知在原產地,刀魚是當地的主要食用魚類之一,據說,以其肉加工成的煎餅美味無比,是當地的特色食品之一,無疑讓我們目瞪口呆的同時,深為這些飼養在我們水族箱中受到精心呵護的刀魚感到慶幸。
生活習性
刀魚屬于夜型性魚類,喜歡在幽暗的光線下游動、攝食,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飼養也很簡單,20℃以上的弱酸性水質環境即可保證它們的健康生長。刀魚只接受動物性活餌,小魚、小蝦都是它們喜愛的餌料,不過只要有耐心慢慢引導,刀魚也會接受魚肉等等的其他一些人工餌料。
形態特征
刀魚的雌雄鑒別和繁殖都很難,據說只有在繁殖其間,從雌魚略顯膨脹的腹部才能鑒別出其特征,其他的體型差異無從參考。據資料介紹,刀魚會將魚卵產在水族箱中的巖石、沉木上,產卵后成魚會輪流看護,直到大約6-8天以后,受精卵孵化出仔魚。但是,在國內還沒有成功繁殖的記錄。不作遠距離洄游。
分類學
刀魚的一些常見的種類有:七星刀魚、斑紋刀魚、非洲刀魚、帝王刀魚、金刀魚(白化種)、魔鬼刀魚等等。
飲食宜忌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歸脾、胃經。
【功效】補氣虛,健脾胃。
宜:體弱氣虛,營養不良者宜食;兒童宜食。
忌:濕熱內盛,或患有疥瘡瘙癢者忌食;病人忌食。
刀魚不是鳳尾魚
1994年第9期《中國食古凸》上所刊《長江刀魚》一文中,說“刀魚還有一個文雅的名稱為'鳳尾魚’,也有通俗稱為'烤子魚’的”。這個說法,把“刀魚”和“
鳳尾魚”混為一談,是不對的。“鳳尾魚”是“
鳳鱭”,學名COiliamystus,魚綱鳀科,體長而側扁,向尾端逐漸變細。
長江刀魚面臨滅頂之災
刀魚
當前市面上的刀魚,大多是“湖刀”、“海刀”和“河刀”,雖然都是刀魚,但其口感和品質遠不能與
長江刀魚相比。無奈的是,長江刀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
生態環境變化
綜合多位專家的分析,造成刀魚如今狀況有三大原因:一是與長江口網具太多太密有關;二是因為長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設,導致下游水量不足,
海水上溯致使長江口刀魚繁殖環境受影響;三是與以前過度捕撈有一定關系。但專家們透露,這些并非造成刀魚如今狀況的主要原因,真正導致
長江刀魚幾乎絕跡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的變化。水污染、熱發電都在破壞長江生態,特別是無毒的含氮污水排放,直接導致了長江水的富營養化,江水中的苔蘚滋生就是富營養化的表現。富營養化帶來的后果,直接導致刀魚產卵地遭破壞,一系列生態鏈因此受到打擊,不少
淡水魚因為無法適應而慘遭絕跡。
3黃河刀魚
編輯黃河刀魚,又名刀蠐或毛刀魚,因它總是逆流而上,故而又稱倒魚。形似單面尖刀,背厚腹薄,體側扁,尾延長,吻短而圓突,細鱗小肚,全身呈銀白色,系回游性魚種,體長為20厘米~40厘米,肚脊寬約6厘米,厚約2厘米,體長為體寬的5倍~7倍,為頭長的5.8倍~6.5倍。最大的重約250克。此魚生活于河海交匯處,懷卵量2萬~1 0萬,每年
春季產浮性卵,當年孵化后的幼魚3年成熟。每年農歷三月中旬,成群結隊的刀魚,陸續由黃河入
海口處游進黃河,逆流而上,經
東營市境內游到
東平湖去產卵、孵化。等卵孵化為幼魚后,又順著
黃河來到入海口,在渤海生長和越冬。刀魚經過這種回游往返,兩三年才能長成成魚。這種魚性情激昂,游如飛梭,離水即死,可謂“貴而難得”。由于刀魚在回游途中攝食較少,體力消耗卻很大,所以只有在
