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
老話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關中的黃土埋皇上。當然,關中不僅埋皇上,也埋皇后、太子、公主、達官貴人。
關中
那么,關中到底指哪里?
關中,是指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
四面環山,八水繞長安。
關中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優勢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易守難攻。關中平原,更是沃野千里之地。所以,漢朝建國后,漢高祖劉邦便選擇定都在關中長安。
關中平原 老話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關中的黃土埋皇上。當然,關中不僅埋皇上,也埋皇后、太子、公主、達官貴人。 那么,關中到底指哪里? 關中,是指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 四面環山,八水繞長安。 關中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優勢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易守難攻。關中平原,更是沃野千里之地。所以,漢朝建國后,漢高祖劉邦便選擇定都在關中長安。關中
關中平原地形圖
自此,關中成了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先后有十三個王朝,橫跨一千多年在此立國。而且,這些帝王死后又都葬在了這里。在關中一帶,帝王將相、皇后嬪妃、太子公主、王公大臣墓葬無數。
上自黃帝炎帝陵墓,秦公一號墓,秦始皇陵,下至唐朝十八陵,皆葬于此。這些高墳大土,形成了關中地區獨特的景觀。但同時也吸引了關中道上,無數盜墓賊貪婪的目光。
所以,在關中的歷史上,伴隨著這些高墳大土拔地而起的,還有地面上從古至今留下的數不清的盜洞,和一樁樁一件件驚心動魄、充滿血腥的盜墓故事。為了這堆大土,無數盜墓賊葬身其中,但在利益的誘惑下,依然前赴后繼。
關中平原上的墳
關中的確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有人戲言:“走不三步就有一個典故,隨便挖個坑就能挖到古墓,就連農民家里的喂豬槽子,都有可能是宮廷文物啊。”此言不虛,我西安的叔叔家,蓋房子挖地基就挖到了戰國古墓。
今天我們要說的唐朝名臣魏征墓,就在關中十八陵的昭陵內。
魏征,公元580年生,唐代名臣,以訥諫聞名,跟隨唐太宗東征西討,為李唐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唐太宗在位期間開創了“貞觀之治”,魏征功不可沒。
公元643年,即貞觀十七年,魏征在長安病逝,被葬入昭陵,享年67歲。
魏征墓是唐太宗李世民昭陵180座陪葬墓之一,可見地位之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在死后葬于皇帝身邊的。這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魏征像
唐太宗像
唐太宗的昭陵
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之一
魏征墓是以“山”為陵。
去過關中的人應該知道,關中平原上的山多是土山,也不大,從一側把里面掏空了,用磚石砌成墓室,把棺槨放進去,封閉即可。
魏征墓
在民國年間,盜墓賊橫行的關中,魏征作為唐代名人,他的墓自然也難逃噩運了。據南京的一個忘年之交老D講,他師傅祖上是盜墓世家,后來從關中一帶遷到江南居住,經歷非常傳奇。他祖上不僅盜墓技術高超,而且為人陰險詭詐,是道上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后來因為得罪人太多,便舉家逃到了南方,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但“手藝”并沒有丟。
