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逆散
組成:柴胡、 枳實(shí)、 芍藥、 炙甘草。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陽(yáng)郁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脈弦。 (2)肝脾氣郁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四逆散為調(diào)和肝脾的基礎(chǔ)方。(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chóng)癥、肋間神經(jīng)痛、胃潰瘍、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附件炎、輸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屬肝膽氣郁,肝脾(或膽胃)不和者。)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2、柴胡疏肝散
組成: 柴胡、 枳殼(麩炒)、 芍藥、甘草(炙)、川芎、 香附、陳皮(醋炒)。
功效:疏肝解郁,行氣止痛。
主治:肝氣郁滯證。脅肋疼痛,胸悶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為疏肝理氣之代表方劑。
3、逍遙散
組成:柴胡(15克) 當(dāng)歸(15克) 白芍(15克) 白術(shù)(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方歌:逍遙散用當(dāng)歸芍,柴苓術(shù)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調(diào)經(jīng)八味丹梔著。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營(yíng)。
主治:肝郁血虛,而致兩脅作痛,寒熱往來(lái),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作脹,脈弦而虛者。
4、丹梔逍遙散
組成:柴胡(15克) 當(dāng)歸(15克) 白芍(15克) 白術(shù)(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
功效:養(yǎng)血健脾,疏肝清熱。
主治:肝郁血虛,內(nèi)有郁熱證。潮熱晡熱,煩躁易怒,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頰赤口干,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脹痛,或小便澀痛,舌紅苔薄黃,脈弦虛數(shù)。
5、黑逍遙散(四逆散合四物湯)
組成:柴胡 白芍 歸身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熟地 生姜 大棗
方歌:略。
功效:養(yǎng)血疏肝,健脾和中。
主治:肝郁血虛,脅痛頭眩,或胃脘當(dāng)心而痛,或肩胛絆痛,或時(shí)眼赤痛,連及太陽(yáng);及婦人郁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閉,沙淋崩濁。
6、血府逐瘀湯
組成:當(dāng)歸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紅花9克 枳殼 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方歌:血府當(dāng)歸生地桃,紅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主治:肝郁氣滯、氣滯血瘀所致頭痛、胸痛、憋悶、急躁、肝氣病及用歸脾治療無(wú)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夢(mèng)、失眠不安、發(fā)熱、飲水即嗆、干嘔、呃逆、食從胸后下等癥。
7、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湯
組成:柴胡、 枳實(shí)、 芍藥、 炙甘草、半夏、厚樸、茯苓、蘇葉、生姜。
方歌:略。
功效:理氣化痰。
主治:氣滯痰結(jié)證。
8、四逆散合小陷胸湯
組成:柴胡、 枳實(shí)、 芍藥、 炙甘草、黃連、瓜蔞、半夏。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氣,清熱化痰。
主治:肝郁痰熱證。
9、四逆散合苓桂術(shù)甘湯
組成:略。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氣,通陽(yáng)化濕。
主治:肝郁氣滯,寒濕中阻證。
10、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湯
組成:略。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氣健脾。
主治:肝郁氣滯,脾虛痰濕證。
11、癲狂夢(mèng)醒湯
組成:桃仁24克 柴胡9克 香附6克 木通9克 赤芍9克 半夏6克 腹皮9克 青皮6克 陳皮9克 桑皮9克 蘇子12克(研) 甘草15克
方歌:略。
功效:疏肝理氣,化痰活血。
主治:原著主治癲狂,哭笑不休,詈罵歌唱,不避親疏者。據(jù)組成功效可引申治療氣郁痰阻血瘀證。
12、四逆散加大黃
組成:略。
方歌:略。
功效:理氣通腑。
主治:肝氣郁滯而見(jiàn)大便秘結(jié)者。現(xiàn)代用于闌尾炎初起,右下腹脹痛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