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永熙隨筆第946期原創文章)
接納不是如同吞咽一般把問題、情緒吞下去,那只不過是一種認命,一種壓抑。當生命的挑戰像河流一樣經過你,千萬別和它對抗,而是能夠學會在河流里面游泳。(在上期,我已經詳細地講過“創造性接納”,并且還舉了一個“與自己親身經歷相關”的事例)
創造性地接納,不是一個道理,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過程,一種體驗。無論生命帶給你的是什么,你都可以正向應用它,無論生命帶給你的是什么,你都可以創造性地接納它。(在上期已經詳細地講過“創造性接納”,并且還舉了一個“與自己親身經歷相關”的事例)
本期再舉一個(有關我本人)“創造性地接納生命給予你的禮物”的例子:(讓你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在以前,我經常會恐懼于“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會與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學或同事發生矛盾沖突”,我會經常躲避沖突(為了躲避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傷疤”,為了避免經歷“由傷疤激活的那些令自己感到難受的感覺以及生命體驗”),我會過度地追求“所謂的和諧”。在人際關系中,我經常會莫名地產生一股強烈的“負罪感”和一股強烈的“羞恥感”,從而讓自己在人際關系中活得憋屈和壓抑,并且,自己還總是不被人尊重。
在以前,每當我遇到這一股強烈的“羞恥感”,我都會選擇逃避或者給予它“排斥抗拒”的態度(即:我不應該擁有這種感覺;這種感覺成為了我的對立面;它不屬于我生命的其中一部分,它不配出現在我的生命里;我不應這么悲觀,我怎么會活得這么糟糕)
即使我不排斥或抗拒,(在以前)我也只懂得硬生生地接納(即:在沒有理解自己內心的需求以及沒有人性化地安撫“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傷疤”的情況下,我只會忍氣吞聲地,讓“羞恥感”逐漸“消失”,屈服于“羞恥感”,典型的“認命”,典型的“屈服于命運”)
所以,這也就是為何:在以前的時候,我經常不能夠從“羞恥感反饋給我的信息”里面,領悟到重要的信息(即:這些重要的信息,能夠給我的人生以及自己人格的發展,帶來具有積極意義和具有導向性的作用)。這也是為何:“習得性無助”這個現象,會經常發生在我身上。
(習得性無助行為,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當一個人將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或失敗結果歸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時候,一種彌散的、無助的和抑郁的狀態就會出現,自我評價就會降低,動機也減弱到最低水平,無助感也由此產生。)
但現在,每當我遇到這一股強烈的“負罪感”和“羞恥感”的時候,我會這么想:“遭受過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的我,人格肯定是存在缺陷的,遇到這股“強烈的羞恥感”,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先與“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傷疤”產生人性化的連接,先學會去同情它,接納他,先理解自己的不容易。之后再肯定自己的堅強,因為自己在受了這么多傷害和不堪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強地活到現在,實屬不容易)。
先用充滿人性化的理解與關懷,對待“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傷疤”,并理解自己的不容易與肯定自己的堅強。之后再冷靜地思考一下:這股強烈的愧疚感,它出現在我的生命里,究竟有何正向的意義呢,它想反饋給我什么樣的信息呢,它想給予我哪些“對生命具有導向性作用”意義的禮物呢。
其實很多時候,“自己的身體”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更愛自己。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比如當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當我們感覺到:由“我不配得到來自別人幫助,我不值得被他人善待,我很擔心:自己終究會辜負他人對自己的理解與關懷”等這些古舊的信念,所產生的一股“愧疚感”“負罪感”的時候,也許,我們會感覺到“心發慌”“全身不適”。其實,我們的身體想要通過這一系列反饋,以此傳達給我們這么一個信息:
請大膽放心并盡情地享受來自別人對你的幫助并多多經歷“被人愛”這個重要的生命體驗。因為你本身就值得被他人善待,你與他人一樣,都很重要。況且,由于你以前非常缺乏被他人善待和理解,于是,你更需要多多經歷“被人關愛”這個“對自己的人生和自身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生命體驗。只有你多多經歷這種體驗,你才會更加懂得“愛自己,重視自己”的重要性,你才能治愈“隱藏在你內心深處的傷痛”。在這基礎上,你的人生才會真正得到幸福(并且才會往更好方向繼續發展自己)。
我還想再強調一點:學會“自我慈悲”,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自我慈悲,是指一種對自己的關心、理解和接受的態度。它是一種能夠讓人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進行善待和寬容的能力,而不是自責和指責自己。自我慈悲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挫折、緩解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以及增強內心的自信和幸福感。
自我慈悲由三個方面組成:慈悲、人性化和正念。慈悲是指對自己的關愛和同情,人性化是指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是人性的一部分,正念是指保持對當前經驗的全面、開放和無判斷。
好啦回到正題:經過一番冷靜地思考(并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會往這么種思考方向去得出結論“只要出現在我生命里的感受或體驗,一定具有獨特意義和可貴的價值,它們肯定想告訴我一些重要的信息,從而讓我更好地經營自己的人生,讓我的人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身體需要通過給我傳達“由這股強烈的愧疚感給我帶來的感覺”,反饋給我以下非常重要的信息:
你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別人或者追求所謂的和諧與完美,從而憋屈(壓抑)自己,你只有義務“為你自己的人生負責”;“憐憫自己,重視自己,善待自己”才是你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任務(頭等大事),而且,你與他人一樣都很重要;在人際關系中,只有學會愛自己和重視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和重視你;在人際關系中,“做好自己”(以身作則)就行了,自己不必承擔任何“本來就不屬于自己該承擔或者履行的范圍內”的義務與責任;在平時,你要多多區分:在你的內心里,哪些是屬于別人的聲音,而哪些,才是真正屬于你自己的聲音。
當我領悟到“身體給我反饋的信息”,并且懂得放下評判、抗拒,排斥、解離,接過“羞恥感”、感受“羞恥感”、聆聽“羞恥感”、了解“羞恥感”(讓“羞恥感”經過我的身心,流過我的心靈,并且歡迎“羞恥感”進入到(出現在)我的世界,還為“羞恥感成為我內在重要的一部分”感到歡迎,因為,“這個重要的內在部分和具有重要意義的生命體驗”,幫助了我朝向生機勃勃的未來)
當我做到以上這些,我就會感到身心自在和舒暢,我就會擁有一種更加堅定的勇氣與信念,做自己、愛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和關愛他人(熱愛并擁抱這個世界)。
所以,創造性地接納,不是一個道理,也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過程,一種體驗。無論生命帶給你的是什么,你都可以正向地應用它,無論生命帶給你的是什么,你都可以創造性地接納它(值得注意的是:接納不是如同吞咽一般把問題、情緒吞下去,那只不過是一種認命,一種壓抑。當生命的挑戰像河流一樣經過你,千萬別和它對抗,而是能夠學會在河流里面游泳。)
好啦,本期內容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