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喜歡就是常年野外工作的老爸,每個月能回家待上三四天的日子,因為那樣,可以每天吃上好吃的。老媽會把平時舍不得拿出來吃的,比如老家三姨寄過來的熏香腸,腌臘肉,都拿出來,然后淘米,摘菜,開始忙乎。老爸回來的日子,似乎比過年還有趣。
以前總感覺是沒有吃過什么好東西,所以,每次老爸回來,一家人坐在桌子跟前吃好吃的,就感覺生活也太美好了。等到長大了,才知道,吃東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感覺,真的是太美妙了。
小時候家里不富裕,桌子都是老媽從外面撿回來的油桶蓋子,洗干凈,刷了油漆,讓老爸用鋼筋焊了四條腿,一家五口人,吃飯的時候,一人一個碗,尤其是吃湯面,低頭吃面,抬頭時一不小心,就會碰頭,那時候碰頭還要撓撓頭,和姐姐紅一下眼睛。現(xiàn)在想起來,熱乎乎的湯面,一起頭碰頭吃飯,真的好溫暖。
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老媽也常常喊我們?nèi)グ謰尲页燥垼犞习掷蠇尩湫退拇谝粝嗷ブg叨叨著,那些小時候在眼前繞來繞去的影子都清晰了很多,小時候,很煩老媽叨叨老爸,老爸難得回來一次,老媽會沒玩沒了地叨叨他,有時在旁邊聽一嘴,覺得老媽真是太過分了,就湊到跟前,說老媽怎么就不待見老爸,老媽一揮手,去一邊去,小娃娃知道什么,然后就看到老爸笑呵呵地說,沒事,沒事。長大后,才懂得,辛苦帶著四個孩子的老媽,家里里里外外的活,還有廠子里人的不待見,難得老爸回家,是需要傾訴和發(fā)泄一下的。
平常的日子,我和愛人在單位食堂吃飯,孩子放學中午會去老爸老媽那里吃飯,常聽孩子說,老媽,你不懂,爺爺和奶奶,他們相互之間的愛并不是你想的那樣,他們的愛在一些嘮嘮叨叨和相互有點埋怨里,但是一點都不影響他們的感情,爺爺和奶奶非常相愛。他們每天都忙著給我做好吃的,還剩下一些吃的,就相互之間推來推去,奶奶說,我不吃,我怕胖,其實是希望爺爺多吃點好的,爺爺也特關心奶奶。聽孩子這么一說,才明白,這世間有的愛,并不是相敬如賓或者我們總是在電視媒體或者報刊雜志上看到的那些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用滿是鄉(xiāng)土氣息的日常瑣碎生活來看,老媽和老爸的愛,沒有那么深沉,卻也讓人充滿了溫暖和感動。
回到自己的小家,從前家里為了騰出空間,就把餐桌的長面靠墻了,這么一來,吃飯的時候,一個人做在短邊,兩個人坐在長邊,吃飯時,說話不方便,夾菜也不是很方便,但是一直這么吃著,因為總想著房子空間大。后來,總感覺要調整一下,就試著把餐桌拉出來,這么一來,一家人吃飯,就三個人圍在一起了,夾菜方便,交流也方便了。最喜歡,看到孩子吃飯時的樣子,雖然,每天晚上回到家有點晚,但是盡量炒兩個菜,孩子總是特別開心地說,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這么豐盛呀。愛人也總是說,哇,味道太好了,真是好吃。
一家人一天聚在一起最多的時間,就是在餐桌上的這半個多小時。所以,頭碰頭,頭挨著頭一起吃飯時,總會想起小時候,和姐姐一起吃飯,熱騰騰的面散發(fā)著香氣,抬頭看到假裝慍怒的姐姐的臉,嚇的我趕緊低頭吃面,卻看到姐姐把自己碗里的一小塊肉夾過來。