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很多人會混淆。
將九十年代的“五大巨星”概念。
與本文所指等同。
而二者在標準上雖有相近。
卻其實不同。
一個限定在九十年代的港影黃金期。
另一個則著眼于香港影史。
且要求商業與底蘊的雙項皆強。
并尤其強調,在香港影壇的絕對票房統治能力。
這是一個難以達成的硬指標。
沒有任何僥幸可能。
九十年代的“五大巨星”。
源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香港電影的突然蓬勃。
在香港及整個東南亞區域,電影最好賣的是成龍、周星馳、周潤發、李連杰和劉德華,當然若論實績,五個人之間還是有較大梯度差距,其他人則更要通通退后一步。
但就香港市場而言,劉德華與李連杰卻從未能站上巔峰。
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到整個九十年代,成龍、周潤發和周星馳牢牢保持了香港影壇的年冠票房和破紀錄成績,除了一九九八年《風云雄霸天下》的郭富城,其他任何人不得越雷池一步。
這是實力上的量級差距。
所以這個“五大巨星”無論是從東南亞還是從香港影壇票房成績來觀察,都并不是并駕齊驅的概念,更像一個年代的“前五”統計,與“雙周一成”、“四大天王”的稱謂不具有可比性。
而無論如何,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人,都應該得到尊重。
所以“五大巨星”,也就是香港影壇九十年代的榮光。
但隨著成龍、周潤發和李連杰遠走好萊塢,周星馳日漸減產并完全轉向幕后的導演工作,影壇格局開始改變,在零零年代,劉德華持續穩健上行、梁朝偉開始崛起,步入一零年代,大器晚成的甄子丹和一路狂奔的郭富城站上巔峰。
年代交替,一代新人換舊人。
而若將眼光,投放到超過百年的香港影史。
不同標準下,人選就發生改變。
標準其實很簡單,第一個是香港影壇的“統治級”票房表現,第二個是基于專業度的驚人藝業。
但看似簡單的標準,卻“篩除”了絕大多數演員。
最終只剩下“五大巨星”。
什么是“統治級”的票房表現?
連續的年冠票房與破紀錄數據,在作品推出期間,要么一人獨大、要么龍爭虎斗。
比如李小龍三年四部電影,不但兩奪年冠、兩奪年亞,還兩破香港影史票房紀錄,并憑《猛龍過江》打破亞洲電影票房紀錄。
又比如1974年到1981年期間的許冠文,只要有作品推出,年冠和破紀錄就一定是他的囊中之物。
雙周一成的成績,大家更已耳熟能詳。
什么又是基于專業度的驚人藝業?
動作巨星的身手、喜劇宗師的化境,以及非類型演員的過硬演技,這就是標準。
以這兩條標準而論。
香港影史“五大巨星”的人選當然就非李小龍、許冠文、成龍、周潤發和周星馳莫屬。
九十年代“五大巨星”中的李連杰與劉德華,只能黯然離場。
也包括其他任何香港演員,暫時都無法企及。
原因很簡單。
論票房統治力,劉德華三個香港年冠、李連杰一個香港年冠,且從來沒有破過影史紀錄,這就已經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專業都還尚可不提。
而今的現狀,李連杰已經隱退,劉德華還尚在活躍。
如果以第六巨星概念進行討論。
其他演員的最大短板,是破影史紀錄這個要求,按最低標準,起碼也要追平李小龍的兩破紀錄。
但這個難度就直如天塹。
劉德華的上一個年冠,還是2003年的《無間道3》,都已經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在手的香港電影,包括有《金手指》和《潛行》兩部,成績尚待觀察,再奪年冠或有希望,而四十年職業生涯、一百來部電影都未能打破紀錄,在花甲之年再創新高的可能性,實在很低。
甄子丹其實仍有潛力,他拿過兩個年冠,最高票房成績也上探到了六千萬,若能再接再厲,打破兩次影史紀錄,就可以入列,畢竟其動作身手已得到認同。
梁朝偉的演技能力,早就躍居華語演員頂層,他與劉德華一樣手握三個年冠成績,但同樣沒有破過影史紀錄,也同樣步入了花甲之年,目前待映作品為《風再起時》和《金手指》,希望同樣渺茫。
相對而言,郭富城反而有最大概率。
經過十來年時間的打磨。
郭富城在演技能力上一步一變,憑作品《父子》、《最愛》、《百年浮城》、《踏血尋梅》與《無雙》,在表演上已經登堂入室,與頂層演員梁朝偉、梁家輝和周潤發可并列爭輝。
在商業成績上,三個香港一番年冠、打破一次影史紀錄,并有三部電影入列香港華語片影史前三十強,這些數據表現,綜合而言,就僅次于上述影史“五大巨星”。
而在未來,鑒于破影史票房紀錄的難度越來越高,他只要再打破一次,即可視作追平周潤發的歷史成績,從而就具備了成為香港影史“第六大巨星”的資格。
目前有《風再起時》、《掃毒3》、《內幕》、《臨時劫案》和《斷網》五部港式商業電影待映,從概率上來講并不低。
但最大的倚仗,其實是他的作品品質。
對電影人而言,作品品質與演技能力,其實相輔相成。
以前總有人喜歡說“爛片不爛角色”,但其實既然電影都“爛”了,單純所謂“技法”的突出有什么意義?
二者的偕同才能有最大意義。
郭富城成為了近年來香港電影的品質保證。
這或是他十來年歷練的最大收獲,而這種觀影口碑的樹立,就成為了他的最大底牌。
因為傳統的港式動作電影,觀眾大多已經開始視覺疲勞,市場表現的上限也通過多部電影的成績得到了驗證,就內陸票房而論,也即十億量級。
想要再創新高,毫無疑問只有依賴品質路線。
這也恰好是郭富城如今的優勢所在。
大浪淘沙的強者。
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在不同標準下。
或有不一樣的結論。
但每次思考。
都應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