黃河下游補充食物后才最肥。這就是東營的黃河刀魚為什么名揚天下的原因吧。刀魚越往上游,不但逐漸消瘦,而且魚刺也越變越硬,直至又回到東平湖,便產卵
繁殖,如此循環。 黃河刀魚性甘平,有
健脾、益胃、益氣養血之功效,是幼兒、老年人和腎病患者的有益補品。常見的吃法是將整魚洗凈,除去內臟,粘一些雞蛋糊或面糊,放在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做成“干炸刀魚”。黃河刀魚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資源較多,
河口地區年產量在百萬斤以上。70年代以后,特別是進入90年代,由于干旱和上中游用水失控,黃河尾閭經常斷流,產量逐年銳減。
位于
山東省墾利縣東端的黃河入海口,由于受渤海和黃河的雙重關照,水產資源極為豐富。這里常年流入大量的黃河淡水,
海水含氮量高,有機質多,餌料充足,加上鹽度季節性變化大,
浮游生物異常繁盛,從而成為魚類繁殖、覓餌、生息的良好場所,有“百魚之鄉”的美稱。這里主要出產
梭魚、
鲅魚、
海馬等,而列百魚之首的則是黃河刀魚。刀魚在中國
黃海、渤海、東海也時常可見,但黃河支流繁多,沿途匯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尤其是山東境內東平湖中的
麥穗魚、渤海中的枝角類、輪蟲、糠蝦及幼魚等齊集黃河入海口處,成為黃河刀魚的主要餌料,使它與其他地區的刀魚比起來,大而肥,鮮而純。
黃河刀魚多油,脂肪豐富,肉質細嫩、多刺,熟后鮮味奇佳,濃香異常,是上等的名菜佳肴。并且具有強心補腎,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腦止瀉、消除疲勞、提精養神之功能,可治療和防止多種疾病,謂之“天下一絕”。山東的東平湖是黃河刀魚的主要產卵地。這里,魚蝦眾多,浮游生物豐富,自然成了黃河刀魚的天然繁育基地。黃河刀魚每年都在東平湖產卵、孵化,順黃河入海,在黃河口附近水域生活。黃河水中的麥穗魚及浮游生物匯集在入海口處,為黃河刀魚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餌料。每年3月底,長大育肥的成魚便由其生長地——黃河口,又進入黃河,逆流而上,向東平湖
洄游。
黃河刀魚肉質細嫩,鮮味奇特,濃香異常,既有海產品那樣的鮮味,又有黃河魚類特有的香味,無論是烹炸煎炒都可以做成美味佳肴,當地傳統的用小蔥鮮韭炒的黃河刀魚,更是濃香可口,醋烹刀魚色味俱佳,既可冷吃,也可熱食,是當地人招待客人的拿手菜。
4弓背魚科
編輯簡介
我們平常說的觀賞魚“刀魚”都屬于弓背魚科(Notopteridae)(弓背魚科屬于
骨舌魚目)。很多資料稱其
七星刀魚圖片
為“刀魚科”,事實上生物學分類上并沒有“刀魚科”,刀魚只是人們形象的叫法,如常見的七星刀,學名應該叫
弓背魚。
英文名稱:Indian Knifefish
學名:Notopterus chitara
原產:亞洲的泰國、緬甸、柬浦寨的
湄公河、湄南河等流域以及非洲部分地區的水域均有出產。一般成魚體長60-100公分。
觀賞魚刀魚的飼養
刀魚,魚如其形,體形側扁狹長如刀。大部=-==- 苦也好看他有家庭人的話們嘴里有細小的牙齒,雖然習性并不兇猛,但依然會吞食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因而只適合與大型種類的魚類一起混合飼養。刀魚還具有獨特的輔助呼吸器官——氣囊,可以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這一點無疑顯示它們極其強韌的環境適應能力。