眾所周知,盜墓與販毒一樣,不僅違法,還是一個高危職業。可是在民國初年,大清王朝壽終正寢分崩離析后,中華民族再度陷入風雨飄搖的動蕩之中,軍閥勢力割據一方,導致戰亂四起,弄得百姓生靈涂炭,餓殍遍野。
為了活命,很多頭腦靈活又膽大的民間人士便走上了盜墓這條路,慢慢嘗到甜頭之后,有的人就從業余盜墓發展成了專業盜墓賊,而且越玩越大,并形成了團伙相對固定的組織。這些人發家致富后,為自己蓋起了高宅大院,還娶妻訥妾,表面上過著體面的生活。這些發了財的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盜墓行為,也做正經生意,開茶館開旅店等,用現在的話說,叫洗錢。
在關中道上,像這樣的盜墓團伙數不勝數。他們還各自劃分勢力范圍,為了爭地盤搶膛子,就如同上海幫會一樣,彼此之間經常刀槍相見,你死我活是家常便飯。這些人像幽靈一樣晝伏夜出,整天過著洛陽鏟上舔血的日子。在現在人看來,既驚險又刺激,比電影劇本里寫得要精彩好看多了。
也許有人要問了,為什么沒人管呢?管?在那個年代,連活人都管不了,誰還去管死人啦。而且這些人都是夜間行動,腐敗無能的民國政府,根本沒有文物保護意識,就連他們自己還盜墓呢。還縱容洋人在中國盜墓,美其名曰:“考古”。
在關中一帶的唐朝墓葬,地面上大多有封土和墓碑,墓主是誰寫得一清二楚,不像春秋戰國以前和魏晉墓葬,不封不樹,比如曹操和曹休墓都沒有封土。當然,有很多是清朝復立的。
前面說了,唐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有180座之多,史無前例,都是高冢大墳。關鍵是唐太宗時期,國力昌盛,墓中的陪葬品肯定不少。
老D說,一次,他師傅的曾祖父在盜了幾座隋唐墓葬之后,還對魏征墓動過土。
那時不像現在交通便捷,來去全靠兩條腿,所以他們一行人早早來到唐陵附近,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白天二個人偽裝成農民,帶著洛陽鏟進入墓區,一人望風一人勘探,先得搞清墓葬的地下結構,主要是墓室的準確位置,有的放矢嘛。專業盜墓賊都是這么干的,不會亂挖一通,那樣太業余了。
唐代達官貴族墓葬的地下結構﹐都有斜坡墓道﹐還有一段很長的隧道﹔隧道上有天井﹐兩邊有壁龕和壁畫。
唐代高官多用磚室墓。就像土坯房與磚瓦房一樣,有錢人肯定蓋磚瓦房了。一般的官僚﹐為單室磚墓,就像現在的一室一廳;二品以上的大官﹐還有前室,相當于兩室一廳,比如章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都有前后室。
那么像魏征這樣的唐朝高級官僚,當朝宰相,又身處盛唐時期,他的墓葬肯定規格很高,也應該有前后兩個墓室,最前面還有磚砌的封門墻。前室用于放大件陪葬品,如陶甬、唐三彩等。后室是主室,放墓主人的棺槨,還有生前所用之物。棺內放小件陪葬品,如印章、隨身玉器佩飾等。主室也可能會有壁龕,放陪葬品。
魏征像
通過勘探,了解清楚了墓葬結構之后,趁夜幕降臨之際動手。當然,動手之前還得祈禱一番,保佑他們能一帆風順,斬獲寶器。
關中平原,地廣人稀,不像南方人口稠密。在唐陵廣闊的區域內,陵墓與農田為伴,這給盜墓提供了便利條件。如果是夏天,莊稼生長茂盛,對于盜墓賊來說,更是一種掩護。況且在民國時期,民生凋弊,田地荒蕪,就算是白天盜墓都不會有人發現。這就是亂世亂象。
關中上的墳墓
魏征墓雖然是山陵,但只是一堆土圪垯,所以挖掘起來并不難。他們找了一處土層較淺的地方動土。
中國古代墓葬埋藏的深度,都是由淺到深又到淺的過程,這是由生產力發展決定的。比如內蒙古赤峰的紅山墓葬就比較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墓葬埋得越來越深,比如秦公一號墓深度達到27米,秦始皇墓深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5米深。后來到了西漢后期,木槨向磚室轉變,隨著磚室墓的出現,墓葬又越來越淺了。到了唐朝,磚室墓的深度只有10米左右,太深了容易遭到地下水的浸蝕,毀壞墓室,而且唐墓多有壁畫,更怕潮濕。所以淺是唐墓的一個特征。
