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永熙隨筆第1702期原創作品)
孩子在青春期(不能叫叛逆期,因為這是對生命個體獨立性及自我價值的極大侮辱及蔑視),反對父母就對了、跟父母吵架不理父母就對了,因為他需要騰出一個空間,需要有一個地方讓他們自身的內在能量慢慢地抱持、消化、滋養,重新構建屬于他自己內在的新地圖,慢慢地在內在新地圖上要明白與建構“在這個世界上,我除了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以外,我進入到這個世界,我又是誰呢?”
如果父母不給孩子空間,孩子根本不可能擁有一個場域,去建構他的新身份并用以創造新的現實了,最后我想反問每一位為人父母最后一個問題“當你們自己的孩子有壓力、焦慮、挫敗的時候,請你們覺察,你成為了孩子的容器了嗎,又或者,孩子是你高期待、高標準的容器嗎”
父母很容易對孩子產生過度的依賴與期待,把理想化的自我,延伸到孩子身上。有數不清的家長,會過度擔心孩子的方方面面,過度擔心孩子的學習、人生未來、甚至擔心孩子進入社會后能不能有好的人際關系。那么對此,我的看法是:
當父母過度擔心孩子的時候,真正需要覺察(真正問題根源)的是父母本身,他們真的很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真正擔心的到底是什么呢”。或許,其中一個擔心的原因是“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成為他們所期待的樣子,父母深感一切都失控了,他們承擔不起一個混亂帶來的痛苦,所以,這是父母他們對自己本身的擔心,他們擔心他們自己本身無法面對這個痛苦的體驗”。
基于以上這個角度,如果父母能去覺察“透過孩子,激活了父母內在自身的某些部分,從那個地方去聆聽、感受,在他們自身內在來到的這個部分,隱藏在其中的渴望、需求究竟是什么呢” ,那么 ,父母就能做一些事情去滿足(嘗試彌補)他們自身內在部分的那些從未被滿足的需求。當父母真正能夠為自己的生命負得起責任,他們就能夠帶著力量為孩子做很棒的事情,那就是:
孩子,我看見你了(即最為純粹自然的生命個體及真實與富含缺陷的完整內在部分);孩子,我祝福你(真摯地、發自內心地);孩子,爸爸媽媽一個人,也能夠活得很幸福(你只需快樂、大膽地做最真實的自己,不需要為爸爸媽媽的幸福擔心/承擔任何責任)
好啦,本期內容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