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魯海所著《老街故事》記載,黃島路上一等妓院有天香樓,二等妓院有平康五里,有樂戶14家,妓女百余人,這些妓院須向政府納稅。
據魯漢介紹,黃島路17號建成之初就叫“鎮海樓”,而“鎮海樓”的現存資料也非常罕見。1933年,這處編號為芝罘路5號的地塊被福壽堂所購得,年初計劃拆除原有兩層合院,重新建筑里院式建筑。陳珍山以福壽堂代理人的身份,聘請王德昌設計圖紙,請天太興合記負責建造。原定于1933年3月31日開工,當年6月30日完工,后因拆遷問題工期有所延誤。1933年11月6日,這處拆除原有建筑重新建筑完成的新里院通過青島工務局驗收,命名為“鎮海樓”。
這也是這座里院的“真名”。但到了1934年2月,“鎮海樓”這個名字突然間就消失了,因為“平康五里”替代了它。此后,這座島城少有的四層里院建筑,就以另一種形式與稱呼進入人們的視野與坊間的評論中。其實,“平康五里”只是一處風月場所的名稱,黃島路17號“鎮海樓”的名字,反而知道的很少了。
在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各樓層及房間門前,各樂戶的牌匾。其中,三至四樓樓梯間較為醒目的字號,以及四樓中探首觀望的從妓者,原來頂層整個一層就是“平康五里”開業后遷至此處,舊時島城最著名的一等妓院“天香樓”。
1939年“平康五里”舊影,三樓的從妓者、四樓的“天香樓”最為醒目。
1935年6月興華印書局刊印的《青島風光》中顯示,作為二等妓院的“平康五里”內有樂戶14家,妓女100多人,知名樂戶有艷芳書寓、同慶書寓、福祥書寓、鳳喜班、連升班、同慶班、艷紅班等。二等妓院價格上有所低廉,加之建筑及裝修風格新穎溫馨,所以開業伊始就是生意紅火。
1937年,全青島的中國妓院在黃島路17號“平康五里”成立了“妓館公會”,會長由“天香樓”樂戶班主王子英擔任,副會長由“升平里”妓院內的“洪仙班”班主崔臨玉擔任,會員209人,均是名妓院班主,每個會員要交納會費。
1939年黃島路“平康五里”舊影。
幾年前曾在同一角度拍過一些照片,在發現這張老照片之后,拿來對比,除了各層走廊加了立柱之外,竟然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又是幾十年后,這座曾經紅火一時的里院建筑,因年久失修逐漸破敗不堪,老住戶紛紛搬離,將房屋租賃給從事各種行業的新房客。
當年這里的風月故事,曾經的一代名妓、被譽為島城第一美女的“于小腳”的傳說故事,至今仍在一些老青島的茶余飯后中成為一種話題。
1939年黃島路17號“平康五里”舊影。
“平康五里”已成為這座里院的民間名稱,直到去年“鎮海樓”的露面。不知修繕保護后的黃島路17號,會以何種稱謂面世推廣。那些陳年過往中的風月往事,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漠。還好能找到一些珍貴的歷史照片,讓那些之前僅在資料中讀取的歷史真實的展現出來,讓那些老青島的坊間故事在這些舊影中能夠得以找尋......
本組圖文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發布,珍貴老照片源自日本京都大學珍藏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拍攝,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