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于熱搜的概念止步于每天打開瀏覽器尋找體育新聞時偶爾一瞥的幾分鐘里。
也是在短短的幾分鐘里我了解到刀郎出了一張新專輯、主打歌《羅剎海市》有著非凡的內涵和有趣的靈魂、似乎是在影射那些曾經阻礙他繼續音樂生涯的大咖們。
而記憶深厚的人們又回憶起那英那老師關于刀郎的點評和不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這首歌是幾乎二十年后來自于刀郎的復仇。
至于是不是,看起來只有當事人才能知曉了。
大數據記住了我這幾分鐘的瀏覽,于是在視頻網站里向我推薦了這首歌。
有趣、洗腦、靈動、深奧、時而粗俗時而晦澀、時而低調婉轉時而大聲咒罵,歌曲間包含了太多了元素讓人總覺得意猶未盡,不知道歌詞中咒罵的是誰卻給人一種痛快淋漓的錯覺。
這真是一首奇妙的歌曲。
實際上,歌曲的名字和歌詞中提到的部分內容,均來自于蒲松齡先生撰寫的名著《聊齋志異》回目“羅剎海市”,是一個篇幅很長的怪誕奇異故事。今日給大家借刀郎老師的歌曲敘說一下聊齋的這則故事,也算是理想照進現實了。
因為故事非常之長,這回只講上半部分故事,后續將會更快更新。
說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叫做馬驥,字龍媒,生的儀表堂堂,風度翩翩,有潘安之貌衛玠之容。他的父親是個商人,經營得當家境還不錯。馬驥從小就大方得體,尤其還會唱歌跳舞,頗招人喜歡。閑暇之余還經常跟著戲班子在家附近演出,用錦帕纏著頭,看起來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稱。
十四歲那年他考上了秀才,在當地越發出名。父親年紀變大,不能再跑商賺錢,于是回家對馬驥說:“書讀得再多也無法解決溫飽問題,我半輩子都在經商,有了許多經驗,你也繼承我的志向去做個商人吧。”
馬驥點點頭,自此開始做起買賣來。
一日他隨別人去海外經商,沒想到遇到颶風,船只被風浪打碎,隨著洋流飄了三天三夜,最后才得以靠岸。而這里居然是一個都市,只是人人長得都非常丑陋,看見馬驥這樣標致的人來到,都以為是妖怪,俱個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
馬驥剛開始非常害怕,后來發現當地人都害怕自己,慢慢膽大起來。他饑渴難耐,就故意把別人嚇跑,吃他們剩下的東西。如此過了好久,終于來到了一個山村。
村里有的人長得像尋常的人,可是傳的破破爛爛,像是要飯的。馬驥靠在樹旁休息,慢慢與村里人熟絡了,便將自己如何如何經商、如何如何遇到風浪漂流至此講給了對方。村民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差不多也能了解一個大概。
又是幾天過后,村里人都知道新到的客人不是吃人的妖怪,都過來跟他攀談。只有一些長得丑陋的,看見他就拋開,始終不敢過來。只有五官與中原人類似的人,才敢與馬驥共坐飲酒吃飯。
馬驥詢問他們怕自己的原因,有人回答道:“老人曾說,從我們這里往西走二萬六千里,有個中國,那里的人長得都很詭秘奇異。原來只是聽說,見到你之后才信了。”
馬驥又問他們為何異常貧窮,回答說道:“我國所看重的不在學問才能,而是相貌。長得最美的可以做大官,稍差一點的可以做小官,再差一點的也能得到貴人的寵愛,獲得賞賜,得以養活妻兒。像我們這樣的最是丑陋,剛出生時父母就以為不吉利,所以將我們都給拋棄了。即使父母不忍心丟棄的,也都是為了傳宗接代罷了。”
馬驥又問:“這里叫什么?”
回答說:“叫大羅剎國,往北三十里是都城。”
馬驥十分好奇,于是第二天剛剛天命,就叫村里人領著自己去都城了。
幾個時辰之后,這才來到都城之外。之間城墻都是黑石頭堆砌而成,幾近墨色,黑的發亮。用指甲扣一點碎石,又跟朱砂一樣。
此時正好趕上退朝,有官員乘著轎子從城門出門,村里人向他介紹說,此人是宰相。
馬驥一看,這宰相兩耳向后生長,三個鼻孔,睫毛足有一尺來長,把眼睛都蓋住了。
轎子后有幾個騎馬的人士,村里人介紹說是大夫,接著一個一個說出官職。這些人大多披頭散發,相貌猙獰。官職越低,反倒長得像人,官職越高,越是丑的奇形怪狀。
此時城里人都看到馬驥,一個一個向躲瘟神一樣離得遠遠的,十分害怕。村里人趕忙向別人說明,這才緩解了稍許的尷尬。
游覽了一番之后,日頭漸落,馬驥又跟著村里人回去了。自此后羅剎國里都知道山村里來了奇人。
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想結識這位萬里來的異客,就叫村里人把馬驥送過去。
只不過每逢到了官員家里,看門人總是緊鎖房門不敢打開,人人都是隔著門縫議論紛紛。沒有一家最終與馬驥見面的。
村里有老人說道:“此地有個執戟郎,曾是外交官令,他見多識廣,應該不會怕你的。”
于是領著馬驥前去拜訪。
那位執戟郎果然十分開心,把馬驥奉為座上賓。
馬驥偷看他的相貌,胡須卷曲、眼睛突出,似有百歲高齡。
執戟郎說:“我年輕時,曾奉國王的命令出使過許多國家,還真是獨獨沒有去過中國。如今我一百二十多歲了,能有幸看到上國的人物,也算是了了心愿。這件事必須要讓天子知道才行,只不過現如今我已退職,十多年不去朝廷了。明天早上,就為你去一趟。”
說完,準備了酒菜招待馬驥。美酒佳肴,甚至還有歌女起舞做歌陪伴。只是都長得像夜叉一樣,用白錦緞纏頭,紅色的衣服拖在地上。
馬驥自然不知道她們是演的什么、唱的什么,只覺得腔調節奏都很特別。
執戟郎看著很滿意,問:“中國也有這樣好的歌舞嗎?”
馬驥說:“有的。”
執戟郎聽聞,立刻請馬驥模仿幾句。
馬驥自幼就會歌舞,于是用手敲著桌子唱了一曲。
執戟郎撫掌大笑道:“真妙啊!你的歌聲就像鳳鳴龍嘯,我從沒聽到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