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地,說話越來越小心了。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退化。
昨天,給先生說一件事情。說完,他像沒有聽到一般,于是,我又講了一遍,他回復,嗯。
突然,我就感覺好像有點無名之火要發出來了。咦,怎么給你講這些話,你像沒事一樣。
接著,我的腦海就出現一些類似,你自己要辦的事情,自己不操心,怎么這么差勁呀。再就是快聯想到以前諸如此類的很多事情,就當話語到嘴邊要出來時。
突然停住了,卡頓,我猛然地腦海又騰地出現一些念頭,我在干嘛?我在想什么?咦,這個事情不是一個本來讓大家都比較高興的事情嗎?初衷就是這個呀,我和先生說話時,雙方的反應也沒什么呀,怎么我就這么大火呢?幸好,腦海里出來的那些東西及時停住了,沒有從嘴巴出來,否則,估計先生會很反感,然后我們會針對過往的種種相互再計較和爭執一下。
止語,以前只是在腦海里止語。
或者刻意告訴自己要止語,昨天是真正的,體察到了自己內心真正要做什么和心里面要搗亂的那個我準備跳起來說話時,及時止住了。
昨天,這一件小事,讓自己深刻覺察了自己,接著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回想整個事情發展。
似乎,我們很多人都會犯這個錯誤。
適可而止,我沒有用止語。
我發現,止語,似乎過于強調時,人說話會格外小心,反而抑制自己的過程,無法做到止語。所以,我今天用適可而止,適可而止,就是你說了一些話,但是馬上有意識去調整。
其實,一心向好向善的人,都崇尚自我的提升,通過日常的修為慢慢地修正自己。
以前,我總會將一個要求提出來,然后掛在嘴邊,放在心上,但是不大容易落實到行動上。現在,我發現,當把標準適當降低一點,好像更容易實現些,就是適可而止,自我覺察,一旦有不好的念頭,消極的或者對他人產生打擊的念頭出現時,我就會停下來,覺察了,然后就走開,不讓壞情緒干擾自己,慢慢地平息下來。
我們都是在凡間過著普通生活的人,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克服自身的一些缺點和人與生俱來的一些習性,但是這不妨礙我們朝著變得美好的方向去努力。
事實上,就是因為我們身上有了缺點,我們才有可以去修行的理由,才知道原來我們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人生也似乎變得有趣味起來。
所謂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真正達到的人真的很少。
個人感覺,只要你一心向好,就不必憂慮,因為你有可以修正的機會,所以,人可貴的不是你生下來就是一個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得,什么都好的人,而是,通過后天的不斷努力將自己修成一個高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