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新國標實施之后,道路行駛的電動車更安全了,這是有目共睹的,畢竟,大多數人交通事故都來源車開得太快,新國標之后,車輛不僅質量品質提升,速度還下降,安全性必然會提升,不過,新國標之下的電動車,也有一個備受爭議的,那就是腳蹬。
浙江紹興的一位網友在非機動車停車位隨手拍,發現道路上停放的新國標電動車,不少車輛都是沒有鏈條、腳蹬,而且概率很高,連排的十余輛電動車,都是拆除了腳蹬,網友也感慨:哪有電動車用得上腳蹬。
其實,針對新國標腳蹬的討論,從新國標實施一段時間,就一直就有,那么,電動車的腳蹬為什么會被車主拆掉,能不能拆呢?小行家作為電動車的從業者之一,就來淺談腳蹬的利與弊。
根據2019年4月15日實施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符合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必須就擁有腳踏騎行功能,所以,新國標實施之后,我們能夠買到的新國標車,都是帶有腳蹬、鏈條的。
但是,這并意味著,電動車需要安裝腳蹬是新國標才開啟的,在新國標和老國標的調整對比中,我們能夠看到,新國標中對于時速、功率、防篡改、質量、防火阻燃和淋雨涉水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整,但“必須具有腳蹬騎行功能”,并沒有調整。
這也意味著,電動車需要安裝腳蹬,不是來自新國標,而是在1999年頒布實施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也就是最早的老國標,就有的。
那么,為什么在新國標中,沒有調整腳蹬,這就要聊到安裝腳蹬的“利端”,安裝腳蹬有2大優點:
1、 安裝腳蹬用來增加車輛屬性的辨識度,新國標電動車是唯一的非機動車,而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在管理上區別很大,增加辨識度可以更好的用來管理。
2、 增加了車輛的驅動方式,沒有腳蹬的電動車,只能依賴于純電騎行,但有了腳蹬的車輛,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純電、助力、人力這3種驅動模式,讓車輛更實用。
這2點是認為電動車安裝腳蹬,確實能夠帶來的“有利”之處,而關于一些專家介紹的,腳蹬可以增加車輛平衡性等等,我都認為是“無稽之談”。
無論安裝腳蹬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哪里,現在的電動自行車想要合法出廠銷售和上路,都應該帶有腳蹬、鏈條這些騎行功能裝置,那么,為什么很多車主要拆除腳蹬,這就是牽扯到安裝腳蹬的“弊端”。
關于腳蹬的“弊”,其實騎行過這類車,都深有體會,一位網友給小行家的評論,就能很好總結它的“弊”:腳蹬沒用,有電用不到,沒電蹬不動,還不安全,我就讓它摔倒過一次,腳蹬掛住了褲腳。
可以看出,腳蹬在實用性上較差,理論上的3種驅動方式,在實際上其實是行不通的,現在的電動車為了節省成本,電機基本采用的不利于騎行的類型,騎行很耗力,此外,不僅不能騎,腳蹬子還會“傷人”。
那么,即便腳蹬不實用,還會“傷人”,就代表開頭提到的不少車主拆掉腳蹬是對的嗎?小行家要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電動車腳蹬不能隨便拆除。
拋去各地的電動車管理條例,已經明確了腳踏不能拆除不談,我們就來談隨便拆除后的后果,如果腳蹬被拆掉,就不符合非機動車,一旦發生違章或交通事故,就可能被認定為“機動車”,那么,承擔的責任和非機動車就有很大差別。
以酒駕為例,比如駕駛了帶有腳蹬的電動車,屬于非機動車,而酒駕處罰只有50元,但如果是酒駕沒有腳踏的電動摩托車,處罰則是和開私家車力度一致,面臨就是罰款、扣分,而一旦被認定為醉駕,還會面臨拘留。
小行家總結:
腳蹬固然是電動車中的一個“瑕疵”,而造成瑕疵的原因也不全來自新國標,新國標的本意其實是好的,只不過廠家在生產的時候,并沒有注重電動車應該帶有騎行功能,沒有按照新國標構想的那樣,打造出“能夠輕松騎的電動車”,在這種情況下,才造就了“沒電騎不動”,但是,即便有“瑕疵”,小行家也不建議大家拆除腳蹬,避免在違章或遇到交通事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那么,對于電動車的腳蹬,您有什么看法,也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