墓內壁畫
處于民國亂世,時代讓他們的盜墓活動變得更加從容不迫。而對魏征墓,他們決定挖一大一小兩個盜洞,小的用于通風,大的自然用于掏膛子了。
據老D講,民間盜墓,一般都是小團伙作案,三到五人,因為盜洞只挖一個,人多了也沒用,而且目標大。下面兩個人,一個挖土一個裝土;上面三個人,一個人向上運土,一人倒土,一人望風。這樣比較快速。挖好之后,只需一個人進入墓室取東西就可以了。
小墓一般二到三個人就夠了。但魏征墓較大。
但當進入墓室后才發現,魏征墓里并沒什么高價值的寶器。他們可能忘記了,魏征在死前曾立有遺囑,要求喪事從簡,不葬金玉。大概是擔心被盜吧。棺槨保存完好,魏征四仰八叉躺在棺材里,只剩一具白骨了。人只有在這個時候才真正做到了平等。最后在后室里只找到了一些制作粗糙的陶甬,連塊玉都沒有,這讓他們大失所望,隨手拿了一件東西就準備離開了。
進盜洞
再高明的盜墓賊也不敢保證每次都滿載而歸。因為只有進入墓室里才能知道里面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墓葬選擇非常重要,全靠眼光和預判。前期用洛陽鏟勘探,只是為了確定墓葬位置與范圍及墓室深度,同時還能知道下面是木槨還是磚室,以此來斷代。至于里面有沒有東西,有多少東西,勘探根本不可能知道。
本以為這個魏征墓會有些寶器的,沒想到會這樣“清貧”。據說當年魏征下葬后不久,唐太宗曾三次毀了魏征墓,難道寶器都被他拿走了嗎?就算有遺囑在先,但皇帝也會賜些東西隨他安葬的。畢竟魏征曾追隨唐太宗鞍前馬后,為大唐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
可就在墓中那個掏寶的人準備離開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只聽“轟”地一聲,同時伴隨著一聲慘叫從幽深的地下傳來,當上面的人聽到叫聲迅速向上拉繩子的時候,為時已晚,已經攥不動了。應該是盜洞破壞了墓室結構,磚砌的墓頂承重力下降,導致了塌方。
面對此情此景,所有人都束手無策,只能任由死亡的發生。墓道內,片刻之間,又歸于平靜,靜得可怕,靜得讓在場的人毛骨悚然,一身冷汗。
盜洞
盜墓的人,在下面是最危險的。但如果你沒有別的本事,比如找墓子、出貨,那就只能干點體力活,自求多福了。每一次出行,都意味著可能回不來。所以他們盜墓之前必求神拜佛,保佑他們平安無事,明知道這樣做無濟于事,但還是要自我安慰一下。佛,又怎么可能保佑他們這樣的人呢。
當然,他們這個家族盜墓有一個規定,就是在下面的人,他們都會多給一份,比如說你原來該得十塊錢,那就給你十一塊或十二塊,總之比一般人多。如果一旦發生不測,所有人都得出錢給他的家屬,保他的家人衣食無憂。這是他們的行規。不然誰愿意賣命呢。
說實話,干這一行,被活埋包了粽子的事情,時有發生。盡管見慣了死亡,但他們還是無法釋懷,畢竟是一條剛剛還鮮活的生命啊。老D師傅的家族,已經有不少人死于盜洞之中了,或塌方或悶死或遭流砂或遭暗箭,死得極其慘烈而又悲愴。“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這個行當里得到了最好的演繹。所以有的人中途改行了,但畢竟盜墓來錢快啊,要么不發市,發市吃三年。做正經生意賺得那點小錢,他們看不上。
墓室
事情已然這樣了,他們只得重新填好坍塌的魏征墓,做了簡單的儀式,算是給下面的人舉行葬禮吧。又不是第一次。讓他給唐代名相魏征陪葬,同時也是給唐太宗李世民陪葬,也算沒虧待了他。只能這樣自我解嘲了。如果下面葬的是皇后或公主,興許還能賺點。人終有一死,這樣的死,也算是一種“值得”吧。
皇后
像這樣的非正常死亡,他們回去之后是不辦葬禮的,一是怕人知道,必竟被墓子吃了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二是葬禮在事發現場已經辦過了。安慰安慰苦主,家里立一塊牌位就行了。每年清明對著牌位祭奠祭奠,愐懷逝者的“英容”笑貌。
常言道,強盜活不過八十,老D師傅六十多歲就去世了,而他本人也是六十多歲沒的。但他們的故事卻遠遠沒有結束,我將陸續寫出來,就算以史為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