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騎樓【瓊粵贛掃描】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我們曾有一夜就住在騎樓附近。
海口騎樓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總長四點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筑近六百棟。
海口的騎樓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歷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
分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每棟高二至四層,進深二三開間,在建筑美學上,樓的寬和高符合審美比例。騎樓的窗楣、柱子、墻面造型、腰線、陽臺、欄桿、雕飾等體現了獨特的風韻,墻體上的彩瓷花卉圖案、女兒墻、騎樓、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風格,具有歐亞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頂覆蓋青瓦,上面安放著吉祥物。建筑結構上,有中國古代傳統式、西方建筑模式,還有南洋的建筑及裝飾風格,并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響;騎樓下的長廊貫通成排,行人逛街時可躲避風雨烈日,一邊悠閑散步,一邊從容地看貨購物。
文革遺存之標語
騎樓建筑最早見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近代才流行于南歐及地中海一帶,并傳至東南亞。
一幢幢始建于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這些騎樓建筑具有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特征,至今還發揮著情感價值。
攝于2013年3月22、27日 有關解說取自網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