魔鬼刀魚
魔鬼刀魚
(Apternotusalbifrons)體色除尾外全黑,尾柄細長如棒狀,上有2條白色帶。無
背鰭。眼睛退化,幾乎看不見東西,只能感覺明暗。游泳時,前進后退自如。原產地: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習性:溫和友善,但成魚有時會吞食小魚。水質:喜偏酸性的軟水,適宜水溫22-28℃。飼料:食性較廣,干的
人工飼料,冰凍餌料,活餌料均喜食。體長:最大可達47厘米。繁殖:已在水族箱內成功。
5日本刀魚
編輯秋刀魚
日本人的秋刀魚之思
中國古人秋風一起,就有莼鱸之思,在日本則是在超市看到秋刀魚。
秋刀魚,英語名Pacific saury,日語念做sanma,
脊背青黑,
腹部銀光閃爍,通常三四十厘米左右,身姿精悍細長。秋天代表性魚類,故名秋刀。夏末自鄂霍茨克海峽隨
千島列島寒流南下產卵,以動物性的浮游生物為食,因而脂肪含量豐富。北海道八月中旬即能漁獲,九月下旬至東北
宮城縣一帶,十月到十一月至東京附近的房總半島,次年三月到達日本南部的九州,直至沖繩。秋刀魚富含
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和鐵質,對心腦血管有益,因此有“秋刀魚出,不用按摩”這一俗語。
據冢田國之《魚類物語》,秋刀魚廣為食用是在江戶時代中葉以后,是因為有了新的捕獲方式,所謂舷掛網或者棒受網方式,加以燈光誘惑,可以大量漁獲。又因其價廉,武士一般不吃,只是大眾平民代表性食物。秋刀魚的食法中,最有名的就是不去內臟,涂上鹽,在炭火上烘烤,這樣油脂滲出,
魚肉散發濃郁香味,而內臟又略帶清苦味道,吃時佐以
蘿卜泥,也有不少地方愛用酸橘柚子
檸檬汁之類。如今運輸保鮮技術發達,秋季時也常作為
生魚片了。秋刀魚特有的清苦味,實際來自肝臟,鮮度喪失后苦味漸出。
提到秋刀魚,必然令人想起作家
佐藤春夫的《秋刀魚之歌》。
詩歌開頭是:凄凄秋風啊,你若有情,請告訴他們,有一個男人在獨自吃晚飯,秋刀魚令他思茫然。
佐藤春夫年輕時代喜歡
中國古典文學和繪畫。以
李白為題材的作品很得谷崎潤一郎的賞識,就決定以文學為業,后來出版了中國古代閨秀詩人的譯詩集《車塵集》,也到過臺灣、福建等地。佐藤春夫當時寄宿于谷崎潤一郎在小田原的家,結識了其妻子,藝伎出身的
石川千代以及他們的女兒鲇子。后谷崎又戀上了千代的妹妹,具有異國情調美貌的せい子,藝名
和歌山縣,懷著對千代的思戀與同情,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歌:
秋刀魚,秋刀魚,在上面灑上青橘汁,是這個男人家鄉的習慣。這習慣不可思議,卻又令人懷念。一同吃晚飯的女人,幾次把青橘去掉。可憐啊,快被人遺棄的妻子,和被妻子背叛的男人圍坐在桌前,該有父親愛憐的女孩,苦惱地拿著小小的筷子,請求不是父親的男人給她夾秋刀魚的內臟。
佐藤回憶了他與千代的交往后,悲哀地發問,難道這樣的團圓只能是夢境么?又接著回到現實:“凄凄秋風啊,請告訴沒有失去丈夫的女人,沒有失去父親的孩子,有一個男人在獨自吃晚飯,眼淚滴在秋刀魚上面。秋刀魚,秋刀魚,到底是苦還是咸?在秋刀魚上撒落熱淚,是哪一個地方的習慣?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太過奇怪?”
佐藤這段哀愁的愛戀留下了《秋刀魚之歌》這首不朽的名篇,收入他的《殉情詩集》中,也在故鄉新宮市留下了同名詩碑。而這段感情變故令谷崎寫下了《癡人之愛》,以及《食蓼蟲》。小田原事件后的幾年間,佐藤春夫因為灰心失望在家鄉結婚又離了婚。后來聽說谷崎打算讓千代與其弟子結婚,急忙趕來商談,結果弟子憤然退出,佐藤決意和千代結婚。1930年的8月19日,佐藤,千代和谷崎在《
朝日新聞》上發表谷崎與千代離婚,孩子鲇子和母親一同生活,千代與佐藤結婚的聲明,這就是著名的“妻子讓渡事件”。此后,谷崎依然追逐理想的女性,再次短暫結婚又離婚,幾經周折后與愛慕已久的,比其小17歲的根津松子結婚,開始一生中最為穩定和高產的時期。而佐藤作為
文學家,后來入選藝術院會員,有門下弟子三千之稱,著名的有
太宰治,檀一雄,
吉行淳之介等。72歲那年在家中錄制自敘傳節目時,說到“我這一生很幸福”時突發
心肌梗塞不治。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名篇《
秋刀魚之味》,并沒有出現秋刀魚的鏡頭,據說是電影公司問起下部影片的打算,匆匆命名為《秋刀魚之味》。拍攝過程中母親去世,小津的日記寫道:“春天在晴空下盛放,櫻花開得燦爛。一個人留在這里,我只感到茫然,想起秋刀魚之味。殘落的櫻花有如布碎,清酒帶著黃連的苦味。”孑然一身思親而想起秋刀魚之味,甚帶佐藤春夫詩歌風味。
6營養成分
編輯刀魚的營養成分:每100克帶魚含蛋白質18.4克,脂肪4.6克,還含有磷、鐵、鈣、鋅、鎂以及維生素A、B1、B2等多種營養成分。刀魚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而且脂肪酸 碳鏈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刀魚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我國古今醫學及水產藥用書籍記載,刀魚有養肝、祛風、止血等功能,對治療出血、瘡、癰腫等疾有良效。刀魚鱗是制造解熱息痛片和抗腫瘤的藥物原料。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顯著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贏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 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為宜。刀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臟的功效。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刀魚,又稱裙帶魚、牙帶魚,屬于鱸形目,帶魚科。因其身體側扁,呈帶狀,尾細長如鞭而得名。刀魚肉肥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2]
7規律特點
編輯每年中旬,成群結隊的刀魚經東營市境內游到東平湖去產卵、孵化。等卵孵化為幼魚后,又來到入海口生長和越冬。魚如其形,體形側扁狹長如刀。大部份種類的刀魚分布在東南亞、南亞的熱帶地區,只有少數品種的刀魚分布在非洲地區。它們的背鰭細小而透明,臀鰭自腹部開始一直延伸至尾鰭,猶如一片極薄的裙邊,就象刀鋒一樣結合 在一起。刀魚的體色基本上以銀灰色為主,也有少數白化品種的刀魚呈金色,它們嘴里有細小的牙齒,雖然習性并不兇猛,但依然會吞食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因而只適合與大型種類的魚類一起混合飼養。體色除尾外全黑,尾柄細長如棒狀。刀魚還具有獨特的輔助氣囊,可以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這一點無疑顯示它們極其強韌的環境適應能力。由于刀魚奇特的體形,刀魚屬于夜型性魚類,喜歡在幽暗的光線下游動,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但多細毛狀骨刺。[2]
8刀魚市場
編輯每年三月是“長江第一鮮”刀魚上市的時節,與刀魚鮮美齊名的是它令人咋舌的價格。受氣溫等因素影響,刀魚產量走低,價格更是高于往年。記者在上海知名的刀魚捕撈地——崇明島團結沙漁港了解到,3月中旬,3兩以上的“大刀”在港口的交易價格達到了6000元/斤,“中刀”的價格也高出400至500元/斤。在終端市場上,刀魚的價格更是讓人驚訝,記者走訪上海市徐匯區的一家高檔酒店發現,盡管刀魚的價格一直在浮動,但近日來2兩半左右的刀魚價格一直在每條1800元以上。
刀魚的天價讓漁民和魚販都為之瘋狂。因為每天的產量難以預計,魚少的日子,競價的魚販往往會抬高價格。自刀魚上市以來,團結沙漁港“大刀”的高低價格差超過2000元/斤,不少中間商都做起了“高拋低吸”的“炒魚”生意。部分南通、靖江等地的魚販還會將崇明產的刀魚販至當地,冒充野生長江刀魚,進一步拔高魚價。[3]
9刀魚市場魚價大跌
編輯上海國際水產中心的刀魚價格比以往下降一大半圖(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刀魚和河豚、鰣魚并稱“長江三鮮”,如今這三鮮還能吃到野生品種的也就僅剩刀魚了。
去年清明前,三兩的“大刀”賣到8000元/500克的高價。然而,今年刀魚的開市價格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五成。
清明將至,記者走訪了長江刀魚傳統產地靖江、江陰發現,今年受消費環境影響,長江刀魚低產卻低價,漁民的捕撈熱情受到了極大影響。
低價格“本地刀”跌價七成五
靖江素有“刀魚之鄉”的美稱。刀魚是典型的洄游魚種,每年春天,刀魚從海洋溯游長江而上,至安徽、江西等長江中游產卵,同年10月下旬或者11月上旬,孵化后的小魚苗順流而下,一路游到東海里。洄游的刀魚游到靖江、江陰一帶,長江水不僅沖掉了魚身上的海腥味,而且即將產卵的刀魚都養足了膘,肉質緊實敦厚,細嫩鮮美,在行家看來,在這個江段捕到的刀魚最為美味。因此,靖江“本地刀”、“江陰刀”的價格相較“崇明刀”、“浙江刀”一直高出不少。去年清明前,靖江“本地刀”一度賣出7000元/500克以上的高價,然而今年臨近清明,靖江“本地刀”的價格卻不及3000元/500克。
上周四,記者來到位于靖江市區北部的漁婆菜市場,這里曾是蘇北地區最大的刀魚集散地,十余家商戶都在售賣長江刀魚,每家的喊價各不相同。靖江“本地刀”,2兩左右的“小毛刀”每500克最便宜的只賣500元,貴的約1200元;2兩半的800到1800元;3兩的“大刀”要價也不超過2300元/500克。幾家的店主都說,去年同期,2兩的刀魚每500克就能賣到三四千,三兩的賣上五千不成問題,最貴的時候要賣到七八千,可是今年的價錢就沒有上過三千。2兩的“本地刀”如果按照每500克900元的均價計算,相比去年同期每500克3500元的售價,跌價達七成五。
“刀魚的價錢一天一個樣,上上周有一天賣每斤1400元的,第二天打不到魚,一下子翻了個倍,變成2800元,第三天又跌到1400元。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市場上一位姓周的老板告訴記者,“本地刀的價錢相對穩定,今年開漁以來我們船上收來的價錢基本穩定在一千多,過兩天價錢可能還會升一兩百,但是今年看樣子要上三千都難。”
低產量一天捕五六條都算多
與刀魚跌價相對的卻是令人憂心的產量。
雖然今年崇明等地捕到的刀魚數量大大增加,但是在長江靖江、江陰段刀魚的產量卻十分有限。靖江市漁政部門的公開資料顯示,3月3日開捕當天,20多條漁船出江,但總計只捕到40多條刀魚,總重量約4公斤。靖江市漁業公司四分公司所在的新港江面由于與江心洲相鄰,水流活動頻繁,江水營養物質豐富,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靖江最佳的刀魚捕撈場所,但是開捕首日,該公司“出動”的20余艘漁船,有三成左右“顆粒無收”。捕上來的刀魚也多為2兩左右的“小毛刀”。
記者在靖江市漁船最多的新港碼頭附近,見到了靖江市漁業公司四分公司的經理徐志洪。他家里一間倉庫里堆放著四五個泡沫箱,里面是當天從船上收來的“本地刀”。徐志洪說,他每天一般會收5條船的刀魚,但一共也就20條左右,“一條船每天能打五六條都算多的,有的時候一網下去一條都撈不到。”
數據顯示,長江刀魚的捕撈產量曾占長江漁業捕撈量的35%—50%,其中江蘇江段所占比例曾高達70%。但是近年來,水文變化、生態惡化,加上長江口的濫捕濫撈,使得刀魚數量逐年減少。靖江市農業委員會漁政站站長顧樹信收藏著一份靖江江刀每年捕撈的產量表,上面清晰地記載著,2001年靖江江刀的產量是217.6噸;2009年50噸,2010年80噸,2011年18噸,到了去年,捕撈量僅剩9噸。而今年,據徐志洪估計,可能較去年略有提升,但也不會很多。
低熱情有捕撈證也不想下江
撈不到魚,又賣不出價,漁民每次出江的人力、柴油的成本投入卻不小,不少人都開始打退堂鼓。往年搶手的捕撈證,今年卻有人拿到了也不愿下江。
靖江夏仕港的漁民張海洋連續多天在江里“淘金”卻收獲寥寥,這天正巧在家里休整:“明天要升溫,魚應該會多一點,這天氣出去根本打不到幾條魚,今年賣得這么便宜,還不夠貼油錢呢。”張海洋說,捕刀魚一般是漲潮下網,落潮回港,在靖江要捕到刀魚已經越來越難,為了增加捕上魚的概率,漁民都會往下游開,有時候要到張家港附近,這樣下一網的柴油費就要400—500元。由于捕刀魚的網較大,船上一般需要6個人,請幫手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為了節約成本,一般每天兩次的漲潮落潮,張海洋只來回一次,一天平均只能捕到五六條刀魚,最少的一天就捕到一條魚。“光成本一天就1000多元,今年不像往年,現在刀魚的船頭價也就1000多元,算下來一天要捕四條魚才能保本,而去年每天捕到兩三條就能賺不少。”張海洋嘆了口氣,“每天落潮時間都往后移,這兩天回來要到夜里11點多了。我認識的一些朋友已經不做了。”
江陰城中菜場的一個經銷店老板向記者證實了張海洋的說法,他說,江陰的整體生活水平較靖江要高一點,做漁民賺不到什么錢,不少能找到其他生計的漁民都轉行了,“去年風大雨大,漁民也都會冒雨出港,而今年天氣不好的話,大家就在家休息了。”
低需求高檔飯店廚師想轉行
正宗靖江“本地刀”、“江陰刀”的數量日漸降低,漁民打撈上來就會迅速被酒店老板或者在港口等著收貨的小販買去,銷路很好。江陰城中菜場和靖江漁婆菜場所有售賣本地刀魚的都表示本地的刀魚雖然價錢貴一點,但是品質好,加上每天能收到的量不大,屬于店里的暢銷貨,每天收多少都能賣掉,有的店主說,每天早上七點之前剛從港口運回來的本地刀就能賣完,可是價錢就是上不去。
“主要現在控制公款消費。宴請一桌上萬塊哪是私人吃得起的,大多是公家消費。往年星級酒店和江鮮館每天來提貨都有十幾斤,賣得貴一點還是供不應求。”靖江漁婆菜場的一個經銷店老板介紹,“本地刀價錢比崇明刀、南通刀也只能貴這么些,每年都是,再貴了就沒人買了。”徐志洪也表示,刀魚降價和公費吃喝收斂有關。以前高價刀魚的流向主要是以公務、商務為主的宴請和送禮,很少普通市民來買。今年這部分收緊了,整個市場需求就拉低了,而天氣回暖較早,下游捕魚量較大等因素都是次要的。
高尚明是當地一家高端會所的廚師長,他的工作就是有客人來入住或者用餐時,負責采購食材和烹飪。節儉風盛行之前,他的工作很忙碌。全國響應厲行節約號召之后,他一下子清閑了不少,收入也下降了許多。“我們這好多高檔酒店都在裁員,廚師下崗,服務員下崗。”高尚明也感覺到了危機感,和記者攀談中,還不忘尋找跳槽機會,“你們單位食堂需不需